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云玲
目的 探讨不同年龄特发性膜性肾病(IMN)患者的临床与病理特点.方法 选取两组经肾穿刺活检确诊的特发性膜性肾病患者,共109例,根据年龄分为青年组47例(年龄≤40岁)和老年纽62例(年龄≥65岁),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与病理特点.结果 青年组男21例,女26例,年龄15 ~40岁,平均(32±13)岁;老年组男32例,女30例,年龄65 ~ 80岁,平均(68±11)岁,两组男女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青年组高血压病、镜下血尿发生率低于老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青年组血清肌酐水平低于老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24 h尿蛋白定量、白蛋白、血清尿酸、血胆固醇、三酰甘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青年组患者肾小管萎缩、间质纤维化、小动脉受累发生率低于老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不同年龄特发性膜性肾病患者临床与病理表现有一定差异,临床治疗上宜对不同年龄患者制定个性化的方案.
作者:张茜;刘章锁;吴歌;刘伟霞 刊期: 2012年第20期
目的 评价舒芬太尼联合酮洛酸氨丁三醇用于老年髋部手术患者术后静脉自控镇痛的效果与不良反应.方法 将40例择期在腰硬联合麻醉下行髋部手术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单纯舒芬太尼组(A组)和舒芬太尼联合酮洛酸氨丁三醇组(B组),每组20例.术后持续监测生命体征,记录患者满意度和按压次数,进行VAS评分,记录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镇痛效果、满意度和按压次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B组患者头晕、恶心、呕吐以及瘙瘁等不良反应明显低于A组.结论 与单纯舒芬太尼比较,舒芬太尼联合酮洛酸氨丁三醇镇痛效果确切,不良反应少.
作者:雷明灿;张鑫;王勇;李晓宏;李恒 刊期: 2012年第20期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AS)与空腹C肽的关系.方法 对80例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进行检测,记录其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及有无斑块,并记录其一般情况及各项生化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亚临床AS组患者年龄大、糖化血红蛋白高、血清胆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空腹C肽高;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进入方程的是年龄、吸烟、糖化血红蛋白、空腹C肽、血清胆固醇.结论 空腹C肽水平高是2型糖尿病患者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危险因素.
作者:王岩;文世林 刊期: 2012年第20期
目的 研究急性白血病(AL)患儿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含量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荧光流式细胞技术检测45例AL患儿及45例正常儿童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T细胞、CD4+T细胞及CD8+T细胞水平及自然杀伤(NK)细胞活性;采用ELISA方法检测上述AL患儿及正常儿童血清TGF-β含量.结果 AL患儿CD3+T细胞、CD4+T细胞及CD8+T细胞百分比均低于正常儿童(P<0.01);AL患儿NK细胞活性(6±4)明显低于正常儿童(1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AL患儿血清TGF-β含量(3.9±1.3)μg/L明显低于正常儿童(8.1±2.7) 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AL患儿T淋巴细胞亚群及NK细胞比例改变,提示AL患儿存在免疫功能异常,而血清TGF-β含量与AL患儿免疫功能密切相关,为进一步揭示AL发病机制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薛慧琴;郭慧敏;李明;朱镭;张晋丽;祁春茹 刊期: 2012年第20期
目的 研究尿毒症患者和非尿毒症患者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差异.方法 回顾性分析内黄县人民医院2004年1月至2009年1月收治的50例尿毒症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的病因,并与54例非尿毒症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比较.结果 尿毒症患者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为胃炎(19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12例),十二指肠球炎(7例),胃溃疡(6例),食管静脉破裂(4例),食管贲门撕裂综合征(2例).非尿毒症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病因为十二指肠溃疡(18例),胃溃疡(16例),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7例),复合溃疡(6例),肿瘤(7例).结论 尿毒症患者和非尿毒症患者合并上消化道出血常见病因存在差异.前者常见病因是胃炎,后者常见的病因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
作者:魏栋 刊期: 2012年第20期
目的 总结产后出血的介入治疗及护理,以提高该类疾病的护理水平与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对39例应用介入栓塞的患者有针对性的进行心理护理及术前准备,术后做好基础护理并预防并发症的发生.结果 39例产后出血患者行介入栓塞治疗后均有效止血.结论 介入栓塞治疗是治疗产后出血的有效方法,严密观察病情、系统的整体护理可有效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殷爱娣;刘青;韩月霞 刊期: 2012年第20期
目的 探讨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 对2008年5月至20011年10月采用宫腔镜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术(TCRP)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11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12例手术均一次成功,其中单纯息肉切除31例,息肉切除同时浅层内膜切除24例,息肉切除同时内膜切除49例,息肉切除同时内膜剥除8例.手术时间12~ 39 min,平均21 min;出血量10 ~ 70 ml,平均45 ml.4例患者术后出现一过性发热(38.0 ~38.4℃),无其他并发症发生,术后病理检查均为良性息肉改变.随访12 ~ 26个月,无一例复发.结论 TCRP定位准确、创伤小、时间短、出血少、不影响卵巢功能、恢复快,明显降低复发率,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较理想的方法.
作者:罗敏 刊期: 2012年第20期
目的 研究顺逆灌结合开放前温血灌注技术在冠状动脉搭桥术中应用的方法和效果.方法 将30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顺逆灌结合开放前温血灌注组)15例,B组(顺灌组)15例.心肌保护方法:A组采用首次顺灌15 ml/kg+逆灌5 ml/kg 4∶1冷含血心脏停搏液,之后每隔20~30分钟逆行灌注5~10 ml/kg停搏液,开放主动脉阻断钳前3~5 min开始逆行灌注温血直至开放;B组采用首次顺灌20 nl/kg 4∶1冷含血心脏停搏液,之后每隔20~30分钟顺灌5~10 ml/kg停搏液.临床观察自动复跳率、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ICU停留时间.测围术期即体外循环(CPB)开始前、术后4h和术后24 h动脉血中的心肌肌钙蛋白T(cTnT)、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浓度.结果 A组自动复跳率为93%,高于B组的67%.A组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和ICU停留时间均明显短于B组.两组中的cTnT、CK、CK-MB浓度,在术后均逐步升高,与CPB开始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A组上升幅度小于B组,术后4h和术后24h两组中的cTnT、CK、CK-MB浓度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 在冠状动脉搭桥术中,采用顺逆灌结合开放前温血灌注技术,安全可靠,心肌保护效果优于常规的间断顺灌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赵晖;林彬;徐成阳;王峰;王佳祥;冯德广 刊期: 2012年第20期
目的 观察贝尼地平对高血压肾脏损害的影响.方法 将濮阳市中医院高血压患者3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180例,依那普利片治疗3个月;贝尼地平治疗组180例,服用贝尼地平片治疗3个月.分别在治疗前测收缩压、舒张压及尿白蛋白(ALB)和尿β2微量白蛋白(β2-MG),治疗3个月后再次测量各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及尿白蛋白和尿β2-MG.结果 治疗后两组血压及尿ALB和尿β2-MG均较前下降,但贝尼地平组下降更明显(P<0.05).结论 贝尼地平降压效果较好,对高血压肾损害患者有明显的肾脏保护作用.
作者:吴桂玲;张荣珍 刊期: 2012年第20期
急诊科是医院对外的窗口,常见急危重症患者,其中不乏有心跳呼吸停止,外伤大出血[1]、大面积烧伤[2、过敏、心源性休克[3]、血流动力学不稳定、重度中毒等患者,多需要深静脉置管快速静脉补液,血液净化,肠外营养、心导管检查、介入治疗、中心静脉压测定等.常规的深静脉穿刺根据静脉解剖部位进行经验性操作,但由于部分患者深静脉解剖变异及医务人员工作经验不同,失败率高,降低抢救成功率.我科自2011年1月至2012年2月采用B超引导下进行深静脉置管,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明显提高,穿刺成功时间明显缩短,为抢救患者争取宝贵的时间,现报告如下.
作者:邱建清;胡蓬勃;吕毅;杜绪强;周国军;姜海明 刊期: 2012年第20期
目的 探讨胃癌急性穿孔的临床特点及其诊治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3例胃癌急性穿孔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单纯穿孔修补术6例,穿孔修补加胃空肠吻合术4例,穿孔修补术后行二期根治手术2例;姑息性胃癌切除术8例;一期胃癌根治术3例.三种术式的平均生存期分别为8.5个月,13.6个月和23个月.结论 早期诊断及选择正确术式是降低病死率的重要因素,应尽可能行根治术或姑息性胃大部切除术.
作者:余强;王群;王道岭 刊期: 2012年第20期
目的 分析妊娠高血压综合征(PIH,以下简称妊高征)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 GF)的表达情况,探讨二者在妊高征发病中的作用及相互关系.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80例妊高征患者(重度25例,中度31例,轻度24例)和30例正常孕妇血清中MMP-9及VEGF的表达情况.结果 妊高征患者血清中MMP-9及VEGF低于正常妊娠对照组,轻度、中度、重度妊高征组MMP-9及VEGF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度组低于轻度组(P<0.05),重度组低于中度组(P<0.05).血清MMP-9及VEGF表达呈正相关(r=0.656,P<0.05).结论 MMP-9及VEGF参与了妊高征的病理生理改变,而且与病情严重程度有一定关系.
作者:闫立青 刊期: 2012年第20期
目的 探讨结构性鼻炎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 选择208例诊断为结构性鼻炎的患者,将鼻中隔黏膜下矫正、中鼻甲成形、下鼻甲功能性部分切除和窦口鼻道复合体功能性切除4个单一手术进行组合,制定个性化方案进行手术.结果 术后随访6 ~18个月,痊愈156例(75%),有效44例(16.35%),无效8例(8.65%),总有效率为91.35%.结论 结构性鼻炎是由于鼻腔存在多种结构异常而引起的功能异常的一类疾病.鼻腔成形术是对双侧鼻腔进行统一的功能性矫正,恢复鼻腔对称性整体结构的手术,临床效果满意.
作者:毕瑞鹏;马慈;徐乐;蒋功海;李瑛 刊期: 2012年第20期
目的 探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脊柱血管瘤的疗效.方法 2007年10月至2010年12月收治16例18个椎体血管瘤患者均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术前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为(8.2±0.9)分.所有患者均经临床、影像学及术后病理检查确诊.结果 术中发生骨水泥渗漏1例1椎,未引起患者症状加重.术后24h患者疼痛明显减轻,VAS评分为(1.2±0.6)分.随访1~3年,平均2.5年,末次随访时患者疼痛症状基本消失,VAS评分为(0.7±0.2)分.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末次随访时椎体高度未丢失,肿瘤未见复发.结论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治疗方法,其能凝滞病变、固化椎体、稳定脊柱、解除症状.
作者:张广泉;陈书连;唐超;高坤;高延征 刊期: 2012年第20期
目的 探讨健康教育模式对老年糖尿病患者认知功能康复作用的影响.方法 将120例老年糖尿病住院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采用有计划的多种健康教育方式进行多次教育,对照组仅进行入院常规宣教.采用事件相关电位P300和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于干预前和干预后2个月时进行认知功能评定.结果 两组患者健康教育治疗前事件相关电位P300和WCST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事件相关电位成分中N2、P3波潜伏期较治疗前缩短,P3波幅增高,而观察组改变更为明显,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后两组WCST与治疗前相比,总测验次数、持续错误数及随机错误数均减少,正确数及分类数均增加,两组相比观察组改变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有计划的健康教育更有助于老年糖尿病患者的认知功能康复.
作者:张琰 刊期: 2012年第20期
目的 探讨晚期肺腺癌患者吉非替尼获得性耐药后替吉奥单药治疗的疗效、生存时间和毒性.方法 确定为吉非替尼获得性耐药的15例晚期肺腺癌患者接受替吉奥胶囊单药治疗,具体用法:40 mg/m2,每天2次,口服,连续14 d,休息7d,21 d为1个周期.观察替吉奥治疗的疗效、生存期和毒性.结果 替吉奥单药治疗的客观缓解率为20% (3/15),疾病控制率为60% (9/15).客观缓解率和疾病控制率与性别、年龄、PS评分、先前吉非替尼治疗的疗效均无相关性.替吉奥治疗后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为205 d(95% CI:9.174 ~400.826 d);中位生存时间是270 d(95% CI:262.623 ~277.377 d).替吉奥治疗后疾病稳定患者的生存时间较疾病进展患者长,中位无进展生存期分别为239 d和50d(P<0.01);中位生存期分别为分别是311 d和110 d (P=0.002).患者的生存时间与性别、年龄、PS评分、客观缓解率均无关.替吉奥单药治疗常见的不良反应是腹泻,发生率为13.33%(2/15).结论 替吉奥单药治疗吉非替尼耐药后晚期肺腺癌患者可使部分患者重新获得肿瘤缓解,延长生存时间,并且毒性可以耐受.
作者:王慧娟;张国伟;朱辉;王启鸣;李鹏;闫相涛;戚冠斌;马智勇 刊期: 2012年第20期
目的 评价主动脉球囊反搏(IABP)在冠状动脉搭桥术后的作用和效果,并总结其护理要点.方法 选取河南省人民医院心外科监护室2001年3月至2011年12月冠状动脉搭桥术后低心排综合征应用IABP的患者39例,通过对比IABP治疗前后的舒张压、收缩压、平均动脉压、尿量、血氧饱和度及心率,分析IABP的疗效.结果 应用IABP约40 min后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血氧饱和度、平均动脉压都有所提高,尿量增加、心率下降.出现穿刺点渗血、血肿3例,下肢缺血栓塞并肾缺血、肾功能衰竭1例,终死亡6例,余32例治愈出院 结论 IABP对增加冠状动脉血流、减轻心脏后负荷、改善心肌氧供、增加心输出量有显著作用,是治疗冠状动脉搭桥术后出现低心排综合征的有效手段.
作者:洪景云;郑黎明;智红晓 刊期: 2012年第20期
目的 探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延长疗程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63例HBeAg阳性CHB患者接受聚乙二醇干扰素(PEG-IFNα-2a,上海罗氏制药有限公司生产)180 μg,每周1次,皮下注射.将他们随机分为两组,常规治疗组(I组)31例,延长治疗组(Ⅱ组)32例.常规治疗组用药48周,延长治疗组用药至72周.分别于治疗结束后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估.结果 治疗结束后延长治疗组的病毒学应答率(62.5%)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43.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延长治疗组在HBV-DNA水平下降幅度及HBsAg水平下降幅度上也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延长治疗组的HBeAg血清学转换率和HBsAg消失率(37.5%,3.2%)虽高于常规治疗组(29.0%,0%),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对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延长疗程至72周的临床疗效优于常规48周疗程.
作者:李素萍;张小丽 刊期: 2012年第20期
目的 了解河南省围生儿先天性心脏病的发生现状及动态发展趋势,掌握其流行病学特征,选择合适的诊断方法.方法 按照全国以医院为基础的出生缺陷监测方案,利用本省75所监测医院上报的2007年至2010年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年先天性心脏病发生率呈波动性,低是2007年的4.45/万,高是2010年的5.56/万,平均先天性心脏病发生率为4.97/万.2007年居出生缺陷的第6位,近3年来一直处于第5位;4年报告先天性心脏病375例,男149例,女225例,性别不明1例;城镇217例,乡村158例;B超诊断303例,占80.8%;单发285例,合并其他畸形90例.结论 提高先天性心脏病B超产前诊断水平,关注重点人群,切实降低先天性心脏病儿的发生率.
作者:孙利环;胡孟彩;屈慧敏;陈露 刊期: 2012年第20期
目的 对IPS E.max press铸瓷全冠在前牙美容修复中的临床效果进行短期的观察和评价.方法 对27例患者116颗牙进行IPS E.max press铸瓷全冠修复,修复后3、6、12个月复诊,对修复体的颜色、边缘、形态及有无继发龋进行临床检查.结果 98.2%的修复体形态完整,96.5%的修复体颜色与邻牙匹配,99.1%的边缘密合、无继发龋,97.4%的无边缘着色;96.5%以上的修复体达到A级.结论 前牙IPS E.max press铸瓷全冠修复可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作者:张海燕 刊期: 2012年第2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