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136例斑贴试验结果分析/多虑平、法莫替丁与赛庚啶联合治疗60例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外擦葫芦液治疗121例扁平疣疗效观察/刮除法治疗传染性软疣600例/静滴氧氟沙星致过敏性休克伴一过性心房纤颤1例/芦荟引起局部接触性皮炎1例

关键词:试验结果分析, 多虑平, 法莫替丁, 赛庚啶, 联合治疗, 慢性荨麻疹, 临床疗效, 葫芦, 扁平疣, 疗效观察, 刮除法, 传染性, 静滴, 氧氟沙星, 过敏性休克, 一过性, 心房纤颤, 芦荟, 局部
摘要:
临床皮肤科杂志相关文献
  • 派瑞松霜治疗皮炎湿疹类疾病疗效观察

    我们于1998年8月~1999年5月,应用派瑞松霜(原名复方达克宁霜,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治疗60例湿疹和皮炎患者,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任虹;盖金明;邵永山;解春桃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采乐等药物治疗面部脂溢性皮炎

    1临床资料患者女,23岁,因面部皮肤发红、起油性鳞屑及痂壳、瘙痒、搔抓1月余,于1998年10月7日就诊.1月前因面部皮肤发红、发痒在当地医院接受多种内服及外用药物治疗(药名不详),不但未好转反而加重,面积扩大,因发痒而搔抓皮肤,在当地治疗无效而到我科.

    作者:冉玉平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系统性硬皮病患者血清ENA多肽抗体与临床的关系

    分析46例系统性硬皮病(SSc)患者血清ENA(盐水可提取抗原)多肽抗体与临床的关系.结果表明ENA多肽抗体中,抗Scl-70抗体与肺间质纤维化紧密相关,检测SSc患者抗Scl-70抗体有助于估计其器官累及情况.早期不发生器官累及的皮肤弥漫型系统性硬皮病(dcSSc)可称为慢性dcSSc.

    作者:谭庆梅;翁孟武;苏炜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国外皮肤病治疗速报

    本文综述了1999年3月~6月国外部分期刊有关皮肤病治疗的报道.掌跖汗疱疹Egan等[1]报道用小剂量口服甲氨喋呤治疗传统疗法无效或需要用皮质类固醇的量很大而不能耐受的严重顽固性掌跖汗疱疹(即发生于掌跖部位的水疱-大疱性湿疹)5例,患者年龄在39~62岁.

    作者:张美华;毕志刚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基底细胞癌1例(附电镜观察)

    患者男,70岁,农民.右侧面部角化增生性皮疹已5年.患者长期务农,受日光曝晒的机会较多.5年前右面部眼睑下方长出一米粒大的小结节,略高起.此后,结节呈慢性进行扩大,发展缓慢,无任何自觉症状.2年后结节增至蚕豆大,高起,有时破溃,表面有痂,并伴不均匀性色素加深,曾在当地诊所外涂多种药膏效果不好.

    作者:陈艺明;倪容之;黄海松;吴波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CTX治疗疱疹样脓疱病1例

    患者女,42岁,1975年妊娠8个月时发病,全身泛发红斑基础上出现脓疱,伴发热.T38.0~39.0℃.顺产一男婴后皮疹消退.曾反复发作5次.1999年5月1日,皮疹再发,全身皮肤疼痛,并有发热、畏寒.高39.8℃,否认家族中有银屑病患者.

    作者:李雪松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两种抗生素治疗56例早期梅毒

    梅毒是由密螺旋体属中的苍白螺旋体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病,主要通过性接触传播.近几年来,其发病率呈高速持续递增的趋势[1].目前,该病的治疗仍以青霉素为主,但也偶见头孢三嗪治疗梅毒的报道.作者采用上述2种药物分别治疗了早期梅毒56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李季;田广南;李平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大剂量静注丙球冲击疗法治疗皮肤病5例

    采用大剂量静注丙球冲击疗法(HDIVIG)治疗2例伴发肿瘤的泛发性带状疱疹患者,常规治疗效果欠佳的皮肌炎、大疱性类天疱疮和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各1例,剂量为0.4/(kg·d)共5天,并辅以中等剂量的皮质类固醇激素.经治疗患者的症状迅速缓解,治疗中无明显不良反应.说明HDIVIG是治疗广泛病毒感染以及常规治疗无效的自身免疫性皮肤病的一种有效方法

    作者:骆肖群;方丽华;翁孟武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36例扁平苔藓的皮肤病理变化和免疫荧光检查的分析

    扁平苔藓(LP)是一种自限性疾病,在人群中患病率约为0.5%~1%[1].本文对36例LP的皮肤病理变化和免疫荧光检查结果进行了分析.

    作者:黄东辉;靳培英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艾洛松霜治疗湿疹皮炎疗效观察

    艾洛松霜是美国先灵葆雅公司生产的新型皮质类固醇外用制剂.它具有较强的抗炎止痒作用.适用于无合并感染的湿疹、皮炎患者.我们自1998年1月~10月,用艾洛松霜治疗了95例湿疹皮炎患者,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将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周舒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无黑素性黑素瘤伴全身转移1例

    报道无黑素性黑素瘤全身转移1例.患者男,52岁,农民.左下肢有一米粒大小皮色肿物10年,增长缓慢.5个月前在基层医院行手术切除后很快发生局部淋巴结转移和全身转移.组织病理见真皮内瘤细胞呈团块状或巢状,小血管内可见肿瘤细胞浸润,HE染色未见黑色素.免疫病理S100(+),HMB45(+).

    作者:周文明;张显仁;张学军;吴强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万乃洛韦和阿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临床对比观察

    1998年10月~1999年4月我科应用万乃洛韦(丽珠威)和阿昔洛韦口服治疗带状疱疹进行了临床疗效对比观察,评价其有效性和安全性.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梁虹;胡英姿;渐冬梅;徐世正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皮质类固醇加环磷酰胺治疗寻常型天疱疮2例

    寻常型天疱疮(PV)是天疱疮中常见而又较严重,死亡率高的一型[1,2].现将我科采用中等剂量皮质类固醇与大剂量免疫抑制剂治疗2例PV的完整资料及长期随访情况报告如下.

    作者:吴斌;何建华;傅雨亭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胸腹部匐行疹2例

    匐行疹又名幼虫移行疹,系由动物钩虫,特别是狗、猫的巴西钩虫的感染性蚴所致,我国常发生在温暖的沿海地区,发病多因食入生鱼肉或与带虫的猫、狗接触引起.皮损多见于手足等皮肤露出部位,发生于胸腹部的病例较少见,现将我们遇到的2例报告如下.

    作者:马东来;冯景春;王宝玺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弥漫性躯体血管角皮瘤1例

    弥漫性躯体血管角皮瘤为罕见的遗传性脂质性疾病.现将作者所见1例报告如下.患儿男,14岁.6岁时被发现前胸红色斑点,无自觉症状.皮损逐渐增多,至8岁时已累及躯干和四肢,伴阵发性肢端疼痛.疼痛以双足大拇趾为重,为灼痛或刺痛,持续约半小时~2天,可因行走过多、日晒及发热等诱发或加重;而在冬季、冷水浸泡及抬高患肢则可减轻.

    作者:蔡梅;冒长峙;周晓鸿;袁志伟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4种溶甲配方除甲治疗指甲真菌病对比观察

    1病例资料40例甲真菌病患者,单手或双手有4个以上灰指甲,经KOH湿片显微镜检查,真菌阳性.40例患者中男性27例,女性13例,一般健康情况良好.依次编为A、B、C、D4组.有下列情况者不入选:3个月内曾服过抗真菌药;有免疫性疾病或服免疫抑制剂者;有明显系统性疾病及肝肾功能障碍者;有出血、凝血障碍者;妊娠及哺乳者;伴有足癣及趾甲真菌病者.部分患者封甲前后作血、尿常规及肝功能检查.

    作者:苏敬泽;王蓉琴;薛梅新;胡伟忠;徐晓云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Q开关Nd:YAG激光治疗135例错误纹眉疗效分析

    应用Q开关Nd:YAG激光治疗135例的错误纹眉.该波长激光去除黑色纹眉色素方面疗效显著,而且无瘢痕及毛囊损害.为要求去除错误纹眉者提供了一种好的治疗方法.

    作者:蔡绥勍;林丽萍;茅晓红;曹越兰;郑敏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不同剂型特比萘芬治疗手足癣的疗效比较

    为了解特比萘芬(商品名兰美抒)片剂口服,霜剂外用及两者合用治疗手足癣的疗效及安全性,我们近期对59例门诊手足癣患者进行了临床疗效观察比较,报告如下.

    作者:马东来;王家壁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中华医学会第六届中日皮肤科学术会议第九次全国皮肤病学术会议联合征文通知

    中华医学会定于2000年9月在西安召开第六届中日联合皮肤科学术会议及第九次全国皮肤病学术会议(二个会议将连续举行).现将会议征文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作者:中华医学会学术会务部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糠秕孢子菌对培养角质形成细胞产生细胞因子的影响及电镜观察

    研究糠秕孢子菌对培养角质形成细胞产生细胞因子的影响及电镜观察.结果发现糠秕孢子菌能刺激角质形成细胞分泌IL-1α的量逐渐增加.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差异.但IL-2、IL-4、IL-10、TNF-α、IFN-γ等的分泌量与对照组相比,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电镜观察显示,共同培养24h后,角质形成细胞发生变性坏死.

    作者:罗东辉;王侠生;何芳德 刊期: 2000年第01期

临床皮肤科杂志

临床皮肤科杂志

主管:江苏省卫生厅

主办:江苏省人民医院(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