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结节性红斑患者血浆血小板颗粒膜蛋白及VonWillebrand因子检测

张春梅;李保强;于立勤;齐宝权;于中蛟;李艳捧

关键词:结节性红斑, 患者, 血浆, 血小板活化, 血小板颗粒膜蛋白, 白及, 因子检测, endothelial cells, 血管内皮细胞功能, 皮肤血管炎, 血管损伤, 生物因子, 激活补体, 发病机理, 补体活化, 血管壁, 炎症
摘要:皮肤血管炎发病机理多认为是IC沉积于血管壁,激活补体,引起生物因子活化致血管损伤和炎症.IC、补体活化、血小板活化及内皮细胞功能等相互影响、相辅相成.本文对32例结节性红斑(EN)患者血浆血小板颗粒膜蛋白(GMP-140)、VonWillebrand因子(VWF)进行检测,探讨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及血小板活化在EN发病中的作用.
临床皮肤科杂志相关文献
  • 残毁性掌跖角皮症1例

    患者男,40岁,农民.32年前不明原因双足底出现密集针头大小水泡,剧痒,灼热.水疱抓破后流水,干燥后皮损逐渐发白、变黄、增厚和变硬、脱屑.数年后双足底皮肤弥漫增生肥厚,堆积黄绿色鳞状厚屑、恶臭,双小趾近端出现环形缩窄环,逐渐加深.10余年后,两小趾自行离断,足底受力明显疼痛,行走困难.

    作者:张义明;陈建军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4种溶甲配方除甲治疗指甲真菌病对比观察

    1病例资料40例甲真菌病患者,单手或双手有4个以上灰指甲,经KOH湿片显微镜检查,真菌阳性.40例患者中男性27例,女性13例,一般健康情况良好.依次编为A、B、C、D4组.有下列情况者不入选:3个月内曾服过抗真菌药;有免疫性疾病或服免疫抑制剂者;有明显系统性疾病及肝肾功能障碍者;有出血、凝血障碍者;妊娠及哺乳者;伴有足癣及趾甲真菌病者.部分患者封甲前后作血、尿常规及肝功能检查.

    作者:苏敬泽;王蓉琴;薛梅新;胡伟忠;徐晓云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中华医学会第六届中日皮肤科学术会议第九次全国皮肤病学术会议联合征文通知

    中华医学会定于2000年9月在西安召开第六届中日联合皮肤科学术会议及第九次全国皮肤病学术会议(二个会议将连续举行).现将会议征文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作者:中华医学会学术会务部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万乃洛韦治疗240例复发性生殖器疱疹疗效观察

    1997~1998年我们采用丽珠威(盐酸万乃洛韦)大剂量、长疗程治疗复发性生殖器疱疹(GH),以观察其疗效及安全性.1临床资料240例复发性GH患者,男164例,女76例,年龄18岁以上.在原发GH时均采用了阿昔洛韦0.2每日5次,共10天治疗,且随访4个月内有1次以上GH复发,查HSV-IgM阳性.

    作者:何才偆;孟姗姗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致病性外瓶霉的PCR-RFLP分类

    应用PCR方法对致病性外瓶霉进行分类鉴定.以ITS3和ITS4为引物,对常见的7种致病性外瓶霉的模式株核糖体DNA转录间隔区(ITSⅡ)进行扩增,4种内切酶(HinFI、MspI、BsuRI和RsaI)酶切.各种间多态性显著,常规方法难以鉴别的皮炎外瓶霉和甄氏外瓶霉较易区分.PCR-RFLP准确可靠,可用于形态及其他方法难以确定的致病菌种的鉴别.

    作者:李东明;李若瑜;王端礼;王晓红;万哲;马圣清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大剂量静注丙球冲击疗法治疗皮肤病5例

    采用大剂量静注丙球冲击疗法(HDIVIG)治疗2例伴发肿瘤的泛发性带状疱疹患者,常规治疗效果欠佳的皮肌炎、大疱性类天疱疮和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各1例,剂量为0.4/(kg·d)共5天,并辅以中等剂量的皮质类固醇激素.经治疗患者的症状迅速缓解,治疗中无明显不良反应.说明HDIVIG是治疗广泛病毒感染以及常规治疗无效的自身免疫性皮肤病的一种有效方法

    作者:骆肖群;方丽华;翁孟武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多价葡萄球菌菌苗治疗感染性皮肤病的疗效观察

    为了探讨治疗面颈部顽固性化脓性感染的新方法,应用多价葡萄球菌菌苗对361例面颈部顽固性化脓性感染(多发性毛囊炎、疖病)患者进行治疗,获得了较理想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岳启安;赵淑梅;尤敏;赵克宁;陈瑞玉;于芳;管福来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结节性红斑患者血浆血小板颗粒膜蛋白及VonWillebrand因子检测

    皮肤血管炎发病机理多认为是IC沉积于血管壁,激活补体,引起生物因子活化致血管损伤和炎症.IC、补体活化、血小板活化及内皮细胞功能等相互影响、相辅相成.本文对32例结节性红斑(EN)患者血浆血小板颗粒膜蛋白(GMP-140)、VonWillebrand因子(VWF)进行检测,探讨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及血小板活化在EN发病中的作用.

    作者:张春梅;李保强;于立勤;齐宝权;于中蛟;李艳捧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胸腹部匐行疹2例

    匐行疹又名幼虫移行疹,系由动物钩虫,特别是狗、猫的巴西钩虫的感染性蚴所致,我国常发生在温暖的沿海地区,发病多因食入生鱼肉或与带虫的猫、狗接触引起.皮损多见于手足等皮肤露出部位,发生于胸腹部的病例较少见,现将我们遇到的2例报告如下.

    作者:马东来;冯景春;王宝玺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派瑞松霜治疗皮炎湿疹类疾病疗效观察

    我们于1998年8月~1999年5月,应用派瑞松霜(原名复方达克宁霜,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治疗60例湿疹和皮炎患者,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任虹;盖金明;邵永山;解春桃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450例银屑病患者的口腔表现调查结果

    为了探讨银屑病在口腔粘膜的临床表现及与皮损间的关系,对450例有皮肤病损的银屑病患者进行了口腔常规检查,并排除某些与银屑病可疑口腔病损有相似症状、体征的疾病.发现11例银屑病患者口腔粘膜发生病损,主要在红皮病型、掌跖脓疱型及关节病型中表现出来,有地图舌样损害、沟纹舌、粘膜糜烂、牛肉色变及口角炎,与皮损间有消长一致的关系.提示口腔粘膜可发生银屑病,其临床表现呈多样性,损害的发生与皮损的类型及严重程度有关.

    作者:高恒;李辉菶;胡长发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卡泊三醇软膏治疗银屑病甲

    卡泊三醇为维生素D3的衍生物,通过影响角质形成细胞的增生和分化,用以治疗寻常型银屑病.我们尝试用其治疗银屑病病甲,获得一些结果.

    作者:张清;雷鹏程;袁姗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派瑞松霜治疗湿疹40例临床观察

    1995年2月~5月,我们采用派瑞松(复方达克宁)霜治疗湿疹,临床上收到满意的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余开梅;徐刚;胡萍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系统性硬皮病患者血清ENA多肽抗体与临床的关系

    分析46例系统性硬皮病(SSc)患者血清ENA(盐水可提取抗原)多肽抗体与临床的关系.结果表明ENA多肽抗体中,抗Scl-70抗体与肺间质纤维化紧密相关,检测SSc患者抗Scl-70抗体有助于估计其器官累及情况.早期不发生器官累及的皮肤弥漫型系统性硬皮病(dcSSc)可称为慢性dcSSc.

    作者:谭庆梅;翁孟武;苏炜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艾洛松霜治疗湿疹皮炎疗效观察

    艾洛松霜是美国先灵葆雅公司生产的新型皮质类固醇外用制剂.它具有较强的抗炎止痒作用.适用于无合并感染的湿疹、皮炎患者.我们自1998年1月~10月,用艾洛松霜治疗了95例湿疹皮炎患者,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将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周舒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慢性荨麻疹血清屋尘螨、蟑螂特异性IgE抗体检测及意义

    慢性荨麻疹病因复杂,国内外报告慢性荨麻疹患者中有相当一部分与吸入过敏原有关[1].皮内试验报告显示尘螨和蟑螂在慢性荨麻疹中有较高的皮试阳性率[2].为进一步了解螨及蟑螂对慢性荨麻疹患者的致敏情况,我们采用PharmaciaCAP变应原检测系统对54例慢性荨麻疹患者进行特异性IgE(SIgE)测定,并同时进行皮内试验,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王晓霞;何建珍;麦玉妹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重型肝炎合并药疹34例分析

    重型肝炎合并药疹时两者相互影响,出现复杂病情.本文收集1986年5月~1988年5月该院34例临床资料加以分析.

    作者:朱云杰;张宝珍;吴才贤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口腔梅毒疹8例

    报告8例口腔二期梅毒疹患者.主要表现为口腔粘膜及舌部红斑、糜烂、白斑和咽部充血.实验室检查8例患者RPR、TPHA均为阳性.普鲁卡因青霉素、红霉素或阿奇霉素治疗第3、6、9、12个月时复查,两项指标均逐渐下降.2例转为阴性.4例普鲁卡因青霉素治疗1个月内皮疹消退,4例红霉素或阿奇霉素治疗2个月内皮疹消退.

    作者:刘健航;左雯君;钱晖;乐福媛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无黑素性黑素瘤伴全身转移1例

    报道无黑素性黑素瘤全身转移1例.患者男,52岁,农民.左下肢有一米粒大小皮色肿物10年,增长缓慢.5个月前在基层医院行手术切除后很快发生局部淋巴结转移和全身转移.组织病理见真皮内瘤细胞呈团块状或巢状,小血管内可见肿瘤细胞浸润,HE染色未见黑色素.免疫病理S100(+),HMB45(+).

    作者:周文明;张显仁;张学军;吴强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Q开关Nd:YAG激光治疗135例错误纹眉疗效分析

    应用Q开关Nd:YAG激光治疗135例的错误纹眉.该波长激光去除黑色纹眉色素方面疗效显著,而且无瘢痕及毛囊损害.为要求去除错误纹眉者提供了一种好的治疗方法.

    作者:蔡绥勍;林丽萍;茅晓红;曹越兰;郑敏 刊期: 2000年第01期

临床皮肤科杂志

临床皮肤科杂志

主管:江苏省卫生厅

主办:江苏省人民医院(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