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脾脏切除术中应用可吸收止血结扎夹的可行性及安全性分析

李岩磊

关键词:脾脏切除术, 可吸收止血结扎夹, 可行性, 安全性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脾脏切除术中应用可吸收止血结扎夹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3年10月至2015年10月商丘市第四人民医院收治的行脾脏切除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术中给予常规丝线打结止血,观察组术中给予人工合成可吸收止血结扎夹止血,对比两组手术时间、术中输血量、住院时间、术后引流量、二次手术发生率和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 <0.05),术后引流量和术中输血量均少于对照组(P <0.05),二次手术发生率、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脾脏切除术中应用可吸收止血结扎夹完全可行,可明显降低术中输血量和术后引流量,避免二次手术发生,且并发症较少,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河南医学研究杂志相关文献
  • 超选择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宫颈癌合并出血的短期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超选择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子宫颈癌合并出血的短期疗效。方法选择郑州大学人民医院收治的宫颈癌合并出血患者35例作为研究对象,均行超选择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分析栓塞前后子宫动脉造影结果,记录35例患者的止血时间、止血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栓塞前35例患者均行子宫动脉造影,可见供血动脉均明显增粗,且出现造影剂外渗;栓塞治疗后,造影结果显示,未见造影剂溢出,且碘油分布于肿瘤区域内。35例患者中34例止血成功,占97.14%;24例栓塞术后≤24 h 出血停止,占68.57%;10例栓塞术后2~6 d 内出血停止,占28.57%。栓塞术后20~30 d,20例行根治术,13例行放化疗治疗,2例放弃治疗。35例患者中,9例出现轻微腹痛,14例发热,6例恶心、呕吐,均为轻度不良反应,经针对性处理后症状均消失。结论超选择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宫颈癌合并出血疗效显著。

    作者:吴方明;刘健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腹腔镜与小切口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结石的疗效对比

    目的:探讨小切口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在胆囊结石治疗方面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11月至2015年9月温县人民医院收治的胆囊结石患者84例,采用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小切口组和腹腔镜组,各42例,分别给予小切口胆囊切除术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腹腔镜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情况、术后排气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明显优于小切口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胆囊结石治疗方面,腹腔镜同小切口手术相比可有效减轻患者痛苦,缩短手术时间,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建议在临床进一步推广。

    作者:郭德才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中西医结合临床路径方案治疗胃癌患者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临床路径方案治疗胃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在中牟县人民医院消化内科就诊的160例胃癌患者,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西医治疗)和观察组(中西医联合临床路径治疗),比较两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以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以及生活质量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中西医联合临床路径治疗胃癌临床效果较好,不仅可缩短患者住院天数,减少住院费用,还能有效提高患者预后生活质量。

    作者:王艳霞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他卡西醇软膏联合窄谱中波紫外线治疗白癜风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他卡西醇软膏联合窄谱中波紫外线治疗白癜风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安阳地区医院治疗的68例白癜风患者进行探讨,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将其分为单用组和联合组。单用组予以单用窄谱中波紫外线(NB -UVB)照射治疗,联合组在单用组基础上联用他卡西醇软膏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联合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单用组(P <0.05);同时联合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单用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窄谱中波紫外线照射联合他卡西醇软膏可有效提高白癜风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郝伟丽;曹冰青;张恒坡;张大雷;李静;常海燕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术治疗高危急性胆囊炎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分析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术治疗高危急性胆囊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7月至2015年9月郏县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高危急性胆囊炎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开腹胆囊摘除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等级评分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疼痛程度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术后胆漏、胆管炎、胆周积液以及胆囊床渗血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术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康复快以及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周英旗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脑钠肽、肌钙蛋白Ⅰ水平监测的意义

    目的:研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脑钠肽、肌钙蛋白Ⅰ水平监测的意义,为临床医生诊断慢性心力衰竭提供可靠依据。方法选择2012年12月至2013年11月来淮阳县人民医院治疗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74例作为研究组,选择同期74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脑钠肽、肌钙蛋白Ⅰ水平变化及研究组中不同 NYHA 级别脑钠肽、肌钙蛋白Ⅰ水平变化。结果研究组脑钠肽水平、肌钙蛋白 I 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不同 NYHA 分级脑钠肽、肌钙蛋白Ⅰ水平均不相同(P <0.05)。结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血浆脑钠肽及肌钙蛋白Ⅰ水平均高于健康人群,并且其病情越严重,血浆脑钠肽、肌钙蛋白Ⅰ水平越高,临床医生可将其作为诊断及评估病情的重要指标。

    作者:张艳梅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再定位牙合垫治疗颞下颌关节盘急性不可复性前移位的疗效分析

    目的:观察研究再定位牙合垫治疗颞下颌关节盘急性不可复性前移位的疗效。方法颞下颌关节盘急性不可复性前移位患者经手法复位后随机分为观察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观察组按医嘱分别戴用再定位牙合垫3~6个月,观察6个月内症状有无改善或复发;对照组不作处理,观察疗效同上。结果根据评价标准,观察组有效16例,无效4例;对照组有效9例,无效11例。观察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再定位牙合垫能稳定和改善手法复位后盘-突关系,在手法复位后需即刻戴用再定位牙合垫,以更有效地治疗颞下颌关节盘急性不可复性前移位。

    作者:阚全龙;朱雯雯;徐世英;余炜伟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Toric 人工晶体矫正老年性白内障合并角膜散光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评价 Toric 人工晶体植入矫正老年性白内障合并角膜散光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4年12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老年性白内障合并角膜散光50例(50眼),行“超声乳化吸除术联合 Toric 人工晶体植入术”。术后随访6个月,观察术前、术后6个月术眼的裸眼远视力、佳矫正远视力、残余散光、角膜散光、IOL 轴位偏离度等。结果术后6个月随访裸眼远视力≥0.8者34例(87%),裸眼远视力≥0.6者46例(92%),术后裸眼视力明显高于术前(P <0.05),术后裸眼视力与术后矫正视力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6个月残余散光(0.67±0.08) D 明显小于术前角膜散光(3.34±0.27)D(P <0.05);术前预计残余散光(0.72±0.09)D 与术后6个月残余散光(0.67±0.08)D 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角膜散光(3.29±0.09)D 与术前(3.34±0.12)D 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6个月 IOL 轴位平均偏离(3.12±1.29)°。结论对于老年性白内障合并有角膜散光患者行“超声乳化吸除联合 Toric 人工晶体植入术”是可行的,能够有效减少总和散光,提高患者术后裸眼视力及视觉质量。

    作者:赵雅婷;郑广瑛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胫骨高位截骨术治疗内翻型膝骨性关节炎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胫骨高位截骨术治疗内翻型膝骨性关节炎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2月至2015年1月义马煤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医院行胫骨高位截骨术的36例内翻型膝骨性关节炎患者,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时间为5~22个月,平均(11.8±2.6)个月;截骨均骨性愈合且无移位,内固定未见松动断裂,未发生术后感染、腓总神经损伤、深静脉血栓形成及肺动脉栓塞等并发症。患者膝关节活动度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矫正角度大28°,小12°,平均矫正(19.2±3.1)°。术后半年 HSS 膝关节评分平均(86.1±7.4)分。结论胫骨高位截骨术治疗内翻型膝骨性关节炎,能够显著改善膝关节功能,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黄将来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利福布丁联合莫西沙星治疗耐多药结核病的疗效观察

    目的:分析研究联合使用莫西沙星与利福布丁治疗耐多药结核病的临床效果,为耐多药结核病的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及理论依据。方法抽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在项城市千佛阁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治疗的60例耐多药结核病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丁胺卡那霉素联合左氧氟沙星,观察组采用利福布丁联合莫西沙星,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达9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00%(P <0.05);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10.00%(3/30),对照组为13.33%(4/30),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耐多药结核病患者采用莫西沙星结合利福布丁治疗疗效显著,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值得推广运用。

    作者:高海莲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低分子肝素钙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分析探讨低分子肝素钙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8年9月至2013年10月来新郑市人民医院就诊的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264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32例给予抗心绞痛药物治疗,如静脉注射硝酸酯类药物,口服类阿司匹林、硝酸盐制剂、钙拮抗剂、受体阻滞剂、ACE 转换酶抑制剂等;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每次加用低分子肝素钙0.4 ml 进行治疗。结果观察组心绞痛疼痛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发作频率低于对照组,硝酸甘油含化用量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3%,高于对照组的68.7%(P <0.05)。结论低分子肝素钙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疗效好,具有发展前景,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彦宏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腹腔镜手术治疗粘连性小肠梗阻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腹腔镜手术治疗粘连性小肠梗阻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商丘市第四人民医院2012年1月至2014年6月确诊的70例粘连性小肠梗阻患者的临床病历资料,按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行开腹手术治疗,观察组行腹腔镜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术后随访1 a,统计两组患者的复发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较短,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较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粘连性小肠梗阻具有创伤小、恢复快、风险低、术程短等优点,值得推广。

    作者:段永省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磨削术与保守换药治疗儿童Ⅱ度烧伤创面临床效果比较

    目的:对比分析磨削术与保守换药治疗儿童Ⅱ度烧伤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焦作市山阳区解放军第91中心医院收治的84例Ⅱ度烧伤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实施保守换药治疗,观察组实施磨削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随访结果。结果观察组患儿换药及发热次数较对照组少,创面疼痛程度较对照组轻,创面愈合时间较对照组短(P <0.05)。两组患儿植皮及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儿创面大部分恢复正常,对照组患儿瘢痕增生明显,创面愈合时间较长。结论与保守换药治疗比较,磨削术可明显缩短Ⅱ度烧伤患儿的创面愈合时间,减轻创面疼痛,临床治疗优势明显。

    作者:刘洪业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丙泊酚单用与联合芬太尼在无痛人流术中的麻醉效果比较

    目的:比较丙泊酚单用与联合芬太尼在无痛人流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将2013年7月至2015年7月于焦作市中医院自愿施行人工流产术的150例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5例。对照组给予丙泊酚单用,观察组给予丙泊酚联合芬太尼,比较两组患者的镇痛效果和麻醉效果。结果观察组镇痛效果总有效率及麻醉效果优良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丙泊酚联合芬太尼在无痛人流中麻醉效果优于单用丙泊酚,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程伟;赵鹏鹏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CT 与腹部 X 线在肠梗阻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目的:比较 CT 与腹部 X 线在肠梗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信阳市第四人民医院2014年9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82例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均接受腹部 X 线和 CT 检查,以手术病理检查结果为诊断标准,对比分析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符合率。结果CT 检查梗阻位置、梗阻诊断符合率分别为95.12%(78/82)、95.12%(78/82)。腹部 X 线检查梗阻位置、梗阻诊断符合率分别为70.73%(58/82)、69.51%(57/82)。CT 检查梗阻位置、梗阻诊断符合率均高于腹部 X 线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CT 与腹部 X 线对肠梗阻的诊断均可提供重要参考,但 CT 诊断符合率及敏感性更高,更具应用价值。

    作者:李长海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胆道手术近期并发症16例再次手术诊治分析

    目的:探讨胆道手术并发症的发生原因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14年12月遂平县仁安医院和外院转入的胆道手术出现并发症的1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开腹胆囊切除术并胆管横断伤4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并胆管横断伤2例,LC 术后胆囊管钛夹松动胆漏1例,LC 术后肝门区包裹性积液2例,LC 右副肝管损伤引起胆漏1例,胆总管探查 T 管引流术后 T 管脱出胆漏1例,胆总管探查胆道探子损伤胆总管下端致腹膜后脓肿1例,胆囊管残留结石3例,化脓性胆囊炎术后并发肝左外叶脓肿破溃1例。1例胆肠吻合术后,支撑管不慎过早拔出,反复出现胆管炎,2例胆管损伤再次手术后切口感染,余病例恢复良好。结论胆道手术并发症种类较多,只要做到早发现,合理治疗,一般预后较好。

    作者:李富国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血管超声与脑血管造影诊断颈动脉狭窄的临床价值对比

    目的:比较血管超声与脑血管造影诊断颈动脉狭窄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014年8月至2015年8月中牟县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12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行颈动脉血管彩超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检查,记录相关临床资料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以 DSA 作为金标准,血管超声诊断颈内动脉狭窄敏感性为79.16%,特异性为94.82%;诊断颈总动脉狭窄敏感性为71.43%,特异性为98.24%。结论血管超声诊断颈动脉狭窄敏感性、特异性均较高,可用于颈动脉狭窄的筛选以及随访。

    作者:付俊红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尼莫地平与多奈哌齐联合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研究尼莫地平联合多奈哌齐治疗血管性痴呆的效果。方法选取114例轻中度血管性痴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7例。给予所有患者活血化瘀、降糖、降压、抗血小板等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给予对照组患者口服尼莫地平片,观察组给予尼莫地平联合多奈哌齐口服治疗,疗程为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 MMSE 及 ADL评分,并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经过治疗,两组患者的 MMSE 及 ADL 评分均有明显改善,且均优于本组治疗前(P <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 MMSE 评分及 ADL 评分均显著优于同期对照组(P <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尼莫地平与多奈哌齐联合使用可有效改善轻中度血管性痴呆患者的认知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安全性高,具有较高应用价值。

    作者:李斌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不同手术方式治疗重型、特重型颅脑损伤并小脑幕切迹疝效果比较

    目的:对比分析不同手术方式治疗重型、特重型颅脑损伤并小脑幕切迹疝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9月龙川县人民医院收治的102例重型、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 A、B、C 3组,各34例,A 组采用常规开颅减压术治疗,B 组采用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减压术联合脑疝复位术治疗,C 组采用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减压术联合小脑幕裂孔切开术治疗,比较3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A、B、C 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61.76%、79.41%、88.23%,C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 A 组和 B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A 组大脑后动脉梗死和应激性溃疡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 B 组和 C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重型、特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小脑幕切迹疝患者更适合选择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减压术联合小脑幕裂孔切开术治疗。

    作者:叶金海;魏林平;欧兰珍;李根英;李成龙;叶军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高频彩超在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结转移诊断中的应用分析

    目的:研究分析高频彩超应用于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结转移诊断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7月至2015年7月夏邑县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疑似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结转移患者60例,所有患者均给予高频彩超诊断,观察淋巴结门部回声、边缘有无缺损或钙化情况,同时对淋巴结纵径、横径、内部阻力指数和动脉血流收缩期峰值流速等进行测量,将其与病理确诊结果进行比较。结果高频彩超检测出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结转移者37例(69枚),非颈部淋巴结转移者23例(102枚)。高频彩超检测的阳性诊断率为83.78%(31/37),超声敏感性为86.11%(31/36),诊断正确率为81.67%(49/60)。转移性淋巴结的部位以Ⅲ区和Ⅳ区分布高,分别为80.56%(29/36)和61.11%(22/36)。转移性淋巴结的各超声特征均高于非转移性淋巴结(P <0.05)。结论对于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结转移患者采用高频彩超诊断具有较高敏感性和准确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刘晓波 刊期: 2016年第06期

河南医学研究杂志

河南医学研究杂志

主管:河南省卫生厅

主办:河南省医学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