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红丽
目的:探讨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特征及其治疗方法。方法随机选取通许县人民医院2012年12月至2015年3月收治的重度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68例,根据转归将患儿分为死亡组与存活组。对所有患儿的胸部 X 线特点、诊断方法、呼吸机应用参数和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4例患儿顺利治愈,14例患儿死亡,死亡率为20.59%;绝大部分患儿胸片检查可见双肺存在斑片状阴影,部分显示为弥漫性浸润影;心脏彩超检查显示高达83.82%的患儿合并 PPHN;存活组患儿的 PaO2水平明显高于死亡组,FiO2水平明显低于死亡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以呼吸机辅助通气为主的综合治疗措施能够有效改善新生儿重度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呼吸症状,其中入院血气参数评估有利于对患儿的预后进行判断。
作者:宋爱琴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通过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冠脉造影及体表心电图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评价心电图对 ACS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2月至2013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53中心医院收治的127例 ACS 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分析两种检查结果。结果心电图诊断 ACS 的敏感度为67.4%,特异度为62.5%,漏诊率32.6%,误诊率37.5%。危险因素越多、单支病变者,心电图诊断 ACS 的敏感度相对较高。结论与冠脉造影检查相比,心电图诊断ACS 存在一定局限性,必须结合症状、体征、危险因素进行综合判断。
作者:张彦昂;朱晓红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检测 miRNA -34c 在鼻咽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探讨其在鼻咽癌发生、发展中的意义。方法以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uantitative real -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RT -PCR)方法检测28例鼻咽癌石蜡包埋组织中相对于28例鼻咽部慢性炎症石蜡包埋组织中 miRNA -34c 的差异表达情况,并结合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分析 miRNA -34c 与鼻咽癌病例临床因素的相关性。结果鼻咽癌组织中 miRNA -34c 的相对表达量明显低于鼻咽部慢性炎症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且随着临床分期的增高、淋巴结转移,miRNA -34c 的表达呈下降趋势。结论miRNA -34c 可能参与鼻咽癌的发生与发展,调控 miRNA -34c 的表达量有望为鼻咽癌的治疗提供一种新的思路或方法。
作者:魏贝;曹华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分析阿司匹林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脑梗死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取东莞台心医院2015年2月至2015年10月收治的5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给予奥扎格雷纳治疗,研究组给予阿司匹林和奥扎格雷纳联合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数(PLT)、血小板体积分布宽(PDW)、血小板大聚焦率(MAR)、血小板比积(PCT)变化情况,统计治疗后病情转归情况。结果治疗后研究组MPV、PLT 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 <0.05),且优于对照组(P <0.05)。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88.0%)高于对照组(6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阿司匹林联合奥扎格雷纳治疗脑梗死疗效显著,安全性高。
作者:赵伟;赵桂芳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分析药物联合方案治疗妊娠高血压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5年5月巩义市人民医院收治的98例妊娠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患者均使用硫酸镁与葡萄糖溶液混合进行静脉注射,观察组患者同时服用硝苯地平与酚妥拉明。记录两组孕妇用药前后血压的变化、妊娠情况、生产方式和新生儿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用药后的收缩压和舒张压显著低于对照组,孕妇的自然生产率和新生儿临床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联合使用硫酸镁、硝苯地平和酚妥拉明治疗妊娠期高血压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吴俊鸽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观察关节镜手术治疗胫骨髁间棘撕脱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0月至2015年6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22例胫骨髁间棘撕脱性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6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手术治疗,治疗组采用关节镜辅助手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和满意度。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100.00%)高于对照组(83.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组患者治疗满意度(100.00%)高于对照组(80.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采用关节镜手术治疗胫骨髁间棘撕脱性骨折效果较好,能加快骨折愈合,提高患者满意度,可推广应用。
作者:王雷;李文辉;毛宇径;李琦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观察伊曲康唑治疗真菌性角膜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4月至2013年5月镇平县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真菌性角膜炎患者62例,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治疗(两性霉素 B滴眼液+氟康唑滴眼液),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伊曲康唑口服,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症状改善时间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临床症状改善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采用两性霉素 B 滴眼液、氟康唑滴眼液联合伊曲康唑口服治疗真菌性角膜炎效果显著,安全性高,可推广应用。
作者:李华栋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比较两种路径中心静脉置管在血液透析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87例接受血液透析的患者,按照置管路径分为两组:颈内静脉入路组42例,股静脉入路组45例。记录两组患者的透析充分性指标:尿素氮下降率(URR)、尿素清除指数(Kt/V),与导管相关的近期及远期并发症,并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颈内静脉入路组的透析充分性指标 URR 及 Kt/V 均高于股静脉入路组(P <0.05),而与导管相关的远期并发症血栓形成率及感染率均低于股静脉入路组(P <0.05),与导管相关的近期并发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经皮颈内静脉置管是血液透析患者首选的临时性血管通路。
作者:贾明华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比较脊麻和硬膜外麻醉在小儿阑尾炎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上蔡协和医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行手术治疗的83例阑尾炎患儿,根据不同的麻醉方法将其分为硬膜外麻醉组(n =40)和脊麻组(n =43),比较两组患儿的麻醉效果。结果硬膜外麻醉组患儿肢体扭动率和并发症发生率高于脊麻组,硬膜外麻醉组患儿术后平均苏醒时间短于脊麻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小儿阑尾炎行脊麻的麻醉效果优于硬膜外麻醉,可以延长患儿术后苏醒时间,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推广。
作者:申春霞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观察综合护理干预对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5年8月于叶县人民医院行腹部手术的患者60例,按其护理方式分为两组,各30例。常规组给予常规外科手术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干预。统计两组患者粘连性肠梗阻发生率及护理质量满意率。结果研究组粘连性肠梗阻发生率低于常规组,护理质量满意率高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腹部手术患者行综合护理干预预防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效果显著,且能提高护理质量满意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郭晓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研究他汀类药物对老年急性脑梗死进展与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4月至2015年2月舞钢市人民医院收治的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16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2例。入院后均给予常规对症支持治疗,在此基础上给予观察组患者瑞舒伐他汀口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入院后1个月 NIHSS 评分低于同期对照组(P <0.05),且病情进展至高峰时间短于对照组(P <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 BI 评分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瑞舒伐他汀可减轻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损害程度,缩短病情进展时间,提高治疗效果及患者的生活能力。
作者:王宗绍;王亚秋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对比分析手足口病患儿咽拭子和肛周拭子标本的病原检出率。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 PCR 技术对310例手足口病患儿的咽拭子和肛周拭子标本进行肠道病毒71型(EV71)、柯萨奇病毒 A 组16型(CoxA16)、肠道通用型病毒检测。结果310例患儿的咽拭子、肛周拭子标本中,肠道通用型病毒阳性率分别为73.87%、89.68%,EV71阳性率分别为14.52%、20.00%,CoxA16阳性率分别为6.45%、9.35%。两种类型标本中肠道病毒通用型、肠道病毒 EV71型、柯萨奇病毒 CoxA16型阳性检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手足口病患儿肛周拭子病原标本检出率高,提倡及时优先采集肛周拭子标本。
作者:姜蕾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儿科护士的职业压力来源,并分析其与职业倦怠的关系。方法采用随机调查问卷的形式,对74名湛江市儿科护理人员进行工作压力源评分比较及职业倦怠水平分析。结果护士的年龄、职称、文化程度不同,压力来源各不相同,其中,年龄在30岁以下、初级职称以及学历为中专的儿科护士更容易感到压力,护理工作及专业、患者护理、管理及人际交往3方面的影响较大。情绪耗竭和低个人成就容易造成儿科护士的职业倦怠,其中,年龄、职称和文化程度均对职业倦怠产生一定影响。结论儿科护士的职业压力大,容易产生职业倦怠,对工作及身心健康均有严重影响,应引起充分重视,并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进行干预缓解,保证儿科护理队伍的健康发展。
作者:潘舒萍;李小燕;庞君燕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精密附着体义齿修复下颌骨末端游离缺失的应力特点。方法选取2014年11月至2015年11月于洛阳市第三人民医院口腔科就诊的68例下颌骨末端游离缺失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模块法建立有关下颌骨末端游离缺失修复体的三维有限元模型,选择精密附着体和 RPI 卡环为固定形式,并探讨其应力分布情况。结果精密附着体义齿在垂直和斜向载荷的作用下,基托下的组织和双基牙设计基牙的应力均小于单基牙设计;经斜向载荷作用后,RPI环组患者其基托下组织和基牙的应力均升高。结论在对附着体义齿修复时应依据下颌末端游离体缺损情况进行设计,并优先选取双基牙附着体进行修复。
作者:郭培云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研究氟伐他汀联合贝那普利治疗老年糖尿病肾病患者的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6月至2015年4月夏邑县人民医院内科收治的60例老年糖尿病肾病患者,采用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采用基础治疗+贝拉普利进行治疗,治疗组采用基础治疗+贝拉普利+氟伐他汀进行治疗,并观察两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及血肌酐、尿蛋白及尿素氮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显效15例,有效13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对照组显效11例,有效10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为。治疗组总有效率(93.33%)高于对照组(7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在治疗期间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两组患者治疗后肾功能指标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P <0.05),治疗组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P <0.05)。结论采用氟伐他汀联合贝那普利治疗老年糖尿病肾病患者效果较好,安全性高,可有效保护患者肾脏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张壮丽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分析不同分娩方式对剖宫产术后瘢痕子宫妊娠产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邓州市人民医院产科收入的110例剖宫产术后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孕妇作为观察组,随机选取同期80例非瘢痕子宫妊娠孕妇作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产妇的分娩结局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中共26例符合阴道试产指征,占23.6%,其中阴道分娩成功14例(53.8%)。与对照组瘢痕子宫妊娠产妇比较,观察组瘢痕子宫妊娠产妇手术时间、恶露持续时间较长,术中出血量较大,产褥病率及新生儿窒息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于瘢痕子宫妊娠产妇,应着重孕期管理,系统评价产妇各项指标后选择合理的分娩方式以降低妊娠并发症。
作者:郑清云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骨显像的变化对肥大性肺性骨关节病治疗的指导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28例 HPO 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手术组 HPO 由阳转阴6例,未好转2例;综合治疗组 HPO 由阳转阴12例,未好转5例,由阳转阴又转阳1例,由阴转阳2例。结论早期行骨扫描发现 HPO 可帮助早期发现原发灶,提高肺癌早期诊断率和治愈率;HPO 状态的动态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可反映患者的临床疗效。
作者:王晔;李醒亚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对比分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与开腹手术治疗胆结石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5月至2014年9月淇县人民医院收治的胆结石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开腹手术治疗,观察组则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统计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排气时间、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及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排气时间、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结石,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痛苦,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患者康复,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邢振波 刊期: 2016年第03期
2015年2月4日,CA 期刊在线发布了《2012全球癌症统计》的全文。基于 GLOBOCAN 估计,2012年全球有1.41千万新发癌症病例,820万患者死于癌症。其中57%的癌症患者以及65%的癌症死亡患者来自于发展中国家。根据对全国肿瘤登记中心2011年监测数据分析,中国肿瘤登记中心2015年报发布我国当年新增癌症病例337.2万,癌症死亡病例221.3万,相当于每分钟就有6.4个人罹患癌症。其中结直肠癌、男性前列腺癌、女性乳腺癌、甲状腺癌、宫颈癌发病率持续上升;食管癌、胃癌、肝癌发病率下降,但肺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变化不大。肺癌发病率在我国男性患者中居第1位,在女性患者中居乳腺癌之后,死亡率均居第1位,5年生存率为16.1%,其中因远处转移而死亡的患者比例超过90%[1]。
作者:张国瑞;张忠献;曹风雨;刘红;杨晓乐;张业鹏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对比分析不同治疗方案治疗原发性早泄(PPE)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6月到2015年6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32例 PPE 患者,其中37例行改良式阴茎背神经离断术(A 组),61例行复方利多卡因乳膏药物治疗(B 组),34例按需服用盐酸达泊西汀(C 组)。治疗1个月后随访记录阴道内射精潜伏期(IELT)变化情况并评价疗效。结果A、B、C 3组有效率分别为29.7%(11/37)、65.6%(40/61)和61.8%(21/34)。B 组与 C 组有效率均高于 A 组(P <0.05),B 组与 C 组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3组 IELT 均较治疗前延长(P <0.05),但B 组与 C 组 IELT 均较 A 组长(P <0.05),B 组与 C 组 IELT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B 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高于A 组和 C 组(P <0.05)。结论改良式阴茎背神经离断术是一种侵入性且不可逆的治疗手段,有效率并不及国内相关文献报道的水平,应慎重选择此手术;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和盐酸达泊西汀疗效相当,但盐酸达泊西汀并不影响患者勃起功能及性快感。
作者:虎志鹏;王瑞;张卫星 刊期: 2016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