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洪图
目的 探讨福莫特罗、舒弗关及孟鲁司特治疗中度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并对三种治疗方案的治疗费用进行评价.方法 选择驻马店市中心医院2011年3月至2013年3月收治的122例中度支气管哮喘患者(排除存在治疗中断或并发心、脑、肾等重要脏器疾病者),在给予布地奈德气雾剂治疗的基础上,分别联合应用富马酸福莫特罗粉吸入剂(福莫特罗组,40例)、茶碱缓释片(舒弗美组,40例)及孟鲁司特钠片(孟鲁司特组,42例)进行治疗,随访6个月后,对三组患者的哮喘控制情况、治疗效果、治疗费用及不良反应情况进行评价及分析.结果 孟鲁司特组患者的ACT评分显著高于其他两组(P<0.05),而福莫特罗组和舒弗美组间的ACT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孟鲁司特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其他两组(P<0.05),而福莫特罗组和舒弗美组间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舒弗美组患者的临床治疗费用显著低于其他两组(P<0.05);而孟鲁司特组治疗费用显著高于福莫特罗组(P<0.05).福莫特罗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率显著高于其余两组(P<0.05),而舒弗美组患者及孟鲁司特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率较低,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度支气管哮喘患者在应用布地奈德气雾剂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应用孟鲁司特钠片临床疗效佳,但从不良反应率及治疗费用上来考虑,应首选联合应用茶碱缓释片.
作者:王运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 总结婴幼儿血管环早期外科诊治的临床经验.方法 选择2003年3月至2012年5月诊断并手术治疗先天性血管环患儿8例,术前均行X线胸片、超声心动图和心脏CT检查.双主动脉弓3例、右位主动脉弓伴左侧韧带/导管2例,左锁骨下动脉起源于降主动脉1例,肺动脉吊带2例,其中5例合并有心内畸形.5例患儿在体外循环下手术同期矫治心内畸形,3例患儿在非体外循环下手术.结果 术后呼吸机辅助呼吸5 ~ 136 h,平均(28±5.2)h;CICU停留时间36 ~ 154 h,平均(52±3.6)h.所有患儿均存活,随访1~18个月,患儿消化道症状消失,除1例患儿又因呼吸道症状入院外其余7例患儿呼吸道症状较术前有明显好转.结论 临床上对长期有呼吸道和(或)消化道症状的患儿需考虑有先天性血管环的可能,超声心动图联合心脏增强CT是诊断先天性血管环的有效手段,及时解除血管环对气管和食管的压迫是改善预后的关键.
作者:尉新华;李群;张金涛;石磊;王举;杨玉齐;徐红亮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辛伐他汀联合胺碘酮对心房颤动转复后维持窦性心律的用法及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8月至2012年10月收治的74例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的临床资料,心房颤动转复后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47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胺碘酮治疗,观察组同时给予辛伐他汀.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C-反应蛋白(CRP)水平,治疗后6个月及1年内房颤复发例数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用药6个月后观察组患者CR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6个月、12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窦性心律维持率分别为94.6%、89.2%,对照组分别为78.4%、70.3%,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辛伐他汀联合胺碘酮对心房颤动患者转复后维持窦性心律效果明显优于单用胺碘酮,临床应用安全、有效.
作者:万新立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 在室间隔缺损(VSD)介入治疗中,比较封堵器置入后撤去轨道导丝与封堵器置入前撤去轨道导丝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2004年1月至2011年12月于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行介入治疗的81例VSD患者,其中30例采用输送鞘管送达左室后保留轨道导丝,置入封堵器后撤去导丝的方法,51例采用经典方法治疗.术后3d、3个月、6个月、1年定期复查,以后根据情况每半年或1年随访1次.结果 77例VSD患者封堵治疗成功,29例为采用后撤轨道导丝的方法,48例为采用经典方法.治疗成功率、X线透视时间、手术操作时间、心律失常的发生率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在VSD介入治疗过程中,采用置入封堵器后撤去轨道导丝的方法治疗VSD安全、有效,手术成功率高,缩短了操作及透视时间,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率.
作者:丁春丽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皮质下缺血性血管病患者认知功能的弥漫张量磁共振特点,为临床诊断与治疗此类疾病提供可靠依据.方法 所有患者均行磁共振头部横断面扫描;计算并记录扩散张量成像(DTI)技术特征参数各向异性分数(FA)值以及全脑白质平均弥散度(MD),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血管性痴呆组患者经MRI检查MD高,而FA则低,三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医师可根据皮质下缺血性血管病患者头部MRI扫描(全脑DTI技术)结果判断其是否发生认知障碍以及认知障碍发生程度,并及早进行针对性的治疗措施,从而提高患者治疗效果,保障其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若成;李春艳;杨兵;张树暾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老年急性化脓性胆管炎患者的临床特点、不同治疗方式及预后.方法 对51例老年急性化脓性胆管炎患者行手术及内镜治疗,比较各自特点、治疗方式和预后.结果 外科手术37例,死亡3例(8%),内镜治疗14例,死亡1例(7%).结论 内镜治疗急性化脓性胆管炎操作简单,安全有效,尤其适合老年急性化脓性胆管炎患者.及时解除梗阻,充分引流是治疗关键.
作者:马力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入院血糖对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住院期间病死率的影响.方法 检索PubMed数据库、中国知网数据库、万方数据库、Ovid医学数据库、EBSCO全文数据库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收集1990年1月至2013年5月期间国内外已发表的关于入院血糖对急性心肌梗死预后影响的文献,筛选出符合纳入标准的合格文献,运用RevMan 5.1.7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共有6篇文献符合纳入标准,其中入院高血糖组病例数5528例,入院血糖正常组6527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OR值=2.57,95% CI(2.29,2.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入院高血糖的急性心肌梗死者的住院期间死亡风险显著高于入院血糖正常者的死亡风险.结论 入院高血糖组住院期间的病死率显著高于入院正常血糖组,降低并控制入院高血糖患者的血糖意义重大且势在必行.
作者:王鑫;楚英杰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协助诊断宫外孕的合理的超声检查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98例宫外孕患者的超声资料,比较宫外孕超声声像图表现及诊断结果.结果 经阴道超声或与经腹超声联合应用对附件区包块、卵黄囊、胎芽、胎心搏动、宫内假孕囊、卵巢的检出率远高于经腹超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当宫外孕包块直径>2.0 em时,二者对包块的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当包块直径<2.0 cm时,经阴道超声对包块的检出率明显高于经腹超声(P<0.01).结论 经腹超声与经阴道超声各有优缺点.建议对可疑宫外孕者可先行经腹超声,结果阴性再行经阴道超声检查.经阴道超声发现宫外孕包块明显优于经腹超声,但由于经阴道超声探测深度的影响,位置较高的宫外孕包块不能显示,必要时,二者要联合使用.
作者:李萍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 通过对心血管疾病患者肠道菌群和正常人肠道菌群之间的比较,找出肠道菌群和心血管疾病的关系.方法 选取30例心血管疾病患者,以15名健康正常人作为对照.通过培养基改良的方法对留取的粪便进行肠道菌群分析.结果 心血管疾病组较正常组的肠道菌群的比例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与正常组相比,肠道的大肠杆菌、肠球菌、链球菌均升高(P<0.05),且链球菌明显升高(P<0.01);双歧杆菌及乳酸杆菌明显减少(P<0.01);葡萄球菌、韦荣球菌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 心血管疾病组较正常组的肠道菌群的比例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提示肠道菌群的变化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及发展机制有一定关系,可能是促进心血管疾病发生的原因之一.
作者:冯爱华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与急性心肌梗死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患者近期预后的关系.方法 对128例行PCI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术后12 h内检测血清hs-CRP及LDL-C水平,记录患者住院期间及术后30 d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发生率.结果 术后30 d随访,发生MACE者血清hs-CRP水平显著高于未发生者(JP<0.05),而两组患者LDL-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hs-CRP水平患者住院期间及术后30 d MACE发生率均显著高于低hs-CRP者(P<0.05);但不同LDL-C水平患者心力衰竭及再次血运重建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hs-CRP与住院期间及术后30 d MACE显著相关(P<0.05),而LDL-C与MACE无明显相关(P>0.05).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行PCI患者高hs-CRP是患者近期预后的独立预测因子.
作者:赵英丽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急诊胃镜检查在上消化道出血诊断与治疗中的价值.方法 将108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4例,观察组患者于末次出血48h内进行急诊胃镜检查,对照组患者于末次出血48h后进行急诊胃镜检查,比较两组患者病灶检出率、成功止血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结果 观察组行急诊胃镜检查后病灶检出率及止血率分别为95.4%、93.1%,对照组分别为82.1%、81.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均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急诊胃镜检查及治疗安全有效,可明显提高病灶检出率及止血率,缩短住院时间,减轻患者经济负担,且急诊胃镜检查时间越早越好.
作者:刘小平 刊期: 2014年第01期
1 定义门静脉高压是一类由慢性肝脏疾病引起的快速发展综合征,表现为快速增长的门静脉压力梯度(PPG:门静脉与下腔静脉压力差,代表门静脉血流的灌注压).增加的门静脉压力导致其他症状的发生,比如巨脾,门体静脉分流侧支形成,高速血流循环状态[1].PPG正常值为1~5 mm Hg(1 mm Hg =0.133kPa).PPG增长到10 mm Hg及以上时,便会产生明显的临床症状[1-3].2 自然历史门静脉高压引起各种严重的并发症,直接关系到医院的收治率、死亡率和肝硬化患者的肝移植.门静脉高压引起各种严重的并发症包括:胃食管静脉曲张,曲张静脉出血,腹水,自发细菌性腹膜炎,肝肾综合征,肝性脑病,门静脉高压性胃病以及肝脏代谢内外环境紊乱.门静脉高压几乎是肝硬化中不可避免的结果[1].
作者:赵立;赵龙栓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气管插管及气管切开患者肺部感染病原菌耐药情况及防治措施.方法 对外科重症监护室(SICU) 186例患者气道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及药敏结果分析,并制定措施.结果 致病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包括鲍曼不动杆菌(20.01%)、铜绿假单胞菌(17.76%)、大肠埃希菌(15.79%)、肺炎克雷伯菌(13.15%),对喹诺酮类、头孢类抗生素耐药明显.革兰阳性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11.84%),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敏感.结论 加强消毒隔离及护理工作,合理使用抗生素.
作者:陈叶柔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血气分析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冠心病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对86例COPD合并冠心病的患者和76例单纯冠心病患者进行常规血气分析检查,比较两组血气分析结果.结果 COPD合并冠心痛组与单纯冠心病组在动脉血氧分压、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发现COPD合并冠心病的住院时间较单纯冠心痛组明显延长(P<0.05).结论 血气分析对COPD合并冠心病的临床诊断与预后判断具有重要的价值.
作者:张旭;安永东;覃珊珊;何丽凤;杨春飞;田琴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颈动脉彩色多普勒影像学特征.方法 对98例冠心病患者进行颈动脉的彩色超声多普勒检查,分析总结其特征和规律.结果 98例冠心病患者有颈动脉粥样硬化78例,发病率79.59%.其中45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出现颈动脉粥样硬化32例,发病率为71.11%;53例心肌梗死患者出现颈动脉粥样硬化46例,发病率为86.74%.粥样样斑块好发于颈总动脉血管膨大处,其次为颈总动脉主干,颈内动脉及颈外动脉.结论 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心病有密切相关性.
作者:任海云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机械性眼外伤的治疗效果.方法 2010年4月至2013年4月共收治眼外伤患者240例270眼,经分类整理,分析其临床治疗情况.结果 治疗前,无光感者和仅有光感者共189眼,致盲率为71.92%,治疗后无光感者和仅有光感132眼,致盲率为48.60%.治疗前视力在0.1以下者223眼,经治疗后低于0.1者183眼.同一视力水平者在治疗前后视力变化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机械性眼损伤发生后,要行仔细全面检查,根据受伤情况和部位的不同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提高视力和降低致盲率,同时做好有关预防机械性眼外伤的宣传.
作者:李波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Ghrelin对内皮型一氧化氮合成酶(eNOS)活性的影响和作用机制.方法 分离培养大鼠主动脉血管内皮细胞并分为对照组(C组)和Ghrelin组.Ghrelin组加入终浓度为10、50、100和200nmol/L Ghrelin孵育3h收集标本.采用Western blot法测定内皮细胞eNOS和PKC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Ghrelin组eNOS磷酸化水平呈剂量依赖性增加(P<0.05),PKC磷酸化水平呈剂量依赖性降低(P<0.05).结论 Ghrelin可提高内皮细胞eNOS的活性,其机制可能与PKC通路的失活有关.
作者:赵荫涛;邵莉;杨海波;李凌;滕丽莉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脓毒症模型大鼠心肌损伤的发生情况,以及应用乌司他丁(UTI)进行干预的效果及其对心肌的保护机制.方法 将3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均分为三组,假手术组(A组)、脓毒症组(B组)和乌司他丁组(C组).以盲肠结扎穿刺术(CLP)建立脓毒症模型,24h后采动脉血,观察各组心肌损伤指标:心肌肌钙蛋白Ⅰ(cTn Ⅰ)、脑钠素(BNP),血清炎症因子水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IL-10]和血浆一氧化(NO)、丙二醛(MDA)的动态变化.同时用免疫组化半定量法观察心肌组织NF-κB水平的变化.结果 脓毒症组大鼠血浆cTn Ⅰ、BNP、TNF-α、IL-6、IL-10、NO、MDA水平及心肌组织核因子-κB (NF-κB)表达较假手术组明显升高(P<0.05);而乌司他丁组的cTn Ⅰ、BNP、TNF-α、IL-6、NO、MDA水平及心肌组织NF-κB表达虽较假手术组升高,但明显低于脓毒症组,IL-10则高于脓毒症组(P<0.05).结论 脓毒症后可出现明显的心肌损伤,致炎性因子表达增高,乌司他丁能显著减轻脓毒症时心肌损伤的程度,其机制可能与下调炎症因子TNF-α、IL-6水平,抑制NO和自由基介导的组织损伤等机制有关.
作者:李小霞;单艳华;张勇刚;王东;王喜梅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硝酸酯类、β-受体阻滞剂、他汀类等药物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结果 治疗组心绞痛发作频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心电图ST-T较前明显改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确切,且安全可靠.
作者:马爱琴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 回顾性分析应用显微技术小骨窗开颅手术治疗高血压壳核出血120例的治疗效果,探讨开颅手术的策略与技巧.方法 高血压壳核出血120例,开颅手术,在距额骨颧突8 cm,围绕外侧裂的体表线,额颞弧形切口,做直径4 cm的骨窗,在中央前回下点外侧裂上缘无血管处前后方向切开皮层2~3 cm.用1 cm宽的脑板分开至血肿腔清除血肿,然后在显微镜下操作,清除残余血肿,电凝止血.术后控制血压,保持引流管通畅,12 h复查CT,评价手术效果.结果 血肿清除80%以上98例(82.0%),全部清除65例(54.1%),再出血5例(4.1%).血肿全部清除者未发生明显的脑水肿,脑结构恢复较早较好.随访9个月~4年,GOS评分:恢复良好25例(20.8%),轻残20例(16.6%),中残37例(12.5%),重残23例(19.2%),死亡15例(12.5%).结论 应用显微技术小骨窗开颅手术治疗高血压壳核出血,创伤小,治疗效果好.
作者:申明峰;刘永生;郭士琨 刊期: 2014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