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璞
目的:探讨原发性肺部真菌感染的临床特征、治疗及预后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原发性肺部真菌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①9例患者均无基础疾病,经病理学或病原学确诊为肺部真菌感染,原发性肺部真菌感染临床少见;②以咯血、咳嗽、胸痛为主要症状,临床表现无特异性;③影像学胸部 CT 均表现为密度增高影,部分可出现典型空洞;④诊断主要依靠经皮肺穿刺、纤维支气管镜活检、手术切除确诊;⑤病原学主要以曲霉菌为主(88.9%);⑥治疗主要给予伊曲康唑或伏立康唑抗真菌治疗,部分可手术切除治疗。结论原发性肺部真菌感染发病率较低,病死率高,其临床表现特异性少,应引起临床医师重视。
作者:周璐;王焕勤;黄亚辉;田文娴;岳银艳;邓翔;王静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探讨术中转移膈肌瓣与切开食管肌层缝合在中重度贲门失弛缓症手术中的应用。方法2009年3月至2013年10月,共治疗贲门失弛缓症患者45例,比较手术前后相关指标。结果45例患者均手术成功;术后均未发生食管穿孔并发症。随访1年,手术有效率91.1%,食管直径由术前的(5.4±1.1)cm 降低到术后的(3.5±2.1)cm,体质量由术前的(50.5±4.9)kg 上升到术后的(55.5±2.9)kg。结论术中转移膈肌瓣与食管切开肌层缝合应用于中重度贲门失弛缓症手术中,能有效避免术后食管穿孔并发症的发生,同时可以取得很好的手术疗效。
作者:赵璞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防治产后出血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夏邑县人民医院妇产科治疗的140例有产后出血倾向的剖宫产产妇,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70例。两组患者均行剖宫产术,娩出胎儿后静滴缩宫素20 U。对照组患者舌下含服0.2 mg 米索前列醇;治疗组患者肌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产后出血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产妇产后24 h 与产后2 h 出血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治疗组产妇产后出血发生率(5.71%)明显低于对照组(38.57%),P <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是预防和治疗剖宫产产后出血的有效方法,可使产后出血率降低显著,且方便、迅速、安全、高效,适于临床推广。
作者:单艳丽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分析在急诊外科中容易导致患者创口感染的危险因素,以针对诱因加以预防,降低创口感染率。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5年10月就诊于博爱县人民医院急诊外科的147例患者,记录所有患者的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有无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是否预防性给予抗生素,是否留置导管,手术时间,手术切口类型等,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年龄>60岁的患者感染率为27.54%,≤60岁的患者感染率为19.23%;有基础疾病的患者感染率为32.89%,无基础疾病的患者感染率为12.68%;预防性给予抗生素的患者感染率为13.89%,未应用抗生素的患者感染率为32.00%;留置导尿管的患者感染率为27.27%,未留置导尿管的患者为18.57%,手术时间>4 h 的患者感染率为5.88%,≤4 h 的为19.39%,此外,Ⅲ类创口的感染率(36.00%)高于Ⅱ类创口(28.26%),Ⅱ类创口的感染率高于Ⅰ类(5.88%)创口,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而患者的性别、体质量指数与感染率无关。结论患者年龄大于60岁、有基础疾病、未预防性应用抗生素、留置导尿管、手术时间超过4 h都是诱发创口感染的高危因素,此外,创口的分类级也是影响感染率的重要因素,级别越高,感染率也越高。
作者:曹俊文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探讨早期结直肠癌采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南阳市第九人民医院普外科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收治的早期结直肠癌患者50例,均采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结果内镜下确诊率为92%,手术时间(71.2±2.3)min,完全切除率为92%,术中均有少量出血,应用电凝止血钳等后成功止血,无穿孔事件发生,术后腹痛8例,自行缓解。结论早期结直肠癌采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诊治成功率居较高水平,无严重不良事件发生,对保障预后意义显著。
作者:王清踪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探讨莫西沙星联合常规化疗治疗耐药性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71例耐药性结核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其就诊顺序分成联合组(36例)和常规化疗组(35例)两组。常规化疗组采用2DVSE/7DV 常规化疗方案,联合组在上述基础上联合莫西沙星口服用药方案。比对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行为期6个月的随访,记录其痰菌转阴率变化差异。结果①联合组总有效率为91.7%,显著高于常规化疗组(71.4%,P <0.05);②联合组各时段痰菌转阴率均显著高于常规化疗组(P <0.05);③治疗后联合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9%,与常规化疗组(11.4%)相比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耐药性结核患者予以常规化疗联合莫西沙星口服用药方案疗效确切,可有效提升其痰菌转阴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许光锋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全结肠系膜切除术治疗结肠癌的安全性及临床效果。方法选择中牟县人民医院2012年7月至2015年2月间采用 CME 术式治疗的19例结肠癌患者为观察组,选择2008年1月至2012年1月将传统结肠癌根治术治疗的36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清扫淋巴结数量,术后3 d 内引流量、引流管拔除时间、术后排气时间、术后住院天数,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0.05);淋巴结清扫数量Ⅰ、Ⅲ期病例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Ⅱ期病例组间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3 d 内引流量观察组明显多于对照组(P <0.05);术后引流管拔除时间、排气时间、术后住院天数组件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组间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治疗结肠癌较传统术式淋巴结清除范围扩大,手术风险及术后并发症无明显升高,可有效提高短期效果,有利于患者后续治疗,改善预后。
作者:张豫庆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分娩后血糖异常的相关因素及对策。方法随机选取濮阳市妇幼保健院2013年4月至2015年4月收治的妊娠期糖尿病并在我院分娩的产妇200例,分析其相关临床资料。结果200例妊娠期糖尿病产妇中产后6~8周血糖正常者66例(33.0%),异常134例(67.0%)。血糖异常者中诊断为2型糖尿病45例(33.58%),糖耐量异常89例(66.42%)。2型糖尿病组及糖耐量异常组产妇孕前体质量指数、糖尿病家族史、不孕不育史、确诊孕周及产次情况与糖耐量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产妇孕前体质量指数高、有糖尿病家族史、有不孕不育史、确诊孕周早及产次多等情况均为妊娠期糖尿病高危因素。予以科学的饮食控制及生活指导,并根据个体情况予以适当的胰岛素治疗。产后继续保持健康饮食,适当参加体育活动,维持理想的体质量指数,可达到早发现、早治疗及避免发展为2型糖尿病的目的。
作者:王红梅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特征,并对早期呼吸支持对该类患者的治疗价值进行分析。方法随机选取濮阳市人民医院2012年9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54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我院收治的单纯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54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入院时的临床情况进行观察对比,并采用早期呼吸支持对观察组患者进行治疗,对其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观察组入院时的胰腺 CT 评分、APACHE-Ⅱ评分、呼吸频率、胰腺感染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经常规治疗联合早期呼吸支持后,其各项动脉血气观察指标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全面的入院检查和评估以及早期呼吸支持对于保障重症急性胰腺炎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的生命安全,促进其及早康复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作者:李聪芳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分析脑血管介入诊疗患者术后对比剂肾病的高危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4月至2014年4月在新乡市第二人民医院就诊的脑血管介入诊疗患者352例,根据 CIN 诊断标准分为两组。比较两组的特点并分析 CIN 高危因素。结果 CIN 发病率为17.6%;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急诊动脉溶栓、对比剂剂量以及 GFR 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经多因素分析,年龄≥70岁、对比剂≥200 ml、急诊动脉溶栓等为 CIN 高危因素。结论脑血管介入诊疗术后 CIN 发病率比较高,临床上要重视对比剂≥200 ml、GFR <60 ml/(min·1.73 m2)、急诊动脉溶栓等可以诱发 CIN 的高危因素,从而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预防。
作者:张红梅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子宫肉瘤的误诊原因及预后相关因素,旨在为本病提高早期诊断率及生存率提供临床经验。方法对经病理学证实的37例子宫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子宫内膜间质肉瘤17例,子宫平滑肌肉瘤12例,子宫恶性苗勒氏管混合瘤8例。应用 SPSSl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子宫肉瘤的临床表现、血 CA125及 B 超均无特异性。术前行诊刮术且明确诊断者8例,经阴道排出物病理活检确诊2例,术前误诊为子宫肌瘤者27例(73%),子宫肉瘤的术前诊断率为27%。全部患者均行手术联合化疗,术后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1.1%(30例)、56.8%(21例)和45.9%(17例),患者预后与病理类型及临床分期密切相关。结论子宫肉瘤的临床表现以阴道异常出血为主,血CA125阴性,B 超无法分辨。术前确诊率低,诊断性刮宫对子宫肉瘤的诊断价值较大。一旦确诊需尽早手术联合化疗治疗,以提高子宫肉瘤患者的生存率及改善预后。
作者:张靖;杨茹;白惠娟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妇科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6月至2014年12月在焦作市妇幼保健院接受子宫肌瘤治疗的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所用米非司酮剂量不同分为 A 组和 B组,A 组服用高剂量米非司酮(25 mg/ d),B 组患者服用低剂量米非司酮(12.5 mg/ d),所选患者均于月经开始第3天服用药物,12周为1个疗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子宫肌瘤体积、子宫体积及孕酮(P)、雌激素(E2)、黄体生成素(LH)及血清卵泡刺激素(FSH)激素水平。结果经过治疗,两组患者的子宫及子宫肌瘤体积均显著缩小,且A 组的缩小率明显高于 B 组(P <0.05);两组患者的 P、E2、LH 及 FSH 等激素水平均明显降低(P <0.05),而 A 组明显优于 B 组。结论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妇科肌瘤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在子宫肌瘤的临床治疗中推广使用。
作者:高春利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对比分析保乳手术和改良根治术治疗乳腺癌的临床效果。方法以焦作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央医院2013年3月至2015年3月收治的90例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改良根治术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保乳手术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以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在术后恢复过程中观察组患者出现并发症的概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观察组的手术美容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保乳手术和改良根治术治疗乳腺癌的术后复发率相当,远期效果相似,但相对于改良根治术,保乳手术具有手术时间段、术中出血量少等优点,且在术后恢复过程中能够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出现,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更具临床应用和推广价值。
作者:乔海军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水平检测在临床感染性疾病诊断及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全自动荧光酶标免疫测定法对临床确诊的41例感染性疾病患者(观察组)、42例病毒感染患者(对照组)进行血清降钙素原水平检测,并对两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对照组患者血清 PCT 水平均高于正常水平,观察组血清 PCT 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血清 PCT 检测阳性率为92.7%,对照组阳性率为7.1%,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血清 PCT 值对细菌感染诊断敏感性为92.7%,特异性为92.9%,准确性为92.8%,阳性预测值为92.7%,阴性预测值为92.9%。结论血清 PCT 水平检测对细菌感染与病毒感染鉴别诊断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可指导临床抗菌药物的应用,作为临床评估感染程度及患者预后的依据。
作者:李淑慧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探讨高浓度七氟烷在小儿麻醉诱导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在商丘市第三人民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患儿6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其中对照组给予面罩吸纯氧加七氟烷3%,观察组给予面罩吸纯氧加七氟烷8%。两组麻醉维持浓度均控制在2%~4%。比较两组睫毛反射消失时间、平均动脉压及心率变化,并记录两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两组麻醉诱导均成功,成功率为100%;观察组睫毛反射消失时间、平均动脉压及心率变化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7%,对照组为10%,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高浓度七氟烷用于小儿麻醉诱导中麻醉效果显著,诱导速度较快,且无严重不良反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张强国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比较培门冬酶(PEG-Asp)与左旋门冬酰胺酶(L-Asp)在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临床应用中的不良反应及干预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5月至2014年10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56例曾应用 PEG-Asp 的 ALL 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50例为应用 PEG-Asp 前曾应用 L-Asp。56例患儿共应用 PEG-Asp 122个疗程,L-Asp 94个疗程。使用 PEG-Asp 和 L-Asp 前后1周内监测血常规、肝肾功能、凝血功能、淀粉酶、血糖、心电图及腹部彩超等相关指标,使用过程中严密观察患儿临床表现,比较两种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干预措施。结果两种疗程均有不良反应出现,包括:过敏反应(PEG-Asp 0.8%,L-Asp 13.8%,P <0.001),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或)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AST)明显升高(5.7%、15.9%,P =0.014),白蛋白下降(9.8%,10.6%,P =0.847),纤维蛋白原(FIB)下降(39.3%,63.8%,P =0.001),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延长(26.2%,40.4%, P =0.027),血糖升高(2.4%,1.1%,P =0.451),严重消化道反应(3.3%,8.5%,P =0.096),血象下降需要多次输血(7.4%,18.1%,P =0.016),合并严重感染(6.6%,9.5%,P =0.414)。出现不良反应均及时给予对症处理,无一例患儿因出现不良反应死亡。结论 PEG-Asp 与 L-Asp 在治疗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中存在类似不良反应,但PEG-Asp 过敏反应发生率较 L-Asp 显著降低,肝功能损伤严重程度、凝血异常及血象下降程度均较 L-Asp 轻,可作为 L-Asp 替代治疗。
作者:赵彦婷;王叨;刘玉峰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探讨甲泼尼龙不同给药方式对特发性突发性感音神经性聋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4月至2014年4月特发性突发性感音神经性聋患者80例,根据不同给药方式分为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静脉滴注甲泼尼龙治疗,实验组行耳后注射甲泼尼龙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满意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治疗后实验组纯音听阈均值(54.1±19.3)dB HL,低于对照组(60.3±20.8)dB H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特发性突发性感音神经性聋患者采用耳后注射甲泼尼龙治疗效果理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黎明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探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诊断及其治疗措施规范。方法按照自愿的原则选取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在汾阳市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00例,并对其相应的临床诊断和采取的治疗措施进行系统回顾分析。结果接受研究的200例患者中显效158例,好转32例,无效10例,总治疗有效率达95%。同时,与接受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的血压水平和24 h 动脉血气监测显著好转,相对平稳,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早期诊断原发性高血压并给予甲硫酸氨氯地平片,将患者血压和心率控制在正常水平是治疗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的关键。
作者:任海霞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帕金森痴呆采用盐酸美金刚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三门峡市第三人民医院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收治的帕金森痴呆患者80例,随机分为盐酸多奈哌齐治疗组(对照组)与盐酸美金刚治疗组(观察组),每组40例。比较两组的近期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前 MMSE、MoCA 评分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第16周均有升高,但观察组升高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两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盐酸美金刚治疗帕金森痴呆可获得较佳的近期治疗效果,对保障患者生存质量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且具较高安全性,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作者:李爱美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观察肋间神经阻滞在胸科手术后镇痛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胸科手术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术后1、4、8、24、48 h SBP、MAP、DBP、HR、呼吸频率、PCA 的按压次数及镇痛药用药量。结果观察组术后的 SBP、MAP、DBP、HR、呼吸频率、镇痛泵的按压次数及用药量均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肋间神经阻滞在胸科手术后能明显改善术后疼痛,降低疼痛对呼吸循环的影响及镇痛药物的剂量。
作者:肖向群 刊期: 2016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