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以银屑病皮损为首发症状的艾滋病一例

刘维;廖列辉;莫秀梅;林颖

关键词:寻常性银屑病, 皮损, 首发症状, 医院就诊, 患者, 佛山市, 斑丘疹, 诊断, 头皮, 红色, 红斑, 多层, 白色
摘要:患者男,35岁.因全身起红斑、鳞屑,伴痒1年余,加重1个月于2006年9月来我院就诊.2005年5月,患者头皮开始出现少许红色斑丘疹,上有多层白色鳞屑,到佛山市中医院就诊,诊断为寻常性银屑病.
中华皮肤科杂志相关文献
  • 肛周浆细胞肉芽肿一例

    患者女,58岁.因肛周疣状肿块伴瘙痒7个月,增大伴疼痛1个月于2007年5月入院.7个月前患者自觉肛门及外阴部瘙痒伴灼热,时伴里急后重,并于肌门处出现一黄豆大丘疹,为淡红色,表面光滑,无疼痛,未进行治疗.近1个月来肿块逐渐呈分叶状增大,仍瘙痒,有时疼痛.

    作者:周愔;张林;何黎;万屏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色素性痒疹三例

    例1女,21岁.因背部起皮疹2周就诊.2周前无明显诱因,背部出现瘙痒性红色粟粒大小丘疹、斑丘疹,逐渐扩大至全背部并融合成网状.数大后丘疹消退留下棕褐色网状斑片,无痒感.

    作者:郑晓晖;沈宏;王平;许爱娥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汞相关狒狒综合征一例

    患者女,29岁,产后2个月,哺乳期.因右前臂红肿、水疱、破溃3天,颈部、腋下、乳下、腰腹部、腹股沟、胭窝对称性水肿性红斑伴发热1天于2007年12月29日就诊.

    作者:李东宁;王克攀;王莉丽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CD147 siRNA转染对银屑病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CD147的表达及细胞增殖、活化的影响

    目的 探讨转染CD147 siRNA对寻常性银屑病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中CD147的表达及细胞增殖、活化的影响.方法 将化学合成的CD147 siRNA通过电转染至寻常性银屑病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中,采用半定量RT-PCR方法检测细胞在转染96 h内CD147 mRNA的表达变化.采用噻唑蓝法检测转染CD147 siRNA对T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转染CD147 siRNA对T淋巴细胞活化标记分子CD25表达的影响.结果 与未转染组比较,转染CD147 siRNA 24 h后,T淋巴细胞的CD147 mRNA表达水平显著下降(P<0.05),至转染后48 h降低为明显(P<0.01),而转染后96 h恢复至接近转染前水平(P>0.05);转染CD147 siRNA 24 h、48 h、72 h后,T淋巴细胞的增殖水平显著下降,抑制率分别为(44.5±3.13)%、(50.7±3.5)%、(53.98±4.15)%(P值均<0.01),CD25的表达也明显降低(P值均<0.01).结论 CD147分子与银屑病外周血T淋巴细胞的增殖、活化能力相关,可能是一种新的银屑病治疗靶分子.

    作者:常静;陈翔;粟娟;匡叶红;鲁慧;彭胜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基质金属蛋白酶7在恶性黑素瘤中的表达

    目的 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7(MMP7)的表达与恶性黑素瘤浸润、转移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研究MMP7在恶性黑素瘤(30例)、交界痣(30例)、正常人皮肤(15例)组织中的表达,并观察其在恶性黑素瘤A375细胞株和不同浓度乙酰肝素酶反义寡核苷酸转染的裸鼠体内恶性黑素瘤移植瘤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MMP7在恶性黑素瘤组、交界痣组及正常人皮肤组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3.33%(25/30)、6.67%(2/30)和0,恶性黑素瘤组与交界痣组MMP7的阳件表达率比较,x2=35.62,P<0.01;交界痣组与正常人皮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0、20、30 μmol/L乙酰肝素酶反义寡核苷酸对裸鼠体内恶性黑素瘤移植瘤MMP7表达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30 μmol/L组的抑制作用强,与其他2个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MP7在A375细胞株中呈强阳性表达.结论 MMP7在恶性黑素瘤中的表达明显高于其在交界痣和正常人皮肤;乙酰肝素酶反义寡核苷酸对裸鼠体内恶性黑素瘤移植瘤中MMP7的表达有显著抑制效应;MMP7在A375细胞株中呈强阳性表达.

    作者:孟静;于建斌;张江安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葡萄牙念珠菌致头皮念珠菌病一例

    患者男,78岁,因头顶部红色丘疹4年余,出现红斑、结痂2个月于2007年7月13日来我院就诊.患者4年前无明显诱因头顶部出现一绿豆大小红色丘疹,无明显自觉症状,未行任何诊治.

    作者:朱敬先;朱海军;王启明;林元珠;张金艳;白逢彦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眶部任意型皮瓣修复眼睑分裂痣术后缺损

    眼睑分裂痣的完整切除具有较大的难度,原因在于如何在保证美容效果的同时不影响眼睑的闭合.我们自2000年始应用皮瓣移植修复手术切除分裂痣后形成的缺损,经皮瓣转移缝合一期修复创面.

    作者:杨亚东;鲁元刚;伍津津;黄应霞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压力对白癜风负压吸疱自体表皮移植的影响

    负压吸疱自体表皮片移植是治疗稳定期白癜风常用方法之一.供皮区一般选择腹部、臀部等不影响美容的部位.我们通过观察不同压力下腹部起疱情况、真表皮分离部位,黑素细胞培养观察黑素细胞数量,寻求腹部起疱合适的压力,从而提高负压吸疱移植治疗白癜风的疗效.

    作者:章莉;尉晓冬;郑俊惠;郑冬娣;许爱娥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以葡萄膜炎为首发症状的神经梅毒一例

    患者男,55岁,因双眼视力下降4月余于2007年8月25日入院.4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双眼先后出现视物模糊,视力进行性下降.曾于外院诊断为右眼急性视网膜坏死.给予抗病毒药物及糖皮质激素球旁注射等治疗,效果不佳.

    作者:张妤;王懿娜;方红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寻常性银屑病患者血清趋化因子CCL27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目的 检测寻常性银屑病患者血清CCL27水平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61例寻常性银屑病患者治疗前后和45例健康人血清CCL27水平.结果 61例寻常性银屑病患者血清CCL27水平为(670.02±262.15)ng/L,健康人对照组为(373.10±92.84)ng/L,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18,P<0.01).进行期患者血清CCL27水平为(799.94±214.54)ng/L,静止期为(422.57 ±135.53)ng/L,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39,P<0.01).经药物治疗8周后,银屑病患者PASI评分下降70%以上者36例,其CCL27水平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95,P<0.01);PASI评分下降不足70%者25例,CCL27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84,P>0.05).61例银屑病患者血清CCL27水平与PASI评分呈正相关(r=0.58,P<0.01).结论 寻常性银屑病患者血清CCL27水平明显增高,并与疾病活动性相关.

    作者:殷文浩;丁韧烨;盛桂芳;吴贤杰;陈怿;谭宇辉;郑敏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有汗性外胚层发育不良并假阿洪病一例及连接蛋白基因突变检测

    目的 对1例有汗性外胚层发育不良并假阿洪病的患者进行了连接蛋白基因突变检测.方法 收集该患者及其正常家属(姐姐)的外周血标本提取总DNA,扩增GJB2、GJB5、GJB6基因的部分编码区序列,双向测序验证基因突变.结果 患者及其姐姐的GJB5、GJB6基因均未检测到突变.在患者GJB2基因检测到2处突变(V27I和V37I),其姐姐的基凶序列未见突变位点.结论 有汗性外胚层发育不良并假阿洪病患者不一定出现GJB6基因突变,可能有别的基因参与致病.

    作者:张军民;章慧;林佳吟;席丽艳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他克莫司软膏治疗白癜风一例

    患者男,13岁.因左眼旁皮肤出现白斑,渐扩大,于2007年5月15日来院就诊.患者自1年前开始左眼内侧皮肤出现白斑,未治疗,后渐扩大.发病前局部无外伤、炎症及用药史.既往史及家族史:患者平素身体健康,家族中无类似病史.

    作者:朱光斗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以银屑病皮损为首发症状的艾滋病一例

    患者男,35岁.因全身起红斑、鳞屑,伴痒1年余,加重1个月于2006年9月来我院就诊.2005年5月,患者头皮开始出现少许红色斑丘疹,上有多层白色鳞屑,到佛山市中医院就诊,诊断为寻常性银屑病.

    作者:刘维;廖列辉;莫秀梅;林颖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多发副耳并面横裂一例

    患儿男,8个月,因左侧面部多发肿物于2008年5月1日就诊,患儿父母诉该患儿自出生便发现左侧而部多个肿物,并随年龄增长而增大,并左侧口角较大.

    作者:仲伟丽;朱会霞;隋国庆;宋全法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雄激素受体基因第一外显子CAG重复序列长度多态性与痤疮的相关性

    目的 探讨人雄激素受体基因第一外显子CAG重复序列长度多态性与痤疮发生之间的关系.方法 研究对象为中国东北地区238例痤疮患者和207例健康对照,抽取外周血后分离纯化出基因组DNA,采用微卫星扫描(STRs)方法分析CAG重复序列的多态性.结果 男性病例组和对照组的CAG重复均数分别为22.70±3.09和23.48±2.83,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6);将对照组中CAG重复次数的中位数23作为分割点分组比较,长/短CAG片段在男性病例和对照中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携带有CAG短片段的男性较携带CAG长片段的男性患痤疮的风险性明显增加(OR值2.07;95%可信限为1.21~3.54).女性病例组和对照组的CAG重复均数分别为23.41±2.87和23.85±0.21,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15);按中位数分组比较长/短CAG片段在女性病例和对照中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携带有CAG短片段的女性患痤疮的风险性明显增加(P=0.013,OR值2.05;95%可信限为1.18~3.56).结论 雄激素受体基因第一外显子CAG的重复次数与中国东北地区痤疮的发生有关,CAG重复次数少的男性个体患痤疮的风险性增加,雄激素受体基因第一外显子CAG的重复次数可作为痤疮的遗传易感标志之一.

    作者:庞莹;何春涤;刘勇;朱红;魏彬;王凯波;赵宁;王雅坤;肖汀;姜弈;魏华臣;陈洪铎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白塞综合征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FcγRⅡA mRNA的表达及其意义

    目的 探讨白塞综合征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FcγR Ⅱ A mRNA表达及其与血浆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的关系.方法 采集25例白塞综合征患者活动期及其中15例患者经治疗后的非活动期静脉血,分离中性粒细胞后,以RT-PCR检测其FcγR Ⅱ A mRNA的表达.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血浆MPO活性(代表中性粒细胞激活).以20例正常人作对照.结果 白塞综合征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FcγR ⅡA mRNA的表达在活动期为1.801±0.829,非活动期为0.820±0.625,血浆MPO活性分别为32±5 U/L和27±4 U/L,两者表达在活动期组均高于非活动期组(P<0.01),非活动期组与正常人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白塞综合征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FcγR Ⅱ A mRNA的表达水平与血浆MPO活性呈正相关(r=0.39,P<0.01).结论 白塞综合征活动期外周血中性粒细胞FcγR Ⅱ A mRNA表达升高.推测中性粒细胞的FcγR ⅡA可能与白塞综合征中性粒细胞的激活有关.

    作者:杨竹生;冯素英;林麟;周武庆;陈敏;靳培英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甲真菌病诊治指南(2008年版)

    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真菌学组及国内相关知名专家反复讨论和修改,将甲真菌病诊疗指南成文如下,供国内同行参考.

    作者: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真菌学组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人角质形成细胞株HaCaT细胞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内化和下调的研究

    目的 了解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信号转导与负反馈调节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方法 采用免疫沉淀、免疫印迹、间接免疫荧光结合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等技术,研究HaCaT和CHOwt细胞株中多种配体诱导的EGFR内化和下调情况.结果 免疫印迹检测表明,表皮生长因子(EGF)与肝素结合的EGF(HB-EGF)可引起EGFR总量的快速下调,转化生长因子α(TGFα)及Heregulin则未明显促进受体的降解.EGF、HB-EGF和TGFα处理HaCaT细胞较长时间后活化型受体数量亦不同程度减少.间接免疫荧光染色显示,未处理细胞的EGFR主要分布在胞膜,胞质亦见少量分布.经10 min EGF处理后EGFR聚集成斑状结构(HaCaT细胞明显),并形成内吞体(CHOwt细胞明显),而此时EGFR总量尚未发生明显改变.经过4 h EGF处理后,HaCaT和CHOwt细胞内EGFR信号明显减弱,说明此时受体已经下调.结论 不同配体对HaCaT细胞的EGFR总量及活化型受体的下调作用不同.HaCaT和CHOwt细胞EGFR内化和下调的信号转导机制可能存在差异.

    作者:茅晓红;许凤芝;刘伦飞;陈积愫;劳力民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类脂质蛋白沉积症一例

    患者女,21岁.2007年9月12日因面部网状黄白色丘疹、瘢痕,伴声音嘶哑20年来我院门诊就诊.患者生后不久即出现声音嘶哑,皮肤在轻微外力作用下就易受伤,不易愈合,愈后遗留萎缩性瘢痕.

    作者:张洁;李冬芹;尹光文;代永霞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壮族人寻常性银屑病与HLA-DQA1和DQB1基因的相关性研究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遗传因素和免疫学因素在银屑病的发病中起着重要的作用[1].疾病的关联分析和基因扫描技术揭示,多个基因特别是白细胞抗原(HLA)基因某些位点与银屑病的发病有关,并存在种族、地域的差异.

    作者:郑文军;温斯健;林有坤;潘尚领;秦书明;费冬梅 刊期: 2008年第12期

中华皮肤科杂志

中华皮肤科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