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登梅;王婷婷;易勤
Reiter综合征(RS)又称莱特尔病、尿道-眼-滑膜综合征、组织抗原病等.Reiter综合征临床分为2型,肠病型和性病型[1],在性病型RS的调查中,Ford曾观察到20%的患者在发病前有淋球菌感染史,Hess亦证实了有淋球菌抗体存在,但有些作者用间接免疫荧光方法,否定淋球菌为其病因,近年大部分观点认为,淋球菌仅为并发感染[2].在以往报告中,淋球菌引起的RS并不多见,我科收治1例性病型RS,发病原因明确,为淋球菌引起,现报告如下.
作者:陆星宇;张莲;任雁威 刊期: 2015年第03期
Rosai-Dorfman病是一种少见的、病因不明的良性组织细胞增生性疾病,主要累及全身淋巴结,亦可累及皮肤、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等,累及皮肤时其皮损可表现为丘疹、结节、斑块,呈双侧对称分布的皮损较罕见[1].现将我科诊断的1例双侧面颊部皮肤Rosai-Dorfman病报告如下.1 病历摘要
作者:夏颖;杨珍;钱悦;朱里;涂亚庭;黄长征;陈思远 刊期: 2015年第03期
1 病历摘要患者男,55岁.因阴茎、阴囊红肿疼痛3d于2013年5月27日来本院就诊.患者3d前因患“痔疮”外用高锰酸钾溶液坐浴后,于阴茎、阴囊发生红肿、渗液伴疼痛,无瘙痒,2d前开始发热,高体温38.7 ℃,患者在当地门诊给予解热镇痛类、头孢类药物(名称及剂量不详)治疗后病情无缓解转来我科就诊.既往患痔疮10年,间断外用高锰酸钾等药物治疗,个人史、家族史无特殊.
作者:宋建波;马百芳 刊期: 2015年第03期
外耳道湿疹为变应性皮肤浅表性炎症.主要特征是外耳道瘙痒,多形性皮疹,易反复发作.目前治疗主要以外用糖皮质激素软膏或复方制剂为主,但长期外用上述制剂存在较多不良反应,如导致皮肤萎缩、色素沉着、毛细血管扩张、加重或诱发感染等.为探讨简便、有效且不良反应少的治疗方法,我们根据青鹏软膏(西藏奇正藏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批号Z54020140)的剂型和药物配伍特点外用治疗外耳道湿疹,并与曲咪新乳膏(山东良福集团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批号H37023136)进行疗效比较,现报告如下.
作者:高明;唐英姿;王丹 刊期: 2015年第03期
患者男,32岁.面部、上肢及肩背部反复出现红斑毛囊性脓疱4个月余,于2013年2月20日就诊.2012年10月起患者面部及上臂开始出现片状水肿性红斑,部分红斑上出现密集性针尖大脓疱,自觉瘙痒,无疼痛及发热等不适.曾多次前往多家医院就诊,未行组织病理检查,分别诊断为“湿疹并发感染”,“疱疹样皮炎?”等,予口服抗过敏药物、抗生素,外用糖皮质激素类药膏(不详)、莫匹罗星乳膏治疗,脓疱可部分消退,红斑中央好转,但继续向外扩展.1周前因皮疹进一步加重,且肩背部出现相似皮疹,遂至广东省中医院皮肤科门诊就诊.否认糖尿病史及婚外性生活史.否认药物、食物及接触过敏史.
作者:赵巍;黄咏菁;刘雯雯;吴卿;陈达灿;黄志熔;甄庆育 刊期: 2015年第03期
大疱性类天疱疮(BP)是一种获得性自身免疫性大疱性皮肤病.老年人较易发病,这可能由于老年人皮肤免疫系统退化,从而易患自身免疫性皮肤病.随着人类寿命的不断延长,并发阿尔茨海默病、脑卒中等神经系统疾病(ND)的BP临床病例显著增加.这些病例的临床特点、治疗和预后与未并发神经系统疾病的患者有所不同.本文通过比较75例有(无)并发神经系统疾病的BP患者,发现并发ND的患者皮疹易表现在四肢,更易并发低蛋白血症,需要较大剂量的糖皮质激素控制病情且预后较差.此研究结果表明临床工作中需重视ND对BP的影响.
作者:李浩;林景荣;刘晓明;韩世新;张振颖;谭雪晶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结节性红斑是发生于真皮中小血管和脂膜的炎症性疾病.临床特征为下肢伸侧疼痛性红斑、结节,多累及青年或中年女性,易复发.本病病因未明,可能与感染、药物、雌激素及其他疾病有关.临床上常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碘化钾、羟氯喹、氨苯砜、沙利度胺(反应停)、泼尼松、中药等药物治疗[1].目前国内未见秋水仙碱治疗结节性红斑的大样本临床研究.我院皮肤科于2010年1月-2013年9月间采用秋水仙碱联合小剂量泼尼松治疗结节性红斑,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谢意杰;陈广雄;王迎林;毛一斌;项彤 刊期: 2015年第03期
1 病历摘要患者女,42岁.因头颈、躯干出现丘疹、斑块伴瘙痒1个月余,于2012年3月29日来我院门诊就诊.患者于2012年2月无明显诱因双侧乳房下起数个绿豆至黄豆大暗红色丘疹,自觉瘙痒,但未予以诊治,此后皮损增多、增大,部分融合成片,泛发至头颈部和躯干,瘙痒加剧,遂来我院就诊.患者既往体健,无慢性病史,有婚外性接触史,家族中无相似疾病患者.
作者:甄伟;杨颜龙;余昌华;姜功平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寻找阿维A治疗重症寻常性银屑病(severe psoriasis vulgaris,SPV)有效的蛋白标志物.方法:给予38例SPV患者阿维A 30 mg/d,共8周,利用磁珠和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技术分析治疗前血清蛋白,以治疗有效和无效为分组变量,应用ROC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方法对捕获到的蛋白进行分析.结果:共捕获1 10个蛋白质标志峰,4 626 m/z蛋白ROC曲线下面积大(0.778),佳诊断值是8.572,对应预测的灵敏度90%,误诊率22%.结论:4626 m/z蛋白是否为可以预测阿维A治疗SPV有效的蛋白标志物,有待于进一步证实.
作者:吕世超;冯凯;刘建军;夏天保;张军;李斌 刊期: 2015年第03期
恶性梅毒是一种罕见、严重的二期梅毒.该病具有奇特的临床表现,极易误诊或漏诊.为了进一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现对其临床表现、血清学试验、组织病理学特点、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与预后等作一阐述.
作者:万川;苏晓红 刊期: 2015年第03期
Ehlers-Danlos综合征又称皮肤弹性过度综合征,是一组罕见的遗传性结缔组织疾病,临床以皮肤弹性过高,关节过度伸张,皮肤和血管脆性增高为特征.我科诊断1例,现报告如下.1 病历摘要
作者:李静;耿松梅 刊期: 2015年第03期
各种保留皮肤的腋臭微创手术成为近年来治疗腋臭的常用方法,但术后可能出现的血肿等并发症,仍需要改良去解决.2011年1月-2013年10月,我科对38例腋臭患者行大汗腺剪除术后应用负压引流球进行切口引流,取得了较满意疗效.
作者:朱立军;欧阳雄峰;祖旭辉;郑玲玉;马利凤 刊期: 2015年第03期
患者男,15岁.双上肢白斑8年,于2014年3月就诊.8年前患者无明显诱因于双上肢远端出现米粒至绿豆大白色斑疹,双上肢上举数秒后白斑减轻,受热或运动后白斑可消失,无自觉症状.既往体健,无失眠、心慌、心悸不适等症状.家族中无类似疾病.
作者:张燕;熊霞;黎昌强 刊期: 2015年第03期
患者男,68岁.左枕部头皮褐色丘疹6年余,患者6年前左枕部头皮出现绿豆大褐色丘疹,缓慢增大.1年前皮损出现溃疡,外院诊断为“色素痣”并行激光治疗,治疗后皮疹很快于原位复发,生长速度加快,易溃破,难愈合,外院考虑为“色素痣激惹恶变的恶性黑素瘤”,患者为进一步诊疗,于2014年7月7日来我科就诊.患者否认其他病史及家族遗传史.
作者:邱璐;臧东杰;侯艳霞;李定超;李伟;蒋靖 刊期: 2015年第03期
患者女,79岁.主诉:头顶部棕红色斑块8个月,溃疡出血1个月.现病史:患者8个月前于头顶部发现一硬币大紫红色斑块,无自觉症状,未治疗.斑块面积逐渐扩大至手掌大并出现结节,近1个月斑块发生溃疡、出血,触之疼痛.发病以来患者身体无其他不适.于2013年10月就诊.既往史:既往体健,无肿瘤病史.
作者:杨慧;刘琬;常建民 刊期: 2015年第03期
麻风是由麻风分枝杆菌感染引起的慢性传染病,主要侵犯皮肤和周围神经.大多数学者认为,麻风的发病与转归与机体的免疫功能密切相关.麻风的有效保护免疫(杀菌效果)取决于机体的细胞免疫功能,T细胞和巨噬细胞是麻风的免疫基础.白介素(IL)-10主要由单核细胞、巨噬细胞、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分泌,具有多种生物学活性,对机体的免疫活性和炎症过程具有重要调节作用.IL-10能抑制T淋巴细胞的激活及细胞因子的分泌,诱导T淋巴细胞免疫耐受,抑制抗体依赖性T淋巴细胞的增生,与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的功能密切相关.
作者:李彩霞;丁文立;李晓岚;陆林;贾曼红;邹子宏;徐元品;王笑彬;张晓虹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检测干燥综合征(Sjogren syndrome,SS)患者唇腺组织中的SSA、SSB及SS56蛋白的表达,分析比较三者在唇腺中表达的阳性率,从而探讨SS56在SS发病机制及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测定30例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rimary Sjogren syndrome,pSS)患者、11例继发性干燥综合征(secondary Sjogren syndrome,sSS)患者及5例正常人唇腺组织中SSA60、SSB及SS56蛋白的表达,分析41例SS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结果.结果:①SSA、SSB及SS56在SS患者唇腺导管上皮细胞(DEC)和腺泡上皮细胞(AEC)中都有阳性表达,后二者在淋巴细胞中的表达高于前者;②3种蛋白在pSS和sSS两组中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种蛋白在SS患者与正常对照组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SSA与SSB阳性表达和SSA与SS56阳性表达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SB与SS56间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SS56阳性组与阴性组的临床表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室检查中红细胞、血红蛋白及血沉,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SA、SSB及SS56在SS患者唇腺组织中均有阳性表达,且后二者的阳性表达高于前者;SSA、SSB两种抗体的表达可能有组织特异性;SS56有望成为SS的新的诊断指标,SS56可能为疾病活动的指标之一.
作者:乔娜;王心声;樊应俊;付萍 刊期: 2015年第03期
1 病历摘要患者女,30岁.因背部咖啡斑30年,胸部2个结节20余年,全身结节泛发3个月余,于2013年9月入院.患者系足月顺产,于出生时发现背部褐色斑片,当时未予诊治.于6岁左右时被发现胸部有2个软的肤色无痛性结节,约黄豆大,无任何不适,皮损随着身体生长等比例增大,一直未诊治.患者于3个月余前怀孕,3个月间软疣样结节泛发至全身并伴有散在咖啡斑,无头痛、恶心呕吐等不适.既往史:无癫痫发作史,于15年前发现精神异常,曾到多家医疗机构就诊,诊断不明,间断予以口服药物治疗,目前精神状况可.
作者:张方圆;杨珍;陈思远;冯爱平;褚淑娟;钱悦 刊期: 2015年第03期
食物引起的过敏反应可诱发或加重特应性皮炎.特应性斑贴试验是在皮肤上使用完整的蛋白质过敏原进行斑贴的诊断性试验,与迟发型过敏反应相关.食物特应性斑贴试验可以用来检测食物引起的迟发型过敏反应,帮助特应性皮炎或食物过敏患者明确相关食物过敏原,指导病因学诊断.该文对食物特应性斑贴试验的免疫学机制、方法学及其与临床的相关性进行综述.
作者:张洢祎;王学民;刘小萍;董亚琦;王婷婷 刊期: 2015年第03期
1 病历摘要患者男,47岁.因双小腿胫前丘疹伴瘙痒20余年,右小腿胫前外侧巨大溃疡伴疼痛2年,于2013年11月3日来我院就诊.20余年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双小腿胫前出现散在丘疹、斑丘疹,自觉瘙痒,后丘疹逐渐增多,面积渐扩大,部分丘疹融合成片,曾于多家医院就诊,先后以“湿疹”、“慢性皮炎”等为诊断给予相应治疗(具体不详),均未见明显好转,后皮疹渐肥厚,伴有色素脱失.2年前,患者因右小腿胫前外侧皮肤瘙痒,搔抓后局部皮肤破溃,渐形成溃疡,伴有疼痛.曾自行口服左氧氟沙星,外用庆大霉素及中药药膏(不详)等药物治疗未见好转,后溃疡迁延不愈且范围渐扩大,疼痛渐加重.既往史:40余年前患者双小腿曾摔伤,无骨折,未予处置,后局部留有色素减淡性瘢痕.4年前患者无明显诱因脑出血,治疗后无明显后遗症状.否认高血压、糖尿病等病史.否认静脉曲张病史.
作者:张丽;张悦;王晓琴;常晶;程岩峰;杨帆;韩秀萍 刊期: 2015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