褚金涛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颈神经通路阻滞对行甲状腺手术患者的镇痛效果.方法 将择期行甲状腺手术患者5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及随机余数分组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7例,观察组在超声引导下颈神经通路阻滞,对照组超声引导下颈浅丛阻滞.观察比较两组麻醉效果、手术一般情况、麻醉期间血压及心率、疼痛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麻醉优良率、麻醉达成时间、手术时间、拔管时间、在恢复室停留时间、各时间点血压及心率、阻滞后VAS评分、术后24h及术后48 h运动状态下VAS评分、麻醉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等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切皮后VAS评分[(3.15±0.46)分比(4.01±0.53)分]、术后1h运动状态下VAS评分[(2.06±0.34)分比(2.98±0.37)分]、术后8h运动状态下VAS评分[(1.67±0.22)分比(2.41±0.31)分]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引导下颈神经通路阻滞与颈浅丛阻滞麻醉效果相当,颈神经通路阻滞术中及术后镇痛效果更理想.
作者:李志刚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 探讨术前置入经内镜钳道(TTS)支架对高位结肠癌所致的急性结肠梗阻手术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高位结肠癌患者75例,其中34例行TnS治疗的患者作为观察组;41例采取肠切除,或者是采取一期肠造瘘、二期手术切除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手术结果.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为(118.6±26.5)min,明显少于对照组[(219.3 ±48.2) mini;观察组平均住院时间为(8.6±2.2)d,明显少于对照组(14.3±3.2)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置入成功率达100%,且手术效果果良好,无死亡患者.对照组患者术后死亡3例.观察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位结肠癌所致的急性结肠梗阻术前置入经内镜钳道支架的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手术效果,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张则才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 分析奥曲肽、垂体后叶素及联合用药三种不同治疗方案对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115例,根据用药方式不同分为奥曲肽组(37例)、垂体后叶素组(38例)、联合用药组(40例),观察三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补液量、止血消耗时间、便血持续时间.结果 三组临床疗效从高到低依次是联合用药组(92.5%)、奥曲肽组(72.9%)、垂体后叶素组(55.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每日补液量、便血持续时间、止血时间比较,联合用药组疗效佳,其次为奥曲肽组,垂体后叶素组疗效差(P<0.05);联合用药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10.0%,与奥曲肽组(13.5%)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与垂体后叶素组(36.8%)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奥曲肽联合垂体后叶素治疗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疗效显著高于单独用药治疗,止血时间短、不良反应少,其中单独奥曲肽临床疗效优于垂体后叶素.
作者:刘艳霞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 探讨内镜鼻窦手术对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CSNP)患者嗅觉功能与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114例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根据不同手术方式分为两组,每组57例.对照组行传统Wigand手术,观察组采用内镜鼻窦手术治疗,两组术后均随访3个月.统计两组临床疗效及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并对比手术前后嗅觉功能评分、负性情绪(HAMA、HAMD)评分及生存质量评分.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49%,对照组为84.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75%,低于对照组(14.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至术后1周嗅觉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个月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HAMA、HAMD评分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3个月HAMA、HAMD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生存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3个月生存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给予CSNP患者内镜鼻窦手术治疗临床效果显著,具有较高安全性,可有效促进患者嗅觉功能恢复,缓解不良情绪,进而有利于生存质量的改善与提高.
作者:李松华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 探讨未经免疫抑制剂治疗的特发性膜性肾病(IMN)的临床及病理特点,分析影响IMN肾功能的危险因素,为临床评估患者病情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对2015年7月至2016年6月经肾组织活检确诊的98例IMN的临床和实验室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性别及是否合并肾功能下降分组,分别分析其临床和病理特点.结果 男女两组比较,男性患者24h尿蛋白(P =0.033)、血红蛋白(P <0.001)、血肌酐(P <0.001)及尿素氮(P <0.001)明显高于女性患者,而其eGFR(P =0.02)及尿沉渣红细胞(P =0.021)低于女性;肾功能下降组年龄(P <0.001)、24h尿蛋白(P =0.001)、血肌酐(P <0.001)及尿素氮(P <0.001)高于肾功能正常组;行肾脏穿刺活检术前eGFR水平与年龄、24h尿蛋白、尿素氮及收缩压水平呈负相关.IMN病理分期主要以Ⅱ期患者为主,免疫荧光病理检查提示肾小球内免疫球蛋白及补体沉积以IgG、C3为主,分别占100%及79.6%.结论 IMN在男性中发病率较高,男性IMN患者在临床实验室指标较女性表现重;年龄、24 h尿蛋白、尿素氮、收缩压水平是IMN患者肾功能下降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秦丽;刘东伟;赵飞;于海霞;刘章锁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 探讨急诊PCI术患者通过冠脉途径在恢复前向血流后交替、反复注射硝酸甘油、替罗非班对术后心肌灌注和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择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行急诊PCI患者69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均行急诊PCI,对照组替罗非班普通冠脉口注射,观察组在梗死相关动脉恢复前向血流后在冠脉口交替、反复应用硝酸甘油、替罗非班.对比两组术后即刻校正的TIMI帧数、术后90 min心电图ST段回落≥50%百分率、心肌灌注分级、术后1个月左室射血分数、左室舒张末期内径、住院及随访期间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及术后出血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观察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MACE事件及术后出血并发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冠脉途径在梗死相关动脉恢复前向血流后交替、反复应用硝酸甘油、替罗非班STEMI患者急诊PCI效果较普通冠脉口注射获益更多.
作者:李德刚;徐道珍;陈云国;李琼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 探讨腹腔镜髂内动脉暂时阻断术在瘢痕妊娠病灶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应用腹腔镜髂内动脉暂时阻断术后瘢痕妊娠病灶切除术治疗的12例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2例患者均为Ⅱ型或Ⅲ型(向阳分型),术中采用腹腔镜下逆行游离髂内动脉,自子宫动脉上方以血管阻断夹阻断后行瘢痕妊娠病灶切除术.手术时间60 ~ 80 min,出血量20~ 50 ml.寻找游离阻断髂内动脉手术时间15~25 min,失血量约3~5ml.术后恢复快,无手术并发症.术后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迅速下降,月经规律来潮.结论 腹腔镜髂内动脉暂时阻断后瘢痕妊娠病灶切除术具有微创,疗效确切,方法简便,无射线损伤等优点,值得进一步推广.髂内动脉暂时阻断术亦可作为一种良好的术中止血方法加以推广应用.经查新,国内无类似报道.
作者:陈小辉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 探讨内镜联合腹腔镜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并发胰腺假性囊肿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重症急性胰腺炎并发胰腺假囊肿患者82例,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行传统开腹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内镜联合腹腔镜进行治疗,观察分析两组手术情况、术后机体炎症反应程度及其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8及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内镜联合腹腔镜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并发胰腺假囊肿,可有效减少手术创伤,有利于促进机体炎症反应的缓解及患者术后及早恢复,建议在临床进一步推广.
作者:温志华;王旺河;张迎旭;孙磊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 分析肺癌术后气管/支气管内转移的临床及病理特征,探讨并总结其诊治方法,改善患者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3例肺癌术后气管/支气管内转移患者及自1990年以来文献报道组织病理确诊13例患者的病例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气管/支气管内转移男性常见(14/16),无症状患者均术后复查发现,存在临床症状者主要表现为咳嗽(9/16)、痰血(8/16),偶有气促(3/16).转移部位多发生于气管(14/16),转移病灶单发占67% (10/16),病理类型以鳞癌为主(13/16),腺癌(3/16);术后转移平均间隔时间23.6个月.再次手术病灶切除5例,放化疗2例,放疗5例,化疗4例,再次手术及放疗患者平均生存时间高于单纯放疗或化疗.结论 肺癌术后气管/支气管内转移极易漏诊,需重视术后影像随访,发现气管/支气管壁异常结节或增厚,尤其伴有呼吸道症状者应及时支气管镜检查排除,再次手术切除和放疗为主要治疗手段,局部治疗可缓解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王洪涛;宋静超;姜功前;许广辉;王文光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 探讨肺泡表面活性物联合高频振荡通气对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的疗效.方法 选取144例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新生儿分为研究组(72例)与对照组(72例),对照组予以常频通气联合肺泡表面活性物治疗,研究组采取高频振荡通气联合肺泡表面活性物治疗.对比两组新生儿存活率、上机时间、上机12 h及24 h血气分析指标[pH值、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氧合指数(OI)、吸入氧浓度(FiO2)、新生儿并发症情况.结果 两组新生儿存活率均为100.00% (P>0.05);研究组上机时间短于对照组,上机12 h及24h血气分析、氧合指数、吸氧浓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为1.39%,低于对照组(9.72%,P<0.05).结论 肺泡表面活性物联合高频振荡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显著,新生儿肺功能明显改善,恢复更好,可临床广泛应用.
作者:陈艳江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 探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D-二聚体水平与不良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156例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是否出现预后不良分为预后不良组和无预后不良组,观察两组患者入院时的D-二聚体水平、临床指标以及其他实验室指标,并对D-二聚体水平与相关指标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 156例RA患者中137例发生预后不良因素221频次,主要表现为高滴度类风湿因子(RF)、高滴度抗环瓜氨酸肽抗体(CCP)、血管炎、类风湿结节、肺间质纤维化,其中高滴度RF和高滴度CCP的发生率和发生频次高;分组比较显示,两组患者在血沉、D-二聚体、C-反应蛋白(CRP)、RF、CCP水平以及DAS28、VAS、关节狭窄以及关节侵蚀评分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Spearman相关性分析,D-二聚体水平与CRP、RF、CCP水平呈正相关(P<0.05).结论 存在不良预后因素的RA患者,其D-二聚体水平均有显著增长,且与CRP、RF及CCP水平的增长呈正相关,因此D-二聚体的增长幅度对临床判断RA的预后具有参考价值.
作者:张华;侯娜莉;马新美;刘利鹏;张永泉;朱桂启;王凌 刊期: 2017年第16期
患者,女性,汉族,47岁,因“肛周肿物5年”于2016年11月8日住院.患者5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肛周肿物,发现时状如枣核,无疼痛,大便日行1次,大便质软,无便血,排便与肛周肿物无明显相关性.5年来肛周肿物逐渐增大,就诊时状如鹅蛋,仍无疼痛,但有明显异物感.查体:体温36.5℃,脉搏76次/min,呼吸18次/min,血压 130/80 mmHg(l mmHg=0.133 kPa),心肺腹末见异常.专科检查:肛门 j截石位3点距肛缘5 em可见一隆起性类圆形肿物,直径约8cm,皮色正常,触之囊性感,无压痛,肛门指检及肛门镜检查均未见异常.胸部X线片未见异常.瓮腔CT未见异常.
作者:刘经州;杨红群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 探讨不同血运重建方案对超高龄冠状动脉多支病变合并糖尿病患者生存状况影响的比较.方法 将106例超高龄冠状动脉多支病变合并糖尿病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53例,对照组患者实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观察组患者实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治疗8周后,比较两组完全血运重建率、患者治疗前后的空腹血糖水平(FPG)和餐后血糖水平(F2 hPG).治疗2年后,比较两组患者再次血运重建率和病死率(心源性死亡和全因死亡).结果 治疗8周后,观察组患者完全血运重建率为77.36%,对照组患者完全血运重建率为28.30%,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前的FPG和F2 hPG分别为(8.33±1.10) mmol/L、(511.26±2.01) mmol/L,观察组治疗后FPG和F2 hPG分别为(7.15±1.25) mmol/L、(10.12±2.33) mmol/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FPG和F2 hPG分别为(8.26±1.25) mmol/L、(11.65±1.96) mmol/L,对照组治疗后FPG和F2 hPG分别为(7.51±1.54) mmol/L、(10.77±1.97) mmol/L,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FPG和F2 hPG降低程度比对照组明显,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年后观察组再次血运重建率为5.67%,对照组再次血运重建率为28.3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心源性病死率和全因病死率分别为13.20%、3.77%,对照组心源性病死率和全因病死率分别为15.09%、24.53%,心源性病死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全因病死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ABG和PCI都可有效治疗冠状动脉多支病变合并糖尿病,CABG与PCI比较,能提高完全血运重建率,降低再次血运重建率,降低空腹和餐后血糖水平,更为有效地治疗冠状动脉多支病变合并糖尿病.
作者:师磊;杨秀玲;秦雷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 探讨激素治疗在突发性耳聋治疗中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480例(100患耳)突发性耳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巴曲酶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地塞米松.比较两组各频率听力升高值、总体治疗效果、治疗前后血流动力学、凝血功能与药物不良反应.结果 实验组患者在250、500、1 000、2 000Hz频率听力升高值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后纤维蛋白原、血浆黏度、全血黏度与血小板因子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凝血酶原时间、部分活化凝血酶原时间与凝血酶时间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实验组患者总体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总体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激素治疗突发性耳聋疗效显著,安全性较高.
作者:褚金涛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钙对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的临床疗效及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 选取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除基础治疗外,低剂量组给予瑞舒伐他汀钙10 mg/次,1次/d,高剂量组给予瑞舒伐他汀钙20 mg/次,1次/d.治疗3个月后,观察两组患者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三酰甘油(TG)、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炎症因子水平及临床疗效,并行安全性评价.结果 治疗3个月后,两组患者的各项血脂水平均有显著下降(P<0.05),且高剂量组患者治疗后下降水平相比于低剂量组患者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血清TNF-oα、IL-6炎症因子水平均有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高剂量组患者治疗后较低剂量组炎症因子水平改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低剂量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72.5%,高剂量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发生药物不良反应,其中低剂量组共出现3例(7.5%),高剂量组5例(12.5%),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剂量的瑞舒伐他汀强化降脂治疗老年UAP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并能明显改善血清TNF-α及IL-6炎症水平,具有良好的心血管保护作用.
作者:左芳芳;剧仲华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 分析假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PHP)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情况.方法 35例PHP患者(男23例,女12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5例PHP患者病程长短不一(10 h ~ 21年),均以手足搐搦或癫痫样发作为首发症状,首诊误诊率为43%;均有低血钙、高血磷和甲状旁腺激素(PTH)水平升高,碱性磷酸酶(ALP)水平升高18例,合并低钾和(或)低镁血症12例,合并甲状腺功能异常7例.头颅CT示颅内钙化32例.结论 PHP首诊误诊率高,应尽早行电解质、PTH、头颅CT等检查,除长期补充钙剂及维生素D制剂外,若合并低钾、低镁血症、甲状腺功能异常等,也应给予相应治疗.
作者:马轶凡;王义范;罗媛媛;栗夏莲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 分析IL-6基因572C/G多态性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的相关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1979-2016.10)、维普数据库(1989-2016.10)和万方资源数据库(2000-2016.10)等数据库,查找有关IL-6基因572C/G多态性与慢阻肺发病风险关系的文献,按照纳入排除标准选择文献并评价质量,而后提取有效数据进行Meta分析.结果 终纳入5个研究,Meta分析结果显示,IL-6基因572C/G多态性与慢阻肺易感性有关联(G vs.C;GC vs.GG,P<0.05).通过Bggers检验判断发表偏倚,所有研究不存在发表偏倚(P>0.05).结论 IL-6基因572C/G多态性与慢阻肺存在易感性,但仍需进一步验证.
作者:李小莉;徐健;王君丽;张丹丹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 探讨骨外固定联合负压引流装置治疗创伤后骨髓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3例创伤后骨髓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观察组43例骨外固定联合负压封闲引流治疗,对照组40例给予骨外固定联合对冲引流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02%,显著高于对照组(7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切口愈合或窦道闭合时间、症状消失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骨外固定联合负压封闭引流治疗创伤后骨髓炎疗效显著,明显缩短了患者的症状改善时间,值得临床重视.
作者:窦浚峰;张景义;张春雷;王勤;海国栋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 探讨吉西他滨联合奥沙利铂治疗晚期铂类耐药卵巢癌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确诊为晚期复发上皮性卵巢癌患者45例,采用奥沙利铂100 mg/m2,第1天,静脉滴注3h;吉西他滨850 mg/m2,第1、8天,静脉滴注30 min;3周为1个周期,完成2~4个周期,按照实体瘤评价标准和WHO抗癌药物不良反应进行疗效评价和不良反应评估.结果 45例患者中完全缓解(CR)3例,部分缓解(PR) 13例,疾病稳定(SD)20例,疾病进展(PD)9例,有效率为35.6%,疾病控制率为80.0%;主要不良反应为贫血、血小板减少、胃肠道反应,大多数为轻、中度.结论 吉西他滨联合奥沙利铂治疗晚期复发上皮性卵巢癌临床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可耐受.
作者:张艳芳;李江丽;牛春莲;孙静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 对比分析连续股神经阻滞与静脉自控镇痛对全膝关节置换(TKA)术后镇痛效果及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择期实施TKA手术患者78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39例.两组均于全身麻醉下实施TKA,研究组全身麻醉前予以连续股神经阻滞镇痛,对照组予以静脉自控镇痛.统计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镇痛泵按压次数及留院观察时间,并对比手术前后应激指标[空腹血糖(FBG)、白细胞计数(WBC)、C-反应蛋白(CRP)、皮质醇]变化情况及术后不同时段患者静息状态疼痛(RVAS)、运动时疼痛(PVAS)程度及患肢膝关节活动度.结果 术后6、24、48 h,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PVAS、RVAS评分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d、3d、4d、6周,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患肢膝关节活动度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7.69%)远低于对照组(25.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FBG、WBC、CRP、皮质醇水平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 h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FBG、WBC、CRP、皮质醇水平均明显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术后镇痛泵按压次数较少,留院观察时间较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连续股神经阻滞应用于TKA术后镇痛中,镇痛效果显著,应激反应小,可有效提高TKA患者患肢关节活动度,减少术后镇痛泵按压次数,缩短留院观察时间,且安全性较高.
作者:范智芳 刊期: 2017年第1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