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莱特勒-西韦病

李敏;尹光文;李冬芹;李小红;黄玉成;赵晓明

关键词:莱特勒-西韦病
摘要:报告1例莱特勒-西韦病(非类脂组织细胞增多症).患儿男,2个月.出生时颈部及下肢即有棕黄色丘疹、斑丘疹、鳞屑及痂皮,逐渐累及头面部、躯干部及四肢,皮损反复发作.皮损印片可见大量泡沫样组织细胞.
临床皮肤科杂志相关文献
  • 外阴Paget样网状细胞增生症

    报告1例外阴Paget样网状细胞增生症.患者女,70岁.外阴红斑、增生、破溃、渗液2年.皮肤科检查见外阴及其周围有一11 cm×10 cm浸润性暗红斑,边界清楚,边缘略隆起.皮损组织病理检查示表皮下部和真皮上部可见不典型单核细胞浸润,多个异形细胞聚集成巢,甚似Pautrier微脓肿;免疫组化染色结果示CD3、CD43、Ki-67均(+),CD4、CD8、CD20、CD79α、CD30均(-).诊断:外阴Paget样网状细胞增生症.

    作者:张江安;于建斌;曹鸿玮;陈燕辉;李琳;陈建立;孟静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类风湿关节炎、多发性肌炎和混合结缔组织病重叠综合征1例

    2006年8月我科收治1例类风湿关节炎(RA)、多发性肌炎(PM)和混合结缔组织病(MCTD)的重叠综合征患者,现报告如下.

    作者:蒋燕萍;魏羽佳;蔡中海;凌淑清;廖跃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面部鳞状细胞癌1例

    患者男,68岁.因左侧面部肿块溃疡1年,于2005年8月16日在本院就诊.1年前患者左侧面部出现一个黄豆大结节,逐渐增大并溃破,在当地卫生所予以药物(具体用药不详)外用,治疗后皮损无好转.

    作者:叶文静;秦兰英;邢卫斌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白介素22在皮肤黑素瘤细胞中的表达

    目的:探索白介素(IL)-22和IL-22相关的细胞因子受体在皮肤黑素瘤细胞中的生物学活性及其相互间的关系.方法:通过荧光素酶试验对信号转导子和催化子3(STAT3)活性的分析,观察IL-22与其受体(IL-22R)之间的相互关系.通过基因转染技术和PCR检测,分析IL-22与IL-22R结合蛋白(IL-22BP)的相互关系.结果:IL-22与IL-10R、IL-22R结合后能够诱导信号转导子和STAT3活化.基因转染实验显示IL-22BP具有抑制IL-22活性的功能.结论:IL-22、IL-10R、IL-22R和IL-22BP在黑素瘤细胞中具有相互调节的作用.这种调节作用在皮肤黑素瘤的治疗中有一定的研究价值.

    作者:姜培红;元雄良治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有汗性外胚叶发育不良1例

    患者男,25岁.因普秃25年,掌跖角化、甲板异常23年,于2006年4月3日来我院就诊.

    作者:赵越;王琳;张谊芝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黑踵病1例

    黑踵病为足跟部的皮下出血,该病本身无大碍,但表现不典型者易被误诊为黑素瘤,给患者造成巨大的心理负担.笔者诊治1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卫凤莲;廖万清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红斑狼疮和扁平苔藓重叠综合征1例

    患者女,41岁.因面颊、手指背暗红色斑块伴瘙痒半年,于2006年4月25日就诊.患者半年前无明显诱因双面颊、双手指背出现暗红色斑块,似冻疮样,伴瘙痒,无疼痛,随后斑块逐渐扩大,并出现糜烂、鳞屑及结痂.

    作者:吕静;李惠;单葵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迪银片联合窄谱中波紫外线治疗寻常性银屑病临床疗效观察

    311 nm中波紫外线(UVB)现已成为治疗银屑病的有效方法之一,与宽谱UVB相比,窄谱UVB具有疗效好、缓解时间长等优点.近年来窄谱UVB联合其他药物治疗某些皮肤病已受到人们的关注.笔者采用窄谱UVB联合迪银片治疗寻常性银屑病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万学峰;惠艳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皮下脂膜炎样T细胞淋巴瘤20例临床病理分析

    目的:研究皮下脂膜炎样T细胞淋巴瘤(SPTL)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标记表达和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SPTL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并对其存档蜡块重新进行切片,行常规组织病理学检查和免疫组化标记.结果:20例患者中男9例、女11例,中位年龄29.5岁,主要体征为无症状的结节、斑块或肿块.首次发现SPTL伴眼球突出2例.瘤细胞在皮下脂肪内呈脂膜炎样浸润,细胞大小不等、异形性明显.瘤内可见豆袋细胞、肉芽肿、小片坏死和肿瘤细胞浸润血管.瘤细胞表达T细胞标志T细胞内抗原-1(TIA-1)、颗粒酶B(Gr B)、CD2、CD3、CD8、CD45RO,不表达CD4、CD20、CD56和CD68.2例患者部分大瘤细胞表达CD30.接受随访的11例患者7例死于本病.结论:SPTL有特殊的临床病理表现和免疫标记;皮损溃疡形成、并发噬血细胞综合征可能提示预后不良.

    作者:王琳;万川;廖殿英;张文燕;徐晨;邱瑞成;刘卫平;李甘地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红斑狼疮的皮肤组织病理学表现

    红斑狼疮是一谱系疾病,临床上常见的有盘状红斑狼疮、亚急性皮肤型红斑狼疮和系统性红斑狼疮等.皮损组织病理学检查在该类疾病的诊断、分类及预后判定方面具有重要意义.该文对各种类型红斑狼疮皮损的组织病理学特征及狼疮带试验结果进行概述,并对几种少见的红斑狼疮亚型的组织病理学特征作一简要介绍.

    作者:廖文俊;樊平申;胡雪慧;王胜春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增殖型天疱疮1例

    患者女,40岁.因口腔反复破溃,伴疼痛6年,全身散发红斑、结节、糜烂3年,于2006年5月至我科就诊.

    作者:张洁;闫国富;刁庆春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1例

    患者男,67岁.因腹部皮肤结节不断复发50年,于2006年6月来我科就诊.患者50年前起无明显诱因腹部皮肤出现结节,逐渐增至鸽蛋大,无痛痒等不适,在当地医院诊断为脂肪瘤,予以手术切除,未作组织病理检查.

    作者:倪通;车敦发;吴波;倪容之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坏疽性脓皮病样毛孢子菌病

    1病例资料患者男,44岁.外伤后右腹股沟溃疡3年、外阴部溃疡5个月,伴疼痛2个月,于2005年12月8日入我院.3年前患者因车祸致右侧腹股沟外伤,在当地医院行伤口清创缝合后很快愈合.

    作者:郑岳臣;陈善娟;冯爱平;张;毛叶红;孟赤;黄文英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痛风

    患者男,48岁.主诉:双手、足关节反复疼痛伴皮下结节20年.现病史:患者20年前在饮酒后右足跖出现疼痛,在当地医院检查血尿酸偏高,高达690 μmol/L(正常值149~416 μmol/L).

    作者:李福伦;徐蓉;王一飞;李斌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血管淋巴样增生伴嗜酸性粒细胞增多1例

    患者女,42岁.7年前无明显诱因左耳后出现丘疹,初期为粟粒大小,逐渐增大,呈鲜红色,易破溃出血,偶感瘙痒.皮损逐渐增多,部分融合.近1周左耳后结节再次破溃出血,于2006年4月12日到我科就诊.

    作者:张莹;张朝栋;卢凤艳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复发性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

    报告1例切除14年后复发的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患者男,62岁.14年前行右胫前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切除术,术后恢复良好.3个月前右胫前原手术部位又出现一肿块,逐渐增大,3 d前肿块表面皮肤破溃,无明显自觉症状.肿块组织病理检查:肿瘤细胞排列呈梭形或星形,可见核分裂相及多核瘤巨细胞.肿瘤细胞位于黏液样基质中,间质血管丰富,出血明显.

    作者:伍洲炜;朴英兰;施伟民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幽门螺杆菌刺激慢性荨麻疹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产生白介素4和γ干扰素的意义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刺激慢性荨麻疹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产生白介素(IL)-4和干扰素(IFN)-γ及其意义.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80例慢性荨麻疹患者和50名正常对照者的血清Hp抗体(Hp-IgG),随机选择25例慢性荨麻疹患者(Hp抗体阳性14例,Hp抗体阴性11例)、18名正常者(Hp抗体阳性9例,Hp抗体阴性9例),以Hp超声粉碎菌或植物血凝素(PHA)分别刺激其体外培养的PBMC,ELISA法检测PBMC培养上清中的IL-4和IFN-γ水平.结果:在Hp或PHA刺激下,Hp抗体阳性及Hp抗体阴性的慢性荨麻疹患者PBMC产生IL-4的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组(P<0.01);IFN-γ水平显著低于正常组(Hp抗体阳性患者)或无显著差异(Hp抗体阴性患者);但Hp抗体阳性与阴性患者PBMC产生的IL-4及IFN-γ水平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入组的25例慢性荨麻疹患者PBMC经Hp刺激,可导致Th细胞亚群失衡,Th2免疫应答占优势.

    作者:蔡涛;李惠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皮肤垢着病1例

    患者男,16岁.因龟头出现黑褐色硬痂样附着物2个月余,于2003年4月至我科就诊.患者于2003年2月起,龟头部位出现粟粒大黑褐色丘疹,无自觉症状.嗣后皮损逐渐增多、增大.发病前龟头局部无炎症、破损,局部无接触特殊物品史,个人生活史无特殊.发病前及病程中,患者精神及心理状态无任何异常.家族中无类似疾病患者.

    作者:郁博;何威;吴军;何云志;黄海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5%咪喹莫特乳膏治疗扁平疣疗效观察

    扁平疣是由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引起的一种皮肤病,好发于青少年,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笔者于2005年1月-2006年5月采用5%咪喹莫特乳膏(商品名:明欣利迪,四川明欣药业有限公司)治疗扁平疣,并以基质作为对照,现将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蔡长斌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类风湿关节炎的皮肤表现

    类风湿关节炎可具有特异性和非特异性皮肤病变,包括类风湿结节,速发类风湿结节病、类风湿结节病、类风湿血管炎、Felty综合征、坏疽性脓皮病、关节炎间质的肉芽肿皮炎、栅栏状中性粒细胞肉芽肿皮炎、类风湿中性粒细胞皮炎.

    作者:侯麦花;骆丹;朱文元 刊期: 2007年第06期

临床皮肤科杂志

临床皮肤科杂志

主管:江苏省卫生厅

主办:江苏省人民医院(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