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国芹
目的 研究人婆罗双树样基因(SALL4) mRNA及其蛋白在儿童急性白血病(AL)中的表达情况.方法 运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技术对急性白血病患儿及正常对照的单核细胞进行SALL4 mRNA表达测定,运用ELISA法同步检测惠儿血清中SALL4蛋白表达水平,并对其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 ①AL组与对照组之间SALL4 mRNA表达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组(ALL)和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组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B-ALL和T-ALL之间的SALL4 mRNA表达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B-ALL与ANLL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B-ALL组、T-ALL组、AN-LL组、正常对照组的SALL4蛋白表达量均数分别为:136±17、33±23、151±64、55±16.③各组中的SALL4 mRNA和外周血清中的SALL4蛋白表达呈正相关(r=0.931,P<0.01).结论 儿童AL骨髓单个核细胞中存在SALL4基因的异常高表达,与健康对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提示SALL4基因参与了儿童AL的发病.儿童AL中,SALL4 mRNA及其蛋白在B-ALL和ANLL中高表达,且呈正相关;而在T-ALL和健康对照中不表达,提示儿童AL中B-ALL和T-ALL的发病机制可能不同;而B-ALL和ANLL可能存在同样的发病机制.
作者:吴爽;徐学聚;杨成胜;张园;刘玉峰;盛光耀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127例分泌性中耳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63例(73耳)和治疗组64例(75耳),对照组采用西医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辨证服用中药.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2.0%,对照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72.6%,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西医联合中药的辩证施治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疗效较好.
作者:王聘益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 测定新生血管性青光眼(NVG)患者血清及房水中视黄醇结合蛋白4(RBP4)、中性粒细胞激活肽-78(ENA-78)的水平,探讨RBP4、ENA-78在NVG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NVG患者40例(40只眼)作为实验组(A组),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B组)、老年性白内障患者(C组)各40例(40只眼)作为对照组.采集三组患者血清及房水标本,通过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分别检测血清与房水中RBP4、ENA-78的水平.结果 ①A组房水中RBP4、ENA-78的水平(84±6) mg/L、(249±16) ng/L明显高于B组的(71±7) mg/L、(172±15) ng/L和C组的(59 ±6) mg/L、(85 ±12) ng/L,三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87.16,P<0.01;F=75.39,P<0.01).A组血清中RBP4、ENA-78的水平(57 ±6) mg/L、(184±16) ng/L高于B组的(47±5) mg/L、(135±15) ng/L和C组的(34 ±6) mg/L、(64±12) ng/L,三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 =73.46,P<0.01F =81.23,P<0.01).②A组房水和血清中RBP4与ENA-78的水平呈正相关(r=0.72,0.67,P均<0.01),其余各组标本中无显著的相关性(P>0.05).结论 NVG患者房水及血清中RBP4、ENA-78的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且房水中二者水平呈明显正相关,提示在NVG病理机制过程中,RBP4、ENA-78作为促血管生成因子,相互促进、相互影响,共同导致了NVG的发生和发展.
作者:杨家干;黄友敏;周永勤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 评价新柏氏电脑辅助阅片系统(TIS)对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2011年6月至2012年6月参加中山市大规模免费宫颈癌筛查中妇女的资料,选择做过TIS检测并追踪到有确切组织病理学诊断结果的600例病例为研究对象,将ASCUS/AGC+病变列为细胞学阳性病例,将CIN1+病变列为病理学阳性病例,以病理学检查为金标准,评价TIS检测的诊断价值.结果 600例妇女中,TIS检测结果为癌(CA)9例,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 66例,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 104例,不除外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的不典型鳞状细胞(ASC-H) 21例,非典型鳞状细胞/非典型腺细胞(ASCUS/AGC) 30例,正常(WNL) 370例.以病理学诊断结果为金标准,TIS检测的灵敏度为93.95%,特异度为92.73%,约登指数为0.867,阳性似然比12.92,阴性似然比0.065,Kappa值0.854,总符合率为93.17%,阳性预测值87.83%,阴性预测值96.49%.TIS与病理学结果的符合率在CA、HSIL、LSIL中分别为100%、90.91%和72.12%,TIS对CA和HSIL的符合率高于LSIL (P<0.01).结论 TIS对宫颈癌及癌前病变有较高的诊断价值,特别是对CA和HSIL.它是一种高效、高质量和高准确率的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筛查技术.
作者:米贤军;王莹;沈铿;吴秋良;肖琳;陈昂;徐秀梅;孪峰;钟守军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人脐血干细胞(UCBSC)外周静脉移植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临床疗效及可行性.方法 26例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采用UCBSC外周静脉血移植治疗,治疗后定期复查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白蛋白(AIB)、凝血酶原时间(PT)水平变化,观察患者临床症状变化与不良反应.结果 UCBSC治疗2周肝功能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除ALT和AS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 24周后TBiL明显改善(P<0.05),ALB及TP治疗过程中均有改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周后各临床症状明显改善,乏力改善20例(76.9%),食欲改善16例(61.5%),腹水减少或完全消失19例(73.1%).治疗10周后有1例患者死于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大出血.治疗过程中2例患者出现低热,不影响治疗,其余患者未发现与细胞移植相关不良反应.结论 UCBSC外周静脉治疗是短期内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一种有效安全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杨海发 刊期: 2013年第05期
心房颤动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其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心房颤动显著增加心血管系统疾病的发病率及死亡率.基于肺静脉隔离的射频消融术是目前房颤转律治疗的主要方法之一.近年来,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对房颤导管消融有了更多新认识,导管消融治疗的证据级别、推荐等级全面升级.然而,房颤射频消融术后较高的复发率仍是困扰治疗选择的关键因素.传统的房颤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包括左房增大、持续性房颤、长时程房颤负荷及伴有结构性心脏病等.近年来若干新的危险因素不断被发现.本文简要介绍这些因素与房颤复发之间的联系及其病理生理机制.
作者:周建华;林荣海;李振光;鞠卫萍;曹丙峰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 比较分析两种程序对院前心肺复苏成功者存活的影响.方法 对湖北省武汉市急救中心2010年11月至2012年3月复苏成功的127例心脏骤停者资料采用回顾分析,其中C-A-B救治程序的心脏骤停者65例,D或DC复苏程序的心脏骤停者62例,比较分析两种程序对院前心肺复苏成功者存活的影响.结果 C-A-B救治程序组成功复苏存活率为18.50%,D或DC复苏程序组为6.50%,低于C-A-B救治程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肺复苏院前急救成功复苏存活率所受影响具有特异性,在现场施行心肺复苏应依据反应、发病时间、有无原发病症等灵活科学评估并行动,且需提高急救人员的ACLS、BLS水平.
作者:谢萍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妊娠丢失与抗磷脂抗体(APA)[包括抗心磷脂抗体(ACA)和狼疮抗凝抗体(LA)]的关系.方法 观察组为150例有妊娠丢失史的患者,其中分为胚胎停育组(36例)、死胎组(44例)和复发性流产组(70例).对照组为同期120例正常孕妇,分别测定观察组和对照组静脉血清APA水平,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整个观察组APA、ACA、LA的阳性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胚胎停育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死胎组和复发性流产组的APA、ACA、LA阳性率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PA与妊娠丢失有关,尤其对于复发性流产和死胎者.因此,对有不良孕产史的患者常规筛查APA,有利于尽早对因治疗.
作者:张浩如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转移抑制基因(nm23-H1)、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蛋白在食管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nm23-H1、MMP-2蛋白在58例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和23例正常食管黏膜中的表达.结果 nm23-H1蛋白在食管鳞状细胞癌中的阳性率为43.1%,在正常食管黏膜组织中的阳性率为100%,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MP-2蛋白在食管鳞状细胞癌中的阳性率为91.4%,在正常食管黏膜组织中的阳性率为34.8%,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m23-H1、MMP-2在食管鳞癌中的表达与患者性别、年龄及肿瘤大小无关(P>0.05),与肿瘤的分化程度、浸润深度及有无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nm23-H1的表达与切端癌残留有关(P<0.05).nm23-H1与MMP-2的表达呈负相关.结论 nm23-H1、MMP-2均在食管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作用,均可促进远处转移的发生;nm23-H1的表达缺失可能与切端癌残留有关;nm23-H1、MMP-2可作为判断食管癌转移及预后的指标.
作者:黄国胜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经会阴超声动态监测宫颈管长度缩短率与早产的关系.方法 选择有早产症状的初产妇298例,每天经会阴测量1次宫颈管长度,计算宫颈管长度缩短率.然后观察不同宫颈管长度缩短率≤15%组,16% ~ 30%组,31% ~60%组,>60%组,第1、2周及第3周内的早产率的情况.并计算3周总的早产率.结果当宫颈管长度缩短率≤15%时,早产可能性极低.随着宫颈管缩短率的上升,早产率也明显增加,当宫颈管长度缩短率16% ~30%和31% ~60%时,早产率分别为3.4%和7.9%,两组早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当宫颈管长度缩短率>60%组时,早产率为48%,与其他组早产率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即宫颈管长度缩短率越大,早产率越高.结论宫颈管长度缩短率可作为早产的预测指标,且宫颈管缩短率与早产率呈正比.
作者:张计华;王杏芹;马虹;杨京卫;孙玉红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产妇产后盆底肌力改变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2011年4月至2012年1月在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产科分娩并于产后6~8周复查的产妇1029例,其中阴道分娩产妇492例(阴道分娩组),剖宫产537例(剖宫产组).低出生体质量儿(<2.5 kg)产妇36例,正常出生体质量儿(2.5 ~4.0 kg)产妇897例,巨大儿(>4.0 kg)产妇96例,分别对其进行盆底肌力筛查,观察各影响因素与产后盆底肌力的相关性.结果 阴道分娩组与剖宫产组产妇Ⅰ类肌纤维肌力异常率分别为40.9% (201/492)和45.3%(243/537),Ⅱ类肌纤维肌力异常率分别为40.7% (198/492)和37.2%(200/537),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出生体质量儿、正常出生体质量儿、巨大儿产妇Ⅰ类肌纤维肌力异常率分别为25.0% (9/36)、44.6% (400/897)和57.3% (55/96).Ⅱ类肌纤维肌力异常率分别为22.2% (8/36)、42.4%(380/897)和59.4% (57/96),三组及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剖宫产对盆底组织无保护作用,随胎儿体质量增加,产后盆底组织所受损伤增加.
作者:沈琦;王鲁文;朱旭明;张秀娟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凝血功能早期检测对预测危重患者病情的临床意义.方法 ICU病房2011年1至12月危重病患者400例包括刚入院的和刚手术后的危重患者,采用STA-R全自动血凝仪分别测定进入ICU病房后2h内第一次抽血常规测定各组患者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T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抗凝血酶3(ATⅢ),观察各组患者的凝血功能指标的变化.结果 单纯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SIRS)组凝血功能明显异于SIRS (P<0.05);SIRS合并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组患者凝血功能明显异于非MODS组(P<0.05).结论 危重患者凝血功能早期检测有助于SIRS患者早期病情判断,并有助于MODS的早期监测.
作者:闫莉梅;黄忠强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儿童过敏性紫癜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6月至2012年4月收治的45例儿童过敏性紫癜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45例中治愈26例,出院随访半年无反复,无血尿及蛋白尿,治愈率57.8%;有效16例,3例症状反复迁延,转上级医院治疗后失访.5例患儿出院时尿常规未恢复正常,门诊随诊.结论 提高对儿童过敏性紫癜的认识水平,结合辅助检查尤其变应原检查,可提高早期诊断率,减少肾损害及复发率,对改善患儿远期预后十分重要.
作者:陈骧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产生MET抑制剂耐药性的分子机制.方法 MKN45细胞培养好以后,使用MET特异性抑制剂PHA-665752 (250 nmol)或多西环素(DOXY,1μg/ml)诱导的shRNA系统使MET基因沉默,计算不同处理组(未处理组、EGF组、Gefitinib组和EGF+ Gefitinib组)MKN45细胞的存活率,同时通过Western-Bolt方法检测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MET、AKT和MAPK的磷酸化水平.结果 PHA-665752或多西环素(DOXY)处理后,抑制MET基因表达,导致细胞存活率严重下降(P< 0.001),同时EGFR、MET、AKT和MAPK的磷酸化水平亦严重下降.然而,加入EGF后,细胞存活状况得到明显改善(P<0.001或P<0.01),并且AKT和MAPK的磷酸化水平明显上升.结论 激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增强MKN45细胞对MET抑制剂的耐受性可能是AKT/MAPK信号通路发挥作用的.
作者:李林鹏 刊期: 2013年第05期
心房颤动(以下简称房颤)是临床上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随着年龄的增长,房颤的发生率明显增加.根据我国的资料,中国房颤的患病率约为0.61%,在所有房颤患者中,瓣膜性、非瓣膜性和孤立性房颤所占比例分别为12.9%、65.2%和21.9%.在房颤相关因素中老年为58.1%.因血栓栓塞具有很高的致残率和致死率,合理的抗凝治疗降低血栓栓塞更具必要性.本研究分析老年非瓣膜房颤患者华法林抗凝治疗的临床疗效,并评价其安全性.
作者:梅宝英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 比较不同剂量红细胞生成刺激剂(ESAs)对慢性肾病和2型糖尿病预后的影响.方法 评估应用不同剂量阿法达贝泊丁初始治疗血红蛋白反应及4周后血红蛋白水平,初始反应不良是指血红蛋白变化百分数低四分位值低于2%.结果 与血红蛋白反应良好患者相比,对药物初始反应不良患者12周及随访期间具有较低的血红蛋白水平(P<0.01),初始反应不良患者心血管终点事件率较高(校正危险比1.35,95% CI 1.09~1.59)或病死率(1.42,95% CI.12 ~1.78).结论 对ESAs初始反应不良与增加心血管事件或死亡危险相关.
作者:蔡辉;赵施竹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 分析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FD)的症状与抑郁焦虑状况的相关关系.方法 按罗马Ⅲ标准将120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分为餐后不适综合征(PDS)和上腹疼痛综合征(EPS)两组,设立对照组,入组者按标准完成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通过SPSS 16.0统计软件分析FD患者的焦虑抑郁状态,以及FD分型、重叠肠易激综合征(IBS)与抑郁焦虑状况的相互关系.结果 ①FD组合并焦虑状态率为63.3%,抑郁率为70%;对照组合并焦虑状态率为19.2%,抑郁率为7.5%,FD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PDS组合并焦虑、抑郁状态率分别是69.8%、73.6%,EPS合并焦虑、抑郁状态率为58.2%、67.2%,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将所有患者分为无IBS组(81例)与重叠IBS组(39例),无IBS组无焦虑者占51.9%,合并焦虑率者占48.1%;无抑郁率为37.0%,合并抑郁率为63.0%.重叠IBS组无焦虑者占5.1%,合并焦虑者占94.9%;无抑郁率为15.4%,合并抑郁率为84.6%.重叠IBS组合并焦虑率、抑郁率均高于无IBS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PDS组(53例)重叠便秘型IBS占33.9%,腹泻型IBS占1.9%,无一例混合型和未定型患者,无IBS率为64.2%;EPS组(67例)重叠便秘型IBS占7.5%,腹泻型IBS占20.9%,混合型占1.5%,无一例未定型患者,无IBS率为70.1%,PDS组与EPS组合并IBS亚型的构成比不同.结论 FD患者合并焦虑抑郁状态率较高,PDS组和EPS组的焦虑抑郁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D重叠IBS者合并焦虑抑郁率高于单纯FD患者;PDS组中重叠便秘型IBS的比例高于EPS组,EPS组重叠腹泻型IBS的比例高于PDS组.
作者:樊力红;林真真;梁普莹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R)各期病程改变及有效治疗方法.方法 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对轻、中度增殖前期(NPDR)加强随访,重度NPDR和增殖期(PDR)行视网膜光凝,合并严重玻璃体积血、牵拉性视网膜脱离、视网膜前膜等行玻璃体切割术.结果 全身情况影响病变发展,有效的光凝和积极的手术治疗可预防和控制糖尿病患者的失明.结论 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要加强随访,早发现、早知疗对维护糖尿病患者的视功能至关重要.
作者:罗纳丽;刘亚东 刊期: 2013年第05期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腹股沟疝发生率逐年增高,此与老年人常合并有肺源性心脏病、慢性支气管炎、前列腺肥大、便秘等致腹压增高的慢性疾病及腹壁软组织日趋薄弱有关[1].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研究48例,男46例,女2例,年龄43~80岁,≥60岁32例,平均66.5岁.腹股沟疝单侧47例,双侧疝1例;复发疝2例,直疝5例.病程13个月~8年.合并有冠心病3例,心功能不全2例,房型早搏2例,偶发室性早搏2例,习惯性便秘6例,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7例,前列腺肥大9例,血吸虫肝硬化2例.
作者:姚志刚;钱呈兴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卵巢良性肿瘤切除术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周口市妇幼保健院2006年3月至2011年3月间经腹腔镜下手术治疗卵巢良性肿瘤12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研究腹腔镜下完成手术123例,中转开腹手术5例,平均手术时间(60±20) min,平均住院时间(5±1)d,术后病理检查均为卵巢良性肿瘤,手术成功率为96%.结论腹腔镜下卵巢良性肿瘤切除术具有术中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等优点,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胡凤丽 刊期: 2013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