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若成;李春艳;杨兵;张树暾
目的 观察多索茶碱联合布地奈德治疗支气管哮喘的疗效.方法 将62例支气管哮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方法加氨茶碱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多索茶碱和布地奈德联合治疗,两组疗程均为14 d.观察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和治疗前后患者肺通气功能变化.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9%,对照组为73.3%,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肺通气功能指标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两组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多索茶碱联合布地奈德治疗支气管哮喘临床疗效显著,且安全性较高.
作者:康晶;杨华;任晓燕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腰大池引流在神经外科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腰大池引流治疗神经外科3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蛛网膜下腔出血12例,脑室出血8例,交通性脑积水6例,脑脊液漏5例,颅内感染5例.结果 34例患者达到预期目的,治愈率94.44%,其中1例丘脑出血破入脑室患者因四脑室堵塞病情加重而改为双侧脑室钻孔,1例颅内感染患者家属放弃治疗出院.结论 腰大池引流具有简单、安全、有效、创伤小的特点,可用于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室出血、交通性脑积水、脑脊液漏、颅内感染等疾病的治疗.
作者:宗庆华;娄永利;郭德伟;张辉;姜羽;吕国伟;梁阿铭;闵有会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心血管介入术中出血、血栓等并发症的防治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至2012年50例心血管介入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50例心血管介入术治疗后,出血4例,发生率8%,血栓3例,发生率6%.结论 心血管介入术后出血、血栓等并发症有较为凶险的病情,及时发现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进行治疗,能够明显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苏毅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与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的临床预后.方法 将7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依体表心电图表现分为两组,对照组39例,心电图表现为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观察组39例,为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通过检测心肌坏死标记物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以及超声心动图对两组患者的心功能进行比较分析并随访2年.结果 观察组患者在出院时以及2年后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左心室射血分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指数以及左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ST段抬高型患者心肌梗死面积较大,心功能较差,预后不佳.
作者:王志刚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急诊胃镜检查在上消化道出血诊断与治疗中的价值.方法 将108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4例,观察组患者于末次出血48h内进行急诊胃镜检查,对照组患者于末次出血48h后进行急诊胃镜检查,比较两组患者病灶检出率、成功止血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结果 观察组行急诊胃镜检查后病灶检出率及止血率分别为95.4%、93.1%,对照组分别为82.1%、81.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均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急诊胃镜检查及治疗安全有效,可明显提高病灶检出率及止血率,缩短住院时间,减轻患者经济负担,且急诊胃镜检查时间越早越好.
作者:刘小平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 对比分析高血压与淀粉样变引起颅内大量出血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81例高血压与淀粉样变引起颅内大量出血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手术方法及预后.结果 淀粉样脑血管病与高血压引起颅内大量出血在临床治疗与预后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淀粉样变引起颅内大量出血应参考高血压相关性出血的手术适应证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
作者:王留向;焦洪亮;蒋广义;孙剑瑞;王树凯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在冠心病患者中的监测作用及其与冠心病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4月焦作市第二人民医院心内科住院的冠心病患者82例,按临床诊断分为急性心肌梗死(AMI)组3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28例、稳定型心绞痛(SAP)组18例,对照组为查体正常的同期健康体检者32例.测定hs-CRP、Hcy的水平并比较各组间的差异.结果 各组血中Hcy、hs-CRP水平比较,AMI组、UAP组、SAP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AMI组、UAP组显着高于SAP组(P<0.05).三支、双支病变组Hcy、hs-CRP水平高于单支病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hs-CRP和Hcy呈正相关.结论 血浆Hcy、hs-CRP的水平可以反映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冠状动脉病变程度越严重,血浆Hcy和hs-CRP的水平越高.由此推断血浆Hcy、hs-CRP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作为冠心病病情评估的指标之一.
作者:马欣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Ghrelin对内皮型一氧化氮合成酶(eNOS)活性的影响和作用机制.方法 分离培养大鼠主动脉血管内皮细胞并分为对照组(C组)和Ghrelin组.Ghrelin组加入终浓度为10、50、100和200nmol/L Ghrelin孵育3h收集标本.采用Western blot法测定内皮细胞eNOS和PKC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Ghrelin组eNOS磷酸化水平呈剂量依赖性增加(P<0.05),PKC磷酸化水平呈剂量依赖性降低(P<0.05).结论 Ghrelin可提高内皮细胞eNOS的活性,其机制可能与PKC通路的失活有关.
作者:赵荫涛;邵莉;杨海波;李凌;滕丽莉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热化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对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白细胞介素-10(IL-10)及肿瘤坏死因子(TNF)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大同大学附属医院2004年10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134例NSCLC患者,进行热疗联合NP方案化疗(NVB+ DDP),并分别在治疗前、治疗3个周期后、治疗6个周期后、治疗结束后3个月对患者血清中IL-2、IL-6、IL-8、IL-10及TNF的变化进行监测.结果 热化疗3个周期后,IL-2、TNF水平逐渐增高,明显高于治疗前;IL-6、IL-8和IL-10水平明显低于化疗前.热化疗6个周期后,血IL-6、IL-8、IL-10、IL-2和TNF都有所下降,其中IL-2、TNF浓度显著低于化疗3个周期后的水平.热化疗结束后3个月,血IL-6、IL-8、IL-10水平继续下降;而IL-2、TNF浓度逐渐增高,低于化疗3个周期后的水平,但高于治疗前水平.结论 热化疗治疗NSCLC对IL-2、TNF水平有明显的增高作用,而对IL-6、IL-8、IL-10有降低作用.
作者:李新民;尉继伟;刘治邦;刘建国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协助诊断宫外孕的合理的超声检查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98例宫外孕患者的超声资料,比较宫外孕超声声像图表现及诊断结果.结果 经阴道超声或与经腹超声联合应用对附件区包块、卵黄囊、胎芽、胎心搏动、宫内假孕囊、卵巢的检出率远高于经腹超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当宫外孕包块直径>2.0 em时,二者对包块的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当包块直径<2.0 cm时,经阴道超声对包块的检出率明显高于经腹超声(P<0.01).结论 经腹超声与经阴道超声各有优缺点.建议对可疑宫外孕者可先行经腹超声,结果阴性再行经阴道超声检查.经阴道超声发现宫外孕包块明显优于经腹超声,但由于经阴道超声探测深度的影响,位置较高的宫外孕包块不能显示,必要时,二者要联合使用.
作者:李萍 刊期: 2014年第01期
1 定义门静脉高压是一类由慢性肝脏疾病引起的快速发展综合征,表现为快速增长的门静脉压力梯度(PPG:门静脉与下腔静脉压力差,代表门静脉血流的灌注压).增加的门静脉压力导致其他症状的发生,比如巨脾,门体静脉分流侧支形成,高速血流循环状态[1].PPG正常值为1~5 mm Hg(1 mm Hg =0.133kPa).PPG增长到10 mm Hg及以上时,便会产生明显的临床症状[1-3].2 自然历史门静脉高压引起各种严重的并发症,直接关系到医院的收治率、死亡率和肝硬化患者的肝移植.门静脉高压引起各种严重的并发症包括:胃食管静脉曲张,曲张静脉出血,腹水,自发细菌性腹膜炎,肝肾综合征,肝性脑病,门静脉高压性胃病以及肝脏代谢内外环境紊乱.门静脉高压几乎是肝硬化中不可避免的结果[1].
作者:赵立;赵龙栓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替米沙坦联合氢氯噻嗪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 通过对196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采用替米沙坦联合氢氯噻嗪口服治疗,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 降压总有效率达93.67%,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采用替米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显效快、不良反应小、降压效果稳定.
作者:普华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血气分析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冠心病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对86例COPD合并冠心病的患者和76例单纯冠心病患者进行常规血气分析检查,比较两组血气分析结果.结果 COPD合并冠心痛组与单纯冠心病组在动脉血氧分压、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发现COPD合并冠心病的住院时间较单纯冠心痛组明显延长(P<0.05).结论 血气分析对COPD合并冠心病的临床诊断与预后判断具有重要的价值.
作者:张旭;安永东;覃珊珊;何丽凤;杨春飞;田琴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CYP2C19基因多态性与非小细胞肺癌紫杉醇联合顺铂方案疗效和不良反应的关系.方法 通过基因芯片技术检测患者的CYP2C19的基因型,将患者分成EM组和PM组,比较两组之间疗效和不良反应的差异.结果 87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EM组65例(74.7%),PM组22例(25.3%),EM组和PM组的有效率分别为52.3%、50.0%,疾病控制率分别为81.3%、77.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M组恶心、呕吐、肌肉或关节疼痛的发生率低于PM组(P<0.05).结论 CYP2C19基因多态性影响紫杉醇联合顺铂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不良反应,未发现对近期疗效的影响.
作者:何兴端;朱金峰;冯应勤;鲁培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老年急性化脓性胆管炎患者的临床特点、不同治疗方式及预后.方法 对51例老年急性化脓性胆管炎患者行手术及内镜治疗,比较各自特点、治疗方式和预后.结果 外科手术37例,死亡3例(8%),内镜治疗14例,死亡1例(7%).结论 内镜治疗急性化脓性胆管炎操作简单,安全有效,尤其适合老年急性化脓性胆管炎患者.及时解除梗阻,充分引流是治疗关键.
作者:马力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 总结婴幼儿血管环早期外科诊治的临床经验.方法 选择2003年3月至2012年5月诊断并手术治疗先天性血管环患儿8例,术前均行X线胸片、超声心动图和心脏CT检查.双主动脉弓3例、右位主动脉弓伴左侧韧带/导管2例,左锁骨下动脉起源于降主动脉1例,肺动脉吊带2例,其中5例合并有心内畸形.5例患儿在体外循环下手术同期矫治心内畸形,3例患儿在非体外循环下手术.结果 术后呼吸机辅助呼吸5 ~ 136 h,平均(28±5.2)h;CICU停留时间36 ~ 154 h,平均(52±3.6)h.所有患儿均存活,随访1~18个月,患儿消化道症状消失,除1例患儿又因呼吸道症状入院外其余7例患儿呼吸道症状较术前有明显好转.结论 临床上对长期有呼吸道和(或)消化道症状的患儿需考虑有先天性血管环的可能,超声心动图联合心脏增强CT是诊断先天性血管环的有效手段,及时解除血管环对气管和食管的压迫是改善预后的关键.
作者:尉新华;李群;张金涛;石磊;王举;杨玉齐;徐红亮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黄体酮胶囊治疗复发性自然流产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18例复发性自然流产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及中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黄体酮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 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保胎成功率及足月分娩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应用黄体酮胶囊治疗复发性自然流产,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华乐荣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曲美他嗪对缺血性心肌病患者QT离散度(QTd)、心功能及安全性的影响.方法 将122例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曲美他嗪治疗组(研究组)59例和常规治疗组(对照组)63例,对照组采用传统药物治疗,研究组在此常规治疗上加服曲美他嗪20 mg,3次/d,连用24周.观察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短轴缩短率(FS)、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SD)及QTd的变化.结果 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患者LVEF及FS明显升高(P<0.05),LVSD及QTd均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LVEF及FS升高更明显(P<0.05),LVSD及QTd降低更明显(P<0.05),且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缺血性心肌病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曲美他嗪可以改善心功能,缩短QTd,安全有效.
作者:吴帆;程国平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皮质下缺血性血管病患者认知功能的弥漫张量磁共振特点,为临床诊断与治疗此类疾病提供可靠依据.方法 所有患者均行磁共振头部横断面扫描;计算并记录扩散张量成像(DTI)技术特征参数各向异性分数(FA)值以及全脑白质平均弥散度(MD),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血管性痴呆组患者经MRI检查MD高,而FA则低,三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医师可根据皮质下缺血性血管病患者头部MRI扫描(全脑DTI技术)结果判断其是否发生认知障碍以及认知障碍发生程度,并及早进行针对性的治疗措施,从而提高患者治疗效果,保障其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若成;李春艳;杨兵;张树暾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骨膜蛋白在纤维化型特发性非特异性间质性肺炎(f-INSIP)患者肺组织中的表达.方法 选取2002年8月至2012年3月在河南省人民医院住院的11例经开胸肺活检病理证实为f-INSIP的肺标本,对照组为在河南省人民医院因肺内孤立癌结节行肺叶切除术的住院患者,取其远离病变的正常肺组织标本11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肺标本中骨膜蛋白的表达.结果 免疫组化检测显示:f-INSIP患者肺组织中骨膜蛋白在纤维化周边表达阳性率(8/11)明显高于对照组(1/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骨膜蛋白参与f-INSIP的发病进程.
作者:田李霞;马希涛;王思勤;张晓菊;孔令非 刊期: 2014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