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新生儿颅内出血的床旁超声诊断价值研究

张春莲

关键词:新生儿, 颅内出血, 床旁超声, 诊断价值
摘要:目的 分析床旁超声诊断在新生儿颅内出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平顶山市第四人民医院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医院出生的143例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早产组115例,足月组28例,均采取床旁超声诊断,对其诊断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①早产儿新生儿发生颅内出血的概率比足月儿新生儿高(P<0.05).②首次经床旁超声检查正常但是在72 h后经复查发现5例新生儿为颅内出血,颅内出血患儿大脑中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Vs)、舒张期末流速(Vd)流速比正常新生儿低(P<0.05),而RI值则高于正常新生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床旁超声诊断在新生儿颅内出血中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床旁超声具有操作简单、安全性高、费用低、无创等优势,值得推广使用.
中国实用医刊杂志相关文献
  •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胎儿泌尿系统畸形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胎儿泌尿系统畸形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2016年5月至2018年4月收治的接受产前检查的3 500例孕妇作为研究对象,均给予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检查,并分析其结果,并与术后分娩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出胎儿泌尿系统畸形20例,检出率为0.6%,与分娩(引产)证实结果相比,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该诊断方式的准确性;在诊断出的20例泌尿系统畸形胎儿中,肾不发育或发育不全6例,重复肾5例,肾积水3例,异位肾6例.结论 对于孕妇产前检查而言,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胎儿泌尿系统畸形的诊断检查,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率,有利于及早发现泌尿系统畸形,提早做出应对,值得推广.

    作者:翁纽周;赖志雄 刊期: 2018年第24期

  • 不同体位下磁共振扫描在踝关节周围韧带中的显示效果

    目的 探讨不同体位下磁共振扫描(MRI)在踝关节周围韧带中的显示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12月至2017年12月大同市第三人民医招募的75例健康志愿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行自然体位、完全背屈位、完全跖屈位MRI扫描.统计踝关节周围韧带影像学特征,比较外侧副韧带(距腓前韧带、距腓后韧带),内侧副韧带(胫舟韧带、胫跟韧带)及胫腓下联合韧带在不同体位MRI显示效果.结果 ①距腓前韧带在完全背屈-横断面、自然体位-横断面显示佳,评3分者相对较多,分别占评分3分者38.96%(60/154)、41.55% (64/154),两者显示效果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②距腓后韧带在自然体位-冠状面、完全背屈-横断面显示佳,评3分者相对较多,分别占评分3分者26.66%(52/195)、75.78%(72/195),两者显示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胫舟韧带在完全背屈-横断面、完全跖屈-冠状面显示佳,评3分者相对较多,分别占评3分者29.62%(40/135)、39.26%(53/135),两者显示效果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④胫跟韧带在完全背屈-横断面及冠状面显示佳,评3分者居多,分别占评3分者25.00%(47/188)、34.57%(65/188),两者显示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⑤胫腓下联合韧带在自然体位-横断面、完全背屈-横断面显示佳,评3分者居多,分别占评3分者28.67%(41/143)、10.55%(58/143),二者显示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不同体位MRI扫描对踝关节周围韧带显示效果不同,其中外侧副韧带以完全背屈-横断面显示效果佳,内侧副韧带以完全跖屈-冠状面、完全背屈-冠状面显示效果佳,下胫腓联合韧带以完全背屈-横断面显示效果佳,可为临床制定合理有效干预措施提供依据.

    作者:杨慧 刊期: 2018年第24期

  • 老年CPFE患者急性加重期下呼吸道病原体分布及耐药情况分析

    目的 分析老年肺纤维化合并肺气肿(CPFE)患者急性加重时下呼吸道病原体分布及其耐药情况.方法 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郑州颐和医院治疗的CPFE患者79例,对其痰标本进行常规病原菌培养,并进行药敏试验.结果 79例患者共送检合格痰标本72份,共有66份标本培养出致病菌,检出率为91.67%(66/72),共分离出菌株85株,其中革兰阴性菌多(72.94%);革兰阴性菌中,以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和肺炎克雷伯茵多;革兰阳性菌中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真菌中以白假丝酵母茵为主;铜绿假单胞茵对头孢唑林和头孢呋辛耐药率较高,分别为92.31%和88.46%;肺炎克雷伯菌对哌啦西林和头孢呋辛耐药率较高,均为71.43%;鲍曼不动杆菌对头孢唑林、头孢呋辛、头孢他啶和环丙沙星耐药比较高,分别为88.89%、83.33%、83.33%、83.33%;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和氨苄西林耐药比较高,分别为100.00%和100.00%.结论 老年CPFE患者急性加重时,革兰阴性杆菌仍为主要感染病原体,且耐药严重,建议定期进行病原菌耐药监测,予以合理的抗感染等治疗.

    作者:李鹏超;冯谢宇 刊期: 2018年第24期

  • 人工流产术中应用妇产科电脑综合治疗仪联合间苯三酚的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间苯三酚联合妇产科电脑综合治疗仪在人工流产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阳泉市妇幼保健院妇产科2015年9月至2017年11月所收治的行人工流产术患者12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4例,对照组采用电脑综合治疗仪行人工流产术,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间苯三酚,对两组患者的镇痛效果、宫颈软化程度进行评估分析.结果 观察组患者宫颈软化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镇痛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人工流产手术中应用电脑综合治疗仪联合间苯三酚,可有效促进宫颈软化,有利于降低患者疼痛程度,对于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促进患者术后尽快恢复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石昱琳 刊期: 2018年第24期

  • 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IL-6、IL-27、MBP水平的影响

    目的 探讨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及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27(IL-27)、髓鞘碱性蛋白(MBP)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太原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总医院2015年11月至2017年11月急性脑梗死患者77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38例采用丹参注射液治疗,研究组39例采用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和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NIHSS)评分、血液流变学及血清IL-6、IL-27、MBP水平.结果 ①研究组总有效率(97.44%)高于对照组(78.95%,P<0.05);②两组治疗后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且研究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③研究组治疗后纤维蛋白原、血浆黏度、全血低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低于对照组(P<0.05);④研究组治疗后血清IL-6、IL-27、MB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⑤研究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7.69%)与对照组(2.63%)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采取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治疗,效果确切,能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及血液流变学,降低IL-6、IL-27、MBP水平,且具有安全性.

    作者:李静 刊期: 2018年第24期

  • 利尿合剂联合常规疗法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及对患者心功能、血清BNP、H-FABP和Nexilin水平的影响

    目的 观察利尿合剂联合常规疗法治疗慢性心力衰竭(CHF)的疗效及对心功能、血清脑钠肽(BNP)、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和微管链接蛋白(Nexilin)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2014年2月至2018年2月64例CHF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联合组(在常规疗法的基础上加以利尿合剂治疗)和常规组(仅给予常规疗法治疗),每组32例.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心功能及心衰相关因子、不良反应.结果 联合组治疗总有效率(90.63%)高于常规组(68.75%,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和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均降低(P<0.05),左室射血分数(LVEF)、舒张早期二尖瓣血流速度/舒张晚期二尖瓣血流速度(E/A)及6 min行走距离(6MWT)均升高(P<0.05),且联合组上述指标变动幅度均大于常规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BNP、H-FABP、Nexilin、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心肌肌钙蛋白(cTnI)均降低(P<0.05),且联合组上述指标均低于常规组(P<0.05);联合组不良事件总发生率(12.50%)与常规组(6.25%)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利尿合剂联合常规疗法可改善CHF患者的疗效和心功能,降低心衰程度,安全性良好.

    作者:赵云 刊期: 2018年第24期

  • 中医辨证分型联合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效果

    目的 观察中医辨证分型联合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巴彦淖尔市医院2014年9月至2016年9月收治的225例慢性乙肝患者,按3∶1∶1随机分为三组,1组患者采用中医辨证分型联合恩替卡韦治疗,2组患者采用固定处方联合恩替卡韦治疗,3组患者单用恩替卡韦治疗,48周为一疗程.分别在治疗的第0、12、24和48周对患者的各项指标进行检测与分析.结果 治疗48周后,1组患者的HBV-DNA水平变化、中医证候疗效与总体生理、心理健康水平均优于2组和3组(P<0.05).结论 中医辨证分型联合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效果良好,可明显改善患者健康水平.

    作者:郝利恒 刊期: 2018年第24期

  • 无腹部小切口全腔镜Ivor Lewis食管癌切除术治疗胸中、下段食管癌的效果

    目的 分析无腹部小切口全腔镜Ivor Lewis食管癌切除术在胸中、下段食管癌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运城市中心医院2013年5月至2016年7月收治的45例胸中、下段食管癌患者作为观察组,采用无腹部小切口全腔镜IvorLewis食管癌切除术治疗,并选择同期44例行微创Mc Keown术者作为对照组,观察比较两组手术情况(术中失血量、手术用时、淋巴结清扫数目),术后不同时间点(术后12 h、24h)疼痛程度[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及手术前后血清肿瘤恶性生物学行为指标[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CD44v]变化情况,并统计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复发率.结果 两组术中失血量及淋巴结清扫数目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用时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24hVAS评分,血清VEGF、MMP-9及CD44v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8.89% (4/45)],低于对照组[25.00% (11/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复发率为11.11%(5/45),低于对照组[34.09% (15/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无腹部小切口全腔镜IvorLewis食管癌切除术可缩短胸中、下段食管癌患者手术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减轻患者疼痛程度,阻止肿瘤恶性生物学行为,降低术后复发率,且术中淋巴结清扫数目多,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毅 刊期: 2018年第24期

  • 腰硬联合麻醉应用于妊娠期高血压剖宫产产妇的效果及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目的 分析妊娠期高血压产妇行剖宫产的产妇应用腰硬联合麻醉后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卫辉市中医院105例妊娠期高血压剖宫产产妇分组,对照组52例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观察组53例给予腰硬联合麻醉.对比两组产妇麻醉效果、血流动力学的改变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镇痛优良率(94.34%)高于对照组(80.77%,P<0.05).观察组新生儿Apgar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麻醉后收缩压、舒张压及心率改善幅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腰硬联合麻醉能够有效的稳定妊娠期高血压行剖宫术产妇的血压及心率,麻醉效果显著,术后新生儿身体状态较佳.

    作者:李华萍 刊期: 2018年第24期

  • 泸州市中医医院2013-2017年临床输血情况调查分析

    目的 分析泸州市中医医院2013-2017年的临床输血资料,了解临床用血现状,探讨科学合理用血方法.方法 选取泸州市中医医院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3 780例输血患者,对各血液成分(包括红细胞悬液、血浆、血小板、冷沉淀)使用情况、人均用血量、内外科用血情况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医院5年来临床用血总量呈逐年上升趋势(增长率分别为24.40%、-2.00%、17.70%、0.60%),人均输血量总体呈逐年下降趋势(下降率分别为6.90%、-3.20%、-5.00%、0.00%),成分血使用率为100.00%,红细胞悬液(61.59%)、血浆(17.81%)使用量偏高,血小板(9.61%)、冷沉淀(5.97%)使用量偏少,血液品种使用较单一,自体输血量偏少.结论 医院临床输血较为合理,但仍存在不合理用血情况,需严格把握输血适应证,加强临床医生输血知识培训,进一步提高临床输血质量管理.

    作者:张帮林;郑琳;刘育欣 刊期: 2018年第24期

  • 联合应用阿替普酶与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

    目的 评价阿替普酶联合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ACI)患者的疗效,及对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认知功能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3月至2018年2月胶州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治疗的162例ACI患者,根据患者所用药物不同将患者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81例.所有ACI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0.9 mg/kg的阿替普酶注射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0.2g丁苯酞软胶囊,每天3次.所有患者均治疗28 d.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实验室指标,包括血清Hcy、6-酮-前列腺素-F1a(6-k-PGF1a)与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在治疗前与治疗后3、7、14、24d,采用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价患者的认知功能与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与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6-k-PGF1a、NSE与Hcy指标与治疗前比较显著改善(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后6-k-PGF1a、NSE与Hcy指标与对照组比较显著改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第3、7、14、28天的MMSE评分与NIHSS评分较治疗前比较显著改善(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后第3、7、14、28天的MMSE评分与NIHSS评分较对照组比较显著改善(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提高(92.6%比71.6%,x2=12.138,P<0.叭).结论 阿替普酶与丁苯酞联合治疗ACI患者,可显著改善认知障碍和神经功能缺损,降低血清NSE、Hcy指标,提高6-k-PGF1a指标,具有较高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作者:纪庭金;杨娉萍 刊期: 2018年第24期

  • 预成冠对修复大面积乳牙龋坏的远期临床效果

    目的 探讨预成冠对修复大面积乳牙龋坏的远期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江门市口腔医院2016年6月至2017年7月收治的大面积乳牙龋坏患儿100例,以随机数字表与入院时间为参考进行分组,观察组53例及对照组47例.对照组患儿接受复合树脂修复,观察组患儿接受预成冠修复,比较两组患儿治疗1年后的修复效果.结果 观察组临床治疗有效率(96.36%)高于对照组(82.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邻接较好、修复体完整、边缘密合以及继发龋方面的数据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儿在牙体完整、磨耗方面的数据较为接近,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大面积乳牙龋坏患儿行预成冠治疗,不仅可以改善牙齿修复效果,还能优化远期质量,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张小红;李碧波;曾红雨 刊期: 2018年第24期

  • 二氧化锆全瓷冠与铸造全瓷冠在前牙美容修复中的效果及美学评价

    目的 探讨前牙美容修复中二氧化锆全瓷冠与铸造全瓷冠的修复效果及美学评价结果.方法 选取汉中市口腔医院2015年4月至2017年9月收治的前牙美容修复患者84例.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1例采用铸造全瓷冠修复,观察组43例采用二氧化锆全瓷冠修复.对比观察两组1周和6个月后牙龈指数、出血指数、松动度、(牙合)力、咀嚼效率及VAS美观程度评分情况.结果 两组修复前牙龈指数、出血指数、松动度、咬(牙合)力、咀嚼效率及VAS美观程度评分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修复1周、半年后牙龈指数、出血指数、松动度、咬(牙合)力、咀嚼效率及VAS美观程度评分得到明显改善,与修复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修复半年后牙龈指数、出血指数、松动度、咬(牙合)力、咀嚼效率及VAS美观程度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前牙美容修复中采用二氧化锆全瓷冠与铸造全瓷冠修复均能起到较好的效果,但相比铸造全瓷冠,二氧化锆全瓷冠修复后牙龈指数、出血指数、松动度、咬(牙合)力、咀嚼效率及VAS美观程度改善效果更明显,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杨红 刊期: 2018年第24期

  • 5岁以下儿童下呼吸道肺炎链球菌感染特点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 分析5岁以下的下呼吸道感染患儿肺炎链球茵感染的特点及其耐药性.方法 选取2016年3月至2017年12月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收治的1 571例5岁以下的下呼吸道感染患儿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儿进行肺炎链球菌鉴定,确定阳性率,对细菌鉴定阳性患儿的感染特点进行分析,对患儿进行耐药性试验,分析耐药性特点.结果 1 571例患儿中,有118例肺炎链球茵培养阳性,感染率为7.51%;感染类型以肺炎为主;1岁以下患儿占比高于1~3岁(含)及3~5岁患儿,冬季发病患儿占比高于其他3个季节,不同性别患儿占比较接近;患儿对红霉素、克林霉素以及复方新诺明均有较高的耐药性,分别为87.29%、90.68%和76.27%,而对氯霉素、万古霉素以及左氧氟沙星的耐药性很低,分别为4.24%、0.00%和0.85%.结论 5岁以下下呼吸道感染患儿中,1岁以下患儿更易感染肺炎链球茵;肺炎为主要疾病类型;肺炎链球茵感染有季节差异性,应将冬季作为重点防护时期;肺炎链球菌感染患儿普遍对抗生素有耐药性,应该强化临床用药管理工作.

    作者:范向平 刊期: 2018年第24期

  • 布地奈德雾化吸入联合阿奇霉素治疗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后慢性咳嗽的疗效

    目的 探讨布地奈德雾化吸入联合阿奇霉素治疗儿童肺炎支原体(MP)感染后慢性咳嗽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大同市第二人民医院2016年4月至2018年4月收治的MP感染后慢性咳嗽患儿80例,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单用阿奇霉素口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使用布地奈德混悬液雾化吸入治疗,对比两组患儿治疗21 d后疗效、症状改善情况、MP感染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各症状及体征缓解时间短于对照组,治疗后MP感染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两组患儿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布地奈德混悬液雾化吸入联合阿奇霉素口服治疗儿童MP感染后慢性咳嗽效果较单用阿奇霉素好,患儿咳嗽、咯痰等症状更好更快缓解,MP清除率高,且联合用药不会增加药物不良反应,安全可靠.

    作者:孟善玲 刊期: 2018年第24期

  • 产前超声诊断胎儿胼胝体发育不良的临床价值

    目的 探讨产前超声对胎儿胼胝体发育不良(ACC)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8年6月梅州市人民医院经产前超声诊断的47例ACC胎儿的临床资料,将超声、MRI结果与出生后或引产后结果对照,比较评价产前超声与MRI检查诊断胎儿ACC的准确性.结果 产前超声声像图特征以胎儿侧脑室前角变窄、后角扩张,呈“泪滴状”,第三脑室扩张、上移,透明隔腔消失为主;MRI声像图特征以胎儿冠状位或正中矢状位胼胝体结构部分缺如或完全缺如为主.出生后或引产结果显示,ACC完全缺如26例,ACC部分缺如21例,并合并脑室扩张、脑积水、小脑发育异常、唇腭裂、蛛网膜囊肿、小下颌畸形等.产前超声依靠直接、间接征象诊断39例,准确率为82.98%,MRI依靠直接征象诊断40例,准确率为85.11%,产前超声与MRI检查的诊断准确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产前超声检查诊断胎儿ACC具有重要的价值,可作为胎儿ACC诊断的首选检查方法,同时,对产前超声诊断ACC的胎儿应行MRI进一步明确诊断,为临床后续治疗及处理提供科学指导.

    作者:黄淑娴;余玲娜;李胜凯;刘利娜 刊期: 2018年第24期

  • 葛根素注射液联合胰岛素泵短期强化治疗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及妊娠结局的影响

    目的 探讨葛根素注射液联合胰岛素泵短期强化治疗对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血糖控制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取朔州市中心医院2014年2月至2017年1月诊治的GDM患者7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3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治疗,观察组给予葛根素注射液联合胰岛素泵短期强化治疗.治疗前后检查对比两组血糖[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氧化应激反应指标[丙二醛(MDA)、活性氧(ROS)、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血脂[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并对比两组的妊娠结局.结果 ①血糖血脂水平: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血糖、血脂水平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氧化应激反应指标水平:治疗后观察组MDA(40.21±3.22) nmol/ml、ROS(202.97±19.24) U/ml水平低于对照组[MDA(52.36±3.67) nmol/ml、ROS(278.21±22.75) U/m1],SOD水平(223.08±24.02) U/ml高于对照组(168.50±20.89) U/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妊娠结局:观察组低血糖(5.13%)、子痫前期(2.56%)、剖宫产(28.21%)、羊水过多(5.13%)、早产(7.69%)、巨大儿(2.56%)低于对照组[低血糖(25.64%)、子痫前期(20.51%)、剖宫产(58.97%)、羊水过多(25.64%)、早产(30.77%)、巨大儿(23.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妊娠期高血压(2.56%)、产后出血(2.56%)、胎儿窘迫(5.13%)与对照组[妊娠期高血压(7.69%)、产后出血(5.13%)、胎儿窘迫(12.82%)]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葛根素注射液联合胰岛素泵短期强化治疗GDM,可减轻患者氧化应激反应,降低患者血糖、血脂水平,改善妊娠结局.

    作者:李英娥 刊期: 2018年第24期

  • 不同时机行颅骨修补术对脑外伤所致颅骨缺损伴脑积水患者预后的影响

    目的 探讨不同时机行颅骨修补术对脑外伤所致颅骨缺损伴脑积水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5月至2017年10月在信阳市第四人民医院择期行手术治疗的脑外伤后颅骨缺损伴脑积水患者94例,按抽签法分为两组,每组47例.对照组先行脑室-腹腔分流术,2~3个月后行颅骨修补术,研究组同期行脑室-腹腔分流术与颅骨修补术,比较两组预后效果、日常生活能力及肢体运动功能、并发症.结果 研究组预后总良好率(87.23%)高于对照组(70.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研究组ADL评分(72.33±13.16)分、Fugl-Meyer评分(78.18±8.62)分均高于对照组[(52.85±13.54)分、(60.11±9.4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0.64%)低于对照组(27.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外伤所致颅骨缺损伴脑积水患者采用同期行脑室腹腔分流术与颅骨修补术治疗可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及肢体运动功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其预后.

    作者:韩寅;熊性华 刊期: 2018年第24期

  • 糖尿病皮肤溃疡病损的综合治疗

    目的 探讨糖尿病皮肤溃疡病损全程综合治疗的效果和临床意义.方法 对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苏州明基医院内分泌科2013年6月至2018年6月经综合系统治疗并随访的21例糖尿病皮肤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全程综合治疗的效果和临床意义.结果 21例患者中,糖尿病足部溃疡伴感染11例,其中接受足趾截肢6例,5例接受综合清创换药;下肢小腿皮肤感染4例;臀部感染6例.所有患者经院内治疗以及后期门诊随诊进一步治疗后均治愈或显著好转.结论 真菌和细菌所致的皮肤感染后溃疡在糖尿病患者中为常见,临床治疗中实行全程系统综合治疗,同时进行创面彻底清创换药是良好预后的基础.

    作者:徐岗村;顾霖;杨素兰;董吉祥 刊期: 2018年第24期

  • 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50例临床特征及预后分析

    目的 探讨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方法 对晋中市第一人民医院2014年6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50例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0例患者主要表现为脊髓后索和侧索受损的症状,首发症状为:双下肢无力21例、走路不稳25例、双下肢无力伴大小便障碍3例;深感觉障碍36例,末梢感觉减退14例,伴精神症状10例,智能减退6例,50例均伴双下肢运动障碍.腱反射亢进21例,减弱14例,巴宾斯基征试验阳性42例,霍夫曼征阳性11例.指鼻不准8例,跟膝胫试验阳性15例.44例行脊柱MRI检查,发现33例(75.00%)有脊髓损害表现;50例均行肌电图检查,其中41例出现神经传导速度减慢.体感诱发电位检查47例,46例均显示有不同程度的异常.血常规检测显示28例贫血,血清维生素B12检测值低于正常者45例,叶酸低于正常值15例,35例显示促甲状腺激素升高.均予以维生素B12、维生素B1治疗,9个月后随访显示痊愈42例,好转8例.结论 SCD患者临床特征主要表现为深感觉异常、下肢无力、共济失调等,还可能伴有精神异常,患者多伴有巨幼细胞贫血、胃病、甲状腺疾病史.MRI及神经电生理检查有助于诊断,早期诊断和给予维生素B12治疗,预后较好.

    作者:雷文馨;胡德亚;薛晨辉;范刚峰 刊期: 2018年第24期

中国实用医刊杂志

中国实用医刊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