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心血管介入术血栓和出血的防治

苏毅

关键词:心血管, 介入治疗, 血栓, 出血
摘要:目的 探讨心血管介入术中出血、血栓等并发症的防治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至2012年50例心血管介入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50例心血管介入术治疗后,出血4例,发生率8%,血栓3例,发生率6%.结论 心血管介入术后出血、血栓等并发症有较为凶险的病情,及时发现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进行治疗,能够明显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中国实用医刊杂志相关文献
  • 急性酒精中毒致心脏损害的临床分析

    目的 分析中、重度急性酒精中毒患者心电图、心肌酶数值变化,探讨急性酒精中毒患者中毒程度与心脏损害的关系.方法 对262例中、重度急性酒精中毒患者做常规心电图、心肌酶检测,并对其中109例心脏受损者进行跟踪观察心电图、心肌酶数值变化.结果 心电图异常发生率及心肌酶升高率随中毒程度而增高(P<0.01),经及时治疗,262例患者心电图、心肌酶数值均恢复正常.结论 心脏损害发生率及程度与急性酒精中毒程度呈正相关,是一过性的损害,但中毒越重,心电图、心肌酶数值恢复时间越长.

    作者:朱敏;冯爱民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冠心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颈动脉彩色多普勒影像学特征.方法 对98例冠心病患者进行颈动脉的彩色超声多普勒检查,分析总结其特征和规律.结果 98例冠心病患者有颈动脉粥样硬化78例,发病率79.59%.其中45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出现颈动脉粥样硬化32例,发病率为71.11%;53例心肌梗死患者出现颈动脉粥样硬化46例,发病率为86.74%.粥样样斑块好发于颈总动脉血管膨大处,其次为颈总动脉主干,颈内动脉及颈外动脉.结论 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心病有密切相关性.

    作者:任海云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高脂血症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高脂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60例高脂血症患者给予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比较治疗前后血脂水平的变化.结果 60例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达81.3%,所有患者的血脂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高脂血症疗效满意,不良反应轻,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兰莉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sCD40-EGFP融合基因的构建及其在树突状细胞DC2.4中的表达

    目的 构建携带鼠可溶性CD40分子(sCD40)及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报告基因的融合蛋白真核表达质粒pEGFP-N1/sCD40并检测其在树突状细胞(DC2.4)中的表达水平.方法 采用基因工程技术构建CD40胞外区与EGFP重组载体质粒pEGFP-N1/sCD40,经酶切及序列分析鉴定,脂质体介导转染DC2.4细胞株,荧光显微镜,荧光分光光度计及SDS-PAGE检测sCD40-EGFP融合蛋白的表达,流式细胞仪检测其活性.结果 融合基因在瞬时转染的树突状细胞中获得表达,并分泌至上清,且sCD40-EGFP融合蛋白中分子标签未影响可溶性sCD40膜外活性区的生物学活性.结论 可溶性CD40分子与EGFP融合基因载体构建成功,在树突状细胞中表达的融合蛋白具有生物活性,为进一步研究基因修饰树突状细胞诱导特异性移植免疫耐受奠定了实验基础.

    作者:贺杰峰;赵浩亮;田彦璋;董秀山;李辉宇;王晋喜;赵旭晔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急诊胃镜检查在上消化道出血诊治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急诊胃镜检查在上消化道出血诊断与治疗中的价值.方法 将108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4例,观察组患者于末次出血48h内进行急诊胃镜检查,对照组患者于末次出血48h后进行急诊胃镜检查,比较两组患者病灶检出率、成功止血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结果 观察组行急诊胃镜检查后病灶检出率及止血率分别为95.4%、93.1%,对照组分别为82.1%、81.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均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急诊胃镜检查及治疗安全有效,可明显提高病灶检出率及止血率,缩短住院时间,减轻患者经济负担,且急诊胃镜检查时间越早越好.

    作者:刘小平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全程超导无痛人工流产手术196例

    目的 探讨全程超导无痛人工流产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门诊及住院孕妇396例分为无痛人工流产术组196例,常规人工流产术组200例,无痛手术经麻醉医生按要求给予孕妇静脉麻醉,使孕妇全身放松,在无自觉的情况下施行可视人工流产术.对照组按常规处理,护士给孕妇持续的生理、心理及感情上的支持.结果 手术麻醉医生按要求计划麻醉,无痛人工流产组与常规人工流产组相比,手术时问短(P<0.01),人工流产综合征少(P<0.05),漏吸率低(P<0.05),手术合并症少(P<0.05).结论 全程超导无痛人工流产术有利于提高手术质量,减少手术时间,降低孕妇并发症.

    作者:孙琳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曲美他嗪对缺血性心肌病患者QT离散度及心功能的影响

    目的 观察曲美他嗪对缺血性心肌病患者QT离散度(QTd)、心功能及安全性的影响.方法 将122例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曲美他嗪治疗组(研究组)59例和常规治疗组(对照组)63例,对照组采用传统药物治疗,研究组在此常规治疗上加服曲美他嗪20 mg,3次/d,连用24周.观察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短轴缩短率(FS)、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SD)及QTd的变化.结果 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患者LVEF及FS明显升高(P<0.05),LVSD及QTd均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LVEF及FS升高更明显(P<0.05),LVSD及QTd降低更明显(P<0.05),且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缺血性心肌病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曲美他嗪可以改善心功能,缩短QTd,安全有效.

    作者:吴帆;程国平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城市社区与乡镇社区人群脑卒中危险因素比较

    目的 比较城市社区人群与乡镇人群脑卒中的危险因素暴露情况,为脑卒中的预防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淮河医院2012年6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脑卒中患者220例,其中长期居住城市社区120例,乡镇100例,比较两组脑卒中危险因素.结果 社区患者脑卒中的危险因素依次为高血压、吸烟、高血脂、肥胖、运动少、糖尿病、心脏病史、家族史;乡镇患者脑卒中的危险因素依次为高血压、吸烟、高血脂、家族史、糖尿病、肥胖、运动少、心脏病史.结论 高血压是脑卒中发病的主要的危险因素,对脑卒中的发病影响大.同时吸烟、高血脂、糖尿病等对脑卒中的发生发展也有影响,因此这些病症的患者也要注意预防脑卒中的发生.

    作者:赵俊;贺维亚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辛伐他汀联合胺碘酮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临床研究

    目的 观察辛伐他汀联合胺碘酮对心房颤动转复后维持窦性心律的用法及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8月至2012年10月收治的74例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的临床资料,心房颤动转复后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47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胺碘酮治疗,观察组同时给予辛伐他汀.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C-反应蛋白(CRP)水平,治疗后6个月及1年内房颤复发例数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用药6个月后观察组患者CR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6个月、12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窦性心律维持率分别为94.6%、89.2%,对照组分别为78.4%、70.3%,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辛伐他汀联合胺碘酮对心房颤动患者转复后维持窦性心律效果明显优于单用胺碘酮,临床应用安全、有效.

    作者:万新立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透析患者中未控制高血压和已控制高血压的血流动力学分析

    目的 比较持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CAPD)患者中未控制高血压者和已控制高血压者的血流动力学,以探讨透析患者高血压的发生机制.方法 选取115例CAPD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血压水平分为两组:已控制的高血压组(CHT):收缩压<140 mm Hg(1 mm Hg=0.133 kPa)或舒张压<90 mm Hg,是否服用降压药均入选;未控制的高血压组(UHT):收缩压≥140 mm Hg或舒张压≥90 mm Hg,服用至少一种降压药.控制的高血压组又可根据服药状态分为两个亚组:CHT1组(收缩压<140 mm Hg或舒张压<90 mm Hg,不服用任何降压药);CHT2组(收缩压< 140 mm Hg或舒张压<90 mm Hg,服用至少一种降压药).使用德国西门子超声仪G50测定血流动力学指标,使用自动脉搏波速度(PWV)分析仪测定PWV,使用多频生物电阻抗分析仪对患者的容量状态进行评估.不同组之间的各项指标比较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 在未控制的高血压组,总外周阻力指数显著高于控制的高血压组,但心输出量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CAPD患者中总外周阻力增高是高血压的主要原因.

    作者:李红艳;邵凤民;王龙安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H9c2细胞在心脏离体模型中研究进展

    目的 来自大鼠胚胎心脏细胞系的H9c2细胞,目前被广泛地用于心脏细胞的体外模型.本文就H9 c2细胞在心血管疾病方面的体外实验模型中的应用作一综述,并总结其作为心脏离体模型的优缺点,以期对H9c2细胞在心脏离体模型中的应用有所提示,以便更好地应用于心脏离体模型中.

    作者:崔常贺;陈芳;徐予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肠道菌群与心血管疾病关系的研究

    目的 通过对心血管疾病患者肠道菌群和正常人肠道菌群之间的比较,找出肠道菌群和心血管疾病的关系.方法 选取30例心血管疾病患者,以15名健康正常人作为对照.通过培养基改良的方法对留取的粪便进行肠道菌群分析.结果 心血管疾病组较正常组的肠道菌群的比例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与正常组相比,肠道的大肠杆菌、肠球菌、链球菌均升高(P<0.05),且链球菌明显升高(P<0.01);双歧杆菌及乳酸杆菌明显减少(P<0.01);葡萄球菌、韦荣球菌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 心血管疾病组较正常组的肠道菌群的比例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提示肠道菌群的变化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及发展机制有一定关系,可能是促进心血管疾病发生的原因之一.

    作者:冯爱华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高血压与淀粉样变引起颅内大量出血的对比分析

    目的 对比分析高血压与淀粉样变引起颅内大量出血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81例高血压与淀粉样变引起颅内大量出血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手术方法及预后.结果 淀粉样脑血管病与高血压引起颅内大量出血在临床治疗与预后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淀粉样变引起颅内大量出血应参考高血压相关性出血的手术适应证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

    作者:王留向;焦洪亮;蒋广义;孙剑瑞;王树凯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多巴酚丁胺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肺源性心脏病的疗效

    目的 探讨多巴酚丁胺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肺源性心脏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7例肺源性心脏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综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多巴酚丁胺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44例,占93.62%,对照组总有效30例,占75.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心功能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多巴酚丁胺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肺源性心脏病患者,有利于改善心功能和血流动力学,达到治疗目的,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鲍军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医院获得性肺炎危险因素分析及防治策略

    目的 探讨中铁三局集团中心医院收治的81例医院获得性肺炎(HAP)患者的危险因素,以指导临床有效防控.方法 选择本院确诊医院获得性肺炎患者81例作为观察组,同期住院未发生医院获得性肺炎的81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两组患者在住院时间≥14 d、侵袭性操作、意识障碍、联合应用2种以上抗生素、应用抗酸药物、存在基础疾病等因素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尽量避免各种危险因素,针对易感人群、重点科室和相关环节等方面进行有效干预是减少HAP发生的关键.

    作者:杨华;康晶;韩辉丽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婴幼儿先天性血管环的诊断与治疗

    目的 总结婴幼儿血管环早期外科诊治的临床经验.方法 选择2003年3月至2012年5月诊断并手术治疗先天性血管环患儿8例,术前均行X线胸片、超声心动图和心脏CT检查.双主动脉弓3例、右位主动脉弓伴左侧韧带/导管2例,左锁骨下动脉起源于降主动脉1例,肺动脉吊带2例,其中5例合并有心内畸形.5例患儿在体外循环下手术同期矫治心内畸形,3例患儿在非体外循环下手术.结果 术后呼吸机辅助呼吸5 ~ 136 h,平均(28±5.2)h;CICU停留时间36 ~ 154 h,平均(52±3.6)h.所有患儿均存活,随访1~18个月,患儿消化道症状消失,除1例患儿又因呼吸道症状入院外其余7例患儿呼吸道症状较术前有明显好转.结论 临床上对长期有呼吸道和(或)消化道症状的患儿需考虑有先天性血管环的可能,超声心动图联合心脏增强CT是诊断先天性血管环的有效手段,及时解除血管环对气管和食管的压迫是改善预后的关键.

    作者:尉新华;李群;张金涛;石磊;王举;杨玉齐;徐红亮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CYP2C19基因多态性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紫杉醇联合顺铂方案的疗效影响

    目的 探讨CYP2C19基因多态性与非小细胞肺癌紫杉醇联合顺铂方案疗效和不良反应的关系.方法 通过基因芯片技术检测患者的CYP2C19的基因型,将患者分成EM组和PM组,比较两组之间疗效和不良反应的差异.结果 87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EM组65例(74.7%),PM组22例(25.3%),EM组和PM组的有效率分别为52.3%、50.0%,疾病控制率分别为81.3%、77.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M组恶心、呕吐、肌肉或关节疼痛的发生率低于PM组(P<0.05).结论 CYP2C19基因多态性影响紫杉醇联合顺铂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不良反应,未发现对近期疗效的影响.

    作者:何兴端;朱金峰;冯应勤;鲁培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地高辛酏剂治疗新生儿多源性房性心动过速13例

    目的 探讨地高辛酏剂治疗新生儿多源性房性心动过速(MAT)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至2012年13例多源性房性心动过速新生儿,给予地高辛酏剂口服,效果不理想,再次给予胺碘酮.结果 口服地高辛酏剂,患儿MAT在5~7 d终止2例,心室率控制正常7例;2例给予地高辛酏剂、胺碘酮口服,患儿心室率控制正常;1例常规给予营养心肌(磷酸肌酸),未给予其他治疗,症状缓解,长期随访.1例无效,转上级医院继续治疗.结论 地高辛酏剂治疗MAT有效,安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周铭;周红;骆骏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室间隔缺损介入治疗方法的对比研究

    目的 在室间隔缺损(VSD)介入治疗中,比较封堵器置入后撤去轨道导丝与封堵器置入前撤去轨道导丝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2004年1月至2011年12月于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行介入治疗的81例VSD患者,其中30例采用输送鞘管送达左室后保留轨道导丝,置入封堵器后撤去导丝的方法,51例采用经典方法治疗.术后3d、3个月、6个月、1年定期复查,以后根据情况每半年或1年随访1次.结果 77例VSD患者封堵治疗成功,29例为采用后撤轨道导丝的方法,48例为采用经典方法.治疗成功率、X线透视时间、手术操作时间、心律失常的发生率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在VSD介入治疗过程中,采用置入封堵器后撤去轨道导丝的方法治疗VSD安全、有效,手术成功率高,缩短了操作及透视时间,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率.

    作者:丁春丽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同型半胱氨酸和唾液酸联合检测在冠心病预防和诊疗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冠心病(CHD)患者血清唾液酸(SA)和同型半胱氨酸(Hcy)的水平及变化规律.方法 选取心内科住院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为CHD的患者88例,分为三组:稳定型心绞痛(SAP) 39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32例,急性心肌梗死(AMI)组17例,同时以53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用生化分析仪检查四组血清SA、Hcy水平.结果 冠心病组SA、Hcy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SA、Hcy的升高程度显示:AMI组>UAP组>SAP组,二者的升高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成正比.结论 联合检测SA和Hcy,对CHD的诊断与治疗有重要意义,其亦可为冠心病的预防、临床筛检、风险评估提供更好的实验室依据.

    作者:姜家利;王国磊;徐力 刊期: 2014年第01期

中国实用医刊杂志

中国实用医刊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