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脊髓损伤患者常见并发症的护理

王艳

关键词:脊髓损伤, 并发症, 护理
摘要:目的 分析脊髓损伤患者常见的并发症,寻找科学有效的护理对策.方法 对临床确诊为脊髓损伤72例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记录并统计并发症的种类和数量.结果 发生并发症的患者共40例,主要并发症:呼吸系统感染6例,占8.3%、泌尿系统感染10例,占13.9%、压疮8例,占11.1%,便秘40例,占55.6%,深静脉血栓2例,占2.8%.结论 脊髓损伤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依次为便秘、泌尿系统感染、压疮、呼吸系统感染和深静脉血栓.
中国实用医刊杂志相关文献
  • 超声测量不同孕周胎儿肾脏大、小肾盂宽度及临床意义

    目的 确立不同孕周正常胎儿肾脏大小及肾盂宽度的正常参考范围.方法 超声测量1375例孕17 ~40周正常胎儿肾脏的长径、前后径和肾盂分离宽度,直线回归分析胎肾长径、前后径与双顶径的相关性,并制定不同孕周肾盂宽度的正常参考范围.结果 胎肾长径、前后径随孕周增长而增长,与双顶径呈直线相关(r=0.997,r=0.804,P<0.01).结论超声测量能提供胎儿肾脏长径、前后径,及肾盂宽度,可作为判断不同孕周胎儿发育的可靠指标,为临床评价先天性肾脏发育异常提供依据.

    作者:许玉敏;韩艳华 刊期: 2012年第14期

  •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并发心室颤动的原因及护理

    目的 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中发生心室颤动的原因及护理.方法 650例冠心病患者在冠状动脉介入术中发生心室颤动5例,立即给予心电监护、胸外心脏按压,电击除颤,保持呼吸道通畅,维持正常血压及电解质平衡等一系列抢救措施.结果 5例患者经及时抢救均获成功.结论 冠状动脉介入术中护士密切监测心电监护,及时观察冠状动脉压的变化,一旦发生心室颤动,及时准确的采取抢救措施可降低患者病死率.

    作者:刘杰;张晓丽;王爱 刊期: 2012年第14期

  • 新斯的明穴位注射治疗术后腹胀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新斯的明足三里定位注射治疗肠胃手术后患者腹胀的疗效.方法 将136例胃肠道术后患者随机分为穴位注射组46例,按摩组45例,对照组45例.穴位注射组选取足三里穴注射新斯的明0.5mg,每次选一侧穴位,双侧交替进行,间隔12小时1次;按摩组于术后6h后用大拇指交替按摩双侧足三里穴,每次10~15 min,每4小时1次,对照组给予术后常规护理.结果 足三里穴位注射新斯的明早恢复肠蠕动且先出现肛门排气,按摩组次之,对照组晚恢复肠蠕动及肛门排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足三里穴位注射新斯的明组腹胀发生率低,按摩组次之,对照组腹胀发生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足三里穴位注射新斯的明能快速、安全、有效地促进胃肠功能恢复.

    作者:张敏丽;吕玲玉;刘湖水 刊期: 2012年第14期

  • 食管癌切除术后早期肠内与肠外营养支持对比观察

    目的 探讨食管癌患者术后早期营养支持途径.方法 将50例食管癌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肠内营养(EN)组和肠外营养(PN)组,各25例,观察两组的营养指标、肠功能恢复情况及术后并发症等.结果 两组术后体质量(BWI)均有所下降,但PN组下降更明显(P<0.05);前清蛋白(PA)和转铁蛋白(TF)均升高,EN组明显好于PN组(P<0.05);肠功能恢复EN组快于PN组;并发症发生率PN组高于EN组(P<0.05).结论 食管癌术后患者营养支持方式,EN支持优于PN支持.

    作者:张萍 刊期: 2012年第14期

  •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性疼痛的评估及护理对策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舒缓糖尿病患者周围神经病变性疼痛程度的效果.方法 2008年3月至2011年10月68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性疼痛患者,运用多种方法进行护理干预,以缓解疼痛.结果 疼痛由剧烈转变为轻度25例,由中度疼痛转变为轻度疼痛20例,由疼痛转变为无痛23例.结论 护理人员提高疼痛评估能力和护理干预水平可以减轻糖尿病患者的周围神经痛变性疼痛.

    作者:张俐;马建新;杨贤琼;李莉 刊期: 2012年第14期

  • 胸腔内灌注顺铂与胸腺五肽治疗肺癌恶性胸腔积液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胸腔内灌注顺铂与胸腺五肽治疗肺癌恶性胸腔积液的临床疗效.方法 筛选Ⅲ~Ⅳ期肺癌合并中等量以上恶性胸腔积液患者5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27例.两组均在营养支持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胸腔置管引流(采用中心静脉导管)联合胸腔药物灌注,其中治疗组给予胸腔注入顺铂80 mg、胸腺五肽2 mg、地塞米松10 mg;对照组给予胸腔注入顺铂80 mg、地塞米松10 mg.两组均为每周用药1次,连用4次.治疗结束1周后评价疗效并观察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5.2% (23/27),对照组为59.3%( 16/2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两组均表现有恶心、呕吐、发热、骨髓抑制等不良反应,且不良反应发生率相近(P>0.05).结论 胸腔内灌注顺铂与胸腺五肽能有效控制肺癌恶性胸腔积液.

    作者:张遂甫;陈永生 刊期: 2012年第14期

  • 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缺血性J波血浆溶血磷脂酸含量变化的研究

    目的 观察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STEMI)合并缺血性J波的电生理特征及患者血浆溶血磷脂酸含量的变化,为临床早期预警和早期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经临床和辅助检查确诊的128例STEMI患者,根据有无J波分为缺血性J波组及非J波组.另选110例健康体检人群为对照组.比较各组间临床、电生理特征、血浆溶血磷脂酸(LPA)含量及相关性.结果 128例STEMI患者中缺血性J波的发生率为29.7%;与非J波组相比,J波组STEMI超急期伴下壁及多部位梗死发生率高(P<0.05),STEMI超急期发生于右冠状动脉梗死的比率高(P<0.05),STEMI超急期合并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明显升高(P<0.05).STEMI组血浆LPA含量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J波组血浆LPA含量较非J波组显著升高(P<0.01).结论 STEMI超急期缺血性J波多见于右冠脉受累、下壁梗死的患者,易导致恶性室性心律失常.STEMI超急期血浆LPA显著升高,伴缺血性J波患者LPA升高更明显.缺血性J波联合LPA可作为理想的电生理和生化标记物用于临床的早期预警和早期干预.

    作者:包卫方;孙朋波;李振光;于占彩;周建华 刊期: 2012年第14期

  • 助产士护理对产妇分娩质量的影响

    目的 探讨助产士护理对产妇分娩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2009年入院的孕产妇160例,按照自愿原则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所有孕产妇均建立孕妇卡,孕妇均<30岁且无产科并发症史.对照组使用常规妇产科护理形式,分娩时不专门指定助产士,孕期全程无助产士护理.观察组使用助产士全程陪护和分娩时助产士“一对一”陪伴分娩的方法,其中包括产前孕期的健康教育,各种孕产相关技能课程,由孕妇专门指定陪伴自己分娩的助产士“一对一”陪伴分娩.结果 对照组自然分娩率为76%,观察组为92%.总产程、产后2h出血量、剖宫产率、新生儿窒息率等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助产士孕期、产时的整体护理对产妇分娩有着重要的影响.护理质量的提高与保证母婴安全、母婴健康息息相关,更能提高医院产科的总体服务质量.

    作者:郭素玲 刊期: 2012年第14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前置血管的诊断及临床价值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前置血管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0年12月经临床或病理确诊的30例前置血管患者的临床资料,先经腹部常规超声检查及测量,对可疑胎盘及前置血管显示不清者再行阴道超声检查并多切面观察.结果 前置血管30例,经临床诊断、病理检查确诊26例(86.67%),误诊4例(13.33%),其中3例(96.67%)前置胎盘合并前置血管诊断为前置胎盘,未观察到前置血管;1例(3.33%)帆状胎盘合并前置血管,漏诊前置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下前置血管分为四型,帆状附着型14例(46.67%),副胎盘型7例(23.33%),双叶胎盘型5例(16.67%),脐带胎盘边缘附着型4例(13.33%).30例前置血管患者中阴道分娩6例(20.0%),剖宫产24例(80.0%);活婴29例(90.63%),死胎3例(9.37%),30例中全部母亲及29例(96.67%)婴儿均康复出院.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前置血管的诊断符合率较高,可首选用于前置血管的检查,能降低新生儿病死率.

    作者:王刚强 刊期: 2012年第14期

  • 激肽原酶联合厄贝沙坦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疗效

    目的 观察厄贝沙坦与胰激肽原酶联合治疗早期糖尿痛肾病的疗效.方法 将80例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厄贝沙坦+胰激肽原酶)和对照组(胰激肽原酶)各40例.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尿白蛋白排泄率、血尿素氮、血肌酐、血清白蛋白的变化.结果 治疗12周后,两组尿白蛋白排泄率、血尿素氮、血肌酐均下降,血清白蛋白升高,治疗组治疗后差异更为显著.结论 厄贝沙坦联合胰激肽原酶联合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较单药胰激肽原酶疗效更有效.

    作者:刘明伟;方福平 刊期: 2012年第14期

  • 内镜治疗肝外胆管结石的围术期护理

    目的 探讨经内镜乳头括约肌切开治疗肝外胆管结石的护理方法.方法 对1076例肝外胆管结石患者施行取石术,进行内镜治疗的围术期护理,包括术前准备和指导、术中配合及病情观察与护理、术后常规护理及并发症的早期观察与护理.结果 1045例成功实施取石,31例取石困难而放弃取石,取石成功率为97.1%.1例在手术结束时突然出现心搏、呼吸骤停,经抢救治愈出院.1例出现肠穿孔,1例出现急性胆管炎,4例出现术后大出血,4例出现急性胰腺炎,经治疗均痊愈,无死亡患者,严重并发症发生率为1.02%.结论 内镜治疗肝外胆管结石安全有效,充分做好术前准备、术中熟练配合与病情观察、术后并发症的早期观察与护理是治疗成功的基础和保障.

    作者:廖桂芳;王波;熊伊 刊期: 2012年第14期

  • 乳腺积乳囊肿68例治疗体会

    目的 探讨乳腺积乳性囊肿的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方法 对68例乳腺积乳囊肿患者采用手术完整切除.结果 本研究68例全部治愈,术中和术后做病理均得到证实为乳腺积乳.结论 手术治疗乳腺积乳囊肿效果显著.

    作者:郭玉奇;郭凤 刊期: 2012年第14期

  • 双鞘管人工脑脊液置换并尿激酶注入防治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后脑血管痉挛

    目的 探讨双鞘管人工脑脊液置换并尿激酶注入防治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后脑血管痉挛的效果.方法 将36例动脉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行介入栓塞治疗,观察组采用双鞘管人工脑脊液置换并尿激酶注入法,对照组采用单针腰穿脑脊液置换,通过经颅脑多普勒(TCD)监测观察两组症状性脑血管痉挛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术后症状性脑血管痉挛发生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 双鞘管人工脑脊液置换并尿激酶注入可显著改善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后脑血管痉挛.

    作者:刘保国;何黎明;肖罡 刊期: 2012年第14期

  • 手术治疗复杂性髋臼骨折合并C型骨盆骨折

    目的 探讨手术治疗复杂性髋臼骨折合并C型骨盆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20例复杂性髋臼骨折合并C型骨盆骨折患者,通过采用手术治疗以及术前、术后均采用股骨髁上牵引,伤后5~33 d行联合切口切开复位内固定术,髋臼骨折予以解剖复位,选择相应的骨盆重建钛板固定骨盆骨折.结果 20例患者切口均I期愈合,8例患者术后X线片示:垂直移位<4 mm,前方移位<1 cm,后方移位<3mm,结果满意,术后随访0.5 ~2.5年,术后根据Matta(1996)骨盆手术的评定标准及美国标准及美国矫形外科研究院髋关节疗效评定标准,20例患者均为优良.感染4例,对患处进行清创处理,并且取出内固定器材,进行抗感染治疗,终感染被治愈,骨折部位均愈合.结论 行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可以大限度还原骨盆以及髋臼的生理解剖结构,大限度使患者恢复功能,在手术入路以及手术具体手术方案应该依据个体情况个别对待.

    作者:马兆强;孙双喜;张丽香 刊期: 2012年第14期

  • 尿激酶胸腔内注入治疗结核性包裹性胸腔积液的临床疗效

    目的 探讨尿激酶胸腔内注入治疗结核性包裹性胸腔积液的疗效.方法 将62例结核性包裹性胸腔积液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1例,均以2HRZE/4HR方案抗结核化疗,均在B超定位引导下每周进行胸腔穿刺术2~3次,治疗组在胸腔穿刺术后注入尿激酶10万U,定期行胸部B超和CT检查观察胸腔积液的吸收情况及胸腔包裹的形态.结果 治疗组消除包裹性积液的疗效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4.29,P <0.05).治疗组治愈患者的抽液总量、胸腔穿刺术总次数、胸液完全吸收时间与对照组治愈患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0.00,均P<0.01).结论 在规律抗结核化疗的基础上,尿激酶胸腔内注入治疗结核性包裹性胸腔积液疗效显著.

    作者:刘仁水;郑大伟 刊期: 2012年第14期

  • 盐酸米诺环素软膏对下颌低位水平阻生智齿拔除术后干槽症的预防作用分析

    目的观察盐酸米诺环素软膏对下颌低位水平阻生智齿拔除后干槽症的预防作用.方法 将200例下颌低位水平阻生智齿拔除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术后拔牙创内注入盐酸米诺环素软膏)和对照组(术后拔牙创内不使用任何药物及材料),每组各100例,1周后随访观察.结果 研究组1例发生术后干槽症,发生率为1%,对照组发生12例,发生率为1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盐酸米诺环素软膏预防下颌低位水平阻生智齿拔除术后干槽症有显著效果.

    作者:薛法义;郑创益 刊期: 2012年第14期

  • 婴儿迟发性维生素K缺乏性出血症80例临床分析

    目的 分析婴幼儿维生素K缺乏性出血症的病因,从而提出其预防及治疗措施,以减少发病率和提高治愈率.方法 对80例维生素K缺乏性出血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80例患儿中,68例为单纯母乳喂养,混合喂养12例,患病前婴儿及母亲均未使用过维生素K制剂;皮肤黏膜出血11例、肠道出血14例、穿刺点出血5例,颅内出血44例,其余6例为颅内出血合并皮肤黏膜出血、肠道出血或穿刺点出血;颅内压增高43例;神经系统症状体征者50例;失血性贫血78例,均采用维生素K1等药物治疗及对症处理,其中32例颅内出血者手术治疗.除死亡2例,1例严重者自动出院外,其余例临床治愈出院.结论 婴幼儿迟发性维生素K缺乏性出血症使用维生素K1治疗近期效果良好,伴有颅内出血量大者手术治疗;孕母及婴儿预防使用维生素K可减少甚至避免本病的发生.

    作者:叶军 刊期: 2012年第14期

  • 优质护理服务模式下护患对良性护患关系认知的调查分析

    目的 了解优质护理服务模式下护士和患者对良性护患关系的认知.方法 采用自设问卷调查法,调查内容为护患关系的重要性、当前护患关系性质、对未来护患关系发展趋势及期望,以及不和谐护患关系的责任及处理选择.结果 护患双方对良性护患关系认知的相同点集中体现在对护患关系不和谐的原因、责任及处理措施方面,护患者双方对当前护患关系性质、期望认知及发展趋势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优质护理服务的实施已经取得初步成效,患者对良性护患关系具有较好的认知,护士对良性护患关系认知欠佳,提示医院管理部门应予以重视.

    作者:杨巧芳;牛红艳 刊期: 2012年第14期

  • 早期纤维支气管镜灌洗联合机械通气治疗危重病误吸后急性呼吸衰竭

    目的 探讨在机械通气下早期纤维支气管镜灌洗救治危重病患者严重误吸后发生急性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27例危重病患者严重误吸后急性呼吸衰竭在机械通气下早期进行纤维支气管镜灌洗治疗,观察治疗前后血气分析变化.结果 治疗后血气分析明显改善(P<0.05).结论 在机械通气下早期纤维支气管镜灌洗治疗,对危重病患者严重误吸后发生急性呼吸衰竭有明显临床疗效,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作者:温炳臣 刊期: 2012年第14期

  • 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术中并发症的原因分析及预防

    目的 分析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中并发症的原因.方法 回顾2008年5月至2011年5月行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术中发生并发症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国内外的相关文献进行分析.结果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术中并发症主要为术中出血和脏器损伤,轻柔准确的操作、合理的淋巴结清扫策略是减少术中并发症发生的基础.结论掌握正确的手术操作可以减少腹腔镜胃癌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

    作者:刘涛;徐钧;张瑞;陈海云;郭勤平 刊期: 2012年第14期

中国实用医刊杂志

中国实用医刊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