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燕华;朱文元;张美华
患者男,68岁.主诉:左侧腋窝红斑伴有轻度瘙痒5年.现病史:患者5年前无明显诱因左侧腋窝出现蚕豆大淡红斑,表面潮湿、脱屑,微痒,偶有疼痛感.在当地医院多次查真菌均阴性,诊断为湿疹,予以口服抗组胺药、外用氧化锌霜和糠酸莫米松乳膏治疗,无明显疗效.皮损逐渐扩大,自觉症状仍不明显,于2003年8月就诊于我院.
作者:李峰;马东来;方凯 刊期: 2010年第02期
患者男,35岁.双拇指甲中线部凹陷性裂缝30余年于2008年11月5日就诊.患者出生后不久,即发现双拇指甲中线部沟状凹陷,双手指皮肤无红斑、水疱及瘙痒.随着年龄增长,双拇指甲中线部沟状凹陷明显,无任何不适.曾在多家医院就诊、多次甲真菌镜检均为阴性.诊断不明.自发病以来,一般情况较好,否认有手指外伤史及家族成员有类似病史.体格检查:一般情况好,系统检查未见异常.皮肤科检查:双拇指甲中线部有纵行沟状凹陷,深达1~2 mm,且中心裂隙的两侧出现数条羽毛状裂缝.甲真菌镜检及培养均阴性.诊断:甲中线营养不良.
作者:林挺;杨慧兰;李雪梅 刊期: 2010年第02期
报告1例黏液性汗管化生.患者男,52岁.左足跟内侧外伤后出现丘疹10年.皮肤科检查:左足跟内侧一直经约0.8 cm的丘疹,表面有糜烂和轻度渗液.皮损组织病理检查:表皮不规则增生,局部可见腺腔样分化,并可见杯状细胞.PAS及阿新蓝染色示杯状细胞染色阳性.免疫组化染色结果示腺腔及杯状细胞Cam5.2、癌胚抗原(CEA)及上皮膜抗原(EMA)阳性.诊断:黏液性汗管化生.
作者:王雷;王刚;高天文 刊期: 2010年第02期
1 病历摘要患者男,59岁,农民.因左肩背部出现大片红斑、结节伴瘙痒10余年,加重20余天,于2008年3月20日就诊.患者发病前曾有局部外伤史,皮损初起为钱币大的红斑,无痛痒.随后皮损不断向外蔓延,形成斑块,表面溢脓.患者2008年3月曾行左眼睑肿物切除术,既往体健.
作者:胡艳阁;林少健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分析线状皮肤型红斑狼疮的临床表现、组织病理及免疫组化组织病理特点.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7例线状皮肤型红斑狼绝患者的临床表现、组织病理改变、免疫荧光及实验窀检查资料进行分析.结果:7例患者中男2例,女5例;平均年龄23岁(4~40岁);平均发病年龄19.43岁(3~37岁),其中2例发病年龄<6岁.皮损部位:1例位于左下肢,其余6例均位于头面部.皮损均呈线状分布,其走向与Blasehko线一致;所有患者均无系统受累的证据.结合组织病理和免疫荧光检查,6例诊断为线状盘状红斑狼疮,1例为线状深在性红斑狼疮.结论:线状皮肤型红斑狼疮是红斑狼疮的罕见变异型,不引起系统受累.临床诊断有一定困难,需借助于组织病理和免疫荧光检查.
作者:廖文俊;樊平申;付萌;王雷;高天文 刊期: 2010年第02期
患者女,32岁.面部、躯干出现斑片1个月,于2008年2月15日来我院就诊.1个月前患者无明显诱因面部、躯干出现散在的红色丘疹及斑块,黄豆至蚕豆大,无自觉症状,未诊治.斑块逐渐增多、增大,部分斑块向周围扩大成环形.患者否认有非婚性接触史、输血史及外阴溃疡史.
作者:陈小玫;汪盛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无菌性脓疱病的临床表现及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昆明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皮肤科1982年11月-2008年11月收治的102例住院无菌性脓疱病患者的病历资料.结果:在102例患者中,泛发性脓疱性银屑病67例,掌跖脓疱病6例,连续性肢端皮炎5例,疱疹样脓疱病24例.系统表现中常伴发热和白细胞升高.治疗主要是昆明山海棠、维A酸类药物、免疫抑制剂、非特异性抗炎药、糖皮质激素.临床治愈率为63.73%,有效率为85.29%.死亡3例.结论:无菌性脓疱病主要采用昆明山海棠、阿维A、非特异性抗炎药、免疫抑制剂治疗,应尽量避免系统使用糖皮质激素.
作者:谢璟;杨智;何黎;刘彤云;万屏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组织病理特征图1A表现为表皮下方呈芽蕾状向真皮内突出的肿瘤团块.与周围表皮角质形成细胞相比,细胞有明显的异形性,细胞核明显呈嗜碱性;图1B表现为表皮下部(表皮内)肿瘤团块,团块下方可见一裂隙,肿瘤细胞排列紊乱,细胞核明显呈嗜碱性.
作者:常建民 刊期: 2010年第02期
报告1例特发性发疹性斑状色素沉着症.患者男,27岁.因背部、胸部出现浅灰色色素沉着斑1个月余就诊.否认发病前有炎症性皮肤病史,无用药史.皮肤科检查:背部、胸部散在直径0.5~2.5 cm浅灰色色素沉着斑,呈均匀一致的细网纹状,皮损境界大致清楚,互不融合,表面光滑无鳞屑.皮损组织病理检查:基底层黑素增多,基膜完整,未见细胞空泡化变性,真皮有较多噬黑素细胞.4个月后随访,约75%色素斑已消退或颜色变淡.诊断:特发性发疹性斑状色素沉着症.
作者:李天举;谭城;张恩虎;李雪莉 刊期: 2010年第02期
报告1例Netherton综合征.患者女,21岁.出生20余天全身皮肤即出现干燥、红斑、脱屑、散在脓疱,伴渗出.口周、眼周皮纹加深,呈放射状.头发干燥无光泽,长至寸许时即折断,眉毛稀疏.光镜下眉毛及头发呈竹节状.皮损组织病理改变类似银屑病.血常规中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增高,血清IgE增高.对牛肉和羊毛过敏.结合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等,诊断为Netherton综合征.
作者:闫薇;薛晓东;李薇;张桂蓉;尹斌;蒋献;熊琳 刊期: 2010年第02期
诊断:毛囊周围纤维瘤(perifollicular fibroma)皮损组织病理:表皮改变不明显,真皮内多个分化良好的毛囊周围涡状的胶原围绕,胶原束间成纤维细胞增多.患者拒绝手术切除,失访.
作者:于燕华;朱文元;张美华 刊期: 2010年第02期
报告l例乳头部乳头状腺瘤.患者女,42岁.左乳头有间断性血性溢液伴乳房胀痛4年,左乳头逐渐增大、红肿2年,乳头表面可见糜烂、结痂,表面凹凸不平,有触痛.皮损组织病理检查:乳头部皮肤与乳腺导管交界处导管上皮细胞呈乳头状增生,腺管由内侧单层柱状上皮细胞和外层肌上皮细胞构成.诊断:乳头部乳头状腺瘤.患者现仍在随访中.
作者:蔡林;沈丹华;孙青苗;张建中 刊期: 2010年第02期
报告1例皮肤混合瘤.患者男,78岁.右鼻唇沟一肤色结节,无自觉症状,病程1年.皮损组织病理检查:真皮内见一限局性肿瘤,在嗜碱性基质中可见上皮细胞构成的不规则囊腔和管腔.
作者:姚芹;王飞;董正邦 刊期: 2010年第02期
报告1例C型淋巴瘤样丘疹病.患者男,52岁.躯干、手腕出现丘疹及溃疡2年,反复发作,并能自愈.皮损组织病理检查:真皮全层有结节或弥漫单一异形大细胞浸润,间有少量嗜酸性粒细胞.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肿瘤细胞CD3、CD4、CD5、CIM5RO、CD30阳性,CD19、CD79a、CD68、CD15阴性.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组织病理检查结果和免疫表型,诊断为C型淋巴瘤样丘疹病.
作者:郝进;刘文;邓娅 刊期: 2010年第02期
报告1例耐多种药物寻常狼疮.患者男,41岁.肛周出现红斑、溃疡2年余.5年前曾患肺结核.皮损组织病理检查示真皮浅层可见结核结节,诊断为寻常狼疮,经规则抗结核治疗无效.组织人型结核分枝杆菌培养阳性.药敏试验对异烟肼、利福平等4种抗结核药耐药.提示为耐多种药物寻常狼疮.
作者:莫衍石;潘鹏;王立阳;杨应周 刊期: 2010年第02期
报告l例寻常性银屑病并发成人型线状IgA大疱性皮病.患者男,36岁.因全身红色斑疹伴白色鳞屑反复发生20年.躯干、双上肢出现环状排列的水疱10d伴瘙痒就诊.皮损组织病理检查:表皮下水疱,疱内、真皮浅层和真皮乳头见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皮损周围皮肤直接免疫荧光显示基膜带Iga、IgG呈带状沉积;取患者血清行BP180NC16A(大疱性类天疱疮18 000抗原的近膜片段)-ELISA检查显示阴性;以盐裂正常人皮肤为底物,取患者血清行间接免疫荧光检查显示IgA、IgG呈带状沉积在真皮侧.诊断为寻常性银屑病并发成人型线状TgA大疱性皮病.
作者:牛军州;王华;付萌;王刚;廖文俊 刊期: 2010年第02期
报告1例发疹性假性血管瘤病.患者女,69岁.面部、手背出现血管瘤样红色丘疹,且反复发作6个月.发疹前患者无瘙痒及头痛等症状.皮肤科检查:颜面、手背部散在血管瘤样丘疹,表面光滑,直径2~5 mm.皮损分布区域无鳞屑、结痂和溃疡.组织病理检查:表皮正常,真皮血管未见增生,毛细血管扩张、充血,部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真皮浅、中层血管周围有以淋巴细胞为主及少量嗜酸性粒细胞浸润.诊断:发疹性假性血管瘤病.
作者:谭城;朱文元;闵仲生 刊期: 2010年第02期
患者女,22岁.左手中指出现一增生物6年余.皮损初起米粒大小,渐增大、突起,曾自行剥除,后又复发,渐增大.3年前曾经来我院就诊,当时拒绝行皮损组织病理检查.2008年8月16日再次来我院就诊,并行皮损组织病理检查.
作者:杜旭峰;浦洁 刊期: 2010年第02期
黑头粉刺痣(comedo nevus)是一种以单侧分布的先天性毛囊发育异常,外观表现为群集的黑头粉刺样丘疹性损害:组织病理学表现为表皮形成宽而深的凹陷,凹陷内充满角质栓.本病临床少见,笔者报告3例具有不同临床表现的黑头粉刺痣.
作者:孙叶梅;宋宁静 刊期: 2010年第02期
报告2例美容注射手术后面部感染脓肿分枝杆菌.例1.女,32岁.肉毒素注射1周后面部出现多发脓肿.例2.女,35岁.面部自体脂肪填充术2周后注射部位出现多发性脓肿.通过对2例患者脓液行各项检查鉴定出脓肿分枝杆菌,证实2例患者均为脓肿分枝杆菌感染.例1治疗3个月后基本痊愈,例2仍在随访中.
作者:金彦;禚风麟;丁晓岚;蔡林;张建中 刊期: 2010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