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作霖;孙建方;曾学思;林彤;姜祎群;桑红桂;李阿梅
1病例报告患者女性,16岁,出生时左小腿即有皮损.皮肤科检查见左小退中、下部交界处有一环绕小腿的挛缩带,质地硬.左足各趾均无趾甲.
作者:黄巧洪;朱小平;黄朝帅 刊期: 2000年第05期
患者男,38岁.因阴茎出现不痛不痒赘生物6个月就诊.曾于1995年行左肾移植术.1997年5月于阴茎包皮处长曾生物,诊为CA,经CO2激光术治愈.1999年5月CA再次复发.本人否认治游史,家属无性病史,其母兄均因肾衰死亡.
作者:黄志雄;梁居勇 刊期: 2000年第05期
从1997年10月开始,采用无锡市圣宝罗药业公司生产的1%阿昔洛韦凝胶治疗带状疱疹和单纯疱疹,并与3%阿昔洛韦软膏进行比较,结果如下……
作者:曹扬;谭立恒;倪容之 刊期: 2000年第05期
患者女性,18岁,反复20个指/趾甲增厚、脱落18年,伴掌跖受压部位皮肤变黄增厚16年,脚底及脚缘起痛性大疱6年.其母、兄患同样疾病.诊断为先天性厚甲综合征.
作者:李薇;冉玉平;魏发荣;周光平 刊期: 2000年第05期
应用7,12 二甲基苯蒽/巴豆油二阶段诱癌法诱发小鼠皮肤乳头状瘤,观察口服芳维A酸乙酯14天的消退作用,利用原位DNA未端标记技术(TUNEL法)和电镜检结合计算机图像分析对表皮细胞亡进行检测.结果,在第14天,对照组和各服药组小鼠皮肤乳头状瘤平均直径增殖率分别为125.3%、66.7%、79.2%、91.6%;细胞凋亡指数分别为:2.3%、37.7%、32.3%、20.5%;服药组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异差(P<0.001),其消退作用与剂量呈依赖关系,并与细胞凋亡程度正相关(r=0.89).结果表明,芳维A酸乙酯对DMBA/巴豆油诱发的小鼠皮肤乳头状瘤有明显的消退作用,其作用与诱导异常增殖表皮细胞凋亡有关.
作者:刘仲荣;张国威;吴军;何云志;黄海 刊期: 2000年第05期
对21例初诊确诊早期梅毒的患者及其性伴进行检查及治疗,并随访1年以上.临床情况:性伴双方均有梅毒仍7对,其中同为一期1对,同为二期5对,分别为一、二期者1对,有14对患者仅一方有梅毒疹,其中男8例,女6例.
作者:黄龙;张继斌 刊期: 2000年第05期
特应性皮炎(AD)为一种慢性、瘙痒性炎症性皮肤病,其发病机理目前尚未明确.近年来大量研究显示细菌感染性因素特别是金黄色葡萄球菌与疾病关系密切,可加重本病.本文就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其外毒素对AD致病性的发现、致病机理与AD治疗对策等方面进行综述.
作者:林麟;周淑华;邵长庚 刊期: 2000年第05期
治疗方法:72例银屑病患者采用上海希格玛公司SS 03光疗机,照射前2h服光敏剂(白芷15g、补骨脂15g),照射时眼戴防护罩,初剂量:UVA1.044J/cm2、UVB0.02J/cm2,每治疗2~3次UVA递增0.52J/cm2,UVB递增0.02J/cm2,终剂量:UVA14.17J/cm2,UVA0.19J/cm2.每周照射3次,逐渐减少,总次数平均8次(4~15次),平均总剂量UVA:12.5J/cm2、UVB0.36J/cm2;每天同时服复方昆明山海棠汤(昆明山海棠生药30、口芪15g、丹参15g、元胡12g、法夏12g、甘草8g)1剂.治疗30天,随访3个月.
作者:何黎;刘慧惠;王红兵;高燕;刘玲;邹勇莉 刊期: 2000年第05期
治疗组:2100例疥疮中男性1300例,女性800例;对照组1000例疥疮中男性600例,女性400例.治疗组用自制灭疥霜(药物组成为升华硫10g、樟脑10g、苯酚10g、邻苯二甲酸二丁酯50mL、乳剂基质加至1000g).每日2次遍全身,3日为一疗程,然后洗澡更衣,休息4日后再重复1疗程,结束后复诊,判断疗效.对照组用10%硫黄软膏,方法同治疗组.
作者:周武军;汤谷 刊期: 2000年第05期
为了探讨长效皮质类固醇对痒疹的疗效,采用得宝松1mL肌注,每3周1次,共2次,取得一定的近期疗效.
作者:张民夫;李钟洙;赵德成 刊期: 2000年第05期
20例头癣患者,男13例,女7例;年龄4~15岁,病程10天~14个月.其中白癣12例,脓癣6例,黑癣2例.皮损数目1~18处.治疗方法:口服盐酸持比萘芬片(山东齐鲁制药厂生产),体重40kg者服250mg.
作者:马超;朱丽敏;李淑玲;吴玉红 刊期: 2000年第05期
临床资料:280例中男171例,女109例;年龄6个月~13岁,以1~7岁为多;病程1周~1年;皮损数目少1个,多137个.
作者:欧阳莹;刘德明;曾庆玉;张志能 刊期: 2000年第05期
为了探讨紫翠宝石激光治疗太田痣的疗效,运用PhotoGenica T10激光器,对69例患者进行多次局部照射,治疗间期1~3月,观察疗效.经过2~8次治疗后,39例痊愈,显效26例,有效4例,有效率94.2%.婴幼儿疗效明显优于成年人.无1例留下瘢痕,为目前治疗太田痣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邓波;杜乾君 刊期: 2000年第05期
多中心研究派瑞松治疗2741例浅部真菌病3周的临床和真菌学疗效.结果显示有效率为96.1%,真菌学清除率为95.4%.患者对派瑞松的耐受性良好,仅13例(0.5%)患者发生不良反应.
作者:马东来;王家璧 刊期: 2000年第05期
分析了1808例白癜风临床资料,青壮年为发病高峰,头面部为好发部位.夏季发病占40%,70%发生于暴露部位.晕痣、晕轮、卫星疹等自身免疫现象在寻常型中多见,节段型学生与青年所占比例较大.
作者:马宏裕;倪修年;徐杩平;薛国胜 刊期: 2000年第05期
方法:使用珠海市和佳医疗门备有限公司生产的CYP T型微波综合治疗仪,包皮环切术时尽量切除疣体,不能切除的病灶用针状辐射器尖端插入疣体基部,脚踏开关控制微波输出,当疣体变小、色泽变白、质地变硬时取出辐射器,凝固的组织用镊子去除,将病灶基部及其周围3mm内外观正常皮肤或粘膜重复凝固1次.
作者:樊翌明;吴志华 刊期: 2000年第05期
使用皮损内注射得宝松(复方倍他米松)治疗天疱疮、大疱性类天疱疮,并与未使用此疗法治疗的患者作一比较.口腔粘膜损害使用局部注射得宝松治疗组(天疱疮+大疱性类天疱疮)29例,口腔粘膜损害平均愈合时间为0.8±0.8月;口腔粘膜损害未用局部注射得宝松治疗组(天疱疮+大疱性类天疱疮)31例,口腔粘膜损害平均愈合时间为1.5±1.3月.经统计学比较分析t=2.49,P<0.01,两组口腔粘膜损害平均愈合时间具有显著性差异,前组明显短于后组.采用皮损内注射得宝松治疗口腔粘膜的顽固损害,药物直达病灶,疗效快,并可减少系统用药量,减少药物副作用.
作者:林麟;刘训荃;胡兹嘉;李慧珠;曹元华;崔盘根;杨雪源;贾虹;靳培英 刊期: 2000年第05期
本文收集了2000年2月~6月国外部分期刊皮肤病治疗方面的文献,现综述如下.感染性皮肤病Usha[1]等比较口服伊维菌素(抗寄生虫药)和外用海尔地斯乳剂治疗85例疥疮及所接触的5岁以上家属的疗效.方法:按顺序随机分为2组,40例病人及家属接受单剂量200μg/kg伊维菌素,45例病人及家属外用1次5%海尔地斯乳剂.治疗后第1、2、4和8周随访.结果:治疗后第1周,伊维菌素组和海尔地斯组分别有20例(50%)和35例(84.3%)症状改善.
作者:张美华;苏忠兰;毕志刚 刊期: 2000年第05期
为了探讨性激素在SLE发病中的作用,我们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了20例女性SLE患者血清睾酮(T)、游离睾酮(FT)、二氢睾酮(DHT)、脱氢表雄酮(DHEA)、雌二醇(E2)、孕酮(Pr)和泌乳素(PRL)水平.结果发现患者血清T、FT、DHT、DHEA、Pr明显低于正常对照,PRL明显高于正常对照(P<0.05),E2无显著差异(P>0.05);未使用皮质类固醇治疗的患者血清雄激素水平也显著降低(P<0.05).提示性激素异常在SLE的发病中起了一定的作用.
作者:张敏;张谊之;曹波;邱东生 刊期: 2000年第05期
采用APAAP法和双抗体夹心ELISA技术检测150例白癜风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可溶性白介素-2受体(sIL-2)水平.结果显示:(1)寻常型白癜风外周血CD3+、CD4+细胞数、CD4+/CD8+比值明显低于正常对照(P<0.01),sIL-2R活性显著性高于节段型白癜风和正常人(P<0.01);节段型白癜风CD4+、CD4+/CD8+与正常对照组比较也显著减少(P<0.01).(2)白癜风进展期与稳定期比较,CD3+、CD4+、CD8+显著减少(P<0.05~0.01),sIL-2R活性明显增高(P<0.01).(3)治疗后,sIL-2R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提示寻常型和节段型白癜风均有细胞免疫功能紊乱,血清中sIL-2R水平与白癜风的活动性有一定关系.
作者:汪新义;张福仁;施仲香;杜文莉;史本青;潘富堂 刊期: 2000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