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燕;尹跃平;朱邦勇;刘宏业;钟铭英
目的:报道中国人X连锁显性遗传性原卟啉症一家系,并对其5?氨基酮戊酸合成酶2(ALAS2)基因突变进行研究。方法收集该家系成员资料,进行临床调查。用二代测序方法检测后再行Sanger测序,测定该家系中患病者及部分表型正常者ALAS2致病基因。用皮肤镜观察皮肤卟啉皮损,根据Fotofinder系统和甚高频皮肤超声系统评估皮肤卟啉症的光损伤严重程度,对该家系成员做肝胆B超检查,同时检测血液学改变。结果该家系中所有患者X染色体的1706号到1709号碱基发生AGTG缺失,导致转录时移码突变,终导致翻译得到的ALAS2酶C端19、20个残基替换或缺失,ALAS2酶活性升高。XLDPP患者皮肤光损伤显著,肝胆可出现卟啉损伤,随年龄增加而加重,可出现贫血和铁过载。结论 X染色体1706?1709碱基AGTG缺失突变可能是该ALDPP家系患者的发病原因。
作者:王涛;董琦;徐晨琛;周细平;刘跃华;王宏伟;孙秋宁;晋红中;郑和义;欧阳云淑;栗春佳;陈蓉蓉;张宏冰;刘雅萍;王永伟;聂广军 刊期: 2016年第10期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10期
鲍恩样丘疹病(Bowenoid papulosis,BP)多发生于外生殖器部位。2015年,我们采用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ALA?PDT)治疗1例男性生殖器鲍恩样丘疹病患者,随访1年无复发,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作者:夏武昌;陶钢;蒋金毛 刊期: 2016年第10期
患者男,77岁,胸腹部红斑、丘疹伴瘙痒1个月就诊。患者于2014年3月无明显诱因胸腹部出现红斑、粟粒大小丘疹,皮损逐渐增多,融合成片,境界不清楚,伴剧烈瘙痒,搔抓处形成点状糜烂面,少许渗液,在外院诊断为湿疹,经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具体不详)治疗后症状改善不明显。2014年4月19日入我院,以湿疹收入中医科。入院后患者诉近1个月出现活动后胸前区紧缩感,无发热、咳嗽、咯血、胸闷胸痛等,近2个月体重减少3 kg。既往体健,否认慢性病史,否认皮肤病史。有吸烟史30余年(每天1包),已戒烟1年。体检:一般情况尚可,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各系统检查无异常。
作者:江善明;吴艳华;李其林;李慧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外用糖皮质激素联合含抗菌肽保湿剂治疗持续性局限性湿疹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0例局限性湿疹患者分为两组,治疗1组外用芙清抗菌功能性敷料及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治疗2组外用芙清凝胶基质及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每日2次,疗程为2周。皮损痊愈者,每4周随访1次,随访至第14周;选取5例皮损局部临床可疑金黄色葡萄球菌(金葡菌)感染患者于治疗前和治疗第2周进行金葡菌培养,比较其治疗期间和治疗后效果。结果第1周,两组疗效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55,P<0.05);第1、2周,治疗1组和治疗2组湿疹面积及严重度指数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选取5例皮损局部临床可疑金葡菌感染患者于治疗前和治疗第2周进行金葡菌培养,其中治疗1组金葡菌培养阳性3例,治疗2组金葡菌培养阳性2例。治疗第2周,治疗1组全部转为阴性,治疗2组仍阳性。治疗2周后停药,痊愈患者继续随访至第14周时,治疗1组7例痊愈患者均未出现无效病例,而治疗2组5例痊愈患者中2例于第10周判为无效。结论芙清抗菌功能性敷料联合糖皮质激素软膏治疗局限性湿疹安全、有效,可用于临床。
作者:李妍;徐薇;李邻峰 刊期: 2016年第10期
患者男,25岁。肛周、阴囊、腹股沟、大腿溃疡伴触痛2月余。2月余前患者肛周出现红斑,略痛,红斑迅速破溃形成溃疡面,表面可见白色分泌物和渗液。病程中无发热、体重减轻、腹泻等系统症状。1月前于当地医院诊断为坏疽性脓皮病,予醋酸泼尼松30 mg/d,停药后皮损面积迅速扩大,累及腹股沟、阴囊及左大腿内侧。皮疹一直未愈。入院前7天我院门诊肛周溃疡面分泌物行细菌培养示大肠杆菌和念珠菌生长,同时行皮肤组织病理检查示疱疹病毒感染并表皮不典型增生。门诊诊断脓皮病?念珠菌病?。患者既往有青霉素过敏史。否认传染病史、手术史、输血史,3年前及5个月前均有非婚性接触史,否认同性性行为、吸毒史。
作者:周琼;王小兵;张磊;杨春华;刘伟军 刊期: 2016年第10期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HPV16E7在SiHa细胞株中对抑癌基因(MT1G、NMES1、RRAD、SFRP1、SPARC、TFPI2)的表达及细胞增殖能力和凋亡水平的影响。方法 SiHa细胞转染E7SiRNA 48 h后,qPCR检测E7及6种抑癌基因mRNA水平变化,CCK?8检测细胞增殖能力改变,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水平。结果 SiHa细胞转染后48 h,qPCR结果显示实验组E7 mRNA显著降低(0.25±0.036,P<0.05);6种抑癌基因的mRNA水平均显著增加(MT1G 1.403±0.190、NMES11.720±0.060、RRAD 1.390±0.160、SFRP11.493±0.120、SPARC 2.157±0.144、TFPI22.060±0.122,P<0.05)。细胞增殖结果显示,与阴性对照组及空白组比较,实验组细胞增殖能力显著降低(0.554±0.130,P<0.05),阴性对照组和空白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细胞凋亡结果提示,实验组细胞凋亡细胞频率为9.222%较阴性对照组(0.246%)及空白组(0.123%)明显增加(P<0.05),空白组与阴性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PV16导致细胞恶性转化过程中,E7可能通过抑制(MT1G、NMES1、RRAD、SFRP1、SPAR、TFPI2)6种抑癌基因的表达参与作用。
作者:龙嘉;李黎明;许翠;杨佳;蒋明军 刊期: 2016年第10期
例1女,58岁,因大腿散在红斑结节伴疼痛2月余于2015年7月8日至江苏省人民医院皮肤科就诊。患者2个月前右大腿出现一蚕豆大小红斑结节,伴轻微疼痛,后皮损逐渐增大、增多,双侧大腿均出现类似皮疹,局部红肿,压痛明显,部分结节上有破溃。患者有2型糖尿病病史5年余,注射胰岛素治疗1年,且皮损部位均为胰岛素注射部位。体检:各系统未见明显异常。皮肤科检查:患者双侧大腿伸侧见数个红斑结节,直径1.0~5.0 cm,触之中等硬度,压痛明显,部分结节表面破溃结痂(图1)。皮损组织病理:真皮全层胶原间及血管周围见中等量至大量淋巴细胞及中性粒细胞浸润及核尘,局部形成微脓肿,并可见血管闭塞,脂肪间隔增宽,见淋巴细胞及中性粒细胞浸润及红细胞外渗,脂肪间隔周边可见多核巨细胞,脂肪小叶周边见较多淋巴细胞及中性粒细胞浸润,部分脂肪小叶坏死(图2)。诊断为局部注射胰岛素导致人工脂膜炎。治疗:停止在大腿处注射胰岛素,改为腹部注射。给予泼尼松(每日1次,每次20 mg)、阿司匹林(每晚1次,每次0.3 g)系统治疗,局部外用多磺酸粘多糖乳膏。治疗2周后,患者皮损处红肿、压痛减轻,糖皮质激素逐渐减量,每两周减5 mg,治疗2月后结节消退,局部遗留色素沉着。
作者:黄斐然;张韡;王大光;骆丹;孙建方 刊期: 2016年第10期
有幸见到2016年6月科学出版社出版的《皮肤科治疗学》第三版,对照2006年第一版,2013年第二版,发现第三版亮点更多。经过几年临床实践、2013年版关于硬皮病治疗中列入疗法的D-青霉胺治疗,经循证医学证明无效,第三版已删去,还有曾风行一时治疗银屑病的生物制剂-依法利珠,由于其可引起进行性多灶性白质脑病已下市,在第三版中已删除,还有一些无效或不常用治疗方法已不再推荐,并有明确的说明。随着医学科学发展,一些对皮肤病有效的新的生物制剂、免疫调节剂及血管性水肿、血管畸形、乃至血管瘤治疗等新概念、血管胎记的分类等都有补充介绍。全书琳琅满目,不胜枚举。鲜明的亮点是:第三版进一步明确提出皮肤科治疗的新理念、特别是完整的治疗理论及体系、完整的治疗思维和步序。突出的亮点是提出了皮肤科中西医结合的一些前沿成果,并强调心身医学对皮肤科治疗的重要意义,强调在皮肤科治疗时不仅要重视“病”,更应注意”患者的整体”,还举实例说明皮肤科中西医结合治疗的关键。真是“十年出三版,版版有新花”。由于只是初读,具体内容尚待深入学习,但深刻体会到《皮肤科治疗学》是一部不可多得的临床实用参考书。在临床工作中,经常会查阅参考,是各级皮肤科医师、全科医师的良师益友。
作者:吴绍熙;郭宁如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趋化因子配体18(CCL18)在恶性黑素瘤(恶黑)组织中的表达和临床意义,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Ki67表达的相关性。方法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58例恶黑石蜡标本中CCL18、VEGF及细胞增殖核抗原Ki67的表达,同时检测20例色素痣石蜡标本中CCL18的表达水平。对CCL18的表达与恶黑临床病理及VEGF、Ki67的表达进行相关性分析。用免疫荧光方法验证CCL18在恶黑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CCL18在恶黑组阳性率为84.48%(49/58),而在色素痣组均无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46,P<0.01)。CCL18在恶黑的表达与肿瘤Clark分级、Breslow厚度呈正相关(rs值分别为0.609、0.644,均P<0.01);在有无溃疡以及有无淋巴结转移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CCL18的表达在不同性别、年龄、肢端/非肢端恶黑患者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恶黑中CCL18阳性表达水平与VEGF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s=0.727,P<0.05),与Ki67表达水平无相关(P>0.05)。免疫荧光显示,恶黑组织中肿瘤细胞胞质表达CCL18。结论 CCL18在恶黑组织中高表达,与肿瘤侵袭、转移有一定关系。
作者:宋昊;王白鹤;邵雪宝;程伟;熊竞舒;王小坡;王建;曾学思;徐秀莲;孙建方 刊期: 2016年第10期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了解广西性病门诊患者中泌尿生殖道沙眼衣原体型别分布,同时对随访患者沙眼衣原体的感染情况进行分析。方法在广西壮族自治区皮肤病防治所收集泌尿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患者,采集男性尿道和女性宫颈拭子标本,并对初筛阳性患者在治疗完成后进行随访和标本采集,同时采集患者基本信息和临床信息。应用QIAxtractor全自动核酸纯化仪提取DNA,巢式PCR扩增沙眼衣原体主要外膜蛋白基因(ompA)和MLST(高分辨多位点测序分型)所需的CT046(hctB)、CT058、CT144、CT172和CT682(pbpB)5个基因。对PCR产物进行序列测定,经序列比对和MLST型别分析获得菌株的ompA基因分型和型别,并用BioNumerics7软件对广西和意大利沙眼衣原体株绘制小生成树。结果在44份来自初诊患者和6份来自随访患者的沙眼衣原体阳性样本中,42份成功进行沙眼衣原体ompA和MLST分型。共发现7种ompA基因型和15种hr?MLST分型的ST型别,其中有3种ST型别为首次报道。广西地区沙眼衣原体基因型别较意大利地区具有特征性。6例随访患者经分型方法鉴定3例为再次的新发感染,3例因未能成功进行基因分型而未能确诊。结论广西性病门诊患者感染的沙眼衣原体具有独特的型别,在随访中出现泌尿生殖道沙眼衣原体再感染病例。
作者:韩燕;尹跃平;朱邦勇;刘宏业;钟铭英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点阵射频通过阵列式排布电极或微针发射的射频产生电流,点阵模式加热真皮层,对表皮损伤很小,热损伤后的修复过程涉及多种热休克蛋白、基质金属蛋白酶、细胞因子等的参与,可刺激胶原和弹力纤维增生,因此用于皱纹、松弛、痤疮瘢痕等皮肤问题的治疗。研究证明,点阵射频技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美容手段,可以紧肤、除皱、改善肤质,可显著改善萎缩性痤疮瘢痕,并可改善炎症性痤疮和炎症后红斑,不良反应较少,包括可耐受的疼痛、一过性红斑、水肿及细小结痂,停工期很短,引起炎症后色素沉着的风险小,更适合深肤色人群。近几年,点阵射频更多地与激光等设备的联合应用,或辅助经皮给药,疗效显著,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作者:孙雯佳;吴家强;项蕾红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分析慢性饮水型砷中毒患者的皮肤表现、合并疾病以及可能的影响因素。方法对内蒙古95例慢性饮水型砷中毒患者的人口学特征、皮肤表现、合并疾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分析。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性别、年龄、开始饮用高砷水年龄、水砷浓度及饮用高砷水时间年龄与皮肤表现、合并疾病间的相关性。结果95例患者中共有77例患者发生色素沉着,75例发生色素减退,93例发生掌跖部皮肤角化,27例患者发生皮肤癌,其中多发性皮肤癌8例。合并结核5例、高血压15例、类风湿性关节炎2例、脑梗死4例、冠心病7例、内脏恶性肿瘤3例、肝硬化6例、贫血2例。回归分析发现色素沉着与水砷浓度相关(OR=0.32,95%CI=0.10~0.98);校正OR=0.27,95%CI=0.08~0.90)。冠心病的发生与饮用高砷水时间具有相关性(OR=6.41,95%CI=1.09~37.88;校正OR=8.55,95%CI=1.212~60.41)。肝硬化的发生与水砷浓度具有相关性(OR=24.67,95%CI=2.69~226.57;校正OR=22.51,95%CI=2.38~213.11)。结论慢性砷中毒患者色素代谢异常、掌跖部皮肤角化、皮肤癌发生率高。水砷浓度、饮用高砷水时间不同对人体可能产生不同的影响。
作者:韩建文;狄震;张巧丽;刘佳;乌日嘎;智艳平;乌日娜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观察联合臭氧水治疗特应性皮炎(AD)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收集6~65岁中重度AD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患者均口服左西替利嗪胶囊(5 mg每日1次),外涂他克莫司软膏,每日2次,同时外涂保湿润肤霜。试验组加用臭氧水疗,每周3~5次。共观察2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特应性皮炎严重度评分(SCORAD)评分、视觉模拟尺(VAS)瘙痒评分、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DLQI)/儿童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CDLQI)变化情况,ELISA法检测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白细胞介素4、神经生长因子表达水平。结果试验组患者治疗前SCORAD评分、VAS评分、DLQI/CDLQI评分分别为42.13±16.03、7.14±2.12、14.92±5.94,治疗2周后分别为27.3±11.01、2.23±1.31、9.69±4.17;对照组治疗前SCORAD评分、VAS评分、DLQI/CDLQI评分分别为43.36±17.78、6.45±1.29、15.15±5.40,治疗2周后分别为39.65±16.67、3.32±0.87、12.84±5.37。两组3种评分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治疗2周后两组之间3种评分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外周血白细胞介素4和神经生长因子水平均下降,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中试验组白细胞介素4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t=8.57,P<0.05),神经生长因子下降幅度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9.51,P>0.05)。结论联合臭氧水能安全、有效地改善AD患者病情,可能与降低患者外周血白细胞介素4水平有关。
作者:张英博;向亚平;黄进华;高丽华;陈美琳;Kathy Wu;李苗苗;陈静;杨盛波;鲁建云 刊期: 2016年第10期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CLSM)在脂溢性角化病与鲍恩病鉴别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88例临床诊断为脂溢性角化病和18例临床诊断为鲍恩病的患者典型皮损做CLSM检查,然后取该处皮损行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脂溢性角化病CLSM图像特征:全部有表皮脑回状结构,另有角蛋白充填的囊性包裹体,表皮突呈小梁状下延;基底层细胞排列呈条索状或放射状9例,基底层及真皮层可见折光性明亮的结构6例。鲍恩病CLSM图像特征:表皮中下层细胞灶状排列紊乱,体积较大,细胞形态不规则,有明显的异形,真皮浅层散在单个核细胞浸润。结论脂溢性角化病与鲍恩病在CLSM成像上有不同的特征性,CLSM可为二者的鉴别诊断提供帮助。
作者:邹云敏;于世荣;吴秀娟;张德志;刘建勇;吴曹英;康晓静 刊期: 2016年第10期
患儿女,7岁,因左侧面部斑块4年就诊。皮肤科检查:左侧面部见6cm×5cm境界清楚环状斑块,质韧,无明显触痛,皮损表面可见脓痂。组织病理:表皮部分破溃、坏死,真皮内弥漫性淋巴、组织细胞及上皮样细胞浸润,局灶伴较多嗜中性粒细胞。过碘酸雪夫染色(PAS)阴性、抗酸染色阴性。组织培养25 d后见暗产色分枝杆菌菌落。菌落涂片抗酸染色阳性。PCR扩增16S rRNA、hsp65基因产物发现与苏尔加分枝杆菌同源性接近,分别为100%、99%。给予利福平、异烟肼、乙胺丁醇治疗后好转。
作者:王小坡;陈志明;宋昊;孙建方;王洪生 刊期: 2016年第10期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