学术投稿

多次血液灌洗在抢救重症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魏永民;夏慧丽

关键词:序贯性血液灌洗, 有机磷中毒, 治疗, 预后
摘要:目的:探讨多次血液灌洗(hemoperfusion,HP)在抢救重症有机磷农药中毒(acute organophosphorus pesticide poisoning,AOPP)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以及预后。方法选取濮阳县人民医院急诊科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重症有机磷中毒患者89例,根据知情同意权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实施序贯性血液灌洗2次或2次以上,对照组只进行常规治疗。比较两组各临床指标、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结果①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阿托品总用量、氯解磷定总用量、Che 活性恢复时间、清醒时间、住院时间相比较,观察组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②观察组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早期多次进行血液灌洗能有效提高重症急性有机磷中毒的成功率,减少并发症,降低病死率。
河南医学研究杂志相关文献
  • 乙肝相关性慢加急性肝衰竭的TBIL、WBC、HGB、PT、PTA、INR变化趋势分析

    目的:探讨乙肝相关性慢加急性肝衰竭(HBV -ACLF)患者 TBIL、WBC、HGB、PT、PTA、INR 的变化趋势。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5年4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86例 HBV -ACLF 患者,均给予基础内科治疗,根据4周预后情况分为好转组和恶化组,分析 TBIL、WBC、HGB、PT、PTA、INR 的动态变化趋势。结果恶化组在入院4周内 TBIL 逐渐升高,存活组在第1周升高至峰值后逐渐下降,死亡组 TBIL 水平高于存活组(P <0.05)。4周内两组 WBC均逐渐下降,除第3周外,死亡组 WBC 水平高于存活组(P <0.05)。4周内两组 HGB 均逐渐下降,且两组间 HGB 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4周内死亡组的 PT 和 INR 均逐渐上升,存活组均逐渐下降,第1~4周死亡组 PT 和 INR水平均高于存活组(P <0.05)。4周内死亡组 PTA 逐渐下降,存活组逐渐上升,第1~4周死亡组 PTA 水平低于存活组(P <0.05)。结论通过观察 HBV -ACLF 患者 TBIL、WBC、PT、PTA、INR 早期的动态变化趋势可初步反映其预后情况,为临床评估预后及指导治疗提供参考。

    作者:尹朋博;曾庆磊;李晶晶;杨康丽;何玉婷;余祖江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安阳市中心血站设备管理中的问题及对策探析

    目的:调查安阳市中心血站业务科室设备管理现状并分析对策,以提高血站业务科室设备管理水平。方法采用自制《血站业务科室设备管理现状调查问卷》调查安阳市中心血站各业务科室的设备管理现状,分析设备使用和维修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现有问题制定有效的改进方案。结果随机抽取50名工作人员,对其进行设备基本操作考核,其中有2名工作人员未合格,48名合格,合格率为96%。查找其保养及维修表单发现,6个月内共维修20次,老化5次,仪器出错3次,设备简单故障未及时处理导致出现重大异常5次,安全意识不够致操作不当7次。结论对血站业务科室应该加大投资力度,对血站工作人员定期进行专业知识培训和安全防护知识培训,提高工作人员的技术水平和自我防护意识。投入更多精力管理业务科室设备的盲区,对血站业务科室设备管理定期考核以降低或消除安全隐患,保证供血和用血人员的安全。

    作者:陈艳萍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中医辨证论治肠易激综合征35例分析

    目的:分析中医辨证论治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淮阳县慢病医院2012年2月至2014年7月确诊的70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的病历资料,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5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得舒特口服,观察组实施中医辨证论治。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肠道症状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两组患者肠道症状评分、生活质量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改善,且观察组腹痛、大便次数、大便急迫、精神及睡眠情况改善幅度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中医辨证论治肠易激综合征具有疗效高、安全性高等优势,有助于缓解患者肠道症状,改善生活质量,对临床治疗具有较高的借鉴意义。

    作者:王保峰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多次血液灌洗在抢救重症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多次血液灌洗(hemoperfusion,HP)在抢救重症有机磷农药中毒(acute organophosphorus pesticide poisoning,AOPP)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以及预后。方法选取濮阳县人民医院急诊科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重症有机磷中毒患者89例,根据知情同意权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实施序贯性血液灌洗2次或2次以上,对照组只进行常规治疗。比较两组各临床指标、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结果①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阿托品总用量、氯解磷定总用量、Che 活性恢复时间、清醒时间、住院时间相比较,观察组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②观察组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早期多次进行血液灌洗能有效提高重症急性有机磷中毒的成功率,减少并发症,降低病死率。

    作者:魏永民;夏慧丽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老年退行性心瓣膜病的临床特点分析

    目的:分析老年退行性心瓣膜病的临床特点,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选取2010年5月至2014年8月三门峡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106例老年退行性心瓣膜病患者的临床资料,了解患者瓣膜钙化情况、X线特点及心电图表现。结果主动脉瓣钙化42例(39.62%),二尖瓣钙化34例(32.08%),主动脉和二尖瓣合并钙化30例(28.30)。主动脉钙化42例,心影出现主动脉型左室扩大34例,普大型心脏18例,心影完全正常12例。心电图改变43例,占40.57%。ST -T 段改变40例,其中左束支传导阻滞3例,右束支传导阻滞5例,房颤6例,各类期前收缩22例,Ⅱ度Ⅰ型房室传导阻滞 l 例,Ⅰ度房室传导阻滞1例,窦性停搏号1例,窦房阻滞1例。超声心动图示,左心室舒张障碍56例,右心室舒张功能下降50例。结论超声心动图是诊断退行性心瓣膜病的主要手段,退行性心瓣膜病主要累计主动脉瓣和二尖瓣。

    作者:牛进国;简立国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手足口病不同标本类型病原检出率对比分析

    目的:对比分析手足口病患儿咽拭子和肛周拭子标本的病原检出率。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 PCR 技术对310例手足口病患儿的咽拭子和肛周拭子标本进行肠道病毒71型(EV71)、柯萨奇病毒 A 组16型(CoxA16)、肠道通用型病毒检测。结果310例患儿的咽拭子、肛周拭子标本中,肠道通用型病毒阳性率分别为73.87%、89.68%,EV71阳性率分别为14.52%、20.00%,CoxA16阳性率分别为6.45%、9.35%。两种类型标本中肠道病毒通用型、肠道病毒 EV71型、柯萨奇病毒 CoxA16型阳性检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手足口病患儿肛周拭子病原标本检出率高,提倡及时优先采集肛周拭子标本。

    作者:姜蕾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关节镜治疗膝关节滑膜皱襞综合征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研究关节镜治疗膝关节滑膜皱襞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4月至2014年5月开封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45例膝关节滑膜皱襞综合征患者,所有患者均给予膝关节镜诊断及治疗,观察术前、术后的膝关节功能情况及治疗效果。结果145例患者经过关节镜检查均确诊为膝关节滑膜皱襞综合征,治疗优良率达95.55%;术前 Ly-sholm 评分平均为(50.64±16.21)分,明显低于术后的(90.23±12.4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采用关节镜诊治膝关节滑膜皱襞综合征具有诊断准确性高、治疗有效率高等优点,有效改善了患者生活质量,可推广应用。

    作者:刘亚峰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比索洛尔治疗风湿性心脏病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比索洛尔治疗风湿性心脏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8月至2015年4月温县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风湿性心脏病患者9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比索洛尔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采用比索洛尔治疗风湿性心脏病,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心肌功能及其临床症状,对提高生活质量和保障生命安全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作者:王松柏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踝臂指数、心踝指数与冠心病冠脉病变程度的关系探讨

    目的:探讨踝臂指数(ABI)、心踝血管指数(CAVI)与冠心病(CHD)冠脉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选择2014年12月至2015年6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收治的100例疑诊 CHD 患者,根据冠状动脉造影(CAG)结果分为CHD 组和非 CHD 组。CHD 组按照 SYNTAX 评分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程度进行评定,分为轻、中、重组。测量所有受检者的 ABI 及 CAVI 值。比较各组 ABI、CAVI 值的差异。结果与非 CHD 组比较,CHD 组 ABI 数值较低,CAVI 数值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与轻度病变组比较,中度病变组、重度病变组 ABI 数值较低,CAVI 数值较高(P <0.05);与中度病变组比较,重度病变组 ABI 数值较低,CAVI 数值较高(P <0.05)。结论ABI、CAVI 有助于冠心病的诊断,其水平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病变程度。

    作者:陈安琪;张金盈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心电图与冠脉造影检查在急性冠脉综合征诊断中的应用对比

    目的:通过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冠脉造影及体表心电图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评价心电图对 ACS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2月至2013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53中心医院收治的127例 ACS 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分析两种检查结果。结果心电图诊断 ACS 的敏感度为67.4%,特异度为62.5%,漏诊率32.6%,误诊率37.5%。危险因素越多、单支病变者,心电图诊断 ACS 的敏感度相对较高。结论与冠脉造影检查相比,心电图诊断ACS 存在一定局限性,必须结合症状、体征、危险因素进行综合判断。

    作者:张彦昂;朱晓红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鼻内窥镜手术治疗慢性鼻-鼻窦炎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鼻内窥镜手术治疗慢性鼻-鼻窦炎的临床效果。方法以150例慢性鼻-鼻窦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75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筛窦开放术治疗,观察组采用鼻内窥镜手术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主要症状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两组患者主要症状均较治疗前改善,但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鼻内窥镜手术治疗慢性鼻-鼻窦炎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具有创伤小、复发率低等优点,值得推广。

    作者:刘国才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椎间盘摘除术与椎间盘融合术治疗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比较

    目的:对比分析椎间盘摘除术与椎间盘融合术治疗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方法选取180例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根据手术方式分为 A 组(椎间盘融合术,90例)和 B 租(椎间盘摘除术,90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A 组总有效率为75.56%(68/90),B 组为72.22%(65/90);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两组患者 ODI 及 VAS 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 <0.05);治疗后 ODI 及 VAS 评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 A 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4.44%(13/90),B 组为16.67%(15/90);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根据再发性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病情给予不同的手术方案,均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钟斌;徐玉生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经三角肌前侧入路手术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经三角肌前侧入路手术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60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肩关节前侧入路解剖钢板固定治疗,治疗组采用经三角肌前侧入路手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情况及术后肩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治疗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较对照组短,术中出血量较对照组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组肩关节功能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采用经三角肌前侧入路手术治疗肱骨近端骨折具有切口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短等优点,可推广应用。

    作者:林勇;朱国权;艾昌淼;钟辉灵;高杰;李竖飞;曾凌风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前米非司酮预处理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前米非司酮预处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新蔡县人民医院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收治的100例子宫肌瘤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采取常规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的50例作为对照组,另50例作为观察组,在采取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前使用米非司酮预处理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前使用米非司酮进行预处理的临床效果好,可以在较短时间内完成手术并明显缩小肌瘤体积,减少出血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时欣欣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精密附着体义齿修复下颌骨末端游离缺失的应力特点分析

    目的:探讨精密附着体义齿修复下颌骨末端游离缺失的应力特点。方法选取2014年11月至2015年11月于洛阳市第三人民医院口腔科就诊的68例下颌骨末端游离缺失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模块法建立有关下颌骨末端游离缺失修复体的三维有限元模型,选择精密附着体和 RPI 卡环为固定形式,并探讨其应力分布情况。结果精密附着体义齿在垂直和斜向载荷的作用下,基托下的组织和双基牙设计基牙的应力均小于单基牙设计;经斜向载荷作用后,RPI环组患者其基托下组织和基牙的应力均升高。结论在对附着体义齿修复时应依据下颌末端游离体缺损情况进行设计,并优先选取双基牙附着体进行修复。

    作者:郭培云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锁定加压钢板治疗老年肱骨外科颈骨折的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锁定加压钢板治疗老年肱骨外科颈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8月至2014年8月辉县市人民医院骨科收治的88例老年肱骨外科颈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 Constant 肩关节功能评分系统对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价,并记录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术后随访6~18个月,优35例,良44例,中9例,差0例,总优良率为89.77%。患者术后均未出现明显的并发症。结论锁定加压钢板治疗老年肱骨外科颈骨折效果显著,并发症少,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治疗方法。

    作者:苗明丽;靳京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心理护理干预在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研究心理护理干预在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1月至2015年4月商丘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均给予心理护理干预措施,在干预前后采用阴性和阳性症状量表(PANSS)和症状自评量表(SCL -90)对患者心理状态进行评估。结果患者干预后 PANSS 总分和 SCL -90评分低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以心理干预为主的综合护理能明显改善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有效提升患者的社会功能。

    作者:王喜英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抑郁症伴失眠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抑郁症伴失眠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5月至2015年5月收治的78例抑郁症伴失眠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9例。对照组给予艾司西酞普兰治疗,观察组给予中西医结合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7.44%)高于对照组(79.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HAMD 和 PSQI 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观察组两项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抑郁症伴失眠患者效果显著,可有效缓解患者的抑郁情绪,改善睡眠质量,值得推广。

    作者:刘有志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THAG方案治疗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小剂量吡柔比星、高三尖杉酯碱、阿糖胞苷和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组成的 THAG 化疗方案治疗老年人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初治老年 AML 患者22例,采用 THAG 化疗方案诱导及巩固治疗,监测血清学指标,及时预防及控制感染,适时成分输血及对症支持治疗。结果22例患者均于完成2个周期化疗后进行评价,其中完全缓解17例,部分缓解3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0.91%。22例均有不同程度的骨髓抑制,16例出现中性粒细胞缺乏,20例血小板<20×109/L,10例出现轻度肝功能异常,未影响治疗。未发现恶性心脏毒性。20例有效病例,1 a 内复发8例,现存活8例,2例超过5 a,3例停药观察,仍在 CR 中,3例仍在多药交替维持治疗中。结论THAG 方案治疗老年 AML 缓解率高,不良反应轻,患者耐受性好,是较为有效、安全的方案。

    作者:喻争鸣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后路减压固定融合术治疗退变性脊柱侧凸中期疗效观察

    目的:分析后路减压固定融合术治疗退变性脊柱侧凸的中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2月至2014年12月濮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44例退变性脊柱侧凸患者的临床资料。所选患者均给予后路减压固定融合术治疗,随访记录术后12个月患者腰椎前凸角、Cobb 角情况,并统计其术后12、18个月的功能障碍指数和腰腿部疼痛情况。结果手术12个月后患者的腰椎前凸角、Cobb 角、ODI 指数及腰腿部 VAS 评分情况明显优于手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18个月患者的 ODI 指数及腿部 VAS 评分情况均优于术后12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后路减压固定融合术治疗退变性脊柱侧凸患者中期疗效较好,可促进患者腰部功能恢复,减轻腰腿部疼痛感,值得推广。

    作者:聂海滨 刊期: 2016年第03期

河南医学研究杂志

河南医学研究杂志

主管:河南省卫生厅

主办:河南省医学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