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磊;杨秀玲;秦雷
目的 探讨产前出血的原因、处置方法及其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本研究产妇分为三组:W组(未出血组)、S组(少量出血组)和D组(大量出血组),并对其年龄、孕产次、出血原因、妊娠合并症及妊娠结局进行分析.结果 S组产后出血发生率、子宫切除发生率、产褥感染率、贫血发生率均明显高于W组,D组产后出血发生率、子宫切除发生率,贫血发生率均明显高于S组;S组早产发生率明显高于W组,D组胎儿窘迫发生率、早产发生率、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死亡发生率均明显高于S纽.结论 胎盘因素和宫颈因素是导致产前出血的主要原因,大量出血时母儿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较高,少量出血期待治疗可改善新生儿结局.
作者:蔡莉娜;吴树彪;朱宝菊;张庆;王武亮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 探讨不同抗病毒治疗方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5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三组,恩替卡韦组患者给予恩替卡韦治疗,拉米夫定组患者给予拉米夫定治疗,联合组患者给予恩替卡韦+拉米夫定联合治疗.比较三组患者治疗前后相关疾病参数值、临床指标与并发症.结果 联合组患者治疗后ALT、TBil、HBV-DNA水平与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恩替卡韦组与拉米夫定组,PTA水平、肝功复常率、HBV-NDA转阴率与HBeAg转阴率高于恩替卡韦组与拉米夫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恩替卡韦联合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显著,具有借鉴意义.
作者:范冬梅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 探讨不同病的因支气管扩张症的临床表现、肺功能及高分辨率CT.方法 共收集112例支气管扩张患者,分成五组:肺结核病史(TB)组、非结核感染病史(NTB)组、囊性纤维化(CF)组、原发性纤毛不动症组(PCD)和类风湿关节炎(RA)组.所有患者均行肺功能、问卷调查及高分辨率CT (HRCT)检查.结果 HRCT评分高的是CF组(6.03±1.03).TB组1秒用力呼气量(52.2±17.7)%及DLco (74.1±15.2)%低.功能残气量在CF组(193.5±39.5)%及PCD组(189±36.4)%增加更多.结论 支气管扩张患者的肺功能异常与该病病因有一定关系.
作者:殷克勤;刘绍霞;崔娟娟;王利;孙向东;谢小洁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 研究血液透析联合血流灌流对糖尿病肾病血流透析患者微炎症状态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7月糖尿病肾病患者125例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患者接受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对照组仅接受血液透析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及微炎症反应检测结果.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经治疗后总有效率达69.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4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血清中血清淀粉样蛋白A、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17、白细胞介素-22、白细胞介素-1β3、肿瘤坏死因子-α、转化生长因子-[31水平均呈降低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可以有效改善糖尿病肾病患者的微炎症状态.
作者:王红艳;落恒;张亚莉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 探讨急诊PCI术患者通过冠脉途径在恢复前向血流后交替、反复注射硝酸甘油、替罗非班对术后心肌灌注和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择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行急诊PCI患者69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均行急诊PCI,对照组替罗非班普通冠脉口注射,观察组在梗死相关动脉恢复前向血流后在冠脉口交替、反复应用硝酸甘油、替罗非班.对比两组术后即刻校正的TIMI帧数、术后90 min心电图ST段回落≥50%百分率、心肌灌注分级、术后1个月左室射血分数、左室舒张末期内径、住院及随访期间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及术后出血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观察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MACE事件及术后出血并发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冠脉途径在梗死相关动脉恢复前向血流后交替、反复应用硝酸甘油、替罗非班STEMI患者急诊PCI效果较普通冠脉口注射获益更多.
作者:李德刚;徐道珍;陈云国;李琼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 探讨不同血运重建方案对超高龄冠状动脉多支病变合并糖尿病患者生存状况影响的比较.方法 将106例超高龄冠状动脉多支病变合并糖尿病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53例,对照组患者实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观察组患者实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治疗8周后,比较两组完全血运重建率、患者治疗前后的空腹血糖水平(FPG)和餐后血糖水平(F2 hPG).治疗2年后,比较两组患者再次血运重建率和病死率(心源性死亡和全因死亡).结果 治疗8周后,观察组患者完全血运重建率为77.36%,对照组患者完全血运重建率为28.30%,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前的FPG和F2 hPG分别为(8.33±1.10) mmol/L、(511.26±2.01) mmol/L,观察组治疗后FPG和F2 hPG分别为(7.15±1.25) mmol/L、(10.12±2.33) mmol/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FPG和F2 hPG分别为(8.26±1.25) mmol/L、(11.65±1.96) mmol/L,对照组治疗后FPG和F2 hPG分别为(7.51±1.54) mmol/L、(10.77±1.97) mmol/L,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FPG和F2 hPG降低程度比对照组明显,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年后观察组再次血运重建率为5.67%,对照组再次血运重建率为28.3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心源性病死率和全因病死率分别为13.20%、3.77%,对照组心源性病死率和全因病死率分别为15.09%、24.53%,心源性病死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全因病死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ABG和PCI都可有效治疗冠状动脉多支病变合并糖尿病,CABG与PCI比较,能提高完全血运重建率,降低再次血运重建率,降低空腹和餐后血糖水平,更为有效地治疗冠状动脉多支病变合并糖尿病.
作者:师磊;杨秀玲;秦雷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钙对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的临床疗效及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 选取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除基础治疗外,低剂量组给予瑞舒伐他汀钙10 mg/次,1次/d,高剂量组给予瑞舒伐他汀钙20 mg/次,1次/d.治疗3个月后,观察两组患者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三酰甘油(TG)、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炎症因子水平及临床疗效,并行安全性评价.结果 治疗3个月后,两组患者的各项血脂水平均有显著下降(P<0.05),且高剂量组患者治疗后下降水平相比于低剂量组患者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血清TNF-oα、IL-6炎症因子水平均有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高剂量组患者治疗后较低剂量组炎症因子水平改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低剂量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72.5%,高剂量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发生药物不良反应,其中低剂量组共出现3例(7.5%),高剂量组5例(12.5%),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剂量的瑞舒伐他汀强化降脂治疗老年UAP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并能明显改善血清TNF-α及IL-6炎症水平,具有良好的心血管保护作用.
作者:左芳芳;剧仲华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 研究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NSICU)的自发性或创伤性颅内出血患者中静脉血栓(VTE)的发病率并确定引起VTE的危险因素.方法 通过回顾性队列试验收集入住NSICU的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脑出血(ICH)或创伤性脑损伤(TBI)的成年患者.在ICU中,所有患者均使用低剂量普通肝素或依诺肝素,并使用间歇性充气加压设备.使用ICD-9分类系统对患者及VTE进行评估,使用统计学方法分析患者发生VTE的特征.结果 发生VTE的整体(n=1 195)发病率为3.8%.SAH患者(n=179)中VTE的发病率为6.7%,ICH患者(n =516)的发病率为2.9%,TBI患者(n =500)的发病率为3.8%.结论 在三组病例中常见的危险因素为不活动>72h、感染和中央静脉导管滞留.因此,为了降低颅内出血患者静脉血栓,除采用常觌航凝治疗外,有效的方法是增加患者的活动量.
作者:金延飞;范静静;纪德峰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 探讨长期抗压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对伴高胆固醇血症高血压患者的心肌保护作用.方法 将95例伴高胆固醇血症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40)和治疗组(n=55).对照组给予氨氯地平长期降压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压变化情况和血浆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比较两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血浆脑钠钛(BNP)、氨基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评估心肌保护作用,并随访6个月观察两组心肌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治疗前血压、胆固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收缩压、舒张压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TC、LDL-C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各项心肌保护作用指标水平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BNP、NT-proBNP均显著低于对照组,LVEF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心肌不良事件发生率(3.64%)明显低于对照组(22.50%)(P<0.05).结论 阿托伐他汀可降低伴高胆固醇血症高血压患者的血压、胆固醇水平,并对心肌有显著保护作用,可有效降低心肌功能指标及降低左心室肥厚、心肌供血不足、心肌梗死等不良事件的发生风险.
作者:时培苗;张成国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 探讨肺泡表面活性物联合高频振荡通气对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的疗效.方法 选取144例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新生儿分为研究组(72例)与对照组(72例),对照组予以常频通气联合肺泡表面活性物治疗,研究组采取高频振荡通气联合肺泡表面活性物治疗.对比两组新生儿存活率、上机时间、上机12 h及24 h血气分析指标[pH值、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氧合指数(OI)、吸入氧浓度(FiO2)、新生儿并发症情况.结果 两组新生儿存活率均为100.00% (P>0.05);研究组上机时间短于对照组,上机12 h及24h血气分析、氧合指数、吸氧浓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为1.39%,低于对照组(9.72%,P<0.05).结论 肺泡表面活性物联合高频振荡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显著,新生儿肺功能明显改善,恢复更好,可临床广泛应用.
作者:陈艳江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 探讨血清肿瘤标志物糖类抗原125 (CA125)、细胞角蛋白21-1片段(CYFR21-1)、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NSE)、鳞状细胞抗原(sCC)、癌胚抗原(CEA)和肿瘤相关物质(TSGF)等联合检测在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肺癌患者80例(按肺癌类型分为肺鳞癌、肺腺癌及小细胞肺癌三个亚组)、肺良性疾病患者54例及健康对照者52例,分别采用免疫化学发光法检测三组受试对象血清中上述6种肿瘤标志物含量并进行比较.结果 肺癌组血清中CA125、CYFR21-1、NSE、CEA、SCC和TSGF含量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CYFRA21-1和SCC浓度在肺鳞癌组中显著高于其他两组肺癌(P <0.05,P <0.01);CEA和CA125血清浓度在肺腺癌组中显著高于其他两组肺癌(P均<0.01);NSE浓度在小细胞肺癌组中明显高于其他两组肺癌(P <0.05);TSGF浓度在三组肺癌亚组中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6种血清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的敏感性与各单项检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 肿瘤标志物的联合检测在肺癌的诊断及病理分型中优于单项检测,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陈艳露;张茹;张艳果;郭李娜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 探讨骨外固定联合负压引流装置治疗创伤后骨髓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3例创伤后骨髓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观察组43例骨外固定联合负压封闲引流治疗,对照组40例给予骨外固定联合对冲引流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02%,显著高于对照组(7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切口愈合或窦道闭合时间、症状消失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骨外固定联合负压封闭引流治疗创伤后骨髓炎疗效显著,明显缩短了患者的症状改善时间,值得临床重视.
作者:窦浚峰;张景义;张春雷;王勤;海国栋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 探讨术前置入经内镜钳道(TTS)支架对高位结肠癌所致的急性结肠梗阻手术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高位结肠癌患者75例,其中34例行TnS治疗的患者作为观察组;41例采取肠切除,或者是采取一期肠造瘘、二期手术切除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手术结果.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为(118.6±26.5)min,明显少于对照组[(219.3 ±48.2) mini;观察组平均住院时间为(8.6±2.2)d,明显少于对照组(14.3±3.2)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置入成功率达100%,且手术效果果良好,无死亡患者.对照组患者术后死亡3例.观察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位结肠癌所致的急性结肠梗阻术前置入经内镜钳道支架的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手术效果,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张则才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 探讨内镜鼻窦手术对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CSNP)患者嗅觉功能与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114例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根据不同手术方式分为两组,每组57例.对照组行传统Wigand手术,观察组采用内镜鼻窦手术治疗,两组术后均随访3个月.统计两组临床疗效及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并对比手术前后嗅觉功能评分、负性情绪(HAMA、HAMD)评分及生存质量评分.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49%,对照组为84.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75%,低于对照组(14.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至术后1周嗅觉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个月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HAMA、HAMD评分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3个月HAMA、HAMD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生存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3个月生存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给予CSNP患者内镜鼻窦手术治疗临床效果显著,具有较高安全性,可有效促进患者嗅觉功能恢复,缓解不良情绪,进而有利于生存质量的改善与提高.
作者:李松华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 观察利奈唑胺注射液联合莫西沙星注射液治疗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70例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35例和对照组35例,试验组予以静脉滴注利奈唑胺注射液,600mg/次,2次/d,莫西沙星注射液400 mg/淡,1次/d,对照组仅给予莫西沙星注射液400 mg/次,静脉滴注,1次/d,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细菌清除率、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中性粒细胞、血小板水平变化情况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两组疗程均为14d.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4.3%和77.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擎意义(P<0.05);细菌清除率分别为88.9%和69.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hs-CRP、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及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4.3%和11.4% (P>0.05).结论 利奈唑胺注射液联合莫西沙星注射液治疗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玉才;王永峰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 探讨激素治疗在突发性耳聋治疗中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480例(100患耳)突发性耳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巴曲酶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地塞米松.比较两组各频率听力升高值、总体治疗效果、治疗前后血流动力学、凝血功能与药物不良反应.结果 实验组患者在250、500、1 000、2 000Hz频率听力升高值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后纤维蛋白原、血浆黏度、全血黏度与血小板因子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凝血酶原时间、部分活化凝血酶原时间与凝血酶时间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实验组患者总体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总体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激素治疗突发性耳聋疗效显著,安全性较高.
作者:褚金涛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 探讨乳腺癌患者手术前后血清癌胚抗原(CEA)和糖类抗原15-3(CA15-3)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手术治疗的乳腺癌患者78例作为乳腺癌组,选取同时期收治的乳腺良性疾病患者60例作为良性疾病组,健康体检者6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三组对象的血清CEA、CA15-3水平;比较乳腺癌组手术前后及有无复发转移患者血清CEA、CA15-3水平;分析CEA、CA15-3对乳腺癌复发转移的诊断效能.结果 乳腺癌组血清CEA、CA15-3水平明显高于良性疾病组和对照组(P<0.05);术后4周,乳腺癌组血清CEA、CA15-3水平均明显低于术前(P<0.05);复发转移者血清CEA、CA15-3水平均明显高于无复发转移者(P<0.05);CEA、CA15-3联合检测的敏感度、准确度明显高于单项检测(P<0.05).结论 乳腺癌患者血清CEA、CA15-3水平明显升高,术后则显著降低,但术后复发转移者血清CEA、CA15-3水平则明显升高,CEA、CA15-3联合检测对患者复发转移判断有重要临床价值.
作者:张素强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 分析肺癌术后气管/支气管内转移的临床及病理特征,探讨并总结其诊治方法,改善患者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3例肺癌术后气管/支气管内转移患者及自1990年以来文献报道组织病理确诊13例患者的病例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气管/支气管内转移男性常见(14/16),无症状患者均术后复查发现,存在临床症状者主要表现为咳嗽(9/16)、痰血(8/16),偶有气促(3/16).转移部位多发生于气管(14/16),转移病灶单发占67% (10/16),病理类型以鳞癌为主(13/16),腺癌(3/16);术后转移平均间隔时间23.6个月.再次手术病灶切除5例,放化疗2例,放疗5例,化疗4例,再次手术及放疗患者平均生存时间高于单纯放疗或化疗.结论 肺癌术后气管/支气管内转移极易漏诊,需重视术后影像随访,发现气管/支气管壁异常结节或增厚,尤其伴有呼吸道症状者应及时支气管镜检查排除,再次手术切除和放疗为主要治疗手段,局部治疗可缓解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王洪涛;宋静超;姜功前;许广辉;王文光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颈神经通路阻滞对行甲状腺手术患者的镇痛效果.方法 将择期行甲状腺手术患者5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及随机余数分组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7例,观察组在超声引导下颈神经通路阻滞,对照组超声引导下颈浅丛阻滞.观察比较两组麻醉效果、手术一般情况、麻醉期间血压及心率、疼痛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麻醉优良率、麻醉达成时间、手术时间、拔管时间、在恢复室停留时间、各时间点血压及心率、阻滞后VAS评分、术后24h及术后48 h运动状态下VAS评分、麻醉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等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切皮后VAS评分[(3.15±0.46)分比(4.01±0.53)分]、术后1h运动状态下VAS评分[(2.06±0.34)分比(2.98±0.37)分]、术后8h运动状态下VAS评分[(1.67±0.22)分比(2.41±0.31)分]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引导下颈神经通路阻滞与颈浅丛阻滞麻醉效果相当,颈神经通路阻滞术中及术后镇痛效果更理想.
作者:李志刚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 研究限制性液体复苏对重症监护室(ICU)多发伤休克患者的复苏质量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多发伤休克患者86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3例.对照组接受常规积极液体复苏治疗,观察组接受限制性液体复苏治疗.分别于复苏前后检测两组患者的各项凝血功能指标、血气指标及心肌指标,同时比较两组患者的复苏质量、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结果 观察组复苏时间、液体输注量及平均动脉压(MAP)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复苏后,观察组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肌肌钙蛋白T(cTnT)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乳酸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t=12.17,P=0.00),血清红细胞比容(HCT)、血红蛋白(Hb)、血气剩余碱值(BE)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限制性液体复苏治疗ICU多发伤休克患者具有较高复苏质量,提高抢救成功率,同时降低并发症发生,并能减少心肌的损害,改善患者的预后质量,值得在临床推广.
作者:邓建军 刊期: 2017年第1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