鞠强;项蕾红;Christos C.Zouboulis;夏隆庆
目的 报道1例Majocchi肉芽肿,对其病原菌红色毛癣菌变种raubitschekii的形态学、生理学及分子学特征进行研究,并通过基因分型的方法分析其深在感染与浅表皮肤感染的关系.方法 进行临床和病理检查,真菌镜检和培养,尿素酶试验,内转录间隔区(ITS区)序列分析.对来源于该患者病变趾甲及组织的菌株及7株红色毛癣菌的rDNA非转录间隔区(NTS)串联重复亚单位1(TRS-1区)进行PCR.结果 48岁女性患者,背部、臀部、大腿出现红色丘疹、结节2个月.9个月前曾行肝移植术,甲癣病史3年,术后加重.经病理和真菌学检查,确诊为Majocchi肉芽肿.足趾甲和组织真菌培养菌落和显微镜下形态、尿素酶试验阳性,结合ITS区序列分析结果,证实致病菌为红色毛癣菌变种raubitschekii.TRS-1区扩增后显示,病变趾甲和组织来源的菌株基因型完全一致,与其余临床分离株有差异.结论 NTS区的TRS-1区显示基因多态性,病变趾甲和组织基因型完全一致,提示两者来源相同.
作者:马蕾;李若瑜;余进;万喆;王晓红 刊期: 2008年第06期
是一本具有广泛国际影响的皮肤病学教科书,该书的中文版近由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研究所邵长庚教授主译,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
作者:王宝玺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他克莫司对人角质形成细胞的增殖及干细胞因子(SCF)分泌的影响.方法 体外HaCaT细胞(人永生化角质形成细胞)培养,用MTT和ELISA分别测定他克莫司对HaCaT细胞增殖及SCF含量的影响.结果 103nmol/L~104nmol/L的他克莫司对人HaCaT细胞增殖有抑制作用.10 nmol/L~102nmol/L的他克莫司可以促进HaCaT细胞SCF分泌量的增加;103nmol/L的他克莫司对HaCaT细胞SCF的分泌无影响;高浓度104 nmol/L的他克莫司则可抑制HaCaT细胞SCF的分泌.结论 适当浓度的他克莫司能够促进角质形成细胞SCF的分泌.
作者:杜娟;樊春红;何培英;张建中 刊期: 2008年第06期
患者女,21岁.因右侧大腿伸侧中上部发生黄豆大红棕色结节1个月,增大1周,伴有轻度瘙痒就诊我科.既往史和家族史无特殊.体检:各系统检查无异常.皮肤科检查:右侧大腿伸侧中上部黄豆大红棕色结节,表面较光滑,质地中等偏软,无压痛(图1).手术所见:肿物约黄豆大小,位于右侧大腿伸侧中上部.
作者:陈宏翔;吴志洪;李家文;王椿森;涂亚庭;黄长征 刊期: 2008年第06期
黑踵病(black heel)又称足跟瘀斑,为足跟部发生的群集的皮下出血性黑色小斑点,该病本身无大碍,但皮损不典型时临床易被误诊为黑素瘤,盲目进行手术活检,不但伤及肉体,而且给患者造成巨大的心理负担.
作者:孟如松;赵广;蔡瑞康;姜志国;孟晓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应用表面增强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技术(SELDI-TOF-MS)筛选蕈样肉芽肿患者血清特异性蛋白.方法 用CM10(弱阳离子交换表面)蛋白芯片结合SELDI-TOF-MS技术,检测15例蕈样肉芽肿和15例对照组慢性湿疹、神经性皮炎患者血清中的蛋白质谱,用浙江大学肿瘤研究所蛋白芯片数据分析系统筛选与慢性湿疹、神经性皮炎有差异的蛋白.结果 从15例蕈样肉芽肿与15例慢性湿疹、神经性皮炎患者的血清蛋白质谱中共检测出329个蛋白峰,从中筛选出30个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的蛋白标志物.用支持向量机算法结合其中两个蛋白峰(3939,5909)可得到佳诊断模型,模型训练时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为100%,留一法交叉验证和测试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也为100%.结论 血清蛋白质谱联合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对蕈样肉芽肿的诊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作者:唐旭;沈宏;余捷凯;许爱娥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Hedgehog信号转导通路的特异性抑制剂KAAD-环巴胺对人鳞状细胞癌(squamous cell carcinoma,SCC)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方法 采用MTT法测定KAAD-环巴胺对A431细胞的增殖抑制情况,光镜下观察细胞形态,流式细胞仪检测KAAD-环巴胺对A431细胞周期的影响,用Annexin-V-FITC/PI双染色法检测细胞凋亡率的变化.结果 MTT结果显示0.5,1,2,5 μmol/L KAAD-环巴胺对A431细胞的生长抑制率依次为(7.0±2.3)%,(20.6±2.8)%,(48.3±3.4)%和(61.6±3.3)%,F=49.92,P<0.01;5μmol/L KAAD-环巴胺作用1~5 d的生长抑制率分别为(18.3±2.6)%,(56.1±3.7)%,(65.4±2.8)%,(71.2±1.9)%,(75.9±3.0)%,F=16.32,P<0.01,表明KAAD-环巴胺可显著抑制A431细胞增殖,且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性:r浓度=0.91,P<0.01;r时间=0.86,P<0.05.光镜下细胞形态明显受损.细胞周期结果显示KAAD-环巴胺作用组G1期细胞数为(76.2±1.8)%,较空白对照(51.8±2.9)%明显增加,F=26.34,P<0.01,G1期前亚二倍体峰由空白对照组(1.7±0.3)%增至(8.7±0.2)%,F=6.32,P<0.05,表明KAAD-环巴胺可以将A431阻滞于G1期.凋亡检测结果显示KAAD-环巴胺可以明显诱导A431细胞发生凋亡,凋亡率由空白对照(18.5±3.1)%增至(46.2±2.8)%,F=32.01,P<0.01.阴性对照组实验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edgehog信号通路的特异性抑制剂KAAD-环巴胺能够显著抑制A431细胞增殖并诱导其凋亡.
作者:刘海燕;周扬;白育萍;刘玉峰;李承新 刊期: 2008年第06期
患者女,45岁.因颈部、双侧腋下、大腿内侧皮损30余年,新发水疱2周于2007年4月20日来我科门诊就诊.患者30余年前无明显诱因双侧腋下出现角化性皮损,无自觉症状,皮损逐渐扩展至颈部及双侧大腿内侧,在当地诊断为毛囊角化病,因当地医生建议无需治疗,故未特殊处理.
作者:袁小英;张红;陆地;庞晓文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和MMP-9与多发性肌炎/皮肌炎(PM/DM)的关系.方法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印迹方法分别检测PM/DM患者外周血单一核细胞(PMBC)中MMP-2和MMP-9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MMP-2、MMP-9在PM/DM患者外周血PMBC中的mRNA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人对照组,其中MMP-2为正常人对照组的2.41倍、MMP-9则为1.66倍.Western印迹检测发现MMP-2、MMP-9在PM/DM患者外周血PMBC中的蛋白表达水平也明显高于正常人对照组,与其mRNA表达结果一致.结论 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和MMP-9可能在PM/DM的发生中起作用.
作者:朱武;周艳宏;李静 刊期: 2008年第06期
患者男,14岁.因左拇趾甲缘硬性结节半年余,于2007年7月6日来我院就诊.患者2年前因左拇趾甲内侧缘红肿热痛前往县人民医院外科就诊,按嵌甲病给予拔甲、抗感染、换药等处理,术后肿痛迅速消退.半年后新长左拇趾甲内侧缘再次肿痛,经保守治疗肿痛有所减轻,但仍反复发作.
作者:余育承;郑秀东;吴玉兰 刊期: 2008年第06期
SLE是由于自身抗体和免疫复合物的沉积破坏血管和细胞而导致的累及多系统损害的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突出特点是患者血清中出现多种不同的自身抗体.狼疮肾炎是SLE的主要并发症之一,具有较高的死亡率和病死率.
作者:王茜;叶冬青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SLE患者T细胞CD154表达的雌激素依赖性增加是否与其mRNA的稳定性变化相关.方法 用不含或含有17-β雌二醇(10-7mol/L)的无血清培养液培养SLE女性患者(10例)及正常人对照(7例)的T细胞共18 h.取一部分T细胞放至用抗CD3包被的培养皿中进一步培养激活,并在平行培养中加入放线菌D以阻止新的mRNA合成.CD154 mRNA的稳定性用RT-PCR测定,并与不经刺激的T细胞(静止细胞)作对照.结果 静止的SLE T细胞在含雌二醇的培养液中CD154/G3PDH为36.9~100,(x)=75.5;不含雌二醇的CD154/G3PDH为14.5~100,(x)=73.6,两组比较,P=0.88;正常T细胞分别为34.2~100,(x)=76.3和47~100,(x)=74.3,两组比较,P=0.65.在对雌激素应答过程中,静止的SLE T细胞和正常T细胞mRNA的稳定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同样,激活的SLE T细胞在含雌二醇的培养液中CD154/G3PDH为34~100,(x)=86.8;不含雌二醇的CD154/G3PDH为28.5~100,(x)=54.5,两组比较,P=0.15;正常T细胞分别为73~100,(x)=87.7和40~98,(x)=68.1,两组比较,P=0.077.在雌激素的作用下,激活的SLE T细胞和正常T细胞CD154 mRNA的稳定性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SLE T细胞中CD154的雌激素依赖性表达增加并不是由mRNA稳定性变化引起.
作者:李晓岚;Virginia Rider;Bruce Kimler;Nabih I Abdou 刊期: 2008年第06期
本研究通过检测SLE患者和正常人PBMC中IL-4、IL-4R、STAT6、GATA3、MBD2的mRNA的表达水平,探讨SLE患者Th2细胞异常活化情况.
作者:秦海红;施若非;伍洲炜;梅兴宇;徐金华;郑捷;施伟民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原发性皮肤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PCMZL)中BCL10蛋白的表达和相关染色体的异常.方法 收集17例PCMZL,用免疫组化检测BCL10的表达,用荧光原位杂交(FISH)的方法分别检测API2-MALT1、BCL10、MALT1和IgH基因的异常.结果 在17例PCMZL中,BCL10的阳性率为94.1%(16/17),其中细胞质阳性率为64.7%(11/17),细胞核阳性率为29.4%(5/17).在FISH检测中,所有病例都不存在t(11;18),t(1;14)和t(14;18)染色体异常.与其他部位的MALT淋巴瘤相比较,在PCMZL中染色体易位的发生率不常见,可能这些遗传学异常不是PCMZL发生中的重要因素,而有其他目前未知的因素参与肿瘤的发生.结论 BCL10的核表达与是否出现上述的染色体异常无关,是否代表更具侵袭性的一种预后标记,尚需长期随访观察.
作者:李百周;孔蕴毅;杨文涛;周晓燕;范月珍;陆洪芬;施达仁 刊期: 2008年第06期
例1,女,15岁.皮肤反复红肿、水疱、溃疡3年,浸润性斑块和结节6个月.组织学检查示真皮全层中等大小不典型淋巴样细胞呈血管中心性浸润,浸润细胞为LCA+,CD45RO+,CD56+,EBV+.后诊断:鼻型结外NK/T细胞淋巴瘤.患者确诊后经系统化疗无效,1个月后死亡.例2,男,44岁.右腰部浸润性肿块进行性增大1年,局部淋巴结肿大4个月.组织学特征为真皮全层及皮下大量致密的中等至较大的母化淋巴样细胞浸润,浸润细胞对CD4+和CD56呈弥漫性阳性反应.后诊断:母细胞性NK细胞淋巴瘤.患者行皮损切除后系统化疗,在随访中.CD56+皮肤淋巴增生性疾病常具有较高的侵袭性生物学行为.
作者:王平;孙焱;王照明;郑俊惠;沈宏;许爱娥 刊期: 2008年第06期
先证者女,12岁.患儿出生时,头部无明显毛发,6个月时逐渐长出细软黄发,纤细卷曲.头发生长缓慢,稀疏,而且容易折断.患者从出生到12岁从未理发,常年戴帽.
作者:李明;杨莉佳;蒋屏东;翟建新;朱小红 刊期: 2008年第06期
为研究荨麻疹发病原因和食物的关系,我们于2005年7月至2007年5月,检测65例荨麻疹患者的总IgE和食物过敏原特异性IgG抗体水平,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刘志超;刘建刚;田中华;焦健;孙青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建立用14C放射性核素标记的硫脲嘧啶(14C-TU)掺入定量测定黑素小体转移的方法.方法 14C-TU被黑素细胞摄入后能迅速与黑素生成中间产物特异性地结合而掺入新生黑素中,用经14C-TU预标记过夜的melan-a小鼠黑素细胞(MC)与SP-1小鼠角质形成细胞(KC)建立共培养体系,并在共培养后的不同时间,采用二次差异胰酶消化法再将两种细胞分离,用液体闪烁计数仪测定KC内被转移的放射活性量以示黑素小体转移量.同时,应用此方法初步观察毛喉素(一种PKA激动剂)和烟酰胺对黑素小体转移的影响.结果 ①相同数目(2.5×105)的MC和KC分别用1μCi 14C-TU标记12 h或48 h,放射活性测定显示,MC的放射活性(c/min)分别是KC的80或66倍,表明14C-TU能高度特异地标记新生黑素,是一理想示踪黑素小体转移的标记物.②与未处理对照组相比,20μmol/L毛喉素能增加黑素小体转移近2.3倍,而1 g/L烟酰胺能抑制黑素小体转移达0.67倍.③MC与KC共培养8~12 h,MC树突伸展良好,并已有黑素小体发生转移,此时尚未观察到毛喉素诱导的MC增殖.二次差异胰酶消化法用于共培养体系中的KC分离能获得满意的效果(KC纯度约为84.5%).结论 建立体外的MC和KC共培养结合14C-TU掺入法能定量观察毛喉素和烟酰胺对黑素小体转移的影响.
作者:周琼;雷铁池;徐世正 刊期: 2008年第06期
2007年3月3-11日,我市环县地区出现寒流天气,据环县气象部门提供资料表明,此时气温较往年同期明显下降,低气温零下5.8℃,20日县疾控中心报告环县部分乡镇学校发生群发性手足红斑病例,我们配合市、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立即开展调查工作.
作者:袁鸿瑞;赵荣;潘长涛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粟丘疹亦称白色痤疮,系起源于表皮或附属器上皮的潴留性囊肿.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性别.常见于眼睑周围、面颊、包皮、阴囊等处,疏散分布;或继发于皮肤炎症后等.现将本科2年来就诊的10例耳廓群集性粟丘疹患者报道如下.
作者:苗国英;郑海萍;张西克;王保梅;刘青;吴平;姚贵申;张合恩 刊期: 2008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