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澜;陈惠玲;李玲玲
为了研究丹参中特有的NAC转录子在丹参生长发育、激素调节和抗逆胁迫应答调节中的功能,对丹参NAC转录因子进行了克隆和分析.根据丹参毛状根cDNA文库中筛选到的NAC EST序列,克隆了丹参SmNAC1的cDNA全长序列.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基因的开放阅读框591 bp,编码166个氨基酸,相对分子质量21.66 kDa,等电点4.36 Genbank kF006346.SmNAC1蛋白的N-端具有保守的NAC_AB结构域,C-端高度变异.根据软件预测SmNAC1可能定位在细胞核.qRT-PCR分析YE+Ag+处理后SmNAC1在丹参毛状根中的表达变化,处理后2h表达量上调至对照的1.5倍,4~12 h保持2倍的表达量,36 h时下降至对照水平以下,推测SmNAC1可能参与了丹参毛状根对YE+Ag+的胁迫应答调节.
作者:王亚君;蒋超;赵容;赵乐;申业;黄璐琦 刊期: 2013年第13期
该研究以金莲花提取物为模型药物,将其制备成粉雾剂,并进行制剂学评价.采用喷雾干燥法制备金莲花提取物微粉;将微粉与乳糖载体混合制备粉雾剂,考察并优化处方与制备工艺.结果表明,金莲花微粉的体外有效部位沉积率为(21.07 ±1.74)%,排空率为(75.31±21.05)%;与适当的乳糖载体混合后,有效部位沉积率为(56.4±2.2)%,排空率为(95.9±3.0)%.由此可见,所制备的粉雾剂各项指标符合药典相关规定,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作者:樊婷;朱云峰;曹青日;崔京浩 刊期: 2013年第13期
目的:探讨淫羊藿苷元磷脂复合物防治去卵巢骨质疏松大鼠骨丢失和提高骨质量的作用.方法:72只雌性大鼠,随机分为6组:假手术组、模型组、雌二醇组和淫羊藿苷元磷脂复合物低、中、高剂量组.假手术组仅行假手术,其余5组行卵巢切除术.术后1周分别灌胃给予17β-雌二醇(2 mg·kg-1)和淫羊藿苷元磷脂复合物低、中、高剂量(15,30,60 mg·kg-1),连续给药3个月.测定血钙、血磷和碱性磷酸酶(ALP),尿钙(u-Ca)、尿磷(u-P)、尿脱氧吡啶酚(D-Pyr)和肌酐(Cr).之后处死动物,取出股骨、腰椎和胫骨,分别测定股骨密度,骨钙、骨磷,腰椎生物力学性能,胫骨组织形态计量学参数.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血清ALP,u-Ca,D-Pyr/Cr显著增加,子宫萎缩,股骨密度、骨钙、骨磷、腰椎生物力学参数(弹性载荷、大载荷、断裂载荷、刚度)、胫骨上段静态参数(骨组织总面积、骨小梁面积、骨小梁周长)、动态参数(标记周长百分数、骨形成率)均降低.与模型组比较,淫羊藿苷元磷脂复合物中、高剂量和雌二醇组可使血清ALP,u-Ca,D-Pyr/Cr排出量降低,股骨密度、骨钙、骨磷、腰椎生物力学参数(弹性载荷、大载荷、断裂载荷、刚度)、胫骨上段静态参数(骨组织总面积、骨小梁面积、骨小梁周长)、动态参数(标记周长百分数、骨形成率)均增加.雌二醇组大鼠子宫增生,淫羊藿苷元磷脂复合物组大鼠子宫没有增生性变化.结论:淫羊藿苷元磷脂复合物能抑制由于去卵巢雌激素缺乏引发的骨转换增强,提高骨密度,增强腰椎抗压生物力学性能,且长期服用对子宫没有刺激作用.
作者:武密山;赵素芝;任立中;王茹;白霞;韩红伟;李彬 刊期: 2013年第13期
该文从文化理念、哲学思想的角度,探讨了传统中药炮制的文化起源、思维模式、道法术,追溯了中药炮制的形成与演绎、凝练与提升及其核心价值等文化历史,总结了中药炮制以整体、客观、动态、平衡、适度等哲学思想为指导的基本原则,以期弘扬中药炮制自身的文化特色和哲学智慧,促进传统炮制的继承与发展,保障中医临床治疗价值的大化.
作者:杨明;张定堃;钟凌云;王芳 刊期: 2013年第13期
胡黄连苷Ⅱ为神经保护的中药活性成分,但其传统的分离工艺较复杂,效率较低,溶剂用量大,环境不友好,而分子印迹技术是一门分子识别技术,其制备的分子印迹聚合物因具有特异性结合位点而对目标分子有较高的选择吸附性,能够克服传统分离技术的以上缺点.该研究以胡黄连苷Ⅱ为模板,采用沉淀聚合法制备了胡黄连苷Ⅱ的分子印迹聚合物,并对其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合成的聚合物微球不仅表面光滑,大小均匀,而且Scatchard分析得出胡黄连苷Ⅱ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大表观结合位点数Qmax3.02 mg·g-1,远远高于其空白印迹聚合物.充分证明利用沉淀聚合法可以合成形貌和靶向吸附能力均较好的黄连苷Ⅱ分子印迹聚合物,可用于从中药粗提物中靶向分离胡黄连苷Ⅱ及其结构类似物,有利于减少中药提取分离过程中有机溶剂的使用,环境友好,且操作简便,为中药胡黄连苷Ⅱ的高效分离提供了新的方法.
作者:衣丽娜;李克琴;王秋娟;刘庆山;郭青龙 刊期: 2013年第13期
制备盐酸川芎嗪凝胶剂并研究其体外经皮渗透性.采用Valin-Chien双室渗透扩散池,以大鼠离体皮肤为渗透屏障,以HPLC测定川芎嗪含量,考察含药量、薄荷油、月桂氮(革)酮用量对盐酸川芎嗪凝胶剂经皮渗透性的影响.凝胶剂处方的佳组合:5%月桂氮(革)酮+5%薄荷油+8%羧甲基纤维素钠+8%盐酸川芎嗪,12 h累积渗透量平均值为(6 731.87±102.31) μg·cm-2,渗透速率平均值为(535.02±33.89) μg· cm-2·h-1,其体外经皮渗透近似零级过程.盐酸川芎嗪凝胶剂具有较好的经皮渗透特性,有望成为新的给药制剂.
作者:汤湛;徐红燕;王俏 刊期: 2013年第13期
为解决中药材色谱分析中对照品价格较高的问题,该文以金银花药材为例,提出采用对照提取物作为参考物质,对药材进行常规分析的方法.采用对照品对对照提取物进行了标定,测定出其中6种有机酸类化合物的含量,并考察了对照提取物的长期稳定性.利用对照提取物配制不同浓度的溶液,建立了标准曲线.对11批次金银花药材进行分析,采用t检验方法对分别利用对照品和对照提取物测得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二者之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该方法可用于金银花药材的质量控制,并对解决类似问题有借鉴意义.
作者:刘绍勇;张文明;潘建超;薛东升;李文龙;瞿海斌 刊期: 2013年第13期
建立不同产地升麻药材的指纹图谱.使用Kromasil色谱柱(4.6mm×250 mm,5μm),流动相乙腈-0.1%甲酸溶液,梯度洗脱,柱温35℃,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254 nm.提取12个色谱峰作为指纹图谱共有峰,采用相似度评价、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等方法,对所收集的21批样品进行系统比较与归类.结果确定了12个共有峰,将不同产地的样品分为3类.该法重复性好,简便可靠,可以为不同产地升麻的质量控制和评价提供依据.
作者:沈保家;秦昆明;张星海;刘启迪;蔡皓;刘晓;蔡宝昌 刊期: 2013年第13期
目的:研究纳米雄黄对药物敏感性白血病细胞的凋亡诱导作用.方法:采用机械研磨法制备纳米雄黄.以白血病药物敏感K562细胞为靶细胞,采用MTT法检测纳米雄黄对K562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AnnexinV/PI双染色法检测细胞凋亡,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Bax,Bcl-2,P-gp,BCRP,P-53蛋白的表达水平,Caspase-3活性.结果:雄黄经高能球磨机球磨10~50h,扫描电镜(SEM)和透射电镜(TEM)观察,电镜测量纳米雄黄的平均粒径为(72.72 ±22.18) nm,符合纳米颗粒的形貌特征.纳米雄黄对K562细胞有明显的增殖抑制作用.24,48,72 h的IC5o分别为43.48,20.52,16.07 mg·L-1.20,50 mg·L-1纳米雄黄作用48 h后Annexin V/PI染色显示凋亡细胞明显增高,凋亡率分别为10.52%,73.25%.纳米雄黄作用48 h后Bax蛋白表达由对照的(75.80±2.40)%升高到(87.50±1.20)%和(99.60±0.10)%;Bcl-2蛋白表达由对照的(73.85±0.15)%升高到(94.80±2.00)%和(97.75±0.55)%.20,50 mg·L-1纳米雄黄处理K562细胞24h后,K562细胞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由对照的(3.14±0.24)%升高到(8.87±2.74)%和(72.55±1.45)%;细胞的BCRP,P-gp蛋白,P53蛋白表达总体呈上升趋势,共表达也呈上升趋势.结论:纳米雄黄可以显著诱导白血病药物敏感K562细胞发生凋亡.
作者:王永胜;周思彤;魏虎来 刊期: 2013年第13期
目的:研究大豆皂苷对D-半乳糖胺(GalN)及内毒素(LPS)联合诱发的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实验小鼠按体重随机分为5组,即正常组、模型组、阳性对照水飞蓟素组(0.10 mmol· kg-1)及大豆皂苷高、低剂量组(0.24,0.12mmol· kg-1).每日给药1次,连续7d.实验末期,除正常组外,其余组小鼠腹腔注射GalN和LPS建立急性肝损伤模型,苏木素-伊红(HE)染色法观察肝组织病理学变化,ELISA法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比色法检测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以及肝脏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活性及还原型谷胱甘肽(GSH)、丙二醛(MDA)和一氧化氮(NO)含量和Caspase-3,Caspase-8活化水平.结果:大豆皂苷明显降低GalN和LPS联合诱导的急性肝损伤小鼠血清ALT,AST活性,减轻肝组织病理损伤,降低血清TNF-α水平,降低肝NO和MDA水平,升高肝组织CAT,GPx,GST活性和GSH水平,降低肝组织Caspase-3和Caspase-8活化水平.结论:大豆皂苷对GalN和LPS联合诱导的小鼠急性肝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其抗氧化活性和抗肝细胞凋亡作用有关.
作者:许惠仙;赵文玺;全吉淑;尹学哲 刊期: 2013年第13期
该研究合成了材料3-羧丙基-三苯基溴化鳞-聚乙二醇-聚己内酯(CTPP-PEG-PCL),并且采用自组装溶剂挥发法制备载姜黄素CTPP-PEG-PCL胶束,芘荧光光谱法测定临界胶束浓度(critical micelle concentration,CMC),考察粒径、包封率、形态、体外释放度;采用MTT实验进行肝星状细胞毒性评价.所得材料CTPP-PEG-PCL经1 H NMR表征确证其结构,CMC为2.252 mg·L-1,胶束粒径约为190 nm,含药量为(0.66 ±0.008)g·L-1,包封率(94±0.6)%,体外释放显示缓释特性,姜黄素胶束对肝星状细胞的生长抑制率显著高于姜黄素原料药(P<0.05).表明CTPP-PEG-PCL胶束临界胶束浓度小,包封率高,肝星状细胞生长抑制效果显著.
作者:张李巧;栾立标;吴炎;王冬梅 刊期: 2013年第13期
目的:研究氮素形态对半夏植株氮代谢及主要化学成分的影响.方法:采用无土栽培半夏,同一氮素水平不同氮素形态处理,测定半夏不同部位硝酸还原酶(NR)、谷氨酰胺合成酶(GS)活性,铵态氮(NH4+-N)、硝态氮(NO3--N)含量,块茎中总游离有机酸、生物碱、鸟苷含量,统计半夏珠芽和块茎产量.结果:随NH4+-N/NO3--N的上升,半夏NR活性呈下降趋势;叶片、叶柄及块茎中硝态氮含量呈先升后降的趋势,根中硝态氮含量呈下降趋势;叶片、叶柄及根中GS活性呈上升趋势,块茎中GS活性呈先升后降趋势;叶片、块茎及根中铵态氮含量先升后降,叶柄中铵态氮含量呈上升趋势.NH4+-N/NO3--N为75∶25时,块茎、珠芽及合计产量均高.全硝态氮营养下,块茎中总生物碱和鸟苷质量分数高,分别为0.245%,0.0197%.铵态氮和硝态氮配比为50∶50时,半夏总有机酸质量分数高,达到了0.7%以上;全硝态氮处理下,总有机酸含量低.结论:铵态氮、硝态氮复合施用对半夏植株氮代谢指标、产量和主要化学成分影响显著.
作者:胡龙娇;王康才;李灿雯 刊期: 2013年第13期
目的:研究5种黄精属植物黄精Polygonatum sibiricum、多花黄精P.cytonema、长梗黄精P.filipes、湖北黄精P.zanlanscianense和玉竹P.odoratum的显微结构及组织化学定位.方法:运用荧光显微镜观察维管束的类型,运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晶体的形态,运用组织化学开展多糖、皂苷与挥发性成分的定位研究.结果:黄精属植物的维管束结构类型主要有外韧型、不完全周木型和周木型3类,种间导管分子排列疏密有区别.扫描电镜下,黏液细胞内的针晶束形似柱晶束.黄精属植物根状茎中,多糖类物质多分布于黏液细胞中,皂苷类和挥发油类物质多分布在黏液细胞以外的基本组织中.结论:黄精属植物根状茎中维管束类型和导管的排列状态特征可以作为种间鉴别的重要依据;多糖与皂苷类化合物的分布于不同的细胞组织.
作者:程铭恩;王德群 刊期: 2013年第13期
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试点工作开展以来,各试点省上报的数据与日俱增,这为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建设提出可很高的要求.为保证这些数据的质量,数据库系统需对数据进行统一的检查和验证.数据校验是确保普查数据的有效性、完整性和准确性的重要手段.该文从数据校验的必要性、原则、方法、内容和创新优势等方面人手,全面的介绍了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数据库管理系统的数据校验功能,并探讨了进一步完善数据校验方法的设计和构想.
作者:张岳;马卫峰;张小波;朱寿东;郭兰萍;王星星 刊期: 2013年第13期
大血藤来源于木通科植物大血藤Sargentodoxa cuneata的干燥藤茎.该研究通过HPD-100大孔树脂、反复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和制备液相等方法,从采自安徽黄山的大血藤藤茎中分离出20个化合物;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分别鉴定为(7R,8S)-3,3’-5-三甲氧基4,9-二羟基4’,7-环氧-5',8-木脂素-7’,烯-9’-酸4-O-β-D-吡喃葡萄糖苷(1),1-O-香草酸-6-O-香草酰基吡喃葡萄糖苷(2),对羟基苯乙醇-6-O-香豆酰吡喃葡萄糖苷(3),枸橼苦素B(4),桂皮苷(5),(-),异落叶松脂素4’-O-β-D-吡喃葡萄糖苷(6),(-)-异落叶松脂素4-O-β-D-吡喃葡萄糖苷(7),1-O-香草酸-6-(3”,5”-二甲氧基-没食子酰)-β-D-吡喃葡萄糖苷(8),对羟基苯乙醇-6-O-(E)-咖啡酰吡喃葡萄糖苷(9),(-)-丁香树脂醇4’-O-β-D-吡喃葡萄糖苷(10),(-)-丁香树脂醇双葡萄糖苷(11),野菰苷(12),木通苯乙醇苷B(13),4,羟基-3-甲氧基苯乙酮-4-O-α-L-鼠李糖,(1→6)-β-D-吡喃葡萄糖苷(14),4-羟基-3-甲氧基苯乙酮-4-O-β-D-芹糖-(1→6)-β-D-吡喃葡萄糖苷(15),(-),表儿茶素(16),毛柳苷(17),3,4-二羟基苯乙醇吡喃葡萄糖苷(18),绿原酸(19),原儿茶酸(20),其中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化合物2~7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作者:袁贤达;高慧敏;陈两绵;张启伟;王智民 刊期: 2013年第13期
天然来源的芳基萘内酯型木脂素主要存在于小檗科、爵床科、橄榄科、马鞭草科、大戟科等植物中,具有较强的抗肿瘤和抗病毒活性,一直是药学工作者研究的热点领域.该文从提取分离、生物合成、结构特点、植物来源、波谱特征等方面对芳基萘内酯型木脂素进行了综述,以期为芳基萘内酯型木脂素的深入研究及合理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孙彦君;王俊敏;陈虹;华会明 刊期: 2013年第13期
目的:研究满药赤雹种子生物学特性和佳萌发条件,为赤雹栽培种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赤雹种子形态、千粒重、含水量、生活力以及在不同浸种时间、不同温度、不同超声时间和不同发芽床条件下的发芽情况.结果:赤雹种子平均长度约为4.96 mm,宽度约为3.25 mm,厚度约为1.08 mm,千粒重平均约为14.03 g,含水量为10.10%,种子生活力达到90.33%.在光照、温度等因素相同的条件下,赤雹种子在浸种12 h后发芽始期短,发芽率和发芽势高;不同温度对赤雹种子发芽有显著影响,赤雹种子在25 ~30℃条件下萌发率高;不同超声时间对发芽有影响,其中超声时间10 min,发芽率和发芽势高;在不同的发芽床中,纸上发芽率高为89.33%.结论:在双层滤纸床上,浸种12 h,超声10 min,25~30℃光照培养箱中,适宜赤雹种子的萌发.
作者:赵春颖;苏占辉;毛晓霞;佟继铭 刊期: 2013年第13期
目的:比较五味子根茎叶6种木脂素含量的差异.方法:采用色谱柱Agilent TC-C18(4.6mm×250 mm,5μm);流动相乙腈-水,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50 nm,流速1 mL·min-1,柱温30℃.结果:野生五味子根茎叶总木脂素含量高于栽培品种,其根茎叶总木脂素含量差别挺大,其中根>主枝>侧枝>叶.结论:该方法稳定、可靠,能较好的对五味子根茎叶进行质量评价.
作者:丁璞;王冰;宋新;李先宽;陈婷;刘枞 刊期: 2013年第13期
近2000年来我国气候有较大幅度的波动,温带-亚热带过渡带以及亚热带生物的分布界限和生长适宜区也随之现南北推移.历史时期大幅度的气候变化势必也将影响到药用生物分布适宜区的变迁.历代本草详细记载了药材产地,尤其是道地产区的产区.文章以泽泻和枳壳等药材,通过道地产区的沿革与变迁阐述气候波动对道地产区变迁的影响.结果表明泽泻与枳壳等对气候变化比较敏感的药用生物,其主产区或道地产区在明清时期由北向南发生转移,与近2 000年来我国气候变化特点相一致.促使产区南移的因素不仅是低温与寒害,而温度和湿度也参与共同作用,人类活动则更容易加剧这种影响.
作者:彭华胜;郝近大;黄璐琦 刊期: 2013年第13期
研究油樟叶挥发油β-环糊精包合物的佳制备工艺并考察其稳定性.采用饱和水溶法制备包合物,进行正交试验,以包合产率和包合率为筛选指标,优选包合工艺.使用红外分光光度法和薄层色谱法对包合效果进行评价,并考察包合物在强光、高温、高湿环境下的稳定性.佳包合条件为1 mL油樟叶挥发油与8gβ-环糊精进行包合,包合时间3h,包合物温度40℃,β-环糊精和水的体积比1∶15.经红外分光光度法和薄层色谱法鉴定,形成了油樟叶挥发油β-环糊精包合物,并具有一定的抗光照性、热稳定性、湿稳定性.试验得出的佳包合工艺操作简便,包合物稳定.
作者:刘宇;殷中琼;魏琴;贾仁勇;范静;周黎军;杜永华 刊期: 2013年第1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