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内镜联合腹腔镜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并发胰腺假囊肿的疗效观察

温志华;王旺河;张迎旭;孙磊

关键词:重症胰腺炎, 胰腺假囊肿, 内镜联合腹腔镜
摘要:目的 探讨内镜联合腹腔镜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并发胰腺假性囊肿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重症急性胰腺炎并发胰腺假囊肿患者82例,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行传统开腹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内镜联合腹腔镜进行治疗,观察分析两组手术情况、术后机体炎症反应程度及其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8及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内镜联合腹腔镜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并发胰腺假囊肿,可有效减少手术创伤,有利于促进机体炎症反应的缓解及患者术后及早恢复,建议在临床进一步推广.
中国实用医刊杂志相关文献
  • 不同血运重建方案对超高龄冠状动脉多支病变合并糖尿病患者生存状况的影响

    目的 探讨不同血运重建方案对超高龄冠状动脉多支病变合并糖尿病患者生存状况影响的比较.方法 将106例超高龄冠状动脉多支病变合并糖尿病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53例,对照组患者实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观察组患者实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治疗8周后,比较两组完全血运重建率、患者治疗前后的空腹血糖水平(FPG)和餐后血糖水平(F2 hPG).治疗2年后,比较两组患者再次血运重建率和病死率(心源性死亡和全因死亡).结果 治疗8周后,观察组患者完全血运重建率为77.36%,对照组患者完全血运重建率为28.30%,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前的FPG和F2 hPG分别为(8.33±1.10) mmol/L、(511.26±2.01) mmol/L,观察组治疗后FPG和F2 hPG分别为(7.15±1.25) mmol/L、(10.12±2.33) mmol/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FPG和F2 hPG分别为(8.26±1.25) mmol/L、(11.65±1.96) mmol/L,对照组治疗后FPG和F2 hPG分别为(7.51±1.54) mmol/L、(10.77±1.97) mmol/L,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FPG和F2 hPG降低程度比对照组明显,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年后观察组再次血运重建率为5.67%,对照组再次血运重建率为28.3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心源性病死率和全因病死率分别为13.20%、3.77%,对照组心源性病死率和全因病死率分别为15.09%、24.53%,心源性病死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全因病死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ABG和PCI都可有效治疗冠状动脉多支病变合并糖尿病,CABG与PCI比较,能提高完全血运重建率,降低再次血运重建率,降低空腹和餐后血糖水平,更为有效地治疗冠状动脉多支病变合并糖尿病.

    作者:师磊;杨秀玲;秦雷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氯吡格雷联合前列地尔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对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与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

    目的 分析氯吡格雷联合前列地尔治疗急性脑梗死(ACI)的疗效及对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与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择82例ACI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综合治疗,观察组加用氯吡格雷联合前列地尔治疗,统计两组治疗2周后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并对比治疗前和治疗2周后两组血小板凝聚率(PAR)、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低切黏度(WBLSV)、血浆黏度(PV)、全血高切黏度(HBV)]、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水平.结果 治疗2周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0.24% (37/41)]高于对照组[68.29% (28/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2周后PAR、WBLSV、PV、HBV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2周后两组IL-6、CRP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期间血常规、肝肾功能检查等均未见异常,仅观察组出现1例皮疹.结论 氯吡格雷联合前列地尔治疗急性脑梗死可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状态,缓解机体炎症反应,提高疗效,且安全性高.

    作者:王刚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联合VP方案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外周血肿瘤标志物水平的影响

    目的 探讨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恩度)联合VP方案(顺铂和长春地辛)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外周血肿瘤标志物水平的影响.方法 纳入84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根据治疗方案不同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VP方案治疗,治疗组采用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联合VP方案治疗,比较两组疗效、血管内皮因子(VEGF)、血清肿瘤标记物、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疾病控制率为73.81%,对照组为42.8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两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细胞角蛋白19片段、癌胚抗原和糖类抗原50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下降幅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白细胞减少、恶心呕吐、肝功能损伤、肾功能损伤、心脏毒性、脱发和乏力等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联合VP方案可增强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近期治疗效果,降低血清VEGF和肿瘤标记物水平,不良反应少,安全有效.

    作者:贾桂英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颅内出血患者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和危险因素研究

    目的 研究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NSICU)的自发性或创伤性颅内出血患者中静脉血栓(VTE)的发病率并确定引起VTE的危险因素.方法 通过回顾性队列试验收集入住NSICU的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脑出血(ICH)或创伤性脑损伤(TBI)的成年患者.在ICU中,所有患者均使用低剂量普通肝素或依诺肝素,并使用间歇性充气加压设备.使用ICD-9分类系统对患者及VTE进行评估,使用统计学方法分析患者发生VTE的特征.结果 发生VTE的整体(n=1 195)发病率为3.8%.SAH患者(n=179)中VTE的发病率为6.7%,ICH患者(n =516)的发病率为2.9%,TBI患者(n =500)的发病率为3.8%.结论 在三组病例中常见的危险因素为不活动>72h、感染和中央静脉导管滞留.因此,为了降低颅内出血患者静脉血栓,除采用常觌航凝治疗外,有效的方法是增加患者的活动量.

    作者:金延飞;范静静;纪德峰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长期抗压联合阿托伐他汀对伴高胆固醇血症高血压患者心肌的保护作用

    目的 探讨长期抗压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对伴高胆固醇血症高血压患者的心肌保护作用.方法 将95例伴高胆固醇血症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40)和治疗组(n=55).对照组给予氨氯地平长期降压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压变化情况和血浆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比较两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血浆脑钠钛(BNP)、氨基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评估心肌保护作用,并随访6个月观察两组心肌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治疗前血压、胆固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收缩压、舒张压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TC、LDL-C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各项心肌保护作用指标水平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BNP、NT-proBNP均显著低于对照组,LVEF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心肌不良事件发生率(3.64%)明显低于对照组(22.50%)(P<0.05).结论 阿托伐他汀可降低伴高胆固醇血症高血压患者的血压、胆固醇水平,并对心肌有显著保护作用,可有效降低心肌功能指标及降低左心室肥厚、心肌供血不足、心肌梗死等不良事件的发生风险.

    作者:时培苗;张成国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肛周表皮样囊肿一例

    患者,女性,汉族,47岁,因“肛周肿物5年”于2016年11月8日住院.患者5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肛周肿物,发现时状如枣核,无疼痛,大便日行1次,大便质软,无便血,排便与肛周肿物无明显相关性.5年来肛周肿物逐渐增大,就诊时状如鹅蛋,仍无疼痛,但有明显异物感.查体:体温36.5℃,脉搏76次/min,呼吸18次/min,血压 130/80 mmHg(l mmHg=0.133 kPa),心肺腹末见异常.专科检查:肛门 j截石位3点距肛缘5 em可见一隆起性类圆形肿物,直径约8cm,皮色正常,触之囊性感,无压痛,肛门指检及肛门镜检查均未见异常.胸部X线片未见异常.瓮腔CT未见异常.

    作者:刘经州;杨红群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二胺氧化酶、肠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对判定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手术指征的意义

    目的 探讨二胺氧化酶(DAO)、肠型脂肪酸结合蛋白(I-FABP)在血清中的表达对判定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手术指征的意义.方法 选择30例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手术患儿作为实验组,另以30例非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手术患儿作为对照组,测定血清中DAO、I-FABP生化指标的表达,并与手术中切除小肠结肠长度的相关性加以比较.结果 实验组血清中DAO、I-FAB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与手术中切除小肠结肠长度呈正相关.结论 DAO、I-FABP生化指标在血清中的表达可作为判定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手术指征的重要依据.

    作者:张慧娟;王芳;孙立华;刘曼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不同抗病毒治疗方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不同抗病毒治疗方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5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三组,恩替卡韦组患者给予恩替卡韦治疗,拉米夫定组患者给予拉米夫定治疗,联合组患者给予恩替卡韦+拉米夫定联合治疗.比较三组患者治疗前后相关疾病参数值、临床指标与并发症.结果 联合组患者治疗后ALT、TBil、HBV-DNA水平与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恩替卡韦组与拉米夫定组,PTA水平、肝功复常率、HBV-NDA转阴率与HBeAg转阴率高于恩替卡韦组与拉米夫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恩替卡韦联合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显著,具有借鉴意义.

    作者:范冬梅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限制性液体复苏对ICU多发伤休克患者复苏质量及安全性分析

    目的 研究限制性液体复苏对重症监护室(ICU)多发伤休克患者的复苏质量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多发伤休克患者86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3例.对照组接受常规积极液体复苏治疗,观察组接受限制性液体复苏治疗.分别于复苏前后检测两组患者的各项凝血功能指标、血气指标及心肌指标,同时比较两组患者的复苏质量、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结果 观察组复苏时间、液体输注量及平均动脉压(MAP)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复苏后,观察组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肌肌钙蛋白T(cTnT)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乳酸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t=12.17,P=0.00),血清红细胞比容(HCT)、血红蛋白(Hb)、血气剩余碱值(BE)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限制性液体复苏治疗ICU多发伤休克患者具有较高复苏质量,提高抢救成功率,同时降低并发症发生,并能减少心肌的损害,改善患者的预后质量,值得在临床推广.

    作者:邓建军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利奈唑胺联合莫西沙星治疗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临床疗效

    目的 观察利奈唑胺注射液联合莫西沙星注射液治疗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70例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35例和对照组35例,试验组予以静脉滴注利奈唑胺注射液,600mg/次,2次/d,莫西沙星注射液400 mg/淡,1次/d,对照组仅给予莫西沙星注射液400 mg/次,静脉滴注,1次/d,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细菌清除率、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中性粒细胞、血小板水平变化情况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两组疗程均为14d.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4.3%和77.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擎意义(P<0.05);细菌清除率分别为88.9%和69.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hs-CRP、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及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4.3%和11.4% (P>0.05).结论 利奈唑胺注射液联合莫西沙星注射液治疗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玉才;王永峰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阴虚血瘀证效果观察

    目的 评价自拟中药汤剂结合α硫辛酸治疗糖尿病合并脑梗死阴虚血瘀证患者的疗效.方法 将202例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01例.所有患者均进行常规治疗,对照组采用α硫辛酸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服用本院自拟中药汤剂.治疗前后,监测患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丙二醛(MDA)、血糖、血脂、β细胞功能等指标,对患者进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采用中医证候积分计算患者的疗效指数,进行疗效判定.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SOD与GSH-Px显著升高,MDA显著降低;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NIHSS、血糖、血脂、HOMA-IA显著下降;两组均未见显著不良反应.结论 自拟中药汤剂联合α硫辛酸治疗糖尿病合并脑梗死阴虚血瘀证患者可显著减少患者氧化应激反应,降低血糖、血脂,疗效显著,且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清刚;李晓华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突发性耳聋治疗中激素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目的 探讨激素治疗在突发性耳聋治疗中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480例(100患耳)突发性耳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巴曲酶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地塞米松.比较两组各频率听力升高值、总体治疗效果、治疗前后血流动力学、凝血功能与药物不良反应.结果 实验组患者在250、500、1 000、2 000Hz频率听力升高值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后纤维蛋白原、血浆黏度、全血黏度与血小板因子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凝血酶原时间、部分活化凝血酶原时间与凝血酶时间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实验组患者总体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总体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激素治疗突发性耳聋疗效显著,安全性较高.

    作者:褚金涛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对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患者微炎症状态的影响

    目的 研究血液透析联合血流灌流对糖尿病肾病血流透析患者微炎症状态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7月糖尿病肾病患者125例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患者接受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对照组仅接受血液透析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及微炎症反应检测结果.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经治疗后总有效率达69.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4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血清中血清淀粉样蛋白A、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17、白细胞介素-22、白细胞介素-1β3、肿瘤坏死因子-α、转化生长因子-[31水平均呈降低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可以有效改善糖尿病肾病患者的微炎症状态.

    作者:王红艳;落恒;张亚莉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肺泡表面活性物联合高频振荡通气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研究

    目的 探讨肺泡表面活性物联合高频振荡通气对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的疗效.方法 选取144例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新生儿分为研究组(72例)与对照组(72例),对照组予以常频通气联合肺泡表面活性物治疗,研究组采取高频振荡通气联合肺泡表面活性物治疗.对比两组新生儿存活率、上机时间、上机12 h及24 h血气分析指标[pH值、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氧合指数(OI)、吸入氧浓度(FiO2)、新生儿并发症情况.结果 两组新生儿存活率均为100.00% (P>0.05);研究组上机时间短于对照组,上机12 h及24h血气分析、氧合指数、吸氧浓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为1.39%,低于对照组(9.72%,P<0.05).结论 肺泡表面活性物联合高频振荡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显著,新生儿肺功能明显改善,恢复更好,可临床广泛应用.

    作者:陈艳江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骨外固定联合负压引流装置治疗创伤后骨髓炎的疗效研究

    目的 探讨骨外固定联合负压引流装置治疗创伤后骨髓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3例创伤后骨髓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观察组43例骨外固定联合负压封闲引流治疗,对照组40例给予骨外固定联合对冲引流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02%,显著高于对照组(7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切口愈合或窦道闭合时间、症状消失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骨外固定联合负压封闭引流治疗创伤后骨髓炎疗效显著,明显缩短了患者的症状改善时间,值得临床重视.

    作者:窦浚峰;张景义;张春雷;王勤;海国栋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术前应用经内镜钳道支架对高位结肠癌所致急性结肠梗阻手术效果的影响

    目的 探讨术前置入经内镜钳道(TTS)支架对高位结肠癌所致的急性结肠梗阻手术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高位结肠癌患者75例,其中34例行TnS治疗的患者作为观察组;41例采取肠切除,或者是采取一期肠造瘘、二期手术切除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手术结果.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为(118.6±26.5)min,明显少于对照组[(219.3 ±48.2) mini;观察组平均住院时间为(8.6±2.2)d,明显少于对照组(14.3±3.2)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置入成功率达100%,且手术效果果良好,无死亡患者.对照组患者术后死亡3例.观察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位结肠癌所致的急性结肠梗阻术前置入经内镜钳道支架的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手术效果,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张则才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钙对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临床疗效及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钙对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的临床疗效及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 选取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除基础治疗外,低剂量组给予瑞舒伐他汀钙10 mg/次,1次/d,高剂量组给予瑞舒伐他汀钙20 mg/次,1次/d.治疗3个月后,观察两组患者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三酰甘油(TG)、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炎症因子水平及临床疗效,并行安全性评价.结果 治疗3个月后,两组患者的各项血脂水平均有显著下降(P<0.05),且高剂量组患者治疗后下降水平相比于低剂量组患者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血清TNF-oα、IL-6炎症因子水平均有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高剂量组患者治疗后较低剂量组炎症因子水平改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低剂量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72.5%,高剂量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发生药物不良反应,其中低剂量组共出现3例(7.5%),高剂量组5例(12.5%),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剂量的瑞舒伐他汀强化降脂治疗老年UAP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并能明显改善血清TNF-α及IL-6炎症水平,具有良好的心血管保护作用.

    作者:左芳芳;剧仲华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两种治疗方法对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的治疗作用及对门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目的 探讨内镜下套扎和组织黏合剂法对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的治疗作用及对门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94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患者按照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n=47)和观察组(n=47).对照组采用组织黏合剂法,观察组采用内镜下套扎法,比较两组临床效果、检测对门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并记录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止血成功率、早期再出血率、迟发性再出血率、静脉曲张改善总有效率及病死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门静脉和脾静脉血流速度有所提高,但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并发症主要为发热、胸痛、腹胀、恶心呕吐、进食哽咽感、食管腔狭窄,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组织黏合剂和内镜下静脉套扎法对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患者的临床效果相当,对血流动力学无明显影响,但两种不同方法具有各自优点,临床治疗过程中应根据患者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作者:刘文琴;孙晓丽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假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35例临床分析

    目的 分析假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PHP)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情况.方法 35例PHP患者(男23例,女12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5例PHP患者病程长短不一(10 h ~ 21年),均以手足搐搦或癫痫样发作为首发症状,首诊误诊率为43%;均有低血钙、高血磷和甲状旁腺激素(PTH)水平升高,碱性磷酸酶(ALP)水平升高18例,合并低钾和(或)低镁血症12例,合并甲状腺功能异常7例.头颅CT示颅内钙化32例.结论 PHP首诊误诊率高,应尽早行电解质、PTH、头颅CT等检查,除长期补充钙剂及维生素D制剂外,若合并低钾、低镁血症、甲状腺功能异常等,也应给予相应治疗.

    作者:马轶凡;王义范;罗媛媛;栗夏莲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内镜联合腹腔镜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并发胰腺假囊肿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内镜联合腹腔镜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并发胰腺假性囊肿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重症急性胰腺炎并发胰腺假囊肿患者82例,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行传统开腹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内镜联合腹腔镜进行治疗,观察分析两组手术情况、术后机体炎症反应程度及其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8及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内镜联合腹腔镜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并发胰腺假囊肿,可有效减少手术创伤,有利于促进机体炎症反应的缓解及患者术后及早恢复,建议在临床进一步推广.

    作者:温志华;王旺河;张迎旭;孙磊 刊期: 2017年第16期

中国实用医刊杂志

中国实用医刊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