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绍熙;郭宁如;陈佳;孙建方
患儿男,5岁.因左眼外眦部红色丘疹3个月余.于2007年4月12日来我院复诊.患儿3个月前左眼外眦部出现一芝麻大红色丘疹,无痛痒,渐增至黄豆大,2007年3月6日来我院初诊,初诊诊断为血管瘤.
作者:姜功平;余昌华;唐文莉 刊期: 2008年第03期
我科2004年6月-2006年8月采用复方甘草酸苷(商品名:美能)联合半导体激光局部照射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92例,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翟晓翔;严月华;陈向辉;张翠侠 刊期: 2008年第03期
报告1例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患儿男,10个月.躯干部出现丘疹2个月,经组织病理及免疫组化检查证实为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
作者:陶春蓉;陈柳青;段逸群;王玮蓁;艾儒棣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对比不同剂量氮(艹卓)斯汀及联合西咪替丁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采用随机人组开放观察同样疗程不同剂量氮(艹卓)斯汀(A、B两组)及联合西咪替丁(B+c组)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疗效及不良反应.A组患者采用氮(艹卓)斯汀4mg/d治疗:B组患者采用氮(艹卓)斯汀2 mg/d治疗;B+C组患者采用氮(艹卓)斯汀2 mg/d联合西咪替丁400 mg/d治疗.3组胄者均在28 d时观察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A组显效27例(81.8%),良效4例(12.1%),微效2例(6.1%);B组显效21例(61.8%),良效6例(17.6%).微效7例(2.06%);B+C组显效26例(78.8%),良效3例(9.1%),微效4例(12.1%).A组出现口干1例,困倦2例;B组出现口干3例,头昏、困倦1例;B+C组出现困倦3例,口干1例.均不影响疗效.结论:A组及B+C组患者的疗效相似,且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作者:吴绍熙;郭宁如;陈佳;孙建方 刊期: 2008年第03期
报告1例皮下血管内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男,73岁.因双侧大腿皮下结节,于2007年2月初就诊.皮损组织病理检查见血管腔内有大量肿瘤细胞聚集,免疫组化染色结果示肿瘤细胞CD20阳性,诊断为皮下血管内大B细胞淋巴瘤(IVLBCL).予环磷酰胺、长春新碱、泼尼松(COP方案)化疗后皮损缩小.IVLBCL恶性程度较高,临床表现无特异性,预后较差,皮损组织病理检查有助于诊断.
作者:张敏;陈明华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探讨Hedgehog信号通路特异性抑制剂cyclopamine对人正常角质形成细胞HacaT细胞白介素(IL)-8分泌的影响.方法:在HacaT细胞培养基中加入cyclopamine,采用反转录(RT)-PCR和ELISA方法检测HacaT细胞在cyclopamine处理后不同时段IL-8 mRNA及其分泌的变化.结果:HacaT细胞在cyclopamine处理后IL-8的mRNA表达及其分泌均减少(P<0.05).结论:Hedgehog信号通路特异性抑制剂cyclopamine可抑制HacaT细胞分泌IL-8.
作者:周扬;刘海燕;刘玉峰;李承新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筛选出有效的抗马拉色菌的中草药单体.方法:采用连续7 d涂菌法诱导豚鼠皮肤感染马拉色菌,并将苦参碱、柠檬醛、丁香酚3种中草药单体参考品及酮康唑粉制成2%凡士林霜剂,采用自身对照法观察治疗后培养皿中的真菌菌落数、真菌转阴率.结果:连续用药4 d后,柠檬醛、丁香酚组菌落数明显少于阴性及空白对照组,并且柠檬醛组真菌转阴率与酮康唑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连续用药7d后,3种实验药物组的菌落数及真菌转阴率均明显低于阴性对照组及空白对照组,而与酮康唑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苦参碱、柠檬醛、丁香酚在体内具有较强的抗马拉色菌作用.皮肤菌落计数是定量指标,更能反应药物的短期疗效.
作者:朱敏;王侠生;李莉;王家俊;章强强 刊期: 2008年第03期
报告2例Moulin线状皮肤萎缩.男女各1例,年龄分别为22岁和30岁.皮损形态为线状排列的萎缩斑.表面有色素沉着,位于右上肢和右侧躯干,沿Blasehko线分布.组织病理检查显示表皮轻度角化过度,棘层轻度不规则肥厚,基底层色素增加.真皮浅层血管周围少量淋巴细胞浸润,胶原纤维无明显变化.符合Moulin线状皮肤萎缩的诊断.临床上该病需与进行性特发性皮肤萎缩和带状硬皮病鉴别.
作者:马东来;苑勰;贾力;方凯 刊期: 2008年第03期
报告1例硬化性黏液水肿.患者女,42岁.全身泛发皮疹8年,皮肤渐变硬.l临床表现为形似狮面的特殊面容,周身泛发对称性密集分布的扁平丘疹,部分排列呈线状,额部、颈部、背部、四肢皮肤呈弥漫性增厚发硬,伴色素沉着.皮损组织病理检查示真皮浅层大量黏蛋白沉积,真皮内成纤维细胞增生,阿新蓝染色阳性.
作者:林尽染;黄琼;陈明华;徐金华 刊期: 2008年第03期
患者男,72岁.因左侧骶尾部酸痛2个月.额部头皮出现结节1个半月,于2004年10月18日就诊.患者2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左侧骶尾部出现酸痛,在当地医院予药物治疗(具体用药情况不详)后略有好转,但停药后酸痛加重.
作者:王建有;刘伦飞;陈积愫;劳力民;蔡绥勍;郑敏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笔者采用矿泉浴联合窄谱中波紫外线(NB-UVB)治疗寻常性银屑病45例,获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赵玉珍;赵广 刊期: 2008年第03期
患者女,71岁.躯干、四肢反复出现丘疹伴瘙痒30余年,加重1个月,于2005年4月20日来我院就诊.患者30年前无明显诱因颈部、胸部、肩背部、四肢出现散在褐色或棕红色丘疹,米粒至豌豆大,排列呈圆形、环形或不规则形,离心性扩大,部分边缘似堤状,中央轻度凹陷.
作者:陈艳香;苏金发;陈军秀;韩杰;张士林;周运昌;官昌兵 刊期: 2008年第03期
患儿女,11岁.双掌跖出现红斑、鳞屑、活动受限6年.于2006年12月5日来我科就诊.
作者:彭军;秦兰英;孙则胜;邢卫斌 刊期: 2008年第03期
患者女,69岁.外阴皮疹、瘙痒6年,糜烂1年,于2006年9月10日来我院就诊.6年前患者左侧外阴出现数个黄豆大结节,有瘙痒,近1年来瘙痒加重,搔抓后局部破溃,多次用药(具体用药不详)效果不佳,病灶进行性扩大.
作者:何弘;冯桂萍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笔者在2000年1月-2007年1月诊治并追踪观察26例妊娠期尖锐湿疣并拒绝人工流产、决定分娩的患者,现总结分析如下.
作者:凌伟军 刊期: 2008年第03期
报告1例呈环状损害的皮肤淋巴细胞浸润症.患者男,82岁.因右耳上发际内环形紫红色浸润性斑块半年就诊.皮损组织病理检查示表皮轻度角化,颗粒层、棘层增厚,棘细胞间轻度水肿,细胞外移,真皮浅层大量以致密淋巴细胞为主的带状浸润.免疫组化染色结果示:CD3、CD20、CD79、S-100蛋白均(+).CDl92、CD43均(±).
作者:李敏;朱文元;骆丹;高洁 刊期: 2008年第03期
患者女,43岁.主诉:左鼻翼结节2年余. 现病史:患者于2年前左侧鼻翼出现一肤色丘疹,无任何自觉症状,未予诊治;皮损缓慢增至黄豆大结节,近期自觉皮损增长较快,遂来我院就诊.
作者:马烈;马月眉;党林 刊期: 2008年第03期
1 病历摘要患者男,63岁.因全身红斑、丘疹伴瘙痒5年,加重1个月,于2007年1月10日入院.
作者:Tomy Martin;李惠;陈爱军 刊期: 2008年第03期
淋巴管瘤系由异常增生的淋巴管形成,为淋巴管的畸形和发育障碍.我院采用放射介入疗法治疗阴囊浅表性淋巴管瘤1例,获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付桂莉;黄美莲;秦增辉;刘凤玲 刊期: 2008年第03期
人体内组胺受体主要有H1、H2、H3、H4 4种类型,属于G蛋白偶联受体(GPCRs).新的研究发现,GPCRs以结构活性方式存在,抗组胺药具有负性内在活性,能够阻断组胺受体的自发活性.绝大多数抗组胺药是受体的反向激动剂,在临床上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作者:秦晓蕾;徐金华 刊期: 2008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