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基质金属蛋白酶-9、环氧化酶-2、E-钙粘素在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中的表达及其与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关系

刘西林;张永生;韩洁;朱晓玲;高萍

关键词: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 基质金属蛋白酶-9, 环氧化酶-2, E-钙粘素
摘要:目的 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环氧化酶-2(COX-2)和E-钙粘素(E-cadherin)在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TM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颈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47例PTMC组织中的MMP-9、COX-2、E-cadherin的表达情况,并进行颈部淋巴结转移相关性分析.结果 PTMC组织中MMP-9、COX2、E-cadherin表达阳性率分别为44.7% (21/47)、57.5% (27/47)和61.7%( 29/47),其中颈部淋巴结转移组MMP-9、COX-2、E-cadherin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69.2%(9/13)、84.6% (11/13)和30.8% (4/13),无颈淋巴结转移组分别为35.3% (12/34)、47.1% (16/34)和73.5% (25/34),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TMC组织中MMP-9、COX-2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E-cadherin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呈负相关.结论 PTMC组织中MMP-9、COX-2、E-cadherin的表达与颈部淋巴结转移有关,检测其表达对判断临床进展以及推测预后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中国实用医刊杂志相关文献
  • 腹腔镜保守性手术治疗输卵管妊娠局部注射甲氨蝶呤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腹腔镜保守性手术治疗输卵管妊娠局部注射甲氨蝶呤(MTX)的疗效.方法 将163例确诊为输卵管妊娠并要求保留生育功能的患者分为两组,均行腹腔镜下输卵管切开取胚术,Ⅰ组( 92例)妊娠部位注射MTX,Ⅱ组(71例)未注射MTX.术后监测血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比较两组血β-HCG下降情况.结果 Ⅰ组无一例发生持续性异位妊娠,Ⅱ组有2例发生持续性异位妊娠,其中1例术后7d血β-HCG仍持续高值,1例血β-HCG下降缓慢,此2例术后均给予口服复方米非司酮30 mg,每日1次,连服7d后血 β-HCG逐渐下降.其中1例术后半个月下降正常,1例术后20 d下降正常.术后两组血β-HCG下降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腹腔镜保守性手术治疗同时预防性地局部注射MTX,可以大大减少持续性异位妊娠的发生.

    作者:张景凯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脑血管狭窄支架成型术30例

    目的 探讨脑血管狭窄缺血患者行支架成形术的方法和疗效以及有效预防并发症.方法 对30例脑血管狭窄支架成形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8例脑缺血症状改善,自我感觉头脑清晰,2例于术后3~10 d死亡,3例随访半年再发狭窄.结论 脑血管狭窄支架成形术是一种很好的治疗方法,疗效确切,但一旦出现并发症,后果严重,应加强术前评估和术后监护,对并发症行超前防治.

    作者:魏少伟;安胜军;赵君风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新生儿气胸病因及防治

    目的 探讨新生儿气胸的病因、临床表现及治疗、预防措施.方法 对33例新生儿气胸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3例气胸中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16例,胎粪吸入综合征10例,新生儿窒息复苏4例,新生儿肺炎3例.其中31例治愈,2例双侧气胸合并广泛气漏死亡.结论 新生儿气胸的主要病因是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胎粪吸2综合征、窒息复苏等,治疗关键是及时发现、及时正确处理,应用静脉留置针进行胸腔穿刺闭式引流和胸壁切开胸腔闭式引流是治疗新生儿气胸的有效方法.防治措施主要是加强围生期保健,防止早产,减少窒息发生,正确复苏,正确应用机械通气.

    作者:李玲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剖宫产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探讨

    目的 探讨剖宫产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988例剖宫产指征及剖宫产原因.结果 社会因素所致剖宫产115例,占11.6%,高龄初产所致剖宫产98例,占9.9%,头盆因素及异常所致剖宫产167例,占16.9%,胎位异常所致剖宫产96例,占9.7%,妊娠并发症所致剖宫产197例,占19.9%,妊娠合并症所致剖宫产90例,占9.1%,胎儿窘迫所致剖宫产128例,占12.9%,巨大儿所致剖宫产59例,占5.9%,脐带绕颈所致剖宫产21例,占2.1%,其他因素所致剖宫产17例,占1.7%.结论 妊娠并发症、头盆因素及异常、胎儿窘迫等因素是导致剖宫产的主要因素,要加强产前检查和产前保健,根据产妇和胎儿情况,及时剖宫产,有助于提高母婴安全.社会因素也是剖宫产率增加的一个重要因素,要加强自然分娩选择,降低剖宫产率.

    作者:陈云洁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吡咯列酮对2型糖尿病患者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影响的临床研究

    目的 观察吡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患者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发生机制.方法 选择符合WHO 1999年诊断标准的2型糖尿病患者65例,随机分成治疗组(33例)和对照组(32例).治疗组降糖药物选用胰岛素或磺脲类+吡格列酮,对照组仅用胰岛素或磺脲类控制血糖,其他常规治疗药物中不使用二甲双胍、血管转换酶抑制剂、阿斯匹林、他汀类、维生素C、维生素E等药物.疗程6个月.所有患者治疗前后均于清晨空腹抽血留取标本,用于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的测定.结果 65例患者共有61例完成了本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OXLDL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均<0.05);治疗后治疗组OXLDL下降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O1).治疗中无一例患者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吡格列酮除具有降血糖作用,同样具有降低糖尿病患者血中OXLDL水平,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抗动脉粥样硬化的能力.

    作者:公永明;薛现中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巴曲酶、低分子肝素、小剂量阿司匹林联合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疗效

    目的 探讨巴曲酶、低分子肝素、小剂量阿司匹林联合应用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将92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随机分为巴曲酶、低分子肝素、小剂量阿司匹林联合治疗组及应用常规治疗的对照组.观察两组发作终止的时间、不良反应、治疗前后纤维蛋白原变化及出、凝血时间的变化.结果 联合治疗组可迅速控制TIA发作,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两组均有部分患者发展为脑梗死.结论 两种治疗方法均可控制一部分TIA发作,联合治疗组疗效较佳,联合治疗方法亦安全.

    作者:张肖师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治疗结节性甲状腺肿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治疗318例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11月至2009年3月琼中县人民医院收治的318例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甲状腺次全切除的手术方式治疗,术后随访2年观察疗效.结果 一侧次全切除59例,一侧次全切除加峡部切除21例,双侧次全切除238例.术后痊愈出院,均未发生切口感染、出血,未出现喉返神经受损及喉头水肿等并发症,随访2年未发现复发患者.结论 采取甲状腺次全切除术的手术方法治疗结节性甲状腺肿的治愈率高、安全、复发率低.

    作者:苏琼川;张惠明;柯行顺;陈文定;莫伟华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动力加压髋螺钉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86例

    目的 观察动力加压髋螺钉(DHS)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疗效.方法 对DHS内固定治疗的86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类型、手术方法、术后处理及疗效进行总结和随访.结果 86例患者全部得到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2个月,均骨性愈合,无钉板断裂、无加压螺钉穿透股骨头、出现髋内翻畸形1例,患髋关节优良率为94.2%.结论 动力加压髋螺钉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固定可靠、并发症少、能早期下床活动,是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的理想方法.

    作者:贾新斌;赵晋社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手足口病危重症423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方法 将2010年1月至12月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儿科手足口病重症监护病房( PICU)治疗的423例危重症患儿是否应用机械通气治疗分为A组207例,B组216例,对两组患儿的临床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两组患儿临床以发热为首发症状者占多数,且病情重、危害大,早期易误诊.其次为发热皮疹同时出现者,但早期不易误诊.以皮疹为首发症状者相对数量少,加重较缓慢,预后较好.神经系统症状出现越早、多、持续时间长,危害越大,有脑干感染症状者重.病情加重速度越快越危重.结论 临床对重症患儿的监护、巡视工作重要,早期规范治疗是改善预后的关键.

    作者:侯梅荣;刘卫红;史怀敏;郑秋珍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甲胎蛋白联合α-L-岩藻糖苷酶及高尔基体膜蛋白-73检测对原发性肝癌的早期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血清甲胎蛋白(AFP)、α-L-岩藻糖苷酶(AFU)及高尔基体膜蛋白-73(GP73)在原发性肝癌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56例原发性肝癌患者、85例良性肝病患者和60例健康体检者联合检测,用放射免疫法检测各组血清中甲胎蛋白含量,用速率法测定各组血清中AFU含量,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各组血清中GP73含量.结果 原发性肝癌(PHC)组血清AFP、AFU和GP73水平均明显高于良性肝病组及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HC患者血清AFP、AFU和GP73阳性率分别为66.1%、76.8%、82.1%,AFP与AFU、GP73联检其阳性率可提高到94.6%.结论 联合检测AFP、AFU、GP73可提高PHC的诊断效率,尤其是AFP阴性PHC的诊断效率,对PHC的早期诊断有一定指导意义.

    作者:杨春玲;夏薇;宋海春;迟芳萍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组织多普勒腺苷负荷超声心动图试验定量诊断冠心病的研究

    目的 以冠状动脉造影为金标准,评价组织多普勒腺苷负荷超声心动图试验定量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特异性.方法 采用脉冲组织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技术,对48例临床拟诊冠心病(CAD)的患者,静脉注射腺苷拟造成心肌缺血,注射剂量为140μg/(kg·min),用药时间6 min(总剂量0.8 mg/kg),测量左室16节段的收缩期室壁运动大速度和加速度及各节段心肌收缩的达峰时间.同时应用二维(2D)超声心动图目测各节段心肌负荷前后的运动异常.结果 30例确诊为CAD的患者中组织多普勒腺苷负荷试验阳性24例.18例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的患者中有3例为组织多普勒腺苷负荷试验阳性.应用组织多普勒腺苷超声心动图诊断CAD的敏感性为80%( 24/30),特异性为83.3% (15/18),阳性预测值为88.9% (24/27),阴性预测值为71.4%( 15/21),诊断单支、双支和三支病变的敏感性分别为66.7%、75.0%和100%.而30例确诊为CAD的患者中2D超声心动图腺苷负荷试验阳性22例.18例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的患者中有5例为2D超声心动图腺苷负荷试验阳性.2D腺苷超声心动图负荷试验诊断CAD的敏感性为73.3% (22/30),特异性为72.2% (13/18),试验阳性预测值为81.5% (22/27),阴性预测值为61.9%( 13/21),诊断单支、双支和三支病变的敏感性分别为55.6%、66.7%、100%.结论 组织多普勒腺苷负荷超声心动图试验可安全用于冠心病的诊断,其敏感性及特异性高,不良反应轻微,较二维超声心动图试验更加客观准确,可作为冠状动脉造影前的初筛.

    作者:周发展;杜波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新式剖宫产子宫切口撕裂的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

    目的 探讨新式剖宫产术中子宫切口撕裂的相关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新式剖宫产168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子宫切口撕裂伤94例,占5.58%,其中麻醉效果差、子宫下段形成不良、胎方位为枕后位、胎头深嵌、宫口开大8 cm、胎儿体质量≥4000 g者切口撕裂率明显增加(P<0.01).结论 麻醉效果、胎方位、先露高低、产程异常、宫口扩张程度、胎儿体质量与子宫切口撕裂有明显关系,熟练掌握剖宫产手术的操作技巧、规范手术操作、正确选择子宫切口位置是降低子宫切口撕裂的关键.

    作者:陈茹香;张育强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糖尿病合并慢性肺心脏病急性加重期48例糖代谢分析

    目的 探讨糖尿病合并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的糖代谢特点.方法 选取我院2008年6月至2011年5月全部糖尿病合并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住院例患者48例,将糖化血红蛋白( HbAlc)、糖化血清白蛋白(GA)、空腹血糖(FPG)和餐后2h血糖(2 h PG)检查结果作为糖代谢观察指标.观察所有患者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2院时的糖代谢指标,将相应患者在临床缓解期的糖代谢指标作为对照指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HbAlc、GA、FPG和2hPG均高于缓解期组(t值分别为2.523、3.1375、2.7143、2.851,P均<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糖尿病合并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存在糖代谢异常,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的病理生理改变加剧患者的糖代谢紊乱,而糖代谢紊乱反过来加剧肺组织损伤,使慢性肺心病病情加重,导致病情复杂化.治疗时应同时注重有效控制血糖,积极控制感染和改善呼吸功能.

    作者:黄德龙;楼晓岚;李伙兰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经锁骨下动脉穿刺介入治疗子宫肌瘤67例

    目的 探讨经锁骨下动脉穿刺进行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子宫肌瘤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67例经锁骨下动脉穿刺行子宫肌瘤栓塞患者的治疗方法及效果.结果 本研究经锁骨下动脉穿刺成功67例,双侧动脉栓塞成功67例,术后疼痛67例,其中23例为轻度疼痛不需要处理,19例疼痛稍重,给予给予双氯灭痛栓25例.67例患者术后随访24个月,67例临床症状减轻,其中63例临床症状消失,4例仍有症状但明显减轻.经影像学检查瘤体体积缩小50%以上者58例,体积缩小不到50%者7例,2例8个月后瘤体继续增大选择手术切除.67例患者术后 24h内未严格要求下肢制动及平卧.结论 经锁骨下动脉穿刺介入治疗子宫肌瘤具有微创、高效、保留子宫及生育功能、无癜痕、术后恢复快且可以提高患者术后近期的舒适度及生活质量等显著优点.

    作者:张建民;郑爱花;李华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神经性皮炎60例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神经性皮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20例神经性皮炎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用西药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中药内服加熏洗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痊愈26例,显效25例,好转7例,总有效率为9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3.3%(P<0.05),且两组均无不良反应.结论 中西医结合能够明显提高神经性皮炎的临床疗效,迅速缓解患者的症状.

    作者:万卉蕾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

    目的 观察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32例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随机分为空心钉组和锁定钢板组,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和临床效果.结果 所有患者均随访,锁定钢板组骨折愈合时间、完全负重时间和术后住院天数均明显长于锁定钢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空心钉组总有效率为88.2%,锁定钢板组为9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锁定钢板内固定可使复杂胫骨平台骨折得到坚强、有效地固定,允许关节早期的功能锻炼,利于关节功能的恢复,疗效满意.

    作者:张来虎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8、白细胞介素-6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气流受限及分期的关系研究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8(IL-8)和白细胞介素-6(IL-6)的浓度变化及其与临床分期、气流受限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择120例COPD患者(急性加重期60例,稳定期60例)作为研究组和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分别抽取空腹外周静脉血并分离血清,采用酶联免疫法( ELISA)检测血清中TNF-α、IL-8、IL-6的水平,并根据临床分期、气流受限程度分组比较.结果 COPD急性加重期和缓解期患者血清TNF-α、IL-8、IL-6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COPD急性加重期TNF-α、IL-8、IL-6水平明显高于缓解期患者(P<0.05).COPD患者随着通气障碍程度(轻度、中度、重度)的加重血清TNF-α、IL-8、IL-6水平逐渐升高,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NF-α、IL-8、IL-6共同参与了COPD的发病机制,在气道炎性反应中起着重要作用,并与COPD的临床分期、气流受限程度密切相关.

    作者:李明生;卢明友;史利亚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高压氧综合治疗小儿重型、极重型流行性乙型脑炎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高压氧治疗小儿重型、极重型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的疗效.方法 将152例重型、极重型乙脑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72例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病情稍稳定后加用高压氧治疗,每日1次,10 ~ 15 d为1个疗程,根据病情使用多疗程;对照组80例给予综合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疗效.结果 治疗组重型、极重型乙脑患儿在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高压氧治疗,在意识清醒时间、惊厥控制时间、使用脱水剂时间、平均住院时间等方面均较对照组缩短,且远期并发症明显减少.结论 综合治疗加高压氧治疗重型、极重型乙脑疗效好、安全.

    作者:于新桥;刘景珍;刘文春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皮肤软组织缺损骨外露

    皮肤软组织缺损骨外露患者以往一般需要经过数次甚至数十次换药才能手术植皮或皮瓣修复创面.在创面处理过程中容易出现高烧、创面感染、坏死甚至出现食欲低下、低蛋白血症等情况.我科从2009年引进一次性负压封闭引流(VSD)材料后对皮肤软组织缺损骨外露的治疗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赵兰;周华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浆细胞性乳腺炎48例临床分析

    浆细胞性乳腺炎又称粉刺性乳腺炎、化学性乳腺炎、闭塞性乳腺炎、导管扩张症,是一种非哺乳期成人乳腺炎性疾病,与妊娠哺乳无关[1].以非周期乳房疼痛、乳头溢液、乳晕下肿块,乳晕旁脓肿、乳晕部瘘管为特征.据国内外报告,其发病率约占良性疾病的1.41%~5.3%[2].

    作者:邱正伦;冯云;李振宇;詹菊辉 刊期: 2012年第03期

中国实用医刊杂志

中国实用医刊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