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沐舒坦治疗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74例

申静;谷雪芳

关键词:沐舒坦, 新生儿, 胎粪吸入
摘要:目的 探讨沐舒坦治疗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的疗效.方法 将74例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沐舒坦,对照组仅给予传统的常规治疗.结果 治疗组的临床症状、体征缓解时间明显缩短,预后较好,临床结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沐舒坦可有效治疗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值得临床推广.
中国实用医刊杂志相关文献
  • 经直肠腔内超声诊断肛周感染性疾病的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直肠腔内超声对肛周感染性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应用直肠腔内超声探测法对108例肛周感染性疾病患者进行术前检查,并与临床对照.结果 发现单纯型肛周脓肿92例,肛瘘12例,其中4例肛瘘患者因瘘管细小、走行迂曲,未能发现瘘管而诊断为单纯型肛周脓肿,上述患者均经手术证实.结论 直肠腔内超声对于肛周感染性疾病的诊断有良好的直观性,能区分脓肿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并能分辨多数肛瘘内外口的位置,可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的诊断依据.

    作者:王飞 刊期: 2008年第17期

  • 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超声诊断价值

    心尖肥厚型心肌病(AHCM)的病变部位主要局限于左心室乳突肌水平以下的心尖部,其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诊断主要依靠影像学检查.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在2004年1月至2007年12月间经超声心动图和(或)MRI诊断为AHCM患者31例临床资料,以探讨超声心动图对AHCM的诊断价值.

    作者:陈新燕;门永忠;李金生 刊期: 2008年第17期

  • 前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治疗二期外伤性白内障

    外伤性白内障由于情况复杂,治疗时须酌情一期或二期植入人工晶体,后房型人工晶体(PC-IOL是理想的术式,但晶体后囊破裂、缺如等情况却难以植入PC-IOL,在这种情况下前房型人工晶体(AC-IOL)植入成为首选.我们2000年3月至2004年9月对46例外伤性白内障患者进行二期前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取得良好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张娟 刊期: 2008年第17期

  • 动态增强磁共振在眼眶海绵状血管瘤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 探讨动态增强磁共振(MRI)在诊断眼眶海绵状血管瘤的价值.方法 术后病理证实的海绵状血管瘤患者18例,行动态增强M砌检查,分析眼眶海绵状血管瘤的强化特点.结果 海绵状血管瘤MRI定位准确,13例(73.22%)位于肌锥内,其中4例深达眶尖,3例位于肌锥内外,2例完全位于肌锥外.边界清晰,MRI动态增强表现为局部点状和小结节状强化,然后逐步向全肿瘤扩展.结论 MRI可以对眼眶海绵状血管瘤进行很好的定位及定性,为手术方式的选择提供可靠的影像依据.

    作者:刘国红 刊期: 2008年第17期

  • 痰热清注射液治疗癌性发热临床观察

    癌性发热的治疗主要常用吲哚美辛(消炎痛)、地塞米松及抗生素等治疗,但对于癌症患者来说,特别是晚期患者应用常引起患者的消化道反应、骨质疏松、电解质紊乱、菌群失调等,易使患者病情加重,因此,癌性发热在临床治疗上一直是个难题,作者应用痰热清注射液治疗癌性发热40例,经近期观察疗效比较显著,现报告如下.

    作者:马耀先 刊期: 2008年第17期

  • 澳沙利铂联合ELF方案治疗晚期胃癌

    目的 研究澳沙利铂联合足叶乙甙(Vp-16)、甲酰四氢叶酸(CF)、5-氟尿嘧啶(5-Fu)(ELF方案)治疗晚期胃癌的近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入选者为病理证实的晚期胃腺癌患者.化疗方案澳沙利铂100 mg/m2静脉滴注2 h,第1天,Vp-16 100 mg/m2静脉滴注第1-3天,甲酰四氢叶酸200 mg/m2静脉滴注2 h,第1~3天,5-Fu 500 mg/m2持续静脉泵入22 h,第1-3天,每3周重复,至少完成3个周期判断疗效.结果 本组32例,完全缓解(CR)2例(6.2%)、部分缓解PR 15例(46.9%)、无变化(NC)12例(37.5%)、进展(PD)2例(6.3%).KPs评分提高20分以上者40.6%(13/32).Ⅲ/Ⅳ主要不良反应为中性粒细胞减少5例(15.6%),贫血3例(9.3%),恶心呕吐3例(9.3%),腹泻1例(3.1%),感觉神经异常4例(12.5%).结论 澳沙利铂联合Vp-16、CF、5-Fu治疗晚期胃癌疗效肯定,毒副反应能耐受,且经济代价患者可承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韩晓娜 刊期: 2008年第17期

  • 瘢痕子宫中期妊娠引产胎盘部分植入2例

    1 病例报告例1:女,37岁.孕4次,剖宫产2次,人流1次,1990年足月妊娠剖宫产1女,1992年再次足月妊娠剖宫产1男,均健康.

    作者:吴立红 刊期: 2008年第17期

  • 联合胸腔注药治疗结核性胸膜炎

    目的 观察联合胸腔内注药治疗结核性胸膜炎的疗效.方法 选择222例门诊和住院治疗的积液为中等量以上的结核性胸膜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在相同的抗结核药物和胸腔穿刺后注入异烟肼、地塞米松.在此基础上治疗组胸腔注药加用654-2.结果 两组对比胸水吸收天数、穿刺次数、胸膜反应、吸收程度都有明显差异.结论 在有效的抗结核药物治疗及胸腔注药的应用下,加用654-2可以提高胸腔积液的治疗效果,缩短病程减少穿刺次数,减轻胸膜肥厚.

    作者:王嫦云 刊期: 2008年第17期

  • 厄贝沙坦对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观察

    心脏是高血压病常损害的靶器官之一,厄贝沙坦是一种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为高血压的治疗及逆转左室重构提供了一个新的很有前景的方向.我们对68例高血压病患者口服厄贝沙坦进行为期4个月的治疗观察,疗效较好.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文丽 刊期: 2008年第17期

  • 胆囊息肉样变与胆囊癌的相关性因素(附193例分析)

    目的 总结胆囊息肉样变与胆囊癌发生的相关性因素.方法 将193例胆囊息肉样变进行分组对比并回顾性分析.结果 胆囊息肉样变良性率占88%,胆囊息肉样变恶变率占12%.结论 胆囊息肉样变有否恶变与发生部位、息肉直径大小、个数、是否伴有结石及年龄具有相关性.

    作者:栾汝建;马建 刊期: 2008年第17期

  • 尿微量蛋白检测在2型糖尿病肾病筛选中的价值

    糖尿病(DM)是一组以慢性血糖水平增高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长期的高血糖状态,可引起各器官、血管组织的慢性进行性微血管病变.其中DM肾病(DN)是糖尿病慢性微血管病变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本文通过正常人和2型糖尿病患者测定晨尿微量蛋白(MA)浓度,以讨论MA对2型糖尿病早期肾功能改变的临床价值.

    作者:赵丽 刊期: 2008年第17期

  • 妊娠合并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护理

    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是由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肝脏炎性损害.病毒进入人体后,通过血液到达肝脏,在肝细胞内复制出越来越多的病毒,目前是我国流行广泛、危害严重的一种传染病.

    作者:丁利民 刊期: 2008年第17期

  • 沐舒坦治疗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74例

    目的 探讨沐舒坦治疗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的疗效.方法 将74例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沐舒坦,对照组仅给予传统的常规治疗.结果 治疗组的临床症状、体征缓解时间明显缩短,预后较好,临床结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沐舒坦可有效治疗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申静;谷雪芳 刊期: 2008年第17期

  • 乳腺癌病人围术期的护理配合

    目的 确保乳腺癌病人手术安全.方法 通过手术期对病人舒适的护理.手术体位的护理,电刀的正确使用,无瘤技术的应用,对引流管的处理等确保乳腺癌病人手术安全.结果 所实施的手术病人无一例有护理并发症,目前无一例发生切口转移.结论 本护理配合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秦二英;李怀娟;张晓冬 刊期: 2008年第17期

  • 乳腺癌的影像学诊断与介入治疗的新进展

    乳腺癌是妇女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在美国和欧洲仅次于肺癌.现代手术和放疗仅对局限于乳腺范围内的肿瘤疗效较好,然而大多数乳癌在被发现时已有区域淋巴结和远处转移,其病死率高达50%,因此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足降低乳腺癌死亡率的关键.

    作者:郭章留;蔡丰 刊期: 2008年第17期

  • 创伤性颅内血肿致对侧瞳孔散大同侧肢体瘫痪11例

    我院1995年7月至2007年7月共收治脑外伤后颅内血肿致脑疝患者576例,其中创伤性颅内血肿致对侧瞳孔散大、同侧肢体瘫痪11例,占同期脑疝病人的1.5%,现报告如下.

    作者:潘立新 刊期: 2008年第17期

  • 贝那普利联合氯沙坦治疗糖尿病肾病

    目的 观察贝那普利联合氯沙坦治疗糖尿病肾病与各自单一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疗效及合理性.方法 收集83例2型糖尿病早期合并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贝那普利组,氯沙坦组和联合治疗组,分别观察各组治疗前后,尿白蛋白排泄率、血钾、血尿素氮、血肌酐以及治疗前后血压的变化.结果 三组在治疗后尿白蛋白排泄率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但联合治疗组下降明显(P<0.05).结论 贝那普利和氯沙坦联合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疗效较好,且对减少蛋白尿、保护肾脏的作用独立于降压作用.

    作者:朱俊利 刊期: 2008年第17期

  • 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切除术80例

    目的 探讨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切除术(LAVH)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比较LAVH 80例与开腹全子宫切除术(TlAH)80例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恢复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手术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AVH组术后镇痛用药率10.1%,肛门排气时间(23±8)h、术后住院日(5.3±1.3)d、术后病率10.48%;TAH组术后镇痛用药率92.82%,肛门排气时间(42±13)h、术后住院目(8.4±1.5)d、术后病率45.52%.两组相比,术后镇痛用药率、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日、术后病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LAVH组优于TAH组,具有损伤小,疼痛轻、术后恢复快、安全性高等优点,是一种较理想的全子宫切除术式.

    作者:杨青娥 刊期: 2008年第17期

  • 周围型小肺癌的影像学诊断与鉴别

    近年来肺癌的发病率上升明显,已达城市居民死亡病因的第1位,农村居民死亡病因的第3位.

    作者:冯文娜;邹明雷 刊期: 2008年第17期

  • 微泵输注小剂量胰岛素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目的 探讨微泵输注小剂量胰岛素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的疗效观察.方法 将45例诊断为DKA的患者随机分为传统组(20例)与微泵组(25例),分别采用传统静脉滴注及微泵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 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微泵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传统组(P<0.05).结论 应用微泵输注小剂量胰岛素治疗DKA疗效可靠、安全,而且极大的方便了护理人员的工作.

    作者:张素珍;孙录青;赵萍 刊期: 2008年第17期

中国实用医刊杂志

中国实用医刊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