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学兵
目的:探讨初产妇头位难产诊断中新旧产程图的应用。方法选取2013年9月至2015年8月头位难产初产妇212例,根据产程图分为新标组112例和旧标组100例。比较两组产程时间、产科干预措施、并发症及分娩方式。结果新标组第一产程潜伏期长于旧标组,但第一产程的活跃期及第二产程短于旧标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并发症中产程延长所占比例(18.8%)新标组小于旧标组(3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8,P <0.05)。结论采用新产程图处理头位难产初产妇能降低剖宫产率、减少产科干预措施,有助于对初产妇头位难产做出及早的诊断。
作者:李雪玲 刊期: 2016年第23期
患儿,男,出生后2 h,因“呼吸困难2 h”入院。患儿为孕足月,顺产出生,出生体质量3.0 kg,Apgar 评分及孕母羊水性质不详,有胎膜早破史,胎盘及脐带否认异常。患儿出生后表现为呼吸困难症状,伴有皮肤发绀等。于外院积极处理后,携氧急转我科,门诊以“新生儿呼吸困难”收住。转运途中,患儿无屏气及呼吸暂停,无抽搐,胎便可排,未见呕血。孕母否认疾病及用药史。入院时查体:心率140次/ min,呼吸60次/ min,神清,反应欠佳,皮肤发绀,前囟平,吸凹征阳性,胸廓稍饱满,双侧呼吸音粗,可闻及痰鸣音,心音有力,心前区可闻及Ⅱ级杂音,腹软不胀,未及包块,无舟状腹,肝脾无肿大,四肢肌张力尚可,原始反射未引出。患儿入院后立即置辐射台保暖,清理呼吸道可见较多白色黏液及少许血性液。急查血气分析:pH 7.3,动脉二氧化碳分压( PCO2)43.4 mmHg(1 mmHg =0.133 kPa,动脉氧分压( PO2)45.4 mmHg,碱剩余( BE)5.2 mmol/ L,HCO3-21 mmol/ L。予补液维持血糖水平正常、多巴胺改善循环、吸氧等对症支持治疗。在予新生儿洗胃操作中胃管插入有困难,伴有吐沫及呼吸暂停发生,为排除有无支气管等发育畸形,行胸部 CT +气管三维重建:两侧肺内未见明显活动性病变;两侧肺门及胸膜未见明显异常;气管重建后未见明显异常。主动脉弓显示不清,胸主动脉位于胸椎右前方;食管中段管腔扩张,上下段显示不清,腹部胃肠道可见气体影。考虑消化道畸形,建议行胃肠道造影检查。后立即予76%复方泛影葡胺针经胃管行上消化道造影,见腹部有较多肠管积气,经胃管注入适量造影剂,见部分胃位于膈上,造影剂通过尚顺利,约5 min 后造影剂进入膈下胃及肠管。存在食管裂孔疝。心脏彩超结果显示先天性心脏病:法洛四联症、动脉导管未闭、卵圆孔未闭、肺动脉收缩压重度增高。病情告知其家属。其家属经再三考虑后决定放弃治疗。
作者:尹远远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探讨老年单肺通气患者应用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7月至2014年7月老年单肺通气患者30例,手术选用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麻醉,分析其不同时间点通气指标及血气分析指标。结果单肺通气后,气道压力(Paw)、肺血分流率(QS/ QT)高于双肺通气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单肺通气5 min,氧分压[PaO2,(183.20±23.20)mmHg,1 mmHg =0.133 kPa]低于麻醉后其他时间点,而二氧化碳分压[PaCO2,(53.20±1.50)mmHg]高于麻醉后其他时间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老年单肺通气应用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麻醉,可减少麻醉用药量,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作者:戴卫斌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以乳酸林格氏注射液为对照,评价钠钾镁钙葡萄糖注射液(SPMCG)在腹腔镜下子宫全切术术中输注对患者血糖、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的影响。方法选择全身麻醉下择期行腹腔镜下子宫全切术患者50例, ASA 分级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实验组术中输注 SPMCG,对照组术中输注乳酸钠林格氏液,分别在入室后以10 ml/(kg·h)的速度输注500 ml 后行麻醉诱导,诱导后以10 ml/(kg·h)的速度维持至手术结束。于输液前(T0)、输液量为10 ml/ kg(T1)、输液量为20 ml/ kg(T2)和输液量为30 ml/ kg(T3)时检测患者的动脉血气分析和血糖,并记录。结果输液后实验组血糖水平、pH 值和乳酸水平在各时间点均无明显变化;对照组血乳酸水平在 T2和 T3时间点时明显升高( P <0.05),pH 值在 T2和 T3时间点时明显降低(P <0.05),血糖水平在各时间点无明显变化;两组电解质水平均无明显变化。结论钠钾镁钙葡萄糖注射液与复方乳酸钠注射液在腹腔镜手术术中输注比较,其可避免乳酸水平的升高以及维持酸碱平衡的稳定,对血糖水平和电解质水平的影响效果相当。
作者:周松芳;李晓佩;王丽娟;魏晓永;姜丽华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及超敏 C 反应蛋白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中的检测意义。方法选择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80例,其中38例为急性加重期,作为急性加重组;其余42例为稳定期患者,作为稳定组;同时选择健康体检者40例,作为正常组。测定三组血清降钙素原及超敏 C 反应蛋白水平。结果急性加重组血清降钙素原和超敏 C 反应蛋白水平均高于稳定组和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稳定组的血清降钙素原水平和正常组血清降钙素原水平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0.05);稳定组超敏 C 反应蛋白水平高于正常组超敏 C 反应蛋白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急性加重组中8例患者死亡,死亡病例的血清降钙素原和超敏 C 反应蛋白水平均高于生存病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血清降钙素原及超敏 C 反应蛋白联合检测有助于了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有助于临床诊治,具有重要临床检查意义。
作者:姜晓;归改霞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比较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LAP)与传统开腹胃癌根治术(OP)治疗的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估老年胃癌患者行 LAP 的安全性及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3年1月至2015年6月172例 LAP与170例 OP 老年(年龄≥60岁)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与 OP 组相比,LAP 组在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恢复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等方面有明显优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年龄、性别、术前合并症、ASA 手术危险程度分级、临床分期、手术时间、淋巴结清扫数目等方面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LAP 对于老年胃癌安全可行,其手术切口小、出血少、恢复快、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董志闯;李智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探讨胸腺瘤患者的生存状况,为提高胸腺瘤的生存状况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0年12月住院并行手术治疗的胸腺瘤患者62例的临床资料,包括性别比例、年龄分布、是否伴随吸烟、是否伴随饮酒、手术方式、QHO 组织学标准分类、肿瘤直径、是否合并重症肌无力、Latter/ Bematz(L/ B)组织学标准分类、Masaoka 分期、侵犯程度,通过 kaplan-meier 检验确定相关影响因素,通过 COX 多因素分析确定胸腺瘤生存状况的独立影响因素。结果胸腺瘤患者的5年生存率为51.6%(32/62),单因素分析结果提示,手术方式、QHO 组织学标准分类、Masaoka 分期是胸腺瘤5年生存率的相关性因素;胸腺瘤患者的10年生存率为41.9%(26/62),性别、年龄分布、手术方式、QHO 组织学标准分类、Masaoka 分期是胸腺瘤患者10年生存率的相关性因素。手术方式和 Masaoka 分期是胸腺瘤患者5年生存率的独立影响因素;年龄、手术方式和 Masaoka 分期是胸腺瘤患者10年生存率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胸腺瘤患者的手术方式和 Masaoka 分期是胸腺瘤患者5年生存率的独立影响因素,年龄、手术方式和 Masaoka 分期是胸腺瘤患者10年生存率的独立影响因素,为了进一步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对于年龄>50岁的患者、不能行完全切除肿瘤术的患者以及 Masaoka 分期属于Ⅲ期和Ⅳ期的患者要给予更加的重视和相关的措施。
作者:王晓明;赵亮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探讨氨氯地平联合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老年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旨在为今后临床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前瞻性选取2014年4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80例老年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硬币投掷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硝苯地平缓释片,观察组给予氨氯地平联合托伐他汀钙片,观察两组患者血压、血脂控制情况,临床效果及心绞痛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血压、血脂控制情况均较差(P >0.05),经2个疗程治疗后,观察组血压、血脂均低于对照组(P <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心绞痛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7.50%)明显高于对照组(77.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氨氯地平联合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老年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疗效确切、安全性高,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作者:王丽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探讨神经节苷脂对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神经行为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3月至2015年3月缺血缺氧性脑病患儿86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神经节苷脂药物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及相关评分。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3.02%比69.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 IL-6(3.3±0.8)pg/ ml、IL-10(14.6±4.3)pg/ ml、IL-1β(10.4±4.6)pg/ ml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神经行为评分(38.6±9.6)分、Gesell 发育量表评分(87.4±10.5)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神经节苷脂能修复缺血缺氧性脑损伤新生儿的细胞损伤,提高患儿神经行为功能。
作者:张保霞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探讨双胎发育不均早产儿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至2015年分娩双胎早产儿的临床资料,双胎体质量差≥20%为不均衡组,<20%为均衡组,比较两组母亲合并症、孕周、出生体质量、住院时间、宫外生长发育和营养状况及合并症等。结果体质量不均组较均衡组小于胎龄儿和宫外生长迟缓发生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体质量不均衡组早产儿肺炎、高胆红素血症、呼吸窘迫综合征、贫血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均高于体质量均衡组(P <0.05)。结论双胎发育不均可能是早产儿疾病的影响因素,应加强围产保健,尽早预防与治疗双胎发育不均衡可以改善新生儿近远期结局。
作者:赵瑞斌;孙丽霞;薛萍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探讨血脂分析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异常对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CRAO)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 CRAO 患者12例为观察组,同期选择无眼部症状及全身不适的12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患者化验检查血液血脂分析,包含血清总胆固醇(TC),血清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以及颈动脉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粥样斑块形成。应用 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对 LDL-C 及颈动脉粥样斑块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12例 CRAO 患者中,有LDL-C增高6例(50.0%),TC 增高1例(8.3%),TG 增高3例(25.0%),HDL-C 降低1例(8.3%),颈动脉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颈动脉粥样斑块7例(58.3%)。对照组中,LDL-C 增高0例,TC 增高1例(8.33%),TG 增高1例(8.33%),HDL-C 降低0例(0%),颈动脉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颈动脉粥样斑块2例(16.7%)。观察组 LDL-C 增高以及颈动脉粥样斑块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血脂分析中 LDL-C 与CRAO 的发生有密切关系,是 CRAO 及颈动脉粥样斑块形成的危险因素。
作者:白俊平;冀祥;朱朝慧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 CT 尿路成像(MSCTU)平扫与增强扫描用于泌尿系统先天畸形诊断的临床价值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5月至2016年2月泌尿系统先天畸形患者83例 MSCTU 平扫与增强扫描影像学资料,比较 MSCTU 两种扫描方式诊断泌尿系统先天畸形的准确率。结果 MSCTU 增强扫描不同期相用于诊断肾先天畸形准确率显著高于平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MSCTU 增强扫描不同期相用于诊断集合系统及输尿管先天畸形准确率显著高于平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MSCTU 增强扫描不同期相用于泌尿系统先天畸形诊断价值优于常规平扫,可作为临床首选影像学检查方式。
作者:杨志刚;史建英;杨小刚;岳永俊;王廷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观察对常规剂量获得性耐药的肺腺癌患者接受更高每日剂量吉非替尼治疗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对吉非替尼常规剂量(250 mg/ d)获得性耐药的21例肺腺癌患者,增加剂量至500 mg/ d 进行治疗,评价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对吉非替尼增量治疗有效的患者给予有效的剂量继续治疗直至出现疾病进展或出现不可耐受的不良反应,观察无进展生存期。对吉非替尼增量治疗1个月后依然进展的患者,改用化疗或接受常规剂量吉非替尼治疗。结果21例对常规剂量吉非替尼获得性耐药的肺腺癌患者,经剂量增至500 mg/ d 治疗后,4例患者部分缓解(PR),2例疾病稳定(SD),疾病控制率(DCR = PR + SD)为28.6%(6/21),中位无进展生存期2.5个月。不良反应均为1~2级,主要表现为皮疹、腹泻、纳差、皮肤干燥和乏力等。结论对于常规剂量吉非替尼获得性耐药的肺腺癌患者,吉非替尼增量治疗安全有效,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应用。
作者:高立伟;武素芳;兰守丽;左一凡;闫江涛;张晖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探讨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应用经皮椎体成形术与中医辩证治疗的效果。方法抽取2013年1月至2015年2月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观察组行经皮椎体成形术及中医辨证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0%(38/40),对照组为87.5%(35/40),两组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观察组 VAS 评分(1.29±0.30)优于对照组(2.88±0.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治疗前后骨折椎体高度压缩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及中医辨证治疗,可降低患者术后痛感,恢复骨折椎体部分高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邢乃赞;和园园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探讨空腹胰岛素(FPI)水平对老年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腰椎骨密度(BMD)的影响情况。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应用定量 CT(QCT)测定的30例2型老年男性糖尿病患者及12例血糖正常老年男性腰椎骨密度及空腹血浆胰岛素水平,并分别设定其为观察组和对照组。结果①观察组 FPI 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②观察组腰椎 BMD 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③观察组骨质疏松症(OP)的患病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0.05)。④根据2型糖尿病患者使用胰岛素治疗情况,分为 A 组(胰岛素使用1年以上)、B 组(胰岛素使用1年以下)、C 组(口服药物组),三组腰椎 BMD 值 A 组高于 B、C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B 组高于 C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老年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 BMD 低于正常老年男性,较高的胰岛素水平可能对 BMD 有保护作用。
作者:李晓燕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观察布地奈德联合沐舒坦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自2014年1月至2015年7月106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分为两组,每组53例,所有患儿均接受传统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的综合治疗措施,治疗组53例患儿在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布地奈德联合沐舒坦雾化吸入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症状体征缓解或消失时间、平均住院天数及治疗有效率等临床指标。结果治疗组患儿在症状体征小时或缓解时间均明显提前于对照组(P <0.05);治疗组患儿的平均住院天数少于对照组(P <0.05);治疗组患儿的治疗有效率为84.9%(45/53),对照组则为67.9%(36/5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布地奈德联合沐舒坦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可更加迅速的缓解症状,缩短病程,提高治疗有效率,其临床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焦智兰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分析研究接受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实施不同麻醉方法对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的影响,为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的控制和预防提供新的麻醉方法及理论支持。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1月64例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2例,对照组实施全麻处理,观察组实施硬膜外麻醉处理,对比观察两组术后凝血功能各项指标水平、手术情况及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凝血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均长于对照组,而纤维蛋白原及血小板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体质量指数、术中出血量、麻醉时间及手术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未见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6.2%,对照组为25.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接受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实施硬膜外麻醉效果显著优于全麻处理,可有效改善患者术后凝血功能各项指标水平,降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值得推广运用。
作者:张强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探讨 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心电图及心肌酶峰与心功能的关系。方法选取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 STEMI 患者124例为研究对象,对患者随访3个月,并记录患者心功能。结果 STEMI患者心电图前壁导联 ST 段抬高振幅之和(∑ST)、Q 波之和(∑Q)与心肌酶峰值、脑钠肽(BNP)、梗死后3个月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呈正相关(P <0.05),而与梗死后3个月左室射血分数(LVEF)呈负相关;前壁导联 R 波振幅之和(∑R)与心肌酶峰值、梗死后3个月 LVEDD 呈负相关(P <0.05),而与梗死后3个月 LVEF 呈正相关(P <0.05)。结论 STEMI 患者心电图 Q 波、T 波、R 波及心肌酶峰值与心肌梗死后左心室功能具有密切的关系,可作为 STEMI 患者近期心功能状况的预测指标。
作者:丁明玲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探讨纳洛酮联合氨茶碱对小儿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及生活质量影响效果。方法将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80例小儿呼吸衰竭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实验组给予纳洛酮联合氨茶碱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总体治疗效果、治疗前后肺功能、生活质量、相关临床指标与并发症。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实验组 PaO2与 SaO2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aCO2、症状与活动能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症状缓解时间与住院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1);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纳洛酮联合氨茶碱对小儿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及生活质量影响效果显著,具有借鉴性。
作者:刘卫平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探讨颈椎前路融合术后邻近节段椎间盘退变的原因及其防治办法。方法对颈椎前路融合术后7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术中可能导致颈椎前路融合术后邻近椎间盘退变突出的原因。结果随访时间10个月~7年,平均5.6年。17例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发生邻近节段椎间盘退变加重,其中2例患者伴有明显的临床症状,未再次手术。结论临床手术中可主观避免的导致 ASD 加重的可能因素:①术中尽量恢复较好的颈椎的生理曲度;②建议钢板放置距离邻近椎间隙至少5 mm;③避免术中大范围剥离损伤前纵韧带及纤维环,避免定位针刺破正常邻近节段纤维环。
作者:王刚;董乐乐 刊期: 2016年第2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