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多勇;崔佳佳;周达;李月彤;周丽;张新慧
目的:探讨竹节参总皂苷对脂多糖(LPS)刺激的RAW264.7巨噬细胞的抗炎作用.方法:噻唑蓝(MTT)法检测不同浓度的竹节参总皂苷对RAW264.7细胞活性的影响;一氧化氮(NO)试剂盒法检测竹节参总皂苷对LPS刺激RAW264.7细胞的NO释放量;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β(IL-1β)分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RT-PCR)检测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TNF-α,IL-1β mRNA的表达;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胞核内核转录因子-κB p65(NF-κB p65)蛋白表达.结果:竹节参总皂苷的安全用药范围为≤80 mg·L-1;与LPS模型组相比,竹节参总皂苷各剂量组(0.1,1,10,40 mg·L-1)均能显著降低LPS刺激下RAW264.7细胞NO,TNF-α和IL-1β分泌;竹节参总皂苷各剂量组(10,40 mg·L-1)均能抑制iNOS,TNF-α,IL-1β mRNA表达和NF-κB p65蛋白表达.结论:初步证实了竹节参总皂苷对LPS致RAW264.7巨噬细胞炎症的保护作用,作用机制可能与NF-κB通路有关.
作者:代艳文;袁丁;万静枝;张长城;刘朝奇;王婷 刊期: 2014年第11期
采用盆栽试验,设置土壤饱和含水量的90%~ 100%,80%~ 90%,60%~ 70%,40%~ 50%,20%~30%5个供水水平,研究水分胁迫对银柴胡生长及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土壤含水量的降低,银柴胡株高和地上部干重逐渐下降,而根长和根干重均表现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随着土壤含水量的降低,脯氨酸含量先下降后明显升高,可溶性蛋白质含量逐渐下降;保护酶SOD和POD均表现为逐渐降低的趋势,CAT表现为先不变后降低的趋势;银柴胡叶片膜透性呈现出逐渐下降的趋势,而MDA含量呈现出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综上所述,在适度的干旱胁迫下银柴胡可以保持一定的抗渗透胁迫能力和清除活性氧的能力,进而保持膜的稳定.
作者:郎多勇;崔佳佳;周达;李月彤;周丽;张新慧 刊期: 2014年第11期
为分析津血源的具体作用机制,该实验对津血源增加口干症模型SD大鼠唾液分泌与激动受体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研究通过使用M受体阻滞剂4-二苯乙酰氧基-N-甲基-哌啶(4-DAMP)和阿托品,或肾上腺受体阻滞剂酚妥拉明,制作3组口干症模型大鼠;造模成功后,予中药津血源灌胃,根据临床常用剂量及SD大鼠体表面积换算,阿托品组将实验动物分为津血源低、中、高剂量组,4-DAMP及酚妥拉明组灌胃中剂量津血源.所有动物给药后,连续测定150 min的唾液分泌量,观察津血源增加唾液分泌的作用特点及与受体之间的关系;并分离大鼠的颌下腺组织,通过Western blot分析津血源对颌下腺细胞水分子通道蛋白5(AQPS)表达的影响.结果发现,比较各组唾液分泌量,与生理盐水组、酚妥拉明组、4-DAMP组及阿托品组相比,津血源组的唾液分泌明显增加,并存在明显差异,P <0.05.在阿托品组中,津血源低剂量组与生理盐水组疗效相当,而津血源中剂量组与生理盐水组相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唾液分泌量增加的时间曲线图中,发现津血源组与生理盐水组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与各阻断剂组相比,津血源治疗组颌下腺细胞AQP5蛋白量的表达较前增加,P<0.05;除阿托品组外,津血源对其余2组阻断剂的疗效与生理盐水组无明显差异.对津血源给药后的3种阻断剂AQP5的表达量进行比较,发现津血源对阿托品组的疗效比4-DAMP、酚妥拉明组更明显(P<0.05),后两者之间并不存在统计学差异.因此,研究认为津血源增加唾液分泌(养阴生津作用)的机制可能是通过毒蕈碱M受体(尤其是M3受体)、肾上腺素受体介导的作用途径,增加唾液腺细胞膜AQP5的表达,促进唾液分泌.
作者:刘燕;汪红仪;钱先 刊期: 2014年第11期
大黄素是一种从中草药中提取的有效活性成分,具有抗微生物、抗炎、抗氧化及清除氧自由基、抑制血小板聚集、改善微循环、保护多种器官组织以及广泛的抗肿瘤作用.原发性胆囊癌是胆道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手术根治性切除率低,缺乏有效的辅助治疗措施.大黄素的广谱抗肿瘤效应已经得到证实,其在胆囊癌的治疗上是否具有确切疗效尚无可靠的临床试验,其抗胆囊癌作用有待进一步实验考证.该文就大黄素抗胆囊癌作用的相关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作者:王瑞涛;尹涵;董顺斌;袁伟;柳言平;刘昌 刊期: 2014年第11期
β-榄香烯作为一种抗肿瘤药物,是通过静脉注射后随血液循环达到靶器官发挥作用的,因此研究β-榄香烯与负责其血液运输的蛋白之间的关系就显得尤为重要.该实验采用荧光分光光度计研究了β-榄香烯与人血清白蛋白(HSA)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HSA色氨酸残基的荧光淬灭直接反应其与β-榄香烯的结合情况,研究发现β-榄香烯对HSA的荧光淬灭是静态淬灭;根据计算不同温度下的结合常数及β-榄香烯与HSA结合物的焓,发现静电引力是β-榄香烯和HSA连接的主要原因.
作者:张淼;张露勇;董宪喆;王东晓;刘屏 刊期: 2014年第11期
中药药性理论作为中药理论体系的基础与核心,其科学基础的发现是中药现代化发展的先决条件.寒热药性作为中药性能的核心要素,是目前药性研究的主要切入点,建立科学可靠的药物寒热属性分类方法是药性理论发展的需求,更可为厘清药性混淆品种的寒热属性提供有效方法.该文基于作者项目组开展的药物寒热属性研究工作,阐述了从药物生物学效应角度构建寒热药性分类模型的研究策略与框架,表明基于系统生物学、网络药理学、模式识别技术等的多学科交叉合作研究,可望成为构建中药寒热属性生物效应表征体系的有效途径.
作者:姜淼;吕爱平 刊期: 2014年第11期
该研究通过观察黄芪多糖对老年大鼠学习记忆的影响,试探究其改善学习记忆能力的机制.实验以自然衰老雌性SD大鼠为动物模型,随机分为老年对照组、老年黄芪多糖低、高剂量组(50,150 mg·kg-1)和老年脑复康组(阳性对照,560 mg·kg-1),各组大鼠连续灌胃给药60 d,另设青年对照组.采用旷场和Morris水迷宫测试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蛋白免疫印迹法观察海马组织相关神经可塑性蛋白N-甲基-D-天门冬氨酸受体(NMDA受体)、钙/钙调蛋白依赖的蛋白激酶Ⅱ(CaMKⅡ)、蛋白激酶A(PKA)、cAMP反应元件结合蛋白(CREB)的磷酸化水平及脑源性神经营养调控因子(BDNF)的蛋白表达水平.研究发现与青年对照组比较,老年大鼠学习和记忆能力均显著下降(P<0.01),海马神经可塑性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1);与老年对照组比较,黄芪多糖能明显改善老年大鼠的学习记忆损伤,上调老年大鼠海马区神经可塑性相关蛋白表达水平.结果表明黄芪多糖可能通过改善神经可塑性相关蛋白水平的异常表达,进而改善老年大鼠学习记忆能力.
作者:姚惠;顾丽佳;郭建友 刊期: 2014年第11期
采用超高液相色谱(UPLC)的方法,以Acquity BEH C18色谱柱(2.1 mm×150mm,1.7 μm),流动相为乙腈-水,梯度洗脱,流速为0.3 mL·min-1,柱温45℃,检测波长280 nm的色谱条件同时测定白及药材中的4-羟基苯基-葡萄糖苷、4-(葡糖糖氧基)-肉桂酸葡萄糖氧基苄酯、1,4-二[4-(葡萄糖氧)苄基]-2-异丁基苹果酸酯-2-葡萄糖苷、1,4-二[4-(葡萄糖氧)苄基]-2-异丁基苹果酸酯、二氢菲5和1,4-二[4-(葡萄糖氧)苄基]-2-异丁基苹果酸酯-2-[4-O-肉桂酰基]葡萄糖苷、二氢菲1、苄基氢菲3和1,4-二[4-(葡萄糖氧)苄基]-2-异丁基苹果酸酯-2-[4-O-肉桂酰基-6-O-乙酰基]葡萄糖苷9个指标成分.各指标成分之间分离度良好,在选定的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3),平均加样回收率(n=6)为98.15% ~ 102.2%,RSD为2.1% ~3.6%,表明所建立的方法重复性、耐用性良好,结果准确,经对野生和人工种植白及药材分析,野生白及所测定的9种成分含量高于人工栽培白及药材,为白及药材的质量评价和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王爱民;鄢艳;兰波;廖尚高;王永林;李勇军 刊期: 2014年第11期
为了解植物生长调节剂对丹参药材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研究采用田间试验的方法,于7 8月在丹参植株上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分析对丹参产量、有效成分和抗氧化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壮根灵可使分根繁殖的丹参显著增产,多效唑可使种苗繁殖的丹参显著增产;壮根灵和多效唑对丹参有效成分含量的影响不显著,但是二者可以极显著的降低丹参的抗氧化活性.
作者:李先恩;张晓阳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研究人参皂苷中的主要有效单体Rb1,Rg1和Re对神经营养因子细胞信号转导通路的影响.方法:建立以0.6 mmol·L-1的皮质酮作用于SH-SYSY细胞24 h的损伤模型,加入Rb1(120,60,20μmol·L-1),Rg1(120,80,40 μmol·L-1)和Re(120,80,40 μmol·L-1),CCK试剂盒检测Rb1,Rg1和Re对皮质酮诱导SH-SY5Y细胞损伤的存活率;利用脂质体转染的方法将含有CREB-Luc报告基因的质粒分别和含有hRaf,hAkt,hcAMP,hCaMK基因的质粒转染入人胚肾细胞(HEK293细胞),加入有效浓度人参皂苷Rb1,Rg1和Re后,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和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CREB的表达情况.结果:CCK的测试结果表明人参皂苷Rb1(60 μmol·L-1),Rg1(80 μmol·L-1)和Re(80 μmol·L-1)对SH-SY5Y细胞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报告基因检测方法显示加入Rb1和Rg1调控后Raf-CREB,Akt-CREB通路中CREB报告基因活性明显增强,加入Re调控后Raf-CREB,CaMKⅡ-CREB通路中CREB报告基因活性明显增强.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Rb1和Rg1调控后Raf-CREB,Akt-CREB通路中CREB蛋白表达明显增强,Re调控后Raf-CREB,CaMKⅡ-CREB通路中CREB蛋白表达明显增强.结论:人参皂苷中的主要有效单体Rb1,Rg1和Re对皮质酮所致SY5Y细胞受损具有明显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神经营养因子细胞信号转导通路上游的Raf-CREB,Akt-CREB,CaMKⅡ-CREB通路有关.
作者:汪婷婷;董宪喆;刘婉婉;陈宜鸿;刘屏 刊期: 2014年第11期
从蔓荆茎叶中分离得到1个新的化合物——扶桑甾醇棕榈酸酯(1),以及10个已知化合物,分别鉴定为熊果醇(2)、3-表乌苏酸(3)、2α,3β,24-三羟基-12-烯-28-齐墩果酸(4)、2α,3α,24-三羟基-12-烯-28-乌苏酸(5)、2α,3α,24-三羟基-12-烯-28-齐墩果酸(6)、2α,3α,24-三羟基-齐墩果-12-烯-28-酸-28-β-D-吡喃葡萄糖酯苷(7)、(Z)-9-十六碳烯酸(8)、二十八烷醇(9)、β-谷甾醇(10)、β-胡萝卜苷(11).化合物结构利用核磁共振谱、高分辨质谱等现代波普技术进行鉴定.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化合物2~7首次从蔓荆中分离得到.
作者:刘全裕;陈永胜;王菲;陈世武;张永红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以ITS2片段作为DNA条形码,在分子水平上研究白果五味子.方法:结合五味子和华中五味子样品对白果五味子进行研究,对样品ITS2片段进行双向测序,CodonCode Aligner拼接序列,利用MEGA 5.0进行多序列比对,利用ITS2数据库及其网站预测ITS2二级结构,应用BLAST 1方法进行鉴定分析.结果:白果五味子样品ITS2序列长度为231 bp,BLAST 1鉴定白果五味子样品为五味子.白果五味子和五味子居群间平均K2P(Kimura-2-parameter)遗传距离(0.002 2)远远小于五味子和华中五味子的种间平均K2P遗传距离(0.021 6).结论:ITS2鉴定白果五味子属于五味子;ITS2可以用于鉴定和区分五味子和华中五味子.
作者:李先宽;王冰;郑艳超;刘枞;丁璞;宋新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用效应面法对蒙花苷的水解工艺进行优化,通过醛糖还原酶模型研究其水解物金合欢素醛糖还原酶的抑制活性.方法:建立水解物金合欢素体外生物酶模型,通过测定NADPH的荧光吸收,计算水解物金合欢素对醛糖还原酶的抑制率,从而得到水解物的醛糖还原酶抑制活性的IC50的平均值.在蒙花苷水解工艺中采用效应面法优化水解工艺,并对结果进行预测分析.结果:水解物金合欢素醛糖还原酶抑制活性,其IC50的平均值为2.74 mg·L-1.优选的水解工艺为水解时间7.4h,硫酸甲醇0.54 mol·L-1,固液比3:1.结论:水解物金合欢素具有比蒙花苷较好的醛糖还原酶抑制活性.优选的蒙花苷水解工艺简便,预测性良好.
作者:王娇;许浚;张铁军 刊期: 2014年第11期
采用Agilent TC-C18(2)色谱柱(4.6 mm×250 mm,5μm),以乙腈-水(含0.2%甲酸)为流动相梯度洗脱建立了炙甘草药材的HPLC指纹图谱,并采用HPLC-MS/MS对19个共有峰中的6个色谱峰进行了定性鉴别.采用该方法测定了10批不同产地的炙甘草药材,其相似度在0.72~0.99.该方法精密度、稳定性和重复性良好,该研究为炙甘草药材的质量控制提供了参考.
作者:孙磊;靳勇;刘晓晴;乔善义;高松;车彦忠 刊期: 2014年第11期
于老鸦瓣现蕾期摘除花蕾,开花期进行人工授粉,测定老鸦瓣的形态指标和各器官生物量,并于收获期统计产量,分析摘蕾和人工授粉对老鸦瓣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摘蕾处理有利于老鸦瓣的生长,其各项生长指标和生物量均高于对照,而且作为入药部位和繁殖器官的鳞茎产量亦高于对照;经人工授粉的老鸦瓣在盛果期的果实直径和果实干重显著高于自然条件下的植株,结实率达100%,种子数和单粒重分别增加69.03%,16.48%且不影响鳞茎产量.摘蕾处理有利于老鸦瓣鳞茎生物量的积累从而提高药材产量;人工授粉显著提高老鸦瓣结实率及种子数量和单粒重.
作者:缪媛媛;朱再标;郭巧生;马宏亮;杨颖;朱丽芳 刊期: 2014年第11期
多枝柽柳在宁夏民间常用于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为了寻找其中的有效成分,为药用开发提供科学依据,对多枝柽柳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利用硅胶柱色谱、凝胶柱色谱和重结晶法对多枝柽柳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化合物的结构依据其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得以鉴定.从正丁醇层中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monodecarboxyellagic acid(1),鞣花酸(2),3,3’-二甲基鞣花酸(3),3,3’-二甲基鞣花酸-4-O-β-D-葡萄糖苷(4),3,3’-二甲基鞣花酸-4’-O-α-D-阿拉伯糖苷(5),阿魏酸(6),异阿魏酸(7),咖啡酸(8),4-氧-乙酰基咖啡酸(9),4-甲基-1,2-二苯酚(10).除化合物7异阿魏酸外,其余9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中5,9,10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作者:李娟;李玮琦;郑萍;王锐;余建强;杨建宏;姚遥 刊期: 2014年第11期
利用肠外翻模型研究荭草提取物不同剂量在大鼠不同肠段的体外肠吸收特征.采用UPLC-MS/MS检测不同肠段中原儿茶酸,异荭草素,荭草素,牡荆素,木犀草苷,槲皮苷及山柰素鼠李糖苷含量,比较荭草提取物中各化学成分在各肠段的吸收情况,并计算提取物中各成分的吸收参数,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分析考察对吸收参数影响的显著性,进一步分析其在不同部位的吸收特征.荭草提取物不同浓度时原儿茶酸等7种成分在不同肠段的吸收均为线性吸收,其回归相关系数(R2)均大于0.95,符合零级吸收速率,肠吸收速率(Ka)随着荭草提取物浓度增加呈线性增加(R2>0.95),表明各成分以被动扩散机制吸收;所考察成分在不同肠段肠囊的吸收速率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各成分在各肠道的吸收趋势为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大于结肠.肠囊对荭草中化学成分的吸收透过有选择性,外翻肠囊法可评价其多成分的肠吸收特性.
作者:刘跃;唐丽;曹旭;郑林;王爱民;黄勇 刊期: 2014年第11期
艾滋病(AIDS)患者常用唐草片进行辅助甚至替代治疗,然而中药成分复杂,其对抗病毒药物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尚不清楚.CYP450酶是药物的主要代谢酶,因此,研究中药唐草片与依非韦伦联合用药前后对CYP450酶的调控具有重要意义.蛋白质组学以其高通量高灵敏度的特点被广泛用于代谢酶的研究.该文采用差速离心法分离肝微粒体,SDS-PAGE分离其蛋白质,切取CYP450所在的3条电泳带,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进行鉴定,一共鉴定了16个CYP450同工酶.为了定量分析唐草片对CYP450酶的影响,采用基于质谱的多反应监测技术(MRM).根据蛋白质的质谱鉴定结果,选择CYP2C11.其特征多肽通过Expasy blast搜索获得.片断离子的m/z< 800.该文CYP2C11的离子对的m/z为711.5/232.1,711.5/319.2,711.5/466.2和711.5/595.3;内标(IS) ESAT-6肽的m/z为735.5/215.3,735.5/389.3,735.5/460.3,735.5/524.3.采用相对峰(分析物/内标)面积进行相对定量分析.与EFV单独给药组相比,在EFV与唐草片合并用药组中CYP2C11上调了1.6倍.该文结果显示唐草片可能通过调节代谢酶如CYP2C11来调控药物代谢,但具体机制有待深入研究.
作者:张丽军;贾小芳;尹林;刘晓茜;沈银忠;卢洪洲;程能能 刊期: 2014年第11期
该实验探讨参莲提取物对动脉粥样硬化发展中的M1巨噬细胞的影响.MTT法检测参莲提取物对RAW264.7细胞的毒性作用;γ干扰素(IFN-γ)及脂多糖(LPS)诱导RAW264.7细胞成M1型巨噬细胞,然后加入高、中、低剂量的参莲提取物(50,25,12.5 mg·L-1)作用,流式细胞术检测M1巨噬细胞膜分子CD86的表达,RT-PCR法检测M1巨噬细胞中iNOS和TNF-α mRNA的水平,ELISA法检测M1巨噬细胞上清中IL-6和TNF-α的含量.结果发现IFN-γ及LPS能诱导RAW264.7细胞极化为M1型巨噬细胞,M1巨噬细胞膜分子CD86的表达、细胞中iNOS和TNF-α mRNA的表达以及细胞分泌的IL-6和TNF-α的含量均有显著性地提高;参莲提取物各剂量均可抑制M1型巨噬细胞膜分子CD86、细胞中iNOS及TNF-α mRNA的表达,降低细胞分泌炎症细胞因子IL-6及TNF-α的含量.通过以上研究表明IFN-γ及LPS能诱导RAW264.7细胞极化为M1型巨噬细胞;参莲提取物对M1型巨噬细胞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作者:周冰冰;李玉洁;李琦;杨庆;翁小刚;陈颖;王娅杰;朱晓新 刊期: 2014年第11期
建立血浆样品中雪胆乙素的测定方法,研究雪胆乙素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特征.大鼠经尾静脉注射给药,以苯海拉明为内标(internal standard,IS),采用液相色谱-串联四级杆质谱(liquid chromatography tandem mass spectrometry,LC-MS/MS)法测定不同时间点大鼠血浆中雪胆乙素浓度.质谱采用电喷雾(ESI)离子源,多反应监测模式正离子检测,确定目标化合物及内标的离子对分别为m/z503.2/113.1和m/z256.0/167.2.色谱柱为Agilent ZOBAX SB-C18 (2.1 mm×50 mm,1.8μm),甲醇-0.1%甲酸55∶45等度洗脱,流速为0.2 mL·min-1.采用DAS 2.0软件对所得的血药浓度进行拟合,求算相应的药动学参数.大鼠经尾静脉注射雪胆乙素3.0 mg·kg-1,目标物血浆质量浓度在10.5~3 150μg·L-1内线性关系良好(R2=0.996),标准曲线定量下限为10.5 μg·L-1,信噪比S/N=12;日内精密度RSD<6.9%,日间精密度RSD< 14%;准确度RE在0.20% ~ 3.7%;提取回收率在92.7% ~97.1%.尾静脉注射雪胆乙素的药动学参数AUC0t为(811.615 ±111.578) μg·h·L-1,t1/2为(1.285±1.390)h,CL为(3.627±0.487) L·h·kg-1,Vd为(6.721 ±7.429)L·kg-1.该研究建立了一种简便准确、灵敏度高、特异性好的测定雪胆乙素血药浓度的方法,首次报道了雪胆乙素在大鼠体内的药物代谢动力学特征.
作者:徐晓婷;邓志鹏;范惠霞;仲浩;姚庆强 刊期: 2014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