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超声直视联合神经刺激仪定位在成人臂丛神经阻滞中的效果分析

麻志敏

关键词:超声直视联合神经刺激仪, 臂丛神经阻滞, 疗效
摘要:目的:探讨超声联合神经刺激仪定位在成人臂丛神经阻滞中应用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选取东莞市长安医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上肢手术 ASAⅠ~Ⅱ级患者90例,随机分为超声联合神经刺激仪组(US 组)、超声组(U 组)和神经刺激仪组(S 组),每组30例,比较3组的臂丛神经阻滞操作时间、阻滞起效时间、罗哌卡因用量、麻醉效果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US 组的阻滞操作时间、阻滞起效时间、罗哌卡因用量均少于 U 组与 S 组(P <0.05);与U 组和 S 组比较,US 组并发症发生率较低,麻醉优良率较高(P <0.05)。结论超声联合神经刺激仪实施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操作时间短,阻滞起效快,效果好,并发症少,可安全地应用于成人臂丛神经阻滞。
河南医学研究杂志相关文献
  • 腔镜辅助甲状腺切除手术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研究分析腔镜辅助甲状腺切除手术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5月至2015年11月商丘市第四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30例为对照组,采用传统甲状腺切除手术;30例为观察组,应用腔镜辅助甲状腺切除术。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清扫淋巴数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清扫淋巴数均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更低(P <0.05)。结论腔镜辅助甲状腺切除手术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具有创伤小、术后康复速度快以及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应用。

    作者:宋贤超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啶复合罗哌卡因行臂丛神经阻滞效果分析

    目的:对比研究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啶复合罗哌卡因行臂丛神经阻滞的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信阳市中心医院行臂丛神经阻滞的96例患者,随机分成 A 组和 B 组,每组48例。A 组采用0.75μg/kg 右美托咪定+罗哌卡因,B 组采用1.25μg/kg 右美托咪定+罗哌卡因,观察两组患者麻醉效果。结果B 组在 T1~T3时 Ramsay评分明显高于 A 组,VAS 评分低于 A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采用右美托咪啶复合罗哌卡因行臂丛神经阻滞具有明显效果,相对而言,采用0.75μg/kg 右美托咪定+罗哌卡因安全性更高。

    作者:吴园园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不同手术方式治疗重型、特重型颅脑损伤并小脑幕切迹疝效果比较

    目的:对比分析不同手术方式治疗重型、特重型颅脑损伤并小脑幕切迹疝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9月龙川县人民医院收治的102例重型、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 A、B、C 3组,各34例,A 组采用常规开颅减压术治疗,B 组采用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减压术联合脑疝复位术治疗,C 组采用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减压术联合小脑幕裂孔切开术治疗,比较3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A、B、C 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61.76%、79.41%、88.23%,C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 A 组和 B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A 组大脑后动脉梗死和应激性溃疡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 B 组和 C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重型、特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小脑幕切迹疝患者更适合选择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减压术联合小脑幕裂孔切开术治疗。

    作者:叶金海;魏林平;欧兰珍;李根英;李成龙;叶军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点阵激光在皮肤美容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探究点阵激光在皮肤美容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2014年10月至2015年10月在解放军第155中心医院接受点阵激光皮肤美容的5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0例患者中,嫩肤总有效率为100.00%,改善毛孔粗大总有效率为90.91%,去皱纹总有效率为61.54%,去除色斑总有效率为44.44%。结论点阵激光应用于皮肤美容中效果较好,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郭晓静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卡贝缩宫素和卡前列甲酯预防产后出血效果比较

    目的:探讨防治阴道分娩产后出血的有效措施。方法选择阴道分娩的产妇180例,随机分为 A、B、C 3组,各60例,均于产时胎肩娩出后静脉滴注缩宫素20 U,另在胎儿娩出后于 A 组肌内注射缩宫素10 U,B 组舌下含化卡前列甲酯1 mg,C 组肌内注射卡贝缩宫素100μg,检测产前、产后血红蛋白值,测量产后2、24 h 出血量。结果B 组血红蛋白下降值小于 A 组,C 组小于 B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B 组产后2、24 h 出血量均少于 A 组,C 组少于 B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卡贝缩宫素、卡前列甲酯均为防治阴道分娩产后出血的有效措施,其中卡贝缩宫素作用更加迅速持久。

    作者:朱雅文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血糖波动对糖尿病大鼠氧化应激及神经病变的影响

    目的:研究血糖波动对糖尿病大鼠神经病变的影响及氧化应激的作用。方法将 SD 大鼠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NC 组)、稳定高血糖组(DS 组)、波动高血糖组(DF 组)。采用链脲佐菌素腹腔注射诱发糖尿病,DF 组每天定时腹腔注射胰岛素及葡萄糖,建立血糖波动模型,同时 DS 组给予等体积的生理盐水建立稳定高血糖模型。12周后测定坐骨神经运动传导速度(MNCV),检测血清丙二醛(MDA)、谷胱甘肽(GSH)。结果与 NC 组比较,DS 组和 DF 组大鼠坐骨神经 MNCV 减慢(P <0.05),血清 MDA 增高、GSH 水平下降(P <0.05);与 DS 组相比,DF 组 MNCV 进一步减慢(P <0.05),MDA 增高、GSH 水平下降(P <0.05)。结论波动高血糖可使糖尿病大鼠神经病变加重,其机制可能与氧化应激水平增高有关。

    作者:马香香;李亚坤;陈慧晓;赵志刚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高频彩超在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结转移诊断中的应用分析

    目的:研究分析高频彩超应用于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结转移诊断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7月至2015年7月夏邑县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疑似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结转移患者60例,所有患者均给予高频彩超诊断,观察淋巴结门部回声、边缘有无缺损或钙化情况,同时对淋巴结纵径、横径、内部阻力指数和动脉血流收缩期峰值流速等进行测量,将其与病理确诊结果进行比较。结果高频彩超检测出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结转移者37例(69枚),非颈部淋巴结转移者23例(102枚)。高频彩超检测的阳性诊断率为83.78%(31/37),超声敏感性为86.11%(31/36),诊断正确率为81.67%(49/60)。转移性淋巴结的部位以Ⅲ区和Ⅳ区分布高,分别为80.56%(29/36)和61.11%(22/36)。转移性淋巴结的各超声特征均高于非转移性淋巴结(P <0.05)。结论对于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结转移患者采用高频彩超诊断具有较高敏感性和准确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刘晓波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病毒性肝炎患者血小板和凝血功能指标联合检测的临床意义

    目的:分析病毒性肝炎患者血小板和凝血功能指标联合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许昌市中心医院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急性病毒性肝炎、慢性病毒性肝炎、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各50例为研究对象,同时选取体检中心健康人群共50例为对照组。联合检测4组血小板和凝血功能指标,包括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以及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结果病毒性肝炎3组间比较,随着病程进展,PLT 含量明显降低,MPV、PDW 明显上升,而 PT、TT 及 APTT 明显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联合检测血小板和凝血功能指标可以多角度分析病毒性肝炎患者疾病进展情况,对于疾病治疗和评价预后意义显著,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朱君娜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尼莫地平与多奈哌齐联合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研究尼莫地平联合多奈哌齐治疗血管性痴呆的效果。方法选取114例轻中度血管性痴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7例。给予所有患者活血化瘀、降糖、降压、抗血小板等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给予对照组患者口服尼莫地平片,观察组给予尼莫地平联合多奈哌齐口服治疗,疗程为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 MMSE 及 ADL评分,并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经过治疗,两组患者的 MMSE 及 ADL 评分均有明显改善,且均优于本组治疗前(P <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 MMSE 评分及 ADL 评分均显著优于同期对照组(P <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尼莫地平与多奈哌齐联合使用可有效改善轻中度血管性痴呆患者的认知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安全性高,具有较高应用价值。

    作者:李斌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手法联合穴位注射治疗老年性膝骨关节炎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分析手法联合穴位注射治疗老年性膝骨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上海市杨浦区平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14年3月至2015年12月门诊骨伤科就诊的150例老年膝骨关节炎患者,统一采用童氏手法及丹红注射液注射膝关节周围穴位,同时对患者进行中医体质辨识、中医辩证分型,根据个体病情制定疗程实施治疗,对比治疗前后膝关节 WOMAC 评分及不同体质分型、不同辩证分型的治疗效果。结果150例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发生危急事件,膝关节X 线均未见明显变化,症状、体征不同程度得到改善,总有效率为79.33%。膝关节 WOMAC 量表关节指数评分均不同程度下降(P <0.05)。150例患者中体质分型居多的前3型中,平和质患者总有效率为92.00%,阳虚质总有效率为83.72%,气虚质总有效率为72.00%。辩证分型中肾虚髓亏型总有效率为77.22%,肾虚寒凝型总有效率为85.25%,瘀血阻络型总有效率为60.00%。结论采用童氏推拿手法联合中药丹红穴位注射治疗老年性膝骨关节炎效果显著,安全性高,简便易行,适合社区推广应用。

    作者:杜英良;俞斌;王海燕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急诊昏迷患者急诊急救分析

    目的:对急诊昏迷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分析昏迷原因和急诊急救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3月至2015年3月襄城县人民医院收治的97例急诊昏迷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97例患者中,脑血管系统疾病40例(41.24%),心血管系统疾病10例(10.31%),内分泌系统疾病29例(29.90%),中毒18例(18.56%)。成功救治79例(81.44%),其中脑血管系统疾病33例(41.77%),心血管系统疾病3例(3.80%),内分泌系统疾病29例(36.71),中毒14例(17.72%)。结论根据患者产生昏迷的原因采取处理措施,可以显著提高急救成功率。

    作者:李强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鼻内窥镜手术与传统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的疗效对比分析

    目的:探究鼻内窥镜手术和传统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7月至2015年7月禹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92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6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鼻内窥镜手术治疗,对比两组临床治疗有效率和治疗后12个月主要症状评分情况。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治疗后12个月各项临床症状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相比于传统手术,采用鼻内窥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疗效更佳,可有效缓解患者各种症状,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石留伟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复方丹参滴丸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复方丹参滴丸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2月至2014年12月期间在长葛市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86例冠心病患者,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治疗组46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复方丹参滴丸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复方丹参滴丸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推广。

    作者:石保建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现代中医对桥本氏甲状腺炎的认识及治疗进展

    桥本氏甲状腺炎(Hashimoto thyroiditis,HT)是自身免疫性疾病,甲状腺组织间存在大量淋巴细胞浸润,所以又称为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HT 为女性多发病,由于检查技术的发展,近年来该病的发病率在逐步上升[1]。HT 发病缓慢,病程慢长,易反复,且随着病情的发展出现整体性功能紊乱。初患 HT时无异常改变,但病情迁延日久终致甲状腺功能减退[2]。西医治疗本病主要是采用甲状腺素代替疗法、免疫疗法及手术等缓解甲状腺局部症状,但对患者的全身症状疗效不佳[3-4]。现代中医对 HT 的认识及治疗不断成熟,本文特综述如下。

    作者:李志鹏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研究

    中药注射剂结合了传统中医药与现代药物生产工艺的优点,是对中药传统给药方式的一种变革。但在应用中药注射剂时会因多种原因而导致患者出现不良反应。本文分析了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包括药物自身原因、注射剂不合理使用原因及患者自身原因,同时对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预防对策进行了探讨,包括规范管理中药材种植采收及加工炮制等。

    作者:卢明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急性脑梗死后不同时机使用他汀治疗对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后不同时机使用他汀类药物治疗对其神经功能恢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舞钢市人民医院2015年收治的8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4例。两组均给予临床常规治疗措施,研究组于发病24 h 内给予他汀类药物辅助治疗,对照组于发病72 h 后给予他汀类药物辅助治疗。记录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前 NIHSS 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两组 NIHSS 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研究组神经功能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急性脑梗死发病后在提供基础治疗的同时尽快给予他汀类药物可显著改善神经功能,有利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王宗绍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糖化血红蛋白对合并糖尿病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围手术期及预后的影响

    目的:分析糖化血红蛋白对合并糖尿病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围手术期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08年2月至2014年10月广东省第一荣军医院收治的160例伴有糖尿病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根据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分为 A组(糖化血红蛋白≥6.4%)和 B 组(糖化血红蛋白<6.4%),各80例。记录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拆线时间及术后并发症。结果B 组术前准备时间较 A 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术前血糖水平、住院时间及拆线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A 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两组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伴有糖尿病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中,高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会延长术前准备时间,术后并发症会增多,应将糖化血红蛋白≥6.4%作为高危指标,并给予相应的干预方案以改善患者的预后。

    作者:李文龙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丙泊酚单用与联合芬太尼在无痛人流术中的麻醉效果比较

    目的:比较丙泊酚单用与联合芬太尼在无痛人流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将2013年7月至2015年7月于焦作市中医院自愿施行人工流产术的150例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5例。对照组给予丙泊酚单用,观察组给予丙泊酚联合芬太尼,比较两组患者的镇痛效果和麻醉效果。结果观察组镇痛效果总有效率及麻醉效果优良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丙泊酚联合芬太尼在无痛人流中麻醉效果优于单用丙泊酚,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程伟;赵鹏鹏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他卡西醇软膏联合窄谱中波紫外线治疗白癜风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他卡西醇软膏联合窄谱中波紫外线治疗白癜风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安阳地区医院治疗的68例白癜风患者进行探讨,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将其分为单用组和联合组。单用组予以单用窄谱中波紫外线(NB -UVB)照射治疗,联合组在单用组基础上联用他卡西醇软膏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联合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单用组(P <0.05);同时联合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单用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窄谱中波紫外线照射联合他卡西醇软膏可有效提高白癜风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郝伟丽;曹冰青;张恒坡;张大雷;李静;常海燕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脾脏切除术中应用可吸收止血结扎夹的可行性及安全性分析

    目的:研究分析脾脏切除术中应用可吸收止血结扎夹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3年10月至2015年10月商丘市第四人民医院收治的行脾脏切除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术中给予常规丝线打结止血,观察组术中给予人工合成可吸收止血结扎夹止血,对比两组手术时间、术中输血量、住院时间、术后引流量、二次手术发生率和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 <0.05),术后引流量和术中输血量均少于对照组(P <0.05),二次手术发生率、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脾脏切除术中应用可吸收止血结扎夹完全可行,可明显降低术中输血量和术后引流量,避免二次手术发生,且并发症较少,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作者:李岩磊 刊期: 2016年第06期

河南医学研究杂志

河南医学研究杂志

主管:河南省卫生厅

主办:河南省医学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