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婷;朱云峰;曹青日;崔京浩
为了探明植物生长调节剂对药用植物川白芷产量、品质的影响,文章用5种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矮壮素(CCC)、缩节胺(PIX)、赤霉素(GA3)、多效唑(PP333)、马来酰肼(MH)在莲座期处理川白芷,在收获期通过测量川白芷的生物性状,应用HPLC检测川白芷根中欧前胡素、异欧前胡素的含量.研究表明除较高浓度的赤霉素对川白芷早期抽薹有促进作用,其他植物生长调节剂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在较低浓度时,赤霉素对早期抽薹和总香豆素含量影响不大.但其对植株生长有促进作用,进而促进了产量的提高.用质量浓度为30 mg·L-1的赤霉素GA3处理,既可以保证川白芷的生长发育,从而得到较高的产量,另外还可以保证其含有较高的有效成分.
作者:侯凯;陈郡雯;翟娟园;申浩;陈黎;吴卫 刊期: 2013年第13期
为研究在不同干燥过程中银杏叶化学成分的变化规律,该文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与三重四极杆质谱(UPLCTQ/MS)联用技术,对银杏叶在自然晒干,阴干,35,45,60,80℃烘干过程中儿茶素类、黄酮及其苷类、双黄酮类、内酯类及酚酸类成分含量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80℃烘干条件下能起到“杀青”的作用,有利于银杏叶中儿茶素类、黄酮及其苷类、银杏内酯类等成分的转化积累,对双黄酮类成分含量影响不明显.可见80℃快速烘干法有利于银杏叶各类活性成分的保持,可为银杏叶药材的初加工工艺优化提供有益参考.
作者:管汉亮;钱大玮;段金廒;任浩;钱叶飞;唐于平;刘培 刊期: 2013年第13期
目的:克隆滇重楼鲨烯合酶(squalene synthase,SQS)基因(PpSQS),对该基因进行序列分析及原核表达.方法:采用同源克隆和RACE技术获得PpSQS的cDNA,并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构建原核表达载体pET-30b(+)-PpSQS,在大肠杆菌Escherich coli BL21(DE3)中进行诱导表达.结果:PpSQS基因cDNA全长1498 bp,包含1个1212 bp的开放阅读框(ORF),可编码403个氨基酸;PpSQS理论标准分子质量为46.36 kDa,等电点为pI6.83;SDS-PAGE分析表明,经1 mmol·L-1IPTG诱导后,重组PpSQS蛋白在大肠杆菌中获得表达.结论:首次获得了滇重楼PpSQS基因cDNA全长序列,该基因编码产物具有植物SQS同源蛋白的典型特征,实现重组PpSQS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
作者:高飞;雒晓鹏;陶亮;李成磊;丁春邦;陈惠;吴琦 刊期: 2013年第13期
建立不同产地升麻药材的指纹图谱.使用Kromasil色谱柱(4.6mm×250 mm,5μm),流动相乙腈-0.1%甲酸溶液,梯度洗脱,柱温35℃,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254 nm.提取12个色谱峰作为指纹图谱共有峰,采用相似度评价、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等方法,对所收集的21批样品进行系统比较与归类.结果确定了12个共有峰,将不同产地的样品分为3类.该法重复性好,简便可靠,可以为不同产地升麻的质量控制和评价提供依据.
作者:沈保家;秦昆明;张星海;刘启迪;蔡皓;刘晓;蔡宝昌 刊期: 2013年第13期
该研究以金莲花提取物为模型药物,将其制备成粉雾剂,并进行制剂学评价.采用喷雾干燥法制备金莲花提取物微粉;将微粉与乳糖载体混合制备粉雾剂,考察并优化处方与制备工艺.结果表明,金莲花微粉的体外有效部位沉积率为(21.07 ±1.74)%,排空率为(75.31±21.05)%;与适当的乳糖载体混合后,有效部位沉积率为(56.4±2.2)%,排空率为(95.9±3.0)%.由此可见,所制备的粉雾剂各项指标符合药典相关规定,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作者:樊婷;朱云峰;曹青日;崔京浩 刊期: 2013年第13期
目的:观察维脑康及其活性成分银杏总内酯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大鼠60min中脑动脉闭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24 h~14 d再灌注模型.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自噬基因Beclin-1表达.透射电镜观察神经元超微结构变化.免疫荧光法检测缺血侧神经发生.结果:维脑康(20,10 mg·kg-1,ig)及其组分银杏总内酯(10,5 mg·kg-1,ig)可促进缺血侧新生成熟神经元(BrdU+-MAP-2+)产生,抑制自噬基因Beclin-1表达,终减轻缺血再灌注带来的神经元损伤.结论:维脑康可抑制缺血周边区神经元自噬、促进神经发生,说明自噬可能是有效中药维脑康促进缺血脑区自修复功能的干预靶点.
作者:郑咏秋;刘建勋;徐立;姚明江;宋文婷 刊期: 2013年第13期
目的:对吴茱萸水提组分发挥镇痛药效剂量下出现的伴随毒副作用及其机制进行观察与研究,为阐明其“功效-毒性”相关性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小鼠按体重随机分为5组,即正常对照组、扶他林组、吴茱萸水提组分高、中、低剂量组,连续给药7d,末次药后90 min采用小鼠腹腔注射醋酸致痛法及小鼠热板法疼痛模型,观察其在发挥药效作用时的伴随毒副作用;除观察小鼠毒性症状外,检测血清和肝脏组织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活性,以及血清尿素氮(BUN)、肌酐(Cr)含量,计算肝、肾脏器指数;另取一部分血清检测前列腺素E2(PGE2)水平、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一氧化氮(NO)、一氧化氮合酶(NOS)、谷胱甘肽(GSH)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含量和活性.结果:连续多次给小鼠灌胃药效剂量下的吴茱萸水提组分,可显著减少小鼠扭体反应次数和明显提高小鼠热板痛阈值,且呈现良好的“量-效”关系;给药期间,小鼠出现腹泻、怠动、烦躁、体重增长缓慢等毒性症状;给药7d后,血清和肝组织内ALT,AST活性均升高,肝体比值明显增大,血清BUN,Cr含量无明显变化,肾体比值只有高剂量组出现增大;血中PGE2,SOD,GSH,GSH-PX含量和活性明显下降,MDA,NO,NOS含量和活性明显升高.上述变化随剂量的增加而逐渐加重,与对照组比较有明显差异,呈现一定的量-毒关系.结论:连续给小鼠灌服一定剂量的吴茱萸水提组分,其在发挥镇痛药效的同时会对肝脏产生一定的毒副作用,并呈现一定的剂量依赖关系;其镇痛机制与降低血中PGE2含量有关,其毒性机制与氧化损伤有一定相关性.
作者:黄伟;孙蓉 刊期: 2013年第13期
天然来源的芳基萘内酯型木脂素主要存在于小檗科、爵床科、橄榄科、马鞭草科、大戟科等植物中,具有较强的抗肿瘤和抗病毒活性,一直是药学工作者研究的热点领域.该文从提取分离、生物合成、结构特点、植物来源、波谱特征等方面对芳基萘内酯型木脂素进行了综述,以期为芳基萘内酯型木脂素的深入研究及合理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孙彦君;王俊敏;陈虹;华会明 刊期: 2013年第13期
该研究以高效液相色谱同时测定正天丸(钩藤、白芍、川芎、当归、防风等)中芍药苷、阿魏酸、升麻素苷、5-O-甲基维斯阿米醇苷的含量.试验中采用Insertil ODS-C18色谱柱(4.6mm×250 mm,5μm),以乙腈-0.05%磷酸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1,柱温30℃,检测波长230 nm.由试验结果可知,芍药苷、阿魏酸、升麻素苷、5-O-甲基维斯阿米醇苷在11.37~170.5,2.188 ~32.82,2.896 ~43.44,3.000~45.00 mg·L-1峰面积与进样量线性关系良好,r分别为0.999 9,0.9999,1.0000,1.0000;回收率(n=6)分别为102.3%(RSD 1.2%),99.71% (RSD 1.9%),101.2%(RSD 1.2%),99.40%(RSD 2.4%).按所建方法对5批样品中上述4种成分的含量进行测定,结果均令人满意.该方法简便、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正天丸中芍药苷、阿魏酸、升麻素苷、5-O-甲基维斯阿米醇苷的质量控制.
作者:黄澜;陈惠玲;李玲玲 刊期: 2013年第13期
目的:研究氮素形态对半夏植株氮代谢及主要化学成分的影响.方法:采用无土栽培半夏,同一氮素水平不同氮素形态处理,测定半夏不同部位硝酸还原酶(NR)、谷氨酰胺合成酶(GS)活性,铵态氮(NH4+-N)、硝态氮(NO3--N)含量,块茎中总游离有机酸、生物碱、鸟苷含量,统计半夏珠芽和块茎产量.结果:随NH4+-N/NO3--N的上升,半夏NR活性呈下降趋势;叶片、叶柄及块茎中硝态氮含量呈先升后降的趋势,根中硝态氮含量呈下降趋势;叶片、叶柄及根中GS活性呈上升趋势,块茎中GS活性呈先升后降趋势;叶片、块茎及根中铵态氮含量先升后降,叶柄中铵态氮含量呈上升趋势.NH4+-N/NO3--N为75∶25时,块茎、珠芽及合计产量均高.全硝态氮营养下,块茎中总生物碱和鸟苷质量分数高,分别为0.245%,0.0197%.铵态氮和硝态氮配比为50∶50时,半夏总有机酸质量分数高,达到了0.7%以上;全硝态氮处理下,总有机酸含量低.结论:铵态氮、硝态氮复合施用对半夏植株氮代谢指标、产量和主要化学成分影响显著.
作者:胡龙娇;王康才;李灿雯 刊期: 2013年第13期
该研究合成了材料3-羧丙基-三苯基溴化鳞-聚乙二醇-聚己内酯(CTPP-PEG-PCL),并且采用自组装溶剂挥发法制备载姜黄素CTPP-PEG-PCL胶束,芘荧光光谱法测定临界胶束浓度(critical micelle concentration,CMC),考察粒径、包封率、形态、体外释放度;采用MTT实验进行肝星状细胞毒性评价.所得材料CTPP-PEG-PCL经1 H NMR表征确证其结构,CMC为2.252 mg·L-1,胶束粒径约为190 nm,含药量为(0.66 ±0.008)g·L-1,包封率(94±0.6)%,体外释放显示缓释特性,姜黄素胶束对肝星状细胞的生长抑制率显著高于姜黄素原料药(P<0.05).表明CTPP-PEG-PCL胶束临界胶束浓度小,包封率高,肝星状细胞生长抑制效果显著.
作者:张李巧;栾立标;吴炎;王冬梅 刊期: 2013年第13期
目的:研究5种黄精属植物黄精Polygonatum sibiricum、多花黄精P.cytonema、长梗黄精P.filipes、湖北黄精P.zanlanscianense和玉竹P.odoratum的显微结构及组织化学定位.方法:运用荧光显微镜观察维管束的类型,运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晶体的形态,运用组织化学开展多糖、皂苷与挥发性成分的定位研究.结果:黄精属植物的维管束结构类型主要有外韧型、不完全周木型和周木型3类,种间导管分子排列疏密有区别.扫描电镜下,黏液细胞内的针晶束形似柱晶束.黄精属植物根状茎中,多糖类物质多分布于黏液细胞中,皂苷类和挥发油类物质多分布在黏液细胞以外的基本组织中.结论:黄精属植物根状茎中维管束类型和导管的排列状态特征可以作为种间鉴别的重要依据;多糖与皂苷类化合物的分布于不同的细胞组织.
作者:程铭恩;王德群 刊期: 2013年第13期
目的:研究制川乌与生半夏不同配比和剂量变化对小鼠镇痛、抗炎、祛痰、镇咳作用的影响.方法:采用均匀设计法,按2因素7水平以小鼠醋酸致扭体次数、二甲苯致耳肿胀度、气管酚红分泌量、氨水引咳次数为指标,观察合煎液口服给药后对小鼠镇痛、抗炎、祛痰、镇咳作用的影响,并选取有显著意义的配比和剂量进行验证.结果:对扭体次数和耳肿胀度的影响:合煎液能有效降低小鼠扭体次数和耳肿胀度;经回归分析可知,生半夏与制川乌存在拮抗作用,二者比例为10∶1时,拮抗作用接近大;二者比例小于等于1∶1时,小鼠扭体次数和耳肿胀度随总剂量的增加先降低后升高,且制川乌比例越高,下降或升高速率越快.对气管酚红分泌量和咳嗽次数的影响:合煎液能有效增加小鼠气管酚红分泌量和减少咳嗽次数;经回归分析可知,对于小鼠气管酚红分泌量,生半夏与制川乌存在协同作用,总剂量大于5 g·kg-1且二者比例为1∶1时,合煎液对气管酚红分泌量的增加作用明显.结论:制川乌与生半夏配伍能降低制川乌的镇痛和抗炎作用并增强生半夏的祛痰作用,其作用强度随配比和剂量的不同而改变.本研究为十八反中制川乌与生半夏反药组合作用的深入研究提供实验依据.
作者:刘春芳;谭淑芳;王丹华;张彦琼;林娜 刊期: 2013年第13期
目的:比较五味子根茎叶6种木脂素含量的差异.方法:采用色谱柱Agilent TC-C18(4.6mm×250 mm,5μm);流动相乙腈-水,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50 nm,流速1 mL·min-1,柱温30℃.结果:野生五味子根茎叶总木脂素含量高于栽培品种,其根茎叶总木脂素含量差别挺大,其中根>主枝>侧枝>叶.结论:该方法稳定、可靠,能较好的对五味子根茎叶进行质量评价.
作者:丁璞;王冰;宋新;李先宽;陈婷;刘枞 刊期: 2013年第13期
为比较石榴皮、石榴内瓤和石榴籽化学成分的差异,研究建立了石榴皮饮片的HPLC指纹图谱,对三者的化学成分进行了比较,并对没食子酸和鞣花酸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HPLC图谱可见石榴皮与石榴瓤之间化学成分无明显差别,仅成分含量有所不同,而石榴籽与其他二者化学成分存在较大的差异.石榴皮中没食子酸和鞣花酸的质量分数分别为0.33%,0.59%,石榴瓤中没食子酸和鞣花酸的质量分数分别为0.52%,0.38%.石榴籽中仅检测到鞣花酸,质量分数为0.01%.由此可见,在石榴皮饮片净制过程中应去净石榴籽,以免影响饮片质量和临床疗效.内瓤在保证充分干燥的前提下,可以保留.
作者:周倩;孙立立;戴衍朋;王亮;苏本正 刊期: 2013年第13期
目的:研究大豆皂苷对D-半乳糖胺(GalN)及内毒素(LPS)联合诱发的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实验小鼠按体重随机分为5组,即正常组、模型组、阳性对照水飞蓟素组(0.10 mmol· kg-1)及大豆皂苷高、低剂量组(0.24,0.12mmol· kg-1).每日给药1次,连续7d.实验末期,除正常组外,其余组小鼠腹腔注射GalN和LPS建立急性肝损伤模型,苏木素-伊红(HE)染色法观察肝组织病理学变化,ELISA法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比色法检测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以及肝脏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活性及还原型谷胱甘肽(GSH)、丙二醛(MDA)和一氧化氮(NO)含量和Caspase-3,Caspase-8活化水平.结果:大豆皂苷明显降低GalN和LPS联合诱导的急性肝损伤小鼠血清ALT,AST活性,减轻肝组织病理损伤,降低血清TNF-α水平,降低肝NO和MDA水平,升高肝组织CAT,GPx,GST活性和GSH水平,降低肝组织Caspase-3和Caspase-8活化水平.结论:大豆皂苷对GalN和LPS联合诱导的小鼠急性肝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其抗氧化活性和抗肝细胞凋亡作用有关.
作者:许惠仙;赵文玺;全吉淑;尹学哲 刊期: 2013年第13期
目的:探讨姜黄素促人结肠癌LoVo细胞凋亡的生物学作用及其调控机制.方法:体外培养人结肠癌LoVo细胞,0 ~20 mg.L-1不同浓度姜黄素处理后,采用MTT比色法测定姜黄素对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利用透射电镜观察细胞的超微结构,采用PI单标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周期分布,Annexin V-FITC/PI双标法检测细胞凋亡率;采用RT-PCR检测Bax,Bcl-2,Caspase-3,Bcl-xL mRNA表达水平.结果:MTT检测显示姜黄素能显著抑制人结肠癌LoVo细胞的生长、增殖,呈现浓度和时间效应关系;透射电镜结果显示姜黄素能使LoVo细胞发生形态学改变,呈现典型凋亡细胞特征;流式细胞仪分析显示姜黄素能阻滞细胞周期于S期,诱导细胞发生凋亡.RT-PCR检测显示姜黄素可促进细胞中Bax,Caspase-3 mRNA表达,抑制Bcl-2,Bcl-xL mRNA表达.结论:姜黄素能显著抑制人结肠癌LoVo细胞的增殖并促进其凋亡,这种生物学效应可能与激活Bax表达、抑制Bcl-2和Bcl-xL表达而活化Caspase-3的信号通路有关.
作者:郭立达;焦振霞;宋瑛;滕文华;刘钊;刘敬泽 刊期: 2013年第13期
目的:研究满药赤雹种子生物学特性和佳萌发条件,为赤雹栽培种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赤雹种子形态、千粒重、含水量、生活力以及在不同浸种时间、不同温度、不同超声时间和不同发芽床条件下的发芽情况.结果:赤雹种子平均长度约为4.96 mm,宽度约为3.25 mm,厚度约为1.08 mm,千粒重平均约为14.03 g,含水量为10.10%,种子生活力达到90.33%.在光照、温度等因素相同的条件下,赤雹种子在浸种12 h后发芽始期短,发芽率和发芽势高;不同温度对赤雹种子发芽有显著影响,赤雹种子在25 ~30℃条件下萌发率高;不同超声时间对发芽有影响,其中超声时间10 min,发芽率和发芽势高;在不同的发芽床中,纸上发芽率高为89.33%.结论:在双层滤纸床上,浸种12 h,超声10 min,25~30℃光照培养箱中,适宜赤雹种子的萌发.
作者:赵春颖;苏占辉;毛晓霞;佟继铭 刊期: 2013年第13期
该文运用经济学理论分析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中药产品出口的影响,通过评价研究等方法总结归纳应对技 术性贸易壁垒的对策,提出应对中药产品出口面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对策.政府、企业、行业协会三方共同努力可有效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国家及社会多方共同协作可突破技术性贸易壁垒,扩大中药产品出口.
作者:高洁;董丽;宋宗华 刊期: 2013年第13期
制备盐酸川芎嗪凝胶剂并研究其体外经皮渗透性.采用Valin-Chien双室渗透扩散池,以大鼠离体皮肤为渗透屏障,以HPLC测定川芎嗪含量,考察含药量、薄荷油、月桂氮(革)酮用量对盐酸川芎嗪凝胶剂经皮渗透性的影响.凝胶剂处方的佳组合:5%月桂氮(革)酮+5%薄荷油+8%羧甲基纤维素钠+8%盐酸川芎嗪,12 h累积渗透量平均值为(6 731.87±102.31) μg·cm-2,渗透速率平均值为(535.02±33.89) μg· cm-2·h-1,其体外经皮渗透近似零级过程.盐酸川芎嗪凝胶剂具有较好的经皮渗透特性,有望成为新的给药制剂.
作者:汤湛;徐红燕;王俏 刊期: 2013年第1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