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经腹与经阴道超声诊断异位妊娠临床分析

李萍

关键词:经腹超声, 经阴道超声, 宫外孕
摘要:目的 探讨协助诊断宫外孕的合理的超声检查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98例宫外孕患者的超声资料,比较宫外孕超声声像图表现及诊断结果.结果 经阴道超声或与经腹超声联合应用对附件区包块、卵黄囊、胎芽、胎心搏动、宫内假孕囊、卵巢的检出率远高于经腹超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当宫外孕包块直径>2.0 em时,二者对包块的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当包块直径<2.0 cm时,经阴道超声对包块的检出率明显高于经腹超声(P<0.01).结论 经腹超声与经阴道超声各有优缺点.建议对可疑宫外孕者可先行经腹超声,结果阴性再行经阴道超声检查.经阴道超声发现宫外孕包块明显优于经腹超声,但由于经阴道超声探测深度的影响,位置较高的宫外孕包块不能显示,必要时,二者要联合使用.
中国实用医刊杂志相关文献
  • 入院血糖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住院期间病死率影响的Meta分析

    目的 探讨入院血糖对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住院期间病死率的影响.方法 检索PubMed数据库、中国知网数据库、万方数据库、Ovid医学数据库、EBSCO全文数据库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收集1990年1月至2013年5月期间国内外已发表的关于入院血糖对急性心肌梗死预后影响的文献,筛选出符合纳入标准的合格文献,运用RevMan 5.1.7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共有6篇文献符合纳入标准,其中入院高血糖组病例数5528例,入院血糖正常组6527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OR值=2.57,95% CI(2.29,2.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入院高血糖的急性心肌梗死者的住院期间死亡风险显著高于入院血糖正常者的死亡风险.结论 入院高血糖组住院期间的病死率显著高于入院正常血糖组,降低并控制入院高血糖患者的血糖意义重大且势在必行.

    作者:王鑫;楚英杰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高血压壳核出血开颅手术的策略与技巧研究

    目的 回顾性分析应用显微技术小骨窗开颅手术治疗高血压壳核出血120例的治疗效果,探讨开颅手术的策略与技巧.方法 高血压壳核出血120例,开颅手术,在距额骨颧突8 cm,围绕外侧裂的体表线,额颞弧形切口,做直径4 cm的骨窗,在中央前回下点外侧裂上缘无血管处前后方向切开皮层2~3 cm.用1 cm宽的脑板分开至血肿腔清除血肿,然后在显微镜下操作,清除残余血肿,电凝止血.术后控制血压,保持引流管通畅,12 h复查CT,评价手术效果.结果 血肿清除80%以上98例(82.0%),全部清除65例(54.1%),再出血5例(4.1%).血肿全部清除者未发生明显的脑水肿,脑结构恢复较早较好.随访9个月~4年,GOS评分:恢复良好25例(20.8%),轻残20例(16.6%),中残37例(12.5%),重残23例(19.2%),死亡15例(12.5%).结论 应用显微技术小骨窗开颅手术治疗高血压壳核出血,创伤小,治疗效果好.

    作者:申明峰;刘永生;郭士琨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

    目的 观察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硝酸酯类、β-受体阻滞剂、他汀类等药物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结果 治疗组心绞痛发作频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心电图ST-T较前明显改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确切,且安全可靠.

    作者:马爱琴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瑞舒伐他汀对沿海地区高尿酸血症合并冠心病患者的疗效观察

    目的 评价瑞舒伐他汀对沿海地区高尿酸血症(HUA)合并冠心痛(CHD)患者血尿酸(UA)、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脂的影响及其安全性.方法 将80例HUA合并CHD患者分为瑞舒伐他汀(10 mg/d)组(简称瑞组,40例)和辛伐他汀(20 mg/d)组(简称辛组,40例),连续治疗12周,检测给药前后两组血UA、hs-CRP、血脂浓度及肝肾功能、血肌酸磷酸激酶(CK)水平.结果 ①治疗12周后,两组分别较治疗前UA、js-CRP、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三酰甘油(TG)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有所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治疗12周后,瑞组的UA、hs-CRP、TC、LDL-C、TG与辛组相比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瑞组的HDL-C与辛组相比有增高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③瑞组不良反应少,安全性好.结论 瑞舒伐他汀除有明显调脂作用外,还可降低血清UA、hs-CRP浓度,其安全性良好,对沿海地区HUA合并CHD患者有益.

    作者:于晓;李波;刘微微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突发性耳聋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突发性耳聋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25例突发性耳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5例70耳,对照组60例65耳,治疗组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针灸治疗,对照组单用西医常规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85.2%,对照组总有效率64%,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西医常规疗法联合针灸治疗突发性耳聋优于单纯西医常规治疗.

    作者:张春丽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前列素E-1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

    目的 探讨前列腺素E-1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78例ARDS患者按照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两组,每组39例,对照组采用常综合规救治方法治疗,实验组患者在入院后24 h静脉注射前列素E-1 (3 ng/min)治疗,2h/次,2次/d,根据患者实际情况给予治疗1周左右.比较两组患者生存率、动脉血气、脱械时间、ICU治疗时间.结果 实验组患者生存率、动脉血气、脱械时间、ICU治疗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是一种较为严重的并发症,有高致死率,急救措施十分重要;前列素E-1对ARDS患者有较好临床治疗效果,对患者预后、脱械时间缩短、ICU治疗时间缩短有明显改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谢茂峰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儿童期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急救治疗

    目的 探讨儿童期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急救治疗方法.方法 根据18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儿入院时症状及体征、心电图、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进行临床诊断并给予药物复律.结果 17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儿成功药物复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儿首次或反复发作给予三磷酸腺苷(ATP)成功复律,年长儿或ATP无法复律患儿普罗帕酮有效.结论 仔细查体联合常规心电图可明确诊断,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可估计病情及预后,ATP快速静脉推注可有效、成功地复律.年长儿或ATP无法复律者普罗帕酮更有效.频繁发作或难以药物控制者应考虑射频消融术.

    作者:王新芳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乌司他丁在感染性休克治疗中的价值

    目的 探讨乌司他丁在感染性休克患者治疗中的价值.方法 将62例感染性休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原发病、抗感染及纠正休克,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乌司他丁针治疗;检测两组患者的血常规、血乳酸、降钙素原(PCT)、ICU住院时间及病死率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组血常规、血乳酸及PCT较对照组明显下降,病死率、ICU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乌司他丁可降低感染性休克患者的病死率并缩短住ICU时间.结论 乌司他丁在感染性休克患者的临床治疗上有重要价值,值得进一步研究推广.

    作者:吴海燕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心血管介入术血栓和出血的防治

    目的 探讨心血管介入术中出血、血栓等并发症的防治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至2012年50例心血管介入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50例心血管介入术治疗后,出血4例,发生率8%,血栓3例,发生率6%.结论 心血管介入术后出血、血栓等并发症有较为凶险的病情,及时发现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进行治疗,能够明显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苏毅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替米沙坦联合氢氯噻嗪治疗原发性高血压196例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替米沙坦联合氢氯噻嗪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 通过对196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采用替米沙坦联合氢氯噻嗪口服治疗,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 降压总有效率达93.67%,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采用替米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显效快、不良反应小、降压效果稳定.

    作者:普华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高脂血症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高脂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60例高脂血症患者给予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比较治疗前后血脂水平的变化.结果 60例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达81.3%,所有患者的血脂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高脂血症疗效满意,不良反应轻,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兰莉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皮质下缺血性血管病患者认知功能的弥散张量磁共振特点分析

    目的 探讨皮质下缺血性血管病患者认知功能的弥漫张量磁共振特点,为临床诊断与治疗此类疾病提供可靠依据.方法 所有患者均行磁共振头部横断面扫描;计算并记录扩散张量成像(DTI)技术特征参数各向异性分数(FA)值以及全脑白质平均弥散度(MD),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血管性痴呆组患者经MRI检查MD高,而FA则低,三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医师可根据皮质下缺血性血管病患者头部MRI扫描(全脑DTI技术)结果判断其是否发生认知障碍以及认知障碍发生程度,并及早进行针对性的治疗措施,从而提高患者治疗效果,保障其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若成;李春艳;杨兵;张树暾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骨膜蛋白在纤维化型特发性非特异性间质性肺炎患者肺组织中的表达

    目的 探讨骨膜蛋白在纤维化型特发性非特异性间质性肺炎(f-INSIP)患者肺组织中的表达.方法 选取2002年8月至2012年3月在河南省人民医院住院的11例经开胸肺活检病理证实为f-INSIP的肺标本,对照组为在河南省人民医院因肺内孤立癌结节行肺叶切除术的住院患者,取其远离病变的正常肺组织标本11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肺标本中骨膜蛋白的表达.结果 免疫组化检测显示:f-INSIP患者肺组织中骨膜蛋白在纤维化周边表达阳性率(8/11)明显高于对照组(1/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骨膜蛋白参与f-INSIP的发病进程.

    作者:田李霞;马希涛;王思勤;张晓菊;孔令非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多索茶碱联合布地奈德治疗支气管哮喘的疗效

    目的 观察多索茶碱联合布地奈德治疗支气管哮喘的疗效.方法 将62例支气管哮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方法加氨茶碱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多索茶碱和布地奈德联合治疗,两组疗程均为14 d.观察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和治疗前后患者肺通气功能变化.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9%,对照组为73.3%,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肺通气功能指标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两组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多索茶碱联合布地奈德治疗支气管哮喘临床疗效显著,且安全性较高.

    作者:康晶;杨华;任晓燕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合并紫绀房间隔缺损的外科治疗

    目的 探讨合并紫绀的房间隔缺损的外科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合并紫绀房间隔缺损或外院诊断为艾森曼格的部分房间隔缺损12例患者术前、术后的临床资料,评价其手术效果.结果 12例合并紫绀的房间隔缺损患者术后均存活,肺动脉压明显降低.结论 并非所有的合并紫绀的房间隔缺损均为手术禁忌证,对肺动脉高压患者术前应采用心导管测压,判定肺动脉高压是否由真性肺动脉病变引起的绝对增高,积极的术前准备和合理的手术治疗对于挽救一些紫绀房间隔缺损患者的生命非常重要.

    作者:温萌;苏刚;舒礼良;徐敬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腰大池引流在神经外科的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腰大池引流在神经外科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腰大池引流治疗神经外科3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蛛网膜下腔出血12例,脑室出血8例,交通性脑积水6例,脑脊液漏5例,颅内感染5例.结果 34例患者达到预期目的,治愈率94.44%,其中1例丘脑出血破入脑室患者因四脑室堵塞病情加重而改为双侧脑室钻孔,1例颅内感染患者家属放弃治疗出院.结论 腰大池引流具有简单、安全、有效、创伤小的特点,可用于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室出血、交通性脑积水、脑脊液漏、颅内感染等疾病的治疗.

    作者:宗庆华;娄永利;郭德伟;张辉;姜羽;吕国伟;梁阿铭;闵有会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急性酒精中毒致心脏损害的临床分析

    目的 分析中、重度急性酒精中毒患者心电图、心肌酶数值变化,探讨急性酒精中毒患者中毒程度与心脏损害的关系.方法 对262例中、重度急性酒精中毒患者做常规心电图、心肌酶检测,并对其中109例心脏受损者进行跟踪观察心电图、心肌酶数值变化.结果 心电图异常发生率及心肌酶升高率随中毒程度而增高(P<0.01),经及时治疗,262例患者心电图、心肌酶数值均恢复正常.结论 心脏损害发生率及程度与急性酒精中毒程度呈正相关,是一过性的损害,但中毒越重,心电图、心肌酶数值恢复时间越长.

    作者:朱敏;冯爱民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氯吡格雷在预防冠心病介入治疗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中的疗效

    目的 探讨氯吡格雷在预防冠心病介入治疗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98例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49例.对照组给予噻氯匹定治疗,实验组给予氯吡格雷治疗,观察两组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及对用药前、用药后6、24 h血小板聚集率、血栓素B2水平.结果 对照组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12例,占24.49%;实验组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4例,占8.16%.对照组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高于实验组(x2 =4.780,P =0.029).实验组用药后6、24 h的血小板聚集率、血栓素B2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氯吡格雷在预防冠心病介入治疗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中效果显著,且在控制血小板聚集率、血栓素B2水平方面也有积极的作用.

    作者:芮浩淼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控制性降压麻醉对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

    目的 探讨控制性降压麻醉对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58例老年术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9例,控制性降压组29例.结果 对照组术后3、6、24 h MMSE评分较术前1h有明显变化;控制性降压组术后3、6、24、48 h MMSE评分与术前1h评分有明显差异(P<0.05).控制性降压组出现术后认知功能障碍17例,占58.62%.对照组出现术后认知功能障碍8例,占27.59%.结论 麻醉手术均会导致患者出现术后认知功能障碍,但行控制性降压麻醉所导致的术后认知功能障碍持续时间更久,更严重.

    作者:李洪图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老年冠心病患者行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的近期临床评估

    目的 评估老年冠心病患者的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支架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对56例年龄≥60岁(老年组)和43例年龄<60岁(非老年组)已行支架术的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病灶等特点及手术成功率、手术并发症及近、远期临床随访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老年组在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的基础上行支架术总成功率(96.3%)与非老年组(97.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冠状动脉血管、外周血管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组因冠状动脉扩张后发生急性血管闭塞或严重内膜撕裂而置入支架比例明显高于非老年组(P<0.01);老年组左主干病变化比例明显高于非老年组(P<0.01).随访6 ~18个月,两组患者恶性心脏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老年组患者再次血运重建率明显高于非老年组(P<0.05).结论 对60岁以上冠心病患者行PTCA治疗是安全有效的,成功率较高,并发症少,但应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

    作者:颜崇平;郭勇;高友淑 刊期: 2014年第01期

中国实用医刊杂志

中国实用医刊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