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成;王秀彬;刘剑;陈意蕾
目的:评价含马齿苋及牛油果树提取物的医学护肤品(简称保湿霜)辅助治疗特应性皮炎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多中心临床研究,所有90例受试者在使用保湿霜前后对靶皮损作两侧对照观察的方法进行效果评价.靶皮损侧外用保湿霜,为期2周,并在用药的第0、3、7、14d进行随访.采用皮肤干燥程度评分、研究者总体评估(IGA)评分、IGA等级评分及总体效果前后比较,以观察患者皮损改善情况.结果:除1例外其余受试者皆能完成随访;治疗第3、7、14 d IGA评分、IGA等级评分、受试者皮肤干燥程度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且随使用时间延长效果更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结束时明显改善率67.42%(60/89);改善率93.26%(83/89);治疗成功率74.16%(66/89).研究过程中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低(<10%).结论:该保湿霜具有辅助治疗特应性皮炎的临床疗效,且安全性好.
作者:杨雪源;徐丽敏;周爱民;温海;吴艳;郝飞;谢红付;尹锐;简丹;马骁;王飞飞 刊期: 2010年第07期
报告1例年龄较小的表皮-皮脂腺痣综合征.患儿女,95 d.左侧头面颈部淡褐色片状疣状增殖性皮损95 d,间断抽搐15 d.头皮中线前囟门处毛发脱失区,表面无毛发.左眼外侧巩膜囊性增生物向内延伸至角膜,呈云翳状改变.头颅磁共振成像(MRI)示左侧颞叶蛛网膜囊肿.
作者:张斌;杨海珍;陈喜雪;陈伟;伦文辉;涂平 刊期: 2010年第07期
神经鞘瘤又名Schwann细胞瘤.是由周围神经神经鞘所形成的肿瘤.近期我们诊治1例,现报告如下.患者男.45岁.因右侧面部结节6年于2009年2月17日来我院就诊.6年前患者被蚊虫叮咬后在右侧鼻翼旁出现一粟粒大皮色丘疹,缓慢增大,无自觉症状.既往史及家族史无特殊.
作者:张宇虹;陈涛;郭在培 刊期: 2010年第07期
患者女,49岁.面部红斑伴四肢肌肉疼痛、无力4年,在多家医院诊断为皮肌炎,先后给予糖皮质激素、中草药治疗,病情反复,近1年左手小指出现发黑坏死,进行性加重,于2008年11月10日入住我科.既往史无特殊,家族成员中无类似病史,人院时患者精神状况较差.
作者:马元平;索祖宇;蔡亮 刊期: 2010年第07期
血管增生性疾病的分类非常复杂,根据血管增生性疾病的临床和组织病理学特点可将其分为如下主要的类别:血管错构瘤,血管畸形,血管扩张,血管增生,良性血管肿瘤,恶性血管肿瘤和血管周细胞瘤.该文分两部分介绍常见皮肤血管增生性疾病的临床及组织病理特点,下篇包括血管增生,良性血管肿瘤,恶性血管肿瘤和血管周细胞瘤.
作者:王雷;高天文 刊期: 2010年第07期
目的:观察使用试验粉底对轻度痤疮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对照双盲试验研究方法,选择面部有轻度痤疮的女性受试者40名.试验组使用含0.3%辛酰水杨酸和0.1%吡啶酮乙醇胺盐的水包油基质粉底,对照组仅使用水包油基质粉底,连续使用粉底6周.在0周、2周、4周和6周分别评估油脂分泌量、炎性皮损和非炎性皮损的数目和患者对痤疮严重程度的自我评分.结果:2组痤疮受试者在使用粉底后非炎症性皮损和炎症性皮损及皮肤表面油脂含量均较基线明显下降.结论:选择合适的粉底对于痤疮患者有很好的遮瑕效果,且不会加重痤疮.
作者:陈璨;张金燕;仲少敏;张佶;吴艳 刊期: 2010年第07期
患者女,65岁.因外阴部皮肤疣状结节并逐渐增多3个月余,于2009年8月24 13来我科门诊就诊.患者2005年5月确诊为直肠癌并行直肠癌根治术加结肠造瘘术.术后组织病理证实为直肠腺癌.给予化疗(具体药物不详).2008年5月患者发现腹股沟结节,活检示直肠癌淋巴转移.行淋巴结切除术.术后病理示周围淋巴结1/4转移.并再次给予化疗2个周期(具体药物不详).3个月前患者外阴部以及下腹部出现大片孤立抑或融合的大小不等的皮肤疣状结节,逐渐增多,并出现外阴部水肿,逐渐加重.
作者:邓德权;桑红;胡文星;谢其美 刊期: 2010年第07期
患者男,50岁.因项背部、后腰部、面部丘疹、结节半年,眉间纵形斑块2个月就诊.患者半年前无明显诱因颈后及背部上方出现散在米粒至豆大丘疹,皮色、淡红或淡黄色,后逐渐增多,密集成簇,累及后腰部和面部,自觉轻度瘙痒,未予诊治.2个月前眉间皮肤增厚隆起,形成纵形斑块,于2008年8月来我科就诊.
作者:车雅敏;傅志宜 刊期: 2010年第07期
先证者.男,54岁.因双耳后出现丘疹38年,泛发全身伴刺痒4个月,于2009年2月4日来我院住院治疗.患者38年前无明显诱因双耳后对称出现一钱币大范围、密集的针尖大淡褐色毛囊性丘疹,无明显自觉症状.4个月前.类似丘疹较快泛发全身,且表面出现油腻性污痂,散发臭味.伴刺痒,日晒后尤为明显.
作者:王海斌;罗保香;罗来华;胡敏;陈玉红;丁世伟 刊期: 2010年第07期
患者男,28岁.因全身反复丘疹、脓疱、凹陷性瘢痕9年于2008年4月28日来我科就诊.9年前,患者无明显诱因首先于双小腿内侧出现数个米粒大红色丘疹,伴轻微疼痛,未予处理.不久皮疹增至黄豆大,中心出现脓疱,继之坏死、结痂,约20 d后皮疹消退,遗留凹陷性瘢痕.此后,双大腿、臀部、耳部、颜面及躯干部陆续发生类似皮疹.患者自发病以来,间断应用多种药物,均无确切疗效.患者既往体健,家族成员中无类似病史.
作者:艾东方;马敬;冯世军 刊期: 2010年第07期
患儿男,出生后22 h.患儿自出生后家属即发现其皮肤呈网状花纹样,于2009年4月10日入院.患儿系第4胎第3产.孕39+4周剖宫产娩出,出生时体重3.15 kg,无窒息史,羊水性质及Apgar评分不详,生后哭声大,吸吮有力.患儿父母体健,非近亲结婚,其母无自然流产史,家族其他成员无类似疾病史.
作者:张慧;李贵南;周勇;杨慧;孙正香 刊期: 2010年第07期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并发皮肤钙质沉着症(calcinosis cutis)临床上少见,文献偶有盘状红斑狼疮并发皮肤钙沉着症的报道[1-2].我们于2008年11月诊治1例SLE并发小腿皮肤广泛钙质沉着致溃疡的患者,现报告如下.
作者:戴扬;王飞;王丽君;吴汉民 刊期: 2010年第07期
患者女,74岁.因颈、胸和肘部出现白色粟粒大丘疹18个月于2009年5月就诊.患者18个月前无明显诱因颈部出现成片群集白色粟粒大丘疹,无自觉症状.丘疹逐渐增多,扩大,累及胸部和肘部屈侧.无自然消退迹象.其家族成员中无类似病史,无长期日晒及其他化学物质接触史.
作者:李绍兴;伍友成;万慧颖;徐敏燕 刊期: 2010年第07期
患者男,59岁.主诉:双手多发对称性刺状突起15年.现病史:患者15年前无诱因双手掌及手指侧缘出现针状或刺状角化性突起,皮损逐渐增多、变大.触物时感轻微刺痛不适.当地医院未予明确诊断,给予糖皮质激素药膏外用疗效不佳.遂于2009年6月来我科就诊.既往史:患原发性高血压8年.一直口服降压药治疗.
作者:杨敏;高小曼;常建民 刊期: 2010年第07期
1病历摘要患者男,40岁.20余年前发现双足趾甲渐变形,无光泽,甲板萎缩变薄,变尖,渐波及双手指甲.同期,发现右侧腋下皮肤出现细网状灰色色素沉着,缓慢累及四肢、躯干皮肤.10余年前,皮肤网状灰色色素沉着加重,泛发全身,呈褐黑色,双手指末端皮肤萎缩,指尖变尖、变细,甲板萎缩.7年前,头发渐脱落、稀疏.
作者:王爱学;李玉平;刘强;王大虎;赵子申;卢会秀;杨红申;张聪敏 刊期: 2010年第07期
micro RNA(miRNA)是一种长约22 nt的非编码RNA,在众多生物体内已发现了许多种miRNA,它们大多数在进化上高度保守,在生物体的发育,细胞的增殖、分化、凋亡以及肿瘤的发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皮肤作为人体大的一个器官,miRNA在其中也起了许多重要作用.该文就近年来miRNA在皮肤病学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许文嵘;范卫新 刊期: 2010年第07期
报告1例新生儿先天性皮肤发育不全.患儿男,2 d.出生后即发现双手、足皮肤缺损.皮肤科检查:双手足皮肤对称性缺损,腕踝处呈环状缩窄,手、足发育偏小.给予雷佛奴尔氧化锌油及新霉素软膏外用,加强支持治疗,14周后皮肤恢复,经整形矫正手术,手、足功能恢复.
作者:陈萍;王飞;史迎春 刊期: 2010年第07期
皮肤淋巴管瘤为临床较少见的皮肤良性肿瘤,现将笔者诊治的1例大腿及会阴部皮肤淋巴管瘤患儿报告如下.患儿男,12岁.因会阴及大腿多发乳白色丘疹、水疱伴渗出8年,于2008年7月来我院就诊.
作者:胡成;王秀彬;刘剑;陈意蕾 刊期: 2010年第07期
目的:观察人毛乳头细胞聚集性生长特征.方法:将人毛乳头细胞在聚乙烯乙烯醇(EVAL)膜上以不同的密度梯度进行体外培养,观察人毛乳头细胞聚集性生长特征,与普通细胞培养板培养作对照,并对膜上培养的人毛乳头细胞进行鉴定,电镜扫描观察.结果:将传代培养的人毛乳头细胞以(80~120)×103个/1.1 cm2接种至铺有EVAL膜上培养时.平均3~5 d后出现人毛乳头细胞的球形聚集体,对照组中人毛乳头细胞呈现平铺至多层聚集生长的特征,通过а-平滑肌肌动蛋白(SMA)及碱性磷酸酶对毛乳头细胞形成的球形聚集体进行免疫组化检测、电镜扫描发现其与刚分离的人头皮毛囊毛乳头形态相似.将形成的毛乳头细胞微聚体在普通培养板中重新贴壁,仍具有多层平铺生长至多层聚集生长特征.结论:在EVAL膜上培养的人毛乳头细胞具有聚集成球形生长的能力,其比在普通培养基上培养更能体现毛乳头细胞聚集性生长的特征,且形态上与刚贴壁的人毛乳头相似,为研究毛乳头细胞聚集性生长特征及为毛乳头细胞诱导毛囊再生提供了新的思路.
作者:李中明;范卫新;许文嵘;林永丽;崔毓桂 刊期: 2010年第07期
患者男,30岁.因躯干、四肢起丘疹50余天,心悸、乏力、多饮1个月余就诊.患者2009年1月13日发现肘、膝关节伸侧、大腿伸侧及腰臀部出现散在米粒大淡黄色丘疹,无瘙痒.2月3日出现心慌、口渴、多食及全身乏力.患者既往体健,喜高脂饮食.否认有高血压、糖尿病等病史,其伯父有糖尿病病史.家族其他成员中无类似患者.发病以来体重减轻约12.5 kg.
作者:王溪涛;刘翠杰;李冠勇;王海燕;林苏毅;黄军丽 刊期: 2010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