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联用法测定蒲地蓝消炎口服液中六种成分的含量

吴婷;储继红;许美娟;居文政

关键词:色谱法, 高压液相, 光谱分析, 质量, 蒲地蓝消炎口服液
摘要:目的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联用法(UPLC-MS-MS)测定蒲地蓝消炎口服液中野黄芩苷、黄芩苷、绿原酸、汉黄芩素、黄芩素和咖啡酸6种成分的含量.方法 色谱柱为Phenomenex Luna C8(2.0 mm×50 mm,3μm),流动相为甲醇-0.1%甲酸水溶液,采用梯度洗脱,体积流量为200μl/min.质谱采用电喷雾离子源,多反应监测方式进行负离子扫描.结果 6种成分在测定浓度范围内均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加样回收率在96.25%~101.79%.结论 该方法专属性强、灵敏度高、重复性好,可用于蒲地蓝消炎口服液的质量控制.
中国药物与临床杂志相关文献
  • 甲状腺癌的超声诊断分析

    甲状腺结节在人群中发病率较高,其中恶性结节的发病率也在逐年上升, 目前已成为全球发病率增加速率快的恶性肿瘤之一.超声成像是诊断甲状腺癌主要的影像学手段[1,2].本文对我院2011年8月至2016年9月收治甲状腺癌患者62例,回顾性分析其超声检查及手术病理结果,总结分析如下.

    作者:卢萍;高付升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乳腺癌化疗无呕规范化病房护理工作模式的建立与体会

    化疗引起的恶心呕吐 (chemotherapy-induced nausea and vomiting,CINV) 是肿瘤患者在化疗过程中常见的不良反应,其发生率可高达40%~80%以上[1].严重的恶心呕吐不仅会增加患者身心痛苦,而且还会降低患者的治疗依从性, 使患者生活质量明显下降. 因此,及时有效地预防和治疗化疗所致的恶心呕吐,对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并保证化疗的顺利进行有着重要意义.为了预防和减缓患者化疗中的恶心呕吐反应,使其更顺利完成化疗,并提高其化疗期间的生活质量,同时提升护士的CINV管理理念;2015年7月山西省肿瘤医院乳腺二科在全省首创规范化无呕吐示范病房,取得了满意的护理效果. 报告如下.

    作者:许慧娟;李静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山西某肿瘤医院麻醉药品管理使用中存在问题探讨

    麻醉药品是指对中枢神经有麻醉作用,连续使用、滥用或者不合理使用,易产生身体依赖性和精神依赖性,能成瘾癖的药品.常用的麻醉药品有吗啡、芬太尼、哌替啶等阿片类药物. 麻醉药品正常使用有利健康,但部分麻醉药品连续滥用后易产生身体依赖性、能成瘾癖. 所以对于麻醉药品的使用和贮存应严格管理, 管理或使用的不当就会导致药品滥用,或者流失到非法渠道变成毒品而对社会公共卫生安全造成严重的影响. 本研究收集山西某肿瘤医院2014—2016年麻醉药品在管理使用中的相关质控结果与处方点评数据,并对照我国麻醉药品相关政策法规汇总了该院的麻醉药品在实际管理与应用中存在的问题,为麻醉药品规范化管理与使用提供依据.

    作者:李俊;刘伟;赵正保;刘芳芳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2015年山西省儿童医院0~6岁儿童清热解毒类中药注射剂应用分析

    中药注射剂系指饮片经提取、纯化后制成,供注入人体的溶液、乳状液及供临用前配制成溶液的粉末或浓溶液的无菌制剂[1],具有药效快、疗效确切、耐药少等特点.在心血管系统、抗肿瘤、抗细菌抗病毒感染方面有明显优势. 鉴于儿科感染患者较多,医师在选择抗感染药物受到限制时更加优先选择清热解毒类中药制剂, 轻度感染可以代替抗菌药物,重度感染可以联合用药,在减少耐药发生作用上发挥了一定作用.本文通过分析住院患儿清热解毒类中药注射剂的使用情况,了解儿童中药注射剂临床应用中存在的问题,促进儿科中药注射剂的临床合理使用.

    作者:马雁军;师美玲;王磊;刘晶;范宝宝;王振康;冯江生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2014—2016年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分析

    医院感染(nosocomial infection,NI)是指住院患者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入院时已存在的感染. 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医院感染.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是医院感染监测的重要手段,它可以在短时间内完成, 快速了解和掌握医院感染分布及其特点,分析医院感染相关危险因素,为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提供科学依据[1].本调查对2014—2016年某日住院患者开展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现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郭卫力;梁咏梅;侯富云;陈彦芬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小红细胞/细胞碎片对Sysmex XE-2100血细胞分析仪血小板计数的影响

    Sysmex XE-2100检测红细胞和血小板的原理是通过鞘流电阻抗法,在相同通道内进行计数,并根据二者体积不同采用浮动界标进行区分,并提供红细胞直方图、血小板直方图及相应参数[1].细胞碎片包括红细胞碎片、有核细胞的细胞质碎片、白细胞碎片等. 在日常使用Sysmex XE-21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工作中,发现有小红细胞(RBC)标本或仪器提示有细胞碎片信息时,或伴有血小板相应参数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大型血小板比率(P-LCR)等不出结果且血小板直方图异常,上述因素都会影响血小板计数的准确性.为此本文将血常规测定结果按照红细胞平均体积(MCV)的不同范围和红细胞分布宽度(RDW)进行分组,分别用仪器法与显微镜手工法进行血小板计数,并对其结果进行比较,分析2种方法计数血小板的差异,现报告如下.

    作者:佟如;李茁立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腓骨高位截骨术治疗内侧间室受累为主的膝骨关节炎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腓骨高位截骨术治疗以内侧间室受累为主的膝关节骨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5例以内侧间室受累为主的膝骨关节炎进行腓骨高位截骨手术,对其术后膝关节功能及疼痛改善情况进行评价.结果本研究中术后患者均得到7~16个月,平均12个月随访,患者疼痛均消失,膝关节功能按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膝关节评分>80分者12例;>70分者3例.患者对手术效果的满意度达到100%.结论严格选取适应证患者后,采用腓骨高位截骨术治疗内侧间室受累为主的膝骨关节炎,手术费用低,治疗效果确切,创伤小,操作方便,适合基层医院开展.

    作者:高山松;高智;张军锋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山西省2型糖尿病患者诊治现状与分析

    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是一组以慢性血葡萄糖水平增高为特征的代谢疾病群.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口老龄化,糖尿病患病率在全世界范围内呈现上升趋势,根据国际糖尿病联盟(IDF)统计,2011年全球糖尿病患者人数已达3.7亿,其中80%在发展中国家,估计到2030年全球将近有5.5亿糖尿病患者.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方式的改变,糖尿病的患病率逐年增加,且趋于年轻化.2007、2008年期间, 我国20岁以上糖尿病的总体患病率为9.7%[1],且糖尿病患病率随着年龄的上升明显增加;2010年,我国成年人糖尿病的患病率为11.6%[2], 目前中国每年约增加100万新的糖尿病患者,其中2型糖尿病约占90%~95%.随着对糖尿病的深入认识、健康生活模式的转变、人民群众文化水平的提高以及对糖尿病高危人群采取的有效预防措施,2型糖尿病患者的初诊情况是否较前有所变化,本文就此做些研究, 以了解我省2010—2016年2型糖尿病的初诊情况,为做好糖尿病的防治工作提供参考.

    作者:王玉红;南培宏;梁小慧;王霞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顺铂和环磷酰胺环境残留量方法的建立

    抗肿瘤药物大多为细胞毒性药物,在杀伤及抑制癌细胞的同时,对机体正常组织器官特别是骨髓、消化道、生殖系统的损害尤为严重[1].环磷酰胺和顺铂作为广谱抗肿瘤药,在临床使用较频繁,因此,本实验将这2种药物作为观察对象.通过环境监测评估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工作环境中顺铂和环磷酰胺的污染程度,对这2种抗肿瘤药物进行擦拭样本浓度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具有分离效能高、分析速度快、专属性强等优点,本研究采用HPLC分别测定擦拭样本中顺铂和环磷酰胺的浓度,具体报告如下.

    作者:王晓霞;郝志英;李凤;梁泰刚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Xpert MTB/RIF在检测利福平耐药性中的临床价值

    结核病是发展中国家影响人类健康的主要传染病[1]. 中国是耐药结核病高负担国家之一, 尤其是耐多药结核病,是目前临床工作中遇到的重大挑战和主要障碍[2].2010年中国结核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结果显示, 中国每年约有10万新发耐多药结核病患者[2]. 传统结核病耐药性检测方法主要依赖于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耗时且繁琐,在这期间患者可能得不到准确的治疗,导致耐药菌株的传播,耐药病例增加.近年来, 分子生物学方法已经用于检测结核分枝杆菌DNA和相关耐药基因突变. Xpert MTB/RIF是一种基于实时聚合酶链反应的技术[3],可在2 h内检测出结核分枝杆菌DNA及利福平耐药基因[4],对肺结核及肺外结核的快速确诊意义重大.一系列的研究发现,基因法比表型法准确且快速. 本研究收集我院2016年1月至2016年11月期间40份痰结核菌表型药敏与Xpert MTB/RIF利福平耐药性进行比较, 进一步探讨Xpert MTB/RIF在检测结核分枝杆菌利福平耐药性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程燕芝;刘群群;苗艳芳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治疗小儿斜疝的优质护理效果分析

    小儿斜疝作为一种临床常见的疾病类型, 具有3.5%~5.0%发病率,主要以腹股沟区存在突出肿块,并伴有胀痛感为临床表现,一般疝环组织较为柔软,因此,如果嵌顿形成,绞窄很少会发生,小儿斜疝自愈很困难,必须及时治疗,否则会增加疝块[1]. 小儿斜疝在临床治疗中一般采用手术治疗方式,伴随腹腔镜技术的不断应用和推广,为其治疗提供了技术支持,在小儿斜疝治疗中应用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术进行治疗获得了满意的治疗效果,而同时予以有效的护理干预对治疗效果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主要对优质护理的临床护理效果进行评价, 选择我院收治的小儿斜疝患儿50例为研究样本病例,评价内容和结果作如下说明.

    作者:孙莉敏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2015年山西省晋城市五大类癌症高风险人群调查结果分析

    癌症是全球关注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之一,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命健康和社会发展[1],据2015年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现状报告显示, 中国居民癌症年发病率为235.0/10万,死亡率为144.3/10万[2].肺癌、肝癌、胃癌、食管癌、结直肠癌、女性乳腺癌是我国主要的肿瘤死因[3]. 我国缺乏全国性的癌症筛查和早诊早治工作,医疗机构收治的癌症患者大多为中晚期,癌症早期患者的收治率极低.

    作者:关政;张爱莲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血流感染1872例病原菌构成及耐药性分析

    血流感染包括菌血症和败血症,是致病菌和条件致病菌侵入血液生长繁殖并释放毒素和代谢产物而引起的急性重症感染性疾病,其发病率和死亡率都较高. 血培养是判断血流感染重要的依据[1].随着各类血液留置导管的介入,临床抗菌药物的广泛应用和大量免疫受损患者的出现,条件致病菌所致的血流感染有增多的趋势,并且血流感染病原菌构成及耐药状况随着时间和地区的变化而不断变迁.本文回顾了我院2012—2016年血流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状况,以便积累资料,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 现报告如下.

    作者:崔巧珍;武文明;杨志宁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超声对小儿肠重复畸形的诊断价值

    消化道重复畸形是胚胎期发生的一种消化道畸形,2岁以内小儿多见,是引起消化道出血的首要原因,发生于腹腔的肠重复畸形可引起腹痛、便血、腹腔包块、肠梗阻等急腹症表现. 而且消化道重复畸有癌变的可能性,一经确诊手术切除是治疗的唯一途径.所以该病受到医生的广泛重视.以前,本病的影像学诊断主要是消化道造影,CT等. 随着超声诊断技术的迅速发展,超声诊断该病已不再是难题.

    作者:王秋平;王爱平;王军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基于数字图像技术的幕上不同部位脑出血的脑负载与脑耐受评估

    应用数字图像技术评估幕上不同部位脑出血的脑负载与脑耐受,是一集医工交叉的崭新学科.依据头颅CT或头颅磁共振成像(MRI)截面的脑沟、脑回等的二维像素的各项数据,利用西门子CT扫描附带三方软件volumeshare,由核磁脑组织清晰度进行矫正,测定计算出个体脑组织的三维结构空间数据,分析不同部位脑出血的脑组织耐受,并分析相关因素.

    作者:赵永旺;王永兴;董慧珠;岳红;雷丽;刘斌;郝瑞霞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口腔鳞癌中黏蛋白15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的表达及意义

    口腔颌面部为常见的恶性肿瘤是口腔鳞癌,大量的研究表明癌症的发生和发展涉及到多种基因的异常表达,使细胞信号通路出现异常,所以细胞周期相关的调控基因出现异常,造成了细胞异常增殖和分化,终形成肿瘤.有研究表明黏蛋白(MUC)家族中有多个成员都与细胞的黏附性有关,并且对信号通路的调控异常有密切关系,黏蛋白相关基因突变以后异常表达蛋白质,使细胞具有较强的迁移作用,对肿瘤的发生和发展有重要作用[1]. MUC家族成员MUC15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的相互作用可影响肝癌细胞迁移及侵袭的能力[2],而MUC15在口腔鳞癌中的表达在口腔鳞癌发生发展及转移复发中,将发挥怎样的作用及其作用机制目前尚未见报道,MUC15是否也通过和EGFR的相互作用调控下游信号通路参与口腔鳞癌的发生发展也尚无研究.故对口腔鳞癌中MUC15和EGFR的相关研究对寻找口腔鳞癌早期诊断、预后或者药物靶点的新型分子标志物和提高口腔鳞癌患者生存率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刘堃;南欣荣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外伤性睫状体断离56例的临床分析

    外伤后持续性低眼压是眼钝挫伤常见的并发症之一,而睫状体断离(cyclodialysis)是低眼压常见的原因之一. 因此,对眼钝挫伤患者及时诊断睫状体断离,并给予正确的治疗极为重要.但临床工作中常见到外伤性睫状体断离误诊和漏诊的患者,导致长期低眼压,及低眼压继发的眼部并发症.为了提高对睫状体断离的认识, 对56例外伤性睫状体断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希望更好地帮助临床工作.

    作者:闫韬;郑东萍;吴子旭;田娇妮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应用循环质量管理护理程序降低新生儿外周中心静脉置管机械性静脉炎发生率的效果观察

    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是开放新生儿静脉通路的佳途径,但因新生儿生理解剖特点,如血管细,浅表静脉充盈程度相对差,在穿刺过程中,导管及穿刺鞘极易对静脉内膜、静脉瓣造成物理性损伤而引发机械性静脉炎[1],严重者可导致局部皮肤、组织红肿、胀痛、坏死,致PICC无法使用,增加患儿的痛苦及医疗成本,并且延误治疗延长住院时间,所以预防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更为重要. 循环质量管理(PDCA)护理程序在预防PICC置管后导管相关性静脉炎的发生方面得到诸多学者的肯定[2]. 故我院新生儿病房于2015年10月开始引用PDCA护理程序,旨在进一步探讨PDCA护理管理程序应用于PICC置管危重新生儿对机械性静脉炎发生率的影响.

    作者:王丽;谷美便;单雪;张静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综合护理在老年髋部骨折中的应用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逐渐加剧,老年骨折也引起了社会的关注. 文献[1]报道我国老年髋部骨折约占骨科临床的20%, 一年内死亡率可达33%. 老年髋部骨折并发症,比如:肺部感染、下肢静脉血栓、压力性损伤等严重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如不能正确处理,有较高的致残及致死率[2,3],同时老年人作为特殊人群,骨折后对身体和心理都会造成很大的打击,常规护理往往忽视老年患者心理的因素,本研究对70例患者进行综合护理,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咏梅;梁旭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儿科静脉输液致药物外渗的预防及系统护理措施

    静脉输液是临床护理工作中常用的一种给药方法,是补充水分,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维持酸碱平衡,补充营养,恢复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措施. 但药物外渗也是不可避免的,尤其是婴幼儿,一旦发生后可能会造成不良后果,化疗药和刺激性药物等甚至可以引起静脉炎、皮肤破损、色素沉积等并发症 [1]. 一些渗漏后对人体组织有损伤甚至导致坏死的药物,一旦渗漏后必须采取有效的处理措施, 否则会导致局部坏死,而引起一系列不良后果[2].

    作者:张静;安果仙 刊期: 2017年第09期

中国药物与临床杂志

中国药物与临床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医院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