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薇;倪海燕
1 临床资料例1.女,22岁.左侧鼻翼红色结节,偶伴瘙痒1个月余.患者1个月前无明确诱因左侧鼻翼出现一绿豆大红色丘疹,偶伴瘙痒,自以为“青春痘”未予理会,皮疹继续增大,自行外用“红霉素眼膏”及“痤疮膏”半月余未见明显疗效,遂于2014年3月14日来我院皮肤科就诊.既往体健,否认外伤及昆虫叮咬史等.体格检查:浅表淋巴结未触及增大,系统检查未见异常.皮肤科检查:左侧鼻翼一直径约1.5 cm红色半球形结节,表面少量鳞屑,边界清,无明显浸润感(图1A),触之稍韧,无压痛,活动度稍差.
作者:刘玉洁;顾安康;纪华安;张理涛 刊期: 2016年第02期
患者男,45岁.因周身起毛囊角化性丘疹20余年,加重半个月,于2014年5月29日来我院住院治疗.患者20余年前头部、面部及躯干出现毛囊性丘疹,逐渐融合、增厚,延至四肢近端,并呈对称性分布,自觉稍痒.每年夏季或经日晒后病情加重.近半个月来皮疹明显加重,毛囊性丘疹不断增多,躯干、腋下及腹股沟处皮疹融合成片,结大片污秽痂,并有糜烂及渗出,异味明显,自行外用依沙吖啶溶液湿敷,皮疹无减轻.患者既往体健,家族中无类似疾病患者.
作者:王丽莉;陈晴燕;赵宁 刊期: 2016年第02期
报告l例羊毛状发痣.患儿男,7岁.出生后即发现其左侧耳后及枕部头发异常.皮肤科检查:左侧耳后及枕部分别可见约6.0 em×3.5 cm及6.5 cm×2.5 cm区域的毛发表现为淡黄色,卷曲呈波浪状,质地较正常毛发细软,头部其余部位均正常.皮肤镜检查:与正常区域毛发相比较,患处毛发弯曲、色黄,且粗细不一.扫描电镜检查:毛干粗细不一、弯曲,毛小皮边缘不整齐,有碎裂,部分区域毛干表面凹陷.诊断:羊毛状发痣.治疗:外用5%米诺地尔.
作者:刘晶;刘萌;孙莹;杨淑霞 刊期: 2016年第02期
报告1例毛囊漏斗部肿瘤(tumor of the follicular infundibulum,TFI).患者女,76岁.因右侧内眦下方丘疹2年余入院.患者约2年余前右侧内眦下出现一肤色丘疹,近2个月逐渐增大,颜色加深呈黑褐色,伴瘙痒.皮损组织病理检查:真皮浅层可见上皮样细胞构成的细胞团块,呈水平方向生长,与表皮及毛囊相连,周围细胞呈栅栏状排列.诊断:TFI.
作者:王霞;赵梦洁;朱里;钱悦;黄长征;陈思远 刊期: 2016年第02期
1 病历摘要患者男,44岁.因左眉外侧皮肤结节6个月,于2014年6月至我科就诊.患者6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左眉外侧出现一黄豆大肤色结节,无明显疼痛及瘙痒,未予诊治.其后结节迅速增大,未破溃,偶有轻度疼痛,曾在外院就诊,诊断为表皮囊肿继发感染,予头孢类药物口服抗感染治疗,效果不明显.既往体健,家族中无类似疾病患者.体格检查:系统检查无异常.皮肤科检查:左眉外侧一约2.5 cm×2 cm肤色结节,无破溃及结痂,境界欠清楚,边缘不规则(图1),质地稍硬,与皮下组织粘连,活动度差,无触痛.
作者:周乃慧;杨子良;宋琳毅;刘铭;钱齐宏 刊期: 2016年第02期
斑块型粟丘疹(milia en plaque,MEP)是粟丘疹的一种特殊少见的类型,由Balzer和Fouquet于1903年首次描述,1978年由Hubler等[1]命名.本病由于发病少,极易漏诊及误诊,我科诊治2例,现报告如下.1 病例资料例1.男,24岁.因左侧耳后白色丘疹半年,于2013年12月5日来我科就诊.患者半年前左侧耳后无明显诱因出现数个谷粒大白色丘疹,无自觉症状,此后皮疹逐渐增多,融合成片,未予诊治.既往体健,否认发病前局部外伤史及冻疮史,否认外用药物及化妆品史,父母非近亲结婚,家族中无类似疾病患者及遗传病史.
作者:杨蕾;王秋枫;杨维玲;张洁;张继刚 刊期: 2016年第02期
患儿女,5岁.因舌尖新生物2个月余,于2014年10月8日来我科就诊.家长诉2个月前患儿舌尖部出现针尖大丘疹,患儿自觉不适并用牙齿摩擦,家长未重视,丘疹逐渐长大至黄豆大.患儿由其母亲看护,否认非婚性接触史.体格检查:一般情况可,系统检查无异常.皮肤科检查:舌尖部一约黄豆大新生物,呈菜花状向外生长,蒂部明显缩窄(图1A).
作者:康道现;周开华;邹晴;康絮煦;王璐 刊期: 2016年第02期
弥漫性雄激素性秃发(AGA)、休止期脱发及弥漫性斑秃具有相似的临床表现,对于临床皮肤科医生,区分这3种疾病显得尤为重要.该文通过对3种疾病的临床资料或病史、皮肤镜检查及组织病理表现的具体阐述,帮助皮肤科医生鉴别脱发类型并指导治疗.
作者:董青;范卫新 刊期: 2016年第02期
萎缩型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DFSP)属于DFSP的一种亚型,临床少见,近期我科诊断1例,现报告如下.1 病历摘要患者男,37岁.因右侧腰部褐色斑3年余,于2014年5月8日来我科就诊,患者3年前无明显诱因右侧腰部出现点状褐色斑疹,无明显自觉症状,未予诊治.1年前斑疹逐渐扩增至黄豆大,触之较韧,表面粗糙,按压疼痛.患者既往体健,家族中无类似疾病患者.体格检查:一般情况可,系统检查无异常.皮肤科检查:右侧腰部一黄豆大褐色斑,表面粗糙,边界不清,中间略萎缩(图1),质硬,有压痛.
作者:徐蕾;党林;柏冰雪 刊期: 2016年第02期
报告1例口服多西环素胶囊后食管溃疡.患者女,26岁.患者因寻常痤疮口服多西环素胶囊,2d后出现胸骨后疼痛、吞咽疼及吞咽困难,结合电子胃镜和组织病理检查诊断为食管溃疡.停用多西环素,给予胃黏膜保护剂、质子泵抑制剂等对症治疗后食管黏膜恢复正常.
作者:朱薇;倪海燕 刊期: 2016年第02期
过敏性紫癜又称出血性毛细血管中毒症或Henoch-Sch(o)nlein(HSP)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毛细血管变态反应性疾病,病变主要累及皮肤、黏膜、胃肠道、关节及肾脏等部位的毛细血管壁,使其渗透性和脆性增加,出现出血症状.研究表明HSP患儿存在免疫功能紊乱,容易复发.本研究选取具有调节免疫系统功效的匹多莫德治疗,探讨其对儿童HSP的疗效以及其对免疫功能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晋妮;许华平;雷中劲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观察人永生化角质形成细胞系HaCaT细胞接受不同剂量长波紫外线(UVA)照射后细胞增殖活力和白噬体表达水平的变化,并初步评估增殖活力损伤程度和自噬体表达水平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将HaCaT细胞分为6组,分别为10J/cm2UVA对照组、10 J/cm2 UVA照射组、25 J/cm2 UVA对照组、25 J/cm2 UVA照射组、50 J/cm2 UVA对照组及50 J/cm2 UVA照射组.照射结束后即刻进行噻唑蓝(MTT)实验或单丹(磺)酰戊二胺(MDC)染色,全波长酶标仪下读取各孔A值,倒置荧光显微镜下随机选取视野,计数每视野下自噬体表达阴性细胞和阳性细胞数目.结果:经不同剂量UVA照射后,HaCaT细胞的增殖活力(A值)下降,呈剂量相关性.其中10、25及50 J/cm2 UVA照射组(4值分别为1.179±0.007、0.791±0.015、0.522±0.046)两两之间以及与各自对照组(1.370±0.007、1.254±0.012、1.177±0.009)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10、25及50 J/cm2 UVA照射后,HaCaT细胞MDC染色结果示自噬体表达阳性的细胞比率增加,且呈剂量相关性.50 J/cm2 UVA照射组自噬体表达阳性率较其对照组显著上升(x2=11,P<0.01).结论:10~50 J/cm2 UVA照射后,HaCaT细胞瞬时增殖活力降低及自噬体表达增加,且呈剂量依赖性.
作者:苑春雨;李莉;陈崑;陈旭;鞠梅;黄丹;顾恒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是一类移植物抗宿主引起的免疫疾病.临床表现主要累及皮肤、胃肠道和肝脏.近期我科诊治2例GVHD,现报告如下.1 病例资料例1.男,22岁.因躯干及四肢红斑伴脱屑1年余,于2013年12月8日来我院皮肤科门诊就诊.患者2011年3月因患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白血病,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治疗,供者为患者胞姐,并常规给予免疫抑制治疗.201 1年5月无明显诱因下背部出现散在水疱,1周后全身出现泛发红色斑片伴脱屑,于当地医院诊断为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c-GVHD),加大环孢素使用剂量未见好转,于201 1年6月在该院住院治疗,予口服甲泼尼龙(20 mg)及环孢素(50 mg)治疗,均为每12h1次,其问因转氨酶升高予以保肝治疗,后转氨酶渐下降至正常,皮疹渐消退,糖皮质激素减量改为口服泼尼松(具体用量不详),皮疹消退后出院.出院后继续口服泼尼松治疗,2012年3月无明显诱因下出现躯干皮肤发黑,部分呈鱼鳞样变化,1年内逐渐累及四肢,且双侧手背及左侧手掌皮肤变硬,无法握拳.
作者:郑伊安;李锋;杨永生;朱小华;黄岚;徐金华 刊期: 2016年第02期
患者男,27岁.因左侧下颌处细线状红斑及斤疹6周,于2015年4月17日来我科就诊.患者6周前无意中发现左侧下颌下方一褐红色细线状红斑及丘疹,触摸后稍有痒痛感,自行外用红霉素软膏6周无效.否认局部外伤史,平时使用电动剃须刀剃须,偶有徒手拔除颈部胡须行为.体格检查:一般情况正常.皮肤科检查:左侧下颌下方一略隆起细线状物,长约1.5 cm,略弯曲,表面稍潮红,皮下隐约可见黑色线状物,类似毛发(图1A).
作者:张洪炜;张贤 刊期: 2016年第02期
1 病历摘要患者男,70岁.因肢体无症状肿物2个月于2012年6月4日就诊于我科.患者2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右前臂出现1.5 cm×1.0 cm肿物,1周后左小腿出现类似皮损,无明显自觉症状.家族中无类似疾病患者,家族无肿瘤性疾病病史.体格检查:一般情况良好,系统检查未见异常.皮肤科检查:右前臂屈侧一葡萄大红棕色斑块,境界清楚,表面光滑(图1A),无破溃,无鳞屑,质地略硬,无压痛;左小腿胫前数枚边界不清、形状不规则、甲盖大浸润性斑块,表面覆少量鳞屑(图1B).
作者:甘红婉;周梅娟;王华;杨国玲;韩世新 刊期: 2016年第02期
1 病历摘要患者男,45岁.因左侧面部红色丘疹及结节20余年,逐渐增多伴局部阵发性灼热及疼痛2年就诊.患者20年前无明显诱因左侧面部出现米粒至豆粒大红色至暗红色丘疹及结节,后部分皮损逐渐增大,融合成斑块,当时无明显自觉症状,一直未予治疗.2年前患处皮损渐扩大,丘疹、结节及斑块逐渐增多并累及整个左侧面部,同时冷热等刺激均可导致局部疼痛及灼热感.为进一步诊治于2014年3月11日来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皮肤科就诊.患者既往体健,否认外伤、手术及药物过敏史,家族成员中无类似疾病患者,无其他遗传性疾病史.
作者:郑恒;栗偲平;朱红;郑松;李波;李久宏 刊期: 2016年第02期
患者女,54岁.因颈部网状褐色斑7年余,加重2年余,于2014年8月5日来我院门 诊就诊.7年余前患者颈部出现网状淡褐色斑,无明显自觉症状,自诉季节变化褐色斑无明显加重,未予任何诊治.2年余前色素斑颜色逐渐加深,遂到我院就诊.患者系农民,家住四川甘孜州,地处光照强烈地区.既往体健,否认传染病、高血压、甲状腺功能亢进及糖尿病史,否认特殊化妆品使用及过敏史.否认焦油及沥青等相关物质接触史.患者已绝经,既往经量及经期正常,无痛经,末次月经时间为2006年.家族成员中无类似疾病患者.
作者:周蓉颖;文翔;李咏;李利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疣是由人类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引起的皮肤赘生物,临床常见,多散在分布,偶有融合[1].炸面圈样疣早于1959年由Findlay报告,是疣的一种特殊表现类型,国内罕有报道.近期我科诊治2例,现报告如下.1 病例资料例1.女,34岁.因右手寻常疣液氮冷冻后2个月,局部出现环状皮疹3周来我科就诊.患者2014年5月因右手出现皮疹,表面粗糙,无痒痛感,渐增大,来我科就诊,诊断为寻常疣,予液氮冷冻治疗后局部出现水疱,水疱破溃后白行外涂碘伏皮肤愈合,疣体脱落.3周前在原水疱愈合部位出现环状皮疹,无痒痛感,并逐渐增大,遂于2014年7月再次来我科就诊.患者既往体健,无系统疾病史,否认明显外伤及局部皮肤破溃史.
作者:李胜华;殷文浩 刊期: 2016年第02期
1 病历摘要患者男,24岁.全身散在鳞屑性红斑、丘疹反复发作1年余,加重1个月,于2015年2月11日就诊.患者1年余前双侧手背出现鳞屑性红斑、丘疹,渐累及躯干及四肢,皮疹反复出现,无明显自觉症状,曾被诊断为银屑病,未予治疗.1个月前皮疹突然加重,尤以面部及外生殖器为重,无明显自觉症状,未予任何处理.患者从19岁开始有同性性接触史,否认家族遗传病史.体格检查:神清、精神可,颈部、腋窝及双侧腹股沟分别可触及约黄豆大淋巴结,活动度可,轻微触痛,余系统检查无特殊.
作者:袁柳凤;赵兴云;伦文辉 刊期: 2016年第02期
患者男,40岁.主诉:躯干、头部及面部皮肤散发结节.现病史:患者1个月前右侧颈部及肩部无明显诱因出现蚕豆大结节,约2周后面部、胸部及背部出现同样肤色结节,表面光滑,无自觉症状,少数结节表面轻微发红,结节无破溃及疼痛.病程中无发热、咳嗽、恶心、呕吐、腹痛及腹泻等症状,未予治疗.既往史、个人史及家族史:患者于2009年因胃出血在消化内科住院治疗.家族中无类似疾病患者.体格检查:患者精神、睡眠可,纳差,二便外观正常,体重下降,体力无明显变化.生命体征平稳,消瘦貌,神清,心脏、肺部及腹部检查未见明显异常,双下肢无水肿.
作者:裴丹;徐小洁;吴方毅 刊期: 2016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