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爱琴
目的 探讨氯吡格雷在预防冠心病介入治疗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98例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49例.对照组给予噻氯匹定治疗,实验组给予氯吡格雷治疗,观察两组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及对用药前、用药后6、24 h血小板聚集率、血栓素B2水平.结果 对照组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12例,占24.49%;实验组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4例,占8.16%.对照组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高于实验组(x2 =4.780,P =0.029).实验组用药后6、24 h的血小板聚集率、血栓素B2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氯吡格雷在预防冠心病介入治疗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中效果显著,且在控制血小板聚集率、血栓素B2水平方面也有积极的作用.
作者:芮浩淼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Rho激酶抑制剂(法舒地尔)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肺动脉高压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将60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法舒地尔注射液,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与治疗前肺动脉收缩压(SPAP)、肺动脉平均压(MPAP)比较均有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两组SPAP、MPAP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ho激酶抑制剂(法舒地尔)可明显降低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肺动脉高压,改善肺血管重构.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的治疗具有积极意义.
作者:帖永新;徐震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黄体酮胶囊治疗复发性自然流产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18例复发性自然流产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及中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黄体酮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 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保胎成功率及足月分娩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应用黄体酮胶囊治疗复发性自然流产,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华乐荣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心血管介入术中出血、血栓等并发症的防治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至2012年50例心血管介入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50例心血管介入术治疗后,出血4例,发生率8%,血栓3例,发生率6%.结论 心血管介入术后出血、血栓等并发症有较为凶险的病情,及时发现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进行治疗,能够明显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苏毅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多索茶碱联合布地奈德治疗支气管哮喘的疗效.方法 将62例支气管哮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方法加氨茶碱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多索茶碱和布地奈德联合治疗,两组疗程均为14 d.观察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和治疗前后患者肺通气功能变化.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9%,对照组为73.3%,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肺通气功能指标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两组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多索茶碱联合布地奈德治疗支气管哮喘临床疗效显著,且安全性较高.
作者:康晶;杨华;任晓燕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主动脉弓三分之覆膜支架治疗StanfordA型主动脉夹层术后肾损伤的发病率.方法 对75例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行升主动脉人工血管置换和三分支支架血管置入主动脉弓和近端胸降主动脉真腔内,手术在全身麻醉深低温停循环下进行,与手术后动态抽血监测术后2周内肾功能变化.结果 术后急性肾损伤的发病率为33.3%(25/75),术后急性肾功能衰竭发病率为12%(9/75),9例肾功能衰竭的患者中,死亡2例.结论 主动脉弓三分支支架应用于StanfordA型夹层由于减少体外循环时间尤其是深低温停循环时间,显著降低术后急性肾损伤和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发生率.
作者:王红宇;杨再珍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 对比分析高血压与淀粉样变引起颅内大量出血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81例高血压与淀粉样变引起颅内大量出血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手术方法及预后.结果 淀粉样脑血管病与高血压引起颅内大量出血在临床治疗与预后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淀粉样变引起颅内大量出血应参考高血压相关性出血的手术适应证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
作者:王留向;焦洪亮;蒋广义;孙剑瑞;王树凯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 在室间隔缺损(VSD)介入治疗中,比较封堵器置入后撤去轨道导丝与封堵器置入前撤去轨道导丝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2004年1月至2011年12月于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行介入治疗的81例VSD患者,其中30例采用输送鞘管送达左室后保留轨道导丝,置入封堵器后撤去导丝的方法,51例采用经典方法治疗.术后3d、3个月、6个月、1年定期复查,以后根据情况每半年或1年随访1次.结果 77例VSD患者封堵治疗成功,29例为采用后撤轨道导丝的方法,48例为采用经典方法.治疗成功率、X线透视时间、手术操作时间、心律失常的发生率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在VSD介入治疗过程中,采用置入封堵器后撤去轨道导丝的方法治疗VSD安全、有效,手术成功率高,缩短了操作及透视时间,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率.
作者:丁春丽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全程超导无痛人工流产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门诊及住院孕妇396例分为无痛人工流产术组196例,常规人工流产术组200例,无痛手术经麻醉医生按要求给予孕妇静脉麻醉,使孕妇全身放松,在无自觉的情况下施行可视人工流产术.对照组按常规处理,护士给孕妇持续的生理、心理及感情上的支持.结果 手术麻醉医生按要求计划麻醉,无痛人工流产组与常规人工流产组相比,手术时问短(P<0.01),人工流产综合征少(P<0.05),漏吸率低(P<0.05),手术合并症少(P<0.05).结论 全程超导无痛人工流产术有利于提高手术质量,减少手术时间,降低孕妇并发症.
作者:孙琳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皮质下缺血性血管病患者认知功能的弥漫张量磁共振特点,为临床诊断与治疗此类疾病提供可靠依据.方法 所有患者均行磁共振头部横断面扫描;计算并记录扩散张量成像(DTI)技术特征参数各向异性分数(FA)值以及全脑白质平均弥散度(MD),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血管性痴呆组患者经MRI检查MD高,而FA则低,三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医师可根据皮质下缺血性血管病患者头部MRI扫描(全脑DTI技术)结果判断其是否发生认知障碍以及认知障碍发生程度,并及早进行针对性的治疗措施,从而提高患者治疗效果,保障其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若成;李春艳;杨兵;张树暾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老年急性化脓性胆管炎患者的临床特点、不同治疗方式及预后.方法 对51例老年急性化脓性胆管炎患者行手术及内镜治疗,比较各自特点、治疗方式和预后.结果 外科手术37例,死亡3例(8%),内镜治疗14例,死亡1例(7%).结论 内镜治疗急性化脓性胆管炎操作简单,安全有效,尤其适合老年急性化脓性胆管炎患者.及时解除梗阻,充分引流是治疗关键.
作者:马力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乌司他丁在感染性休克患者治疗中的价值.方法 将62例感染性休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原发病、抗感染及纠正休克,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乌司他丁针治疗;检测两组患者的血常规、血乳酸、降钙素原(PCT)、ICU住院时间及病死率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组血常规、血乳酸及PCT较对照组明显下降,病死率、ICU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乌司他丁可降低感染性休克患者的病死率并缩短住ICU时间.结论 乌司他丁在感染性休克患者的临床治疗上有重要价值,值得进一步研究推广.
作者:吴海燕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与急性心肌梗死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患者近期预后的关系.方法 对128例行PCI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术后12 h内检测血清hs-CRP及LDL-C水平,记录患者住院期间及术后30 d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发生率.结果 术后30 d随访,发生MACE者血清hs-CRP水平显著高于未发生者(JP<0.05),而两组患者LDL-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hs-CRP水平患者住院期间及术后30 d MACE发生率均显著高于低hs-CRP者(P<0.05);但不同LDL-C水平患者心力衰竭及再次血运重建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hs-CRP与住院期间及术后30 d MACE显著相关(P<0.05),而LDL-C与MACE无明显相关(P>0.05).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行PCI患者高hs-CRP是患者近期预后的独立预测因子.
作者:赵英丽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手助腹腔镜脾切除门奇静脉断流术治疗肝硬化并门静脉高压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05例肝硬化并门静脉高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开腹组52例行开腹手术治疗,腹腔镜组53例行手助腹腔镜脾切除门奇静脉断流术治疗,观察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发热、排气、切口感染和再出血情况.结果 腹腔镜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发热时间和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明显优于开腹组(P<0.05);开腹组切口感染7例(13.46%),明显高于腹腔镜组的0例(P<0.05);开腹组切口再出血8例(15.38%),明显高于腹腔镜组的0例(P<0.05).结论 手助腹腔镜脾切除门奇静脉断流术治疗肝硬化并门静脉高压患者效果确切,能够缩短手术时间和降低术中出血量,术后发热时间和术后肛门排气时间短,且术后切口感染和再出血发生率低,在促进患者早期康复和提高生存质量等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作者:马安新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多巴酚丁胺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肺源性心脏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7例肺源性心脏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综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多巴酚丁胺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44例,占93.62%,对照组总有效30例,占75.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心功能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多巴酚丁胺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肺源性心脏病患者,有利于改善心功能和血流动力学,达到治疗目的,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鲍军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孟鲁司特钠联合盐酸西替利嗪治疗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CVA)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门诊CVA患儿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观察组给予口服孟鲁司特钠联合盐酸西替利嗪治疗,对照组给予储雾罐+定量气雾剂规律吸入舒利迭气雾剂治疗,疗程3个月,观察疗效.结果 两组在治疗咳嗽总有效率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15).结论 孟鲁司特钠联合盐酸西替利嗪治疗儿童CVA疗效确切,与吸入舒利迭气雾剂疗效相当,且依从性好,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敏;汤昱;李晓燕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 分析急性肺栓塞(APE)的危险因素、临床特点、误诊情况及治疗方法,以提高确诊率,改善预后.方法 选择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间天门市第一人民医院确诊的急性肺栓塞患者47例,对其危险因素、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误诊原因及治疗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并根据发病年限分为两组,比较两组的确诊时间及预后.结果 APE患者大多有危险因素,占66.0%,临床表现多样化,化验检查结果及心电图缺乏特异性,极易导致误诊,首诊误诊情况依次为心力衰竭10例(21.3%),肺部感染8例(17.0%),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7例(14.9%),脑梗死2例(4.3%),漏诊1例(2.1%),使用修正的Geneva评分对患者进行评估,早期确诊率得到明显提高.结论 APE可并发于多种疾病,临床表现多样,极易误诊漏诊,使用修正的Geneva评分对患者进行筛选,可提高早期确诊率.
作者:刘曼华;尹琼;万书平;魏辉;杨广龙;高启军;肖琴容;孔海英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胰岛素抵抗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心肌灌注分级的影响.方法 选择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干预的患者,以TIMI血流分级、ST段回落(STR)为指标评估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的心肌组织水平再灌注情况,以稳态模型评估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判定患者是否合并胰岛素抵抗.结果 入选64例患者,经统计学分析以ST段回落(STR)为观察指标,胰岛素抵抗组与非胰岛素抵抗组相比,胰岛素抵抗组心肌组织水平再灌注受损(P<0.05).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TIMI血流正常,存在胰岛素抵抗的患者心肌组织水平再灌注受损.
作者:郑志昌;王雷;王国栋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 比较城市社区人群与乡镇人群脑卒中的危险因素暴露情况,为脑卒中的预防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淮河医院2012年6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脑卒中患者220例,其中长期居住城市社区120例,乡镇100例,比较两组脑卒中危险因素.结果 社区患者脑卒中的危险因素依次为高血压、吸烟、高血脂、肥胖、运动少、糖尿病、心脏病史、家族史;乡镇患者脑卒中的危险因素依次为高血压、吸烟、高血脂、家族史、糖尿病、肥胖、运动少、心脏病史.结论 高血压是脑卒中发病的主要的危险因素,对脑卒中的发病影响大.同时吸烟、高血脂、糖尿病等对脑卒中的发生发展也有影响,因此这些病症的患者也要注意预防脑卒中的发生.
作者:赵俊;贺维亚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腰大池引流在神经外科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腰大池引流治疗神经外科3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蛛网膜下腔出血12例,脑室出血8例,交通性脑积水6例,脑脊液漏5例,颅内感染5例.结果 34例患者达到预期目的,治愈率94.44%,其中1例丘脑出血破入脑室患者因四脑室堵塞病情加重而改为双侧脑室钻孔,1例颅内感染患者家属放弃治疗出院.结论 腰大池引流具有简单、安全、有效、创伤小的特点,可用于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室出血、交通性脑积水、脑脊液漏、颅内感染等疾病的治疗.
作者:宗庆华;娄永利;郭德伟;张辉;姜羽;吕国伟;梁阿铭;闵有会 刊期: 2014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