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5%咪喹莫特乳膏治疗尖锐湿疣多中心、随机、双盲研究

陈昆;郭在培;毕志刚;林宝珠;陈兴平;常宝珠;张谊之;张美华;曾凡钦;江文;顾恒

关键词:尖锐湿疣, 咪喹莫特, 随机对照试验
摘要:目的观察5%咪喹莫特乳膏治疗肛周和外生殖器尖锐湿疣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平行对照的临床研究方法,受试者每周3次局部外搽研究药物,用药后6~8 h用清水清洗,疗程8周.疣体完全消退者继续随访1个月以观察复发率.结果共有231例肛周及外生殖器尖锐湿疣患者参加本次研究,其中5%咪喹莫特乳膏治疗组116例,安慰剂对照组115例.治疗后2、4、6、8周的痊愈率在治疗组分别为8.41%、30.84%、49.53%及61.68%,对照组分别为2.68%、7.14%、16.07%及24.11%,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疗后2、4、6、8周的有效率在治疗组分别为34.58%、60.75%、68.22%及74.77%,对照组分别为10.72%、18.75%、28.57%及32.14%,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治疗组痊愈患者随访1个月后的复发率为10.61%,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无系统不良反应,仅有给药部位的局部不良反应,以轻度和中度红斑为多见,发生率为34.55%.结论5%咪喹莫特乳膏治疗肛周和外生殖器尖锐湿疣疗效好,安全性好,使用方便.
中华皮肤科杂志相关文献
  • 生殖器部位皮损的单纯疱疹病毒检测及分型

    目的探讨生殖器疱疹部位皮损的不典型表现及其与单纯疱疹病毒型别的关系.方法对外生殖器部位及其周围有硬结或疖肿、裂隙、毛囊炎等非水疱性皮肤黏膜损害的患者进行临床资料采集和分析,并对皮损标本进行单纯疱疹病毒的分离培养、PCR检测和病毒分型.结果105例有外生殖器部位非水疱性皮损的患者入选本研究,在硬结(或疖肿)、裂隙、毛囊炎、类似擦破、单个溃疡、非特异性红斑和红肿渗液性包皮龟头炎皮损中,PCR检测HSV的阳性率分别33.3%(6/18)、20%(3/15)、37.5%(6/16)、28.6%(2/7)、33.3%(4/12)、20%(5/25)和50%(6/12),总的检出阳性率为30.5%(32/105).分离培养法检测HSV的阳性率分别为22.2%(4/18)、13.3%(2/15)、25%(4/16)、14.3%(1/7)、33.3%(4/12)、8%(2/25)和41.7%(5/12),总的检出阳性率为21%(22/105).两种方法检测HSV的总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κ=0.095,P=0.114).HSV-PCR分型结果与荧光单克隆抗体分型结果相符.在所有HSV阳性者中,HSV-1感染占9.4%(3/32),HSV-2感染占90.6%(29/32).结论生殖器HSV感染的皮肤黏膜损害多样,可为外生殖器部位的硬结(疖肿)、裂隙、毛囊炎、类似擦破、单个溃疡、非特异性红斑和红肿渗液性包皮龟头炎等不典型表现,而且主要由HSV-2感染引起.

    作者:赖伟红;韩国柱;姜文华;苏晓红;薛华忠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六种抗菌药物治疗非淋菌性尿道(宫颈)炎的疗效分析

    沙眼衣原体(Chlamydia trachomatis,Ct)和解脲脲原体(Ureaplasma urealyticum,Uu)是引起非淋菌性尿道(宫颈)炎的两种主要病原体.有学者报道Ct和Uu对抗菌药物治疗的疗效较好[1],然而近年来,我们发现治疗泌尿生殖道Ct和Uu感染患者疗效并不令人满意.为此,我们总结了2001年1月至2003年8月符合条件的随访病例87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

    作者:齐蔓莉;张楠;刘全忠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全国中医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研究进展学习班通知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以骨骼损害为主要表现的早期胎传梅毒一例

    患儿女,5个月.因左上臂活动受限15 d于2003年11月27日来我院就诊.患儿母亲15 d前给其穿衣时发现其左上臂抬高时哭闹不安,并发现左肩部肿胀,遂到乡医院就诊,用草药外敷症状无好转,且渐加重,甚至左上肢呈瘫痪状态,仅手部尚有活动,当地镇卫生院X线检查诊断考虑骨髓炎故而转诊我院.患儿自患病后无发热,第一胎足月顺产,定期进行预防接种,无其他特殊病史.父母体健,非近亲结婚,否认皮肤病史、外生殖器溃疡史及其他性病史.但其母亲婚前曾与另一男友有非婚性生活史,患儿就诊日查其母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PR)1:16阳性,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TPPA)阳性.

    作者:林德儒;黄少英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反义蛋白激酶Cξ下调角质形成细胞中增殖相关基因的表达

    自从1977年发现蛋白激酶C(PKC)以来,研究证明PKC信号转导通路在细胞生长、分化等功能的调节中起关键的作用[1],我们以往的研究已证明细胞的增殖与增殖相关基因的表达密切相关[2,3].我们在以前研究的基础上,从细胞增殖相关基因的角度,进一步探讨了反义PKCξ抑制Colo16角质形成细胞增殖的机制,为弄清PKCξ在角质形成细胞增殖调控中的作用提供实验依据.

    作者:张晓艳;宋佩华;马圣清;柳惠图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不同抗菌药物体外对沙眼衣原体的单独和联合抗菌作用观察

    目的观察大观霉素与头孢曲松体外对沙眼衣原体的单独抗菌作用以及分别与红霉素、氧氟沙星和多西环素的联合抗菌作用.方法采用培养液稀释法测定抗菌药物体外单独对沙眼衣原体的抗菌作用,棋盘格稀释法研究抗菌药物体外联合后的相互作用情况.受试沙眼衣原体株总共12例,临床株10例,质控株2例.Ridit检验比较不同抗菌药物联合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对沙眼衣原体而言,大观霉素与头孢曲松和几种抗菌药物体外联合后多数为无关作用.大观霉素与红霉素或多西环素联合时,分别有42%(5/12)和50%(6/12)的菌株表现出协同作用;头孢曲松与多西环素联合时8%(1/12)的菌株为拮抗作用;氧氟沙星与头孢曲松联合时8%(1/12)表现为协同作用.统计结果显示,与大观霉素或头孢曲松联合时,红霉素、氧氟沙星及多西环素三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与红霉素或多西环素联合时,大观霉素比头孢曲松更为有效,U值分别为2.46和2.83,P值均<0.5;与氧氟沙星联合时,大观霉素和头孢曲松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研究结果提示大观霉素与红霉素或多西环素体外联合对沙眼衣原体能产生更好的协同作用.

    作者:尚淑贤;夏隆庆;邵长庚;钟铭英;张津萍;赵建斌;王千秋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超声治疗尖锐湿疣临床观察

    2003年3-12月,我们对55例尖锐湿疣患者进行了超声治疗,并以CO2激光治疗53例尖锐湿疣患者作为对照,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王苏平;李成志;刁庆春;田耘博;梁成萍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皮肤美容化妆品制剂研修班及图书邮购消息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四种分枝杆菌快速检测方法的研究

    目的建立敏感、特异的快速检测4种分枝杆菌的方法.方法用特异性引物对结核分枝杆菌、鸟分枝杆菌、胞内分枝杆菌和堪萨斯分枝杆菌菌悬液DNA进行PCR扩增,验证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将上述4种分枝杆菌的特异性引物同时放入PCR扩增反应体系中,以此反应体系分别对该4种分枝杆菌菌悬液DNA、及其两两组合或特定的三重组合进行扩增,同时验证其敏感性.结果4种分枝杆菌的特异性引物分别放入各自的PCR扩增反应体系中,可分别特异性地扩增出该4种分枝杆菌对应的DNA片段,敏感性达1×101~1×102个菌细胞/mL.4种分枝杆菌的特异性引物同时放入同一PCR扩增反应体系中可分别特异性地扩增出对应的4种分枝杆菌单菌及其两两组合或三种分枝杆菌组合的DNA片段,敏感性达1×102~1×103个菌细胞/mL;4种分枝杆菌的特异性引物对其他分枝杆菌进行扩增,结果均为阴性.结论多重PCR方法能敏感、特异地快速检测4种分枝杆菌.

    作者:王洪生;李晓杰;吴勤学;崔盘根;刘训荃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间接免疫荧光法测定尖锐湿疣皮损中人乳头瘤病毒

    我科于2002年1月至2003年12月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IF)测定尖锐湿疣患者皮损中的人类乳头瘤病毒(HPV),并与醋酸白试验及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比较,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武;王昕;李铮;张海燕;于娜;赵娜;王惠珍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男男性接触和性传播疾病

    男男性接触者(men who have sex with men,MSM)自古即有,是一个多样的人群,包括素质性男同性恋者(gay)、双性恋和异性恋的男性.这一人群的发生和先天因素、后天养育以及其所处的环境有关.因为文化的原因,他们较普遍地拥有多个性伴和将肛门直肠、口腔视为性器官(肛交和口交),以满足性欲,因此属于性传播疾病(STD)的高危行为人群,特别是传播艾滋病(AIDS)和某些性病,因而是防治性病和艾滋病的重点人群.以下对MSM中的性病和艾滋病的流行、临床表现及其防治作一介绍.

    作者:邵长庚;曹宁校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西安地区105株淋球菌抗菌药物耐药性分析

    我院参加了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麻风病防治技术指导中心建立的淋球菌耐药监测协作网,首次对西安地区2002年分离的105株淋球菌对抗菌药物敏感性进行了监测,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冯莲凤;蔺军霞;阴爱珍;江敦信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微波与药物联合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50例

    带状疱疹是一种常见病,可发生于各个年龄段,但以中老年为多见,因免疫力低下是一个重要诱因.其中老年患者可并发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目前对于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治疗较为棘手,单纯药物治疗疗效不令人满意.我们在临床上用微波联合药物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疗效明显好于单纯药物治疗.

    作者:詹旭辉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头孢曲松治疗孕妇早期梅毒

    头孢曲松为第三代半合成头孢菌素,具有血浆有效浓度高、维持时间长、组织穿透力强、能通过胎盘屏障、对孕妇及胎儿危害小等特点.虽然一些研究发现头孢曲松可有效治疗神经梅毒和早期梅毒[1-3],但其治疗孕妇梅毒是否有效尚未见报道.1997年5月至2001年5月,我们用头孢曲松治疗了11例有青霉素过敏史或皮试阳性的早期梅毒孕妇,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周平玉;顾志英;徐金华;王侠生;廖康煌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新生儿蔓状血管瘤巨肢畸形一例

    新生儿男,出生前无宫内窘迫,足月自然产,在分娩过程中胎儿出现肩嵌顿,予以助产,20 min后胎儿娩出.生后面色苍白,无自主呼吸,四肢肌张力松弛,阿普加(Apgar)评分1 min为3分,为新生儿重度窒息,立即行气管插管,吸痰、头罩吸氧,10 min后出现哭声,自主呼吸恢复,面色转红.其母25岁,早孕反应重,持续1个月自行消失,孕3个月患重感冒,未服药,妊娠5个月后觉胎动活跃.自怀孕起每日喜饮橙汁1000~1500 mL,孕期有吸烟史,每日2~3支,分娩前2个月戒烟,妊娠23周B超提示未见异常,父母非近亲结婚.

    作者:张琳;高金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吸烟和嗜酒与银屑病关系的Meta分析

    近年来有关吸烟、嗜酒与银屑病关系的研究报道逐渐增多,但迄今为止国内外对于这一问题仍存在争议.我们对吸烟和嗜酒2个因素,采用荟萃(Meta)分析方法,对国内外公开发表的文献进行系统性评价,为银屑病的预防和卫生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庞春坤;刘云霞;刘建平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咪喹莫特对BALB/c小鼠细胞因子生成的影响

    目的探讨咪喹莫特的免疫调节机制.方法ELISA检测经咪喹莫特灌胃(30 mg/kg)后不同时间点的BALB/c小鼠血清干扰素α(IFN-α)、白介素12(IL-12)、干扰素γ(IFN-γ)、白介素4(IL-4)浓度的变化.ELISA检测喂食咪喹莫特的BALB/c小鼠脾细胞在与0.25μg/mL刀豆素A共孵育时分泌IFN-γ、IL-4的能力.结果咪喹莫特体内诱导BALB/c小鼠生成IFN-α、IL-12,在诱导后2 h达高峰;咪喹莫特体内无诱导BALB/c小鼠生成IFN-γ、IL-4的作用;接受咪喹莫特灌胃的BALB/c小鼠脾细胞体外受ConA诱导时,分泌IFN-γ和IL-12的能力增强.结论咪喹莫特诱导BALB/c小鼠分泌IFN-α、IL-12等前炎症因子,并由此促进机体获得性免疫.

    作者:周小勇;李新宇;郑家润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评介《阴部疾病与性病》

    由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北京协和医院王家璧教授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的新书<阴部疾病与性病>已经问世.顾名思义,该书是一部专门讲述发生在外生殖器部位的各种疾病与性病的专著.该书内容涉及到皮肤科、性病科、泌尿科、妇产科、感染内科等专业,并设有外生殖器解剖、阴道镜检查和性病流行病学章节.

    作者:叶干运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手术联合微波治疗男性巨大尖锐湿疣11例

    男性生殖器的巨大尖锐湿疣因疣体过大,常合并组织器官畸形,尤其是发生于包皮龟头处者,由于治疗不及时或处理不得当,导致病情复杂化,使临床治疗难度较大.近年来,我们收治了一些男性巨大尖锐湿疣合并包皮龟头畸形,甚至并发巨大溃疡、感染的患者,经采用手术加微波为主的综合治疗,取得了满意的疗效,报道如下.

    作者:梁刘萍;江丽芬;于娜沙;彭学标;曾抗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血管内乳头状内皮细胞增生一例

    患者女,35岁.左足底近端皮下结节伴疼痛1月余.1个月前不明原因出现左足底近端皮下结节,用手触之约有黄豆粒大小,自述有压痛且不能长时间站立和行走.否认有外伤史及其他疾病史.

    作者:顾敏;狄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中华皮肤科杂志

中华皮肤科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