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腺苷脱氨酶检测对结核性、恶性胸腔积液的临床价值

付少兵;孙可勋;李守银;雷霆

关键词:腺苷脱氨酶, 酶检测, 结核性, 恶性胸腔积液, 癌性胸水, 临床价值, 鉴别, 病理资料, 发病率, 肿瘤, 症状, 诊断, 患者
摘要:胸腔积液临床较为常见,以结核性及癌性胸水为常见,随着肿瘤发病率的提高,鉴别胸腔积液的性质更为重要,而临床上病理资料往往难以获得,根据症状又很难鉴别.我们对收治的116例胸腔积液患者的腺苷脱氨酶(adenosine deaminase,ADA)值进行分析,以探讨ADA在诊断和鉴别结核性及癌性胸水中的临床价值.
中国实用医刊杂志相关文献
  • 严重颅脑外伤手术后气管切开病人的护理

    目的 探讨颅脑外伤手术后气管切开的护理方法及并发症的预防.方法 回顾分析30例严重颅脑外伤术后气管切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治愈26例,植物人1例,死亡3例.结论 护理人员感染意识的培养和提高,认真、科学、严谨的护理措施,是防止气管切开术后发生感染等并发症的保障.

    作者:冯香珍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30例小儿唇裂、腭裂修复术的麻醉

    我院2000年1月至2005年1月共施行30例唇裂、腭裂修复术,现将麻醉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吴聚交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应用负压吸引器治疗急性有机磷中毒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应用负压吸引器持续胃肠减压引流对以消化道吸收为中毒途径的急性有机磷中毒治疗价值及护理.方法 洗胃后留置胃管,连接负压吸引器反复小剂量注入生理盐水,利用负压和虹吸原理将洗胃后胃内残留毒物及时引流出体外.结果 通过细心观察及护理,洗胃后加用负压吸引器持续胃肠减压引流,同时配合应用解毒药物治疗,明显缩短了病程,提高了治愈率.结论 洗胃后进行持续胃肠负压吸引辅助治疗急性有机磷中毒是有效的和必要的.

    作者:徐月莲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86例残髓炎临床分析

    残髓炎是牙髓经过治疗后残余的牙髓发生炎症.多见于干髓治疗术后并发症.作者从1996年以来治疗86例残髓炎患牙92颗,现总结分析如下:

    作者:胡虹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外斜视V征的临床分析及手术治疗

    目的 探讨外斜视V征的临床特点及有效手术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68例外斜视V征患者并手术矫正,对手术前后眼位、眼球运动、双眼单视及代偿头位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术后眼位正位者63例(93%),V征消失者66例(97%),其中11例患者术后获得双眼单视功能(16%).结论 下斜肌功能过强是外斜视V征发病的主要原因,矫正外斜视V征的有效手术治疗方法是下斜肌减弱术和外斜视矫正术.

    作者:刘爱琴;郭素梅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1例严重大面积烧伤伴多脏器损伤的救治

    目的 探讨大面积烧伤伴多脏器损伤的急救处理和诊治方法.方法 ①积极抗休克对症处理,开放呼吸道,行低流量持续吸氧,密切监测生命体征.②立即开放深静脉,根据中心静脉压(CVP)、平均动脉压(MAP),及时应用相关的治疗药物.③留置导尿管,根据尿量进行指导补液.④应用镇痛泵持续静脉镇痛.结果 经及时的诊断、抢救、治疗,病人病情目前稳定,氧饱和度(SpO2)>95%,CVP(6.8±1.9) cm H2O,心率(HR)(84±12) 次/min,MAP(80±9.6) mm Hg,白蛋白(26.8±9.4)g/L,血红蛋白(Hb)(116±22)g/L,血细胞比容(Hct)47.6%±3.9%;肾脏恢复泌尿功能,尿量逐步增加,尿色清亮,尿量在(86±20)ml/h,目前在烧伤监护病房应用红外线烧伤治疗仪,上翻身床继续治疗.结论 我们所采取的一系列急病救治处理、措施和诊治方法是挽救严重、大面积烧伤伴多脏器损伤患者切实可行的治疗手段.

    作者:刘青;夏萍;秦凤婷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抗-HIV、抗-TP、抗-HCV合并感染1例

    艾滋病、梅毒、乙型肝炎、丙型肝炎等多种传染性疾病,均可经性传播、血液传播和母婴垂直传播.笔者于2006年11月5日晚对1例急性阑尾炎患者,行急诊手术前四项常规快速检测中检出抗-HIV、抗-HCV、抗-TP同时阳性,报告如下.

    作者:张晓飞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痰热清注射液治疗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痰热清注射液治疗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外感热病15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90例、达菲组30例及病毒唑组30例,治疗组给予痰热清注射液20 ml静滴,每日1次;达菲组口服达菲片75 mg,每日2次;病毒唑组予病毒唑注谢液100~500 mg静滴,每日1次.合并有细菌感染者给予相应的抗生素治疗.结果 治疗组、达菲组及病毒唑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8.89%、83.33%及53.33%.治疗组与达菲组临床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病毒唑组.结论 痰热清注射液治疗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发热具有退热快、疗效好、价格低廉的特点,值得临床使用.

    作者:李宏云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急性有机磷中毒中间综合征的早期观察及护理

    目的 探讨急性有机磷中毒中间综合征的早期临床表现及护理观察要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15例中间综合征患者的早期临床表现及护理资料.结果 中间综合征发生于急性有机磷中毒后12~102 h,发生率为4.81%,其特点是屈颈肌、肢体近端肌、部分颅脑神经支配肌和呼吸肌无力以至麻痹.发生呼吸肌麻痹时需立即机械通气.结论 中间综合征应重点观察肌力的改变,及时建立人工气道,机械通气是抢救成功的关键,综合治疗和护理是抢救成功的基础.

    作者:赵玉真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前路手术围术期整体护理

    颈椎病是因颈椎间盘退变本身及其继发性改变刺激或压迫邻近组织并引起各种症状和体征的一组疾病,其中以压迫或刺激脊髓而出现脊髓神经感觉、运动、反射与排便功能障碍为主者,称为脊髓型脊椎病,也是严重的一种颈椎病,多需手术解除压迫,恢复脊髓功能[1].

    作者:赵辉;张敏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不同体位对早产儿心肺功能的影响

    近年来,早产儿的体位变化对心肺功能的影响一直受到临床重视,国内有报道,早产儿取俯卧位为适宜体位.为进一步探讨早产儿仰俯卧位对心肺功能的影响,本文对40例健康早产儿仰俯卧位时心率、呼吸、血氧饱和度进行监测.现将报告如下.

    作者:薛文琳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糖尿病病人感染性并发症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糖尿病病人感染相关因素及其预防和防治.方法 回顾性分析117例因感染性疾病住院糖尿病病人的易感因素、感染部位、细菌学及抗生素应用、死亡危险因素.结果 117例感染病人中年龄>70岁的45例(38.5%)、病程>10年的53例(45.3%)、合并糖尿病肾病的39例(33.3%)、应用口服降糖药治疗的74例(63.2%)、血糖控制不佳的72例(61.5%);肺及呼吸道感染37例(31.6%)、足感染33例(28.2%)、泌尿系感染13例(11.1%);金黄色葡萄球菌(36%)、埃希氏大肠杆菌(15%)、霉菌(15%);头饱霉素应用80例(68%)、左氧氟沙星应用57例(47%);117例病人中因感染死亡9例,占所有病人的7.7%,其中肺部感染4例、足部感染4例、胆系感染1例.结论 高龄、病程长、合并糖尿病肾病、血糖控制不佳可能是感染的易患因素;肺及呼吸道、足是易感染部位,而且可能是导致死亡的原因.

    作者:崔国敏;刘国勤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糖尿病患者的血液流变学、血小板聚集功能和FIB检测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糖尿病患者的血液流变学、血小板聚集功能(PAG)、纤维蛋白原(FIB)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 用全自动锥板式血流变仪、血小板凝聚仪和全自动血凝仪对46例糖尿病患者和40例健康体检者进行血流变学、血小板聚集功能和纤维蛋白原检测.结果 糖尿病患者组的全血高切、低切粘度、血小板聚集功能及纤维蛋白原较正常对照组均明显升高,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糖尿病患者的血流变学、血小板聚集功能、纤维蛋白原升高,其血液处于高粘、高凝状态,是其发生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对患者进行以上项目检测,有利于早期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詹前美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重症监护患者医院感染调查分析

    目的 探讨我院重症监护室(ICU)医院感染的发生率.方法 对我院2003年12月至2004年12月入住ICU患者所发生的医院感染进行前瞻性监测.结果 ICU医院感染发生率为7.15%,多见于呼吸道、泌尿系统感染和血管内导管相关感染.结论 积极采取有效的综合防范措施,是降低ICU医院感染发生率的关键.

    作者:赵霞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胺碘酮治疗小儿频发早搏40例

    目的 对胺碘酮治疗小儿频发早搏进行临床观察.方法 对40例各类频发早搏患儿应用胺碘酮治疗3个月,并进行了0.5~14 年(平均2~3 年)的长程观察.结果 用药期具有显著的疗效,停药5周内多数均能保持疗效,停药8周后部分病例早搏复发,但次数有减少,2年以后大部分病例早搏消失.副作用以消化道反应、甲状腺增大和Q-T间期延长为主,大都随停药后逐渐消失.结论 口服胺碘酮治疗小儿频发早搏疗效确切,虽副作用较轻,但仍需控制适当剂量.

    作者:王景全;陶家平;刘国俊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简易床旁血液滤过治疗脑出血后急性肾功能衰竭20例

    目的 观察简易床旁血液滤过治疗脑出血后急性肾衰竭的疗效.方法 利用血泵、血滤器和配置的置换液等进行床旁血液滤过.结果 20例患者血滤后肾功能完全恢复正常者7例(占35%),有所恢复的患者8例(占40%),无好转者5例(占25%),总有效率75%.结论 简易床旁血液滤过对于治疗脑出血后急性肾衰竭有良好的疗效.

    作者:陈海龙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丹红注射液对老年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脑血流动力学和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慢性脑供血不足(CCCI)是一种常见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指的是大脑整体水平的血液供应减少的一类疾病.中老年脑供血不足常见的原因有椎基底动脉、头颅内主要动脉的狭窄及血管痉挛、血压改变致血流动力学异常和血液流变学异常致微循环血液淤滞等因素引起[1].

    作者:兰丙欣;王越圣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182例

    目的 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时机、手术方法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 对182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手术恢复良好生活能够自理86例,遗留一定神经功能障碍生活需要照顾62例,植物生存5例,死亡29例,手术死亡率为15.9%.结论 早期及时手术,根据不同的出血部位选择合适的手术方法可以提高手术治愈率,降低病死率.

    作者:孙二平;刘红章;周伟;田艳龙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脑血管病偏瘫社区康复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社区康复训练对脑梗死患者偏瘫肢体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对60例病程在15~40 d,首次在社区接受脑梗死偏瘫治疗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均接受脑血管病常规药物治疗,对康复组同时进行康复训练,时间为6个月,每日1次,由家属帮助训练.并进行治疗前后的功能评定.结果 无论康复组还是对照组,治疗前与治疗后相比,肢体瘫痪均有恢复,说明在6个月内基础治疗都有一定帮助.但两组相比对照组疗效不如康复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社区康复对防止脑血管病的继发性障碍、促进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及提高生活能力是极为重要的.

    作者:王黎明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痰热清注射液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痰热清注射液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 75例患者给予抗生素、止咳化痰以及病毒唑等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痰热清静滴.结果 75例中治愈61例,显效8例,好转4例,无效2例.结论 痰热清注射液治疗小儿急性呼吸道感染疗效满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申孟平 刊期: 2007年第12期

中国实用医刊杂志

中国实用医刊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