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国实用医刊杂志

中国实用医刊杂志

国家级期刊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1674-4756
  • 国内刊号:11-5689/R
  • 影响因子:0.79
  • 创刊:1974
  • 周期:半月刊
  • 发行:河南
  • 语言:中文
  • 邮发:36-23
  • 全年订价:408.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上海图书馆馆藏, 万方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 医药卫生综合
中国实用医刊杂志   2007年12期文献
  • 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182例

    目的 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时机、手术方法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 对182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手术恢复良好生活能够自理86例,遗留一定神经功能障碍生活需要照顾62例,植物生存5例,死亡29例,手术死亡率为15.9%.结论 早期及时手术,根据不同的出血部位选择合适的手术方法可以提高手术治愈率,降低病死率.

    作者:孙二平;刘红章;周伟;田艳龙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30例小儿唇裂、腭裂修复术的麻醉

    我院2000年1月至2005年1月共施行30例唇裂、腭裂修复术,现将麻醉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吴聚交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简易床旁血液滤过治疗脑出血后急性肾功能衰竭20例

    目的 观察简易床旁血液滤过治疗脑出血后急性肾衰竭的疗效.方法 利用血泵、血滤器和配置的置换液等进行床旁血液滤过.结果 20例患者血滤后肾功能完全恢复正常者7例(占35%),有所恢复的患者8例(占40%),无好转者5例(占25%),总有效率75%.结论 简易床旁血液滤过对于治疗脑出血后急性肾衰竭有良好的疗效.

    作者:陈海龙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不同体位对早产儿心肺功能的影响

    近年来,早产儿的体位变化对心肺功能的影响一直受到临床重视,国内有报道,早产儿取俯卧位为适宜体位.为进一步探讨早产儿仰俯卧位对心肺功能的影响,本文对40例健康早产儿仰俯卧位时心率、呼吸、血氧饱和度进行监测.现将报告如下.

    作者:薛文琳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外斜视V征的临床分析及手术治疗

    目的 探讨外斜视V征的临床特点及有效手术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68例外斜视V征患者并手术矫正,对手术前后眼位、眼球运动、双眼单视及代偿头位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术后眼位正位者63例(93%),V征消失者66例(97%),其中11例患者术后获得双眼单视功能(16%).结论 下斜肌功能过强是外斜视V征发病的主要原因,矫正外斜视V征的有效手术治疗方法是下斜肌减弱术和外斜视矫正术.

    作者:刘爱琴;郭素梅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口外前方牵引环托式矫治器矫治替牙期骨性前牙反(牙合)18例

    目的 总结应用口外前方牵引环托式矫治器矫治替牙期骨性前牙反(牙合)的效果.方法 选择7~13 岁安氏Ⅲ类替牙期骨性反(牙合)18例.应用口外前方牵引环托式矫治器治疗并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患者反(牙合)解除,凹面型改善,上下颌骨关系渐趋向正常.结论 应用口外前方牵引环托式矫治器矫治替牙期骨性反(牙合)有效.

    作者:王德飞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糖尿病病人感染性并发症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糖尿病病人感染相关因素及其预防和防治.方法 回顾性分析117例因感染性疾病住院糖尿病病人的易感因素、感染部位、细菌学及抗生素应用、死亡危险因素.结果 117例感染病人中年龄>70岁的45例(38.5%)、病程>10年的53例(45.3%)、合并糖尿病肾病的39例(33.3%)、应用口服降糖药治疗的74例(63.2%)、血糖控制不佳的72例(61.5%);肺及呼吸道感染37例(31.6%)、足感染33例(28.2%)、泌尿系感染13例(11.1%);金黄色葡萄球菌(36%)、埃希氏大肠杆菌(15%)、霉菌(15%);头饱霉素应用80例(68%)、左氧氟沙星应用57例(47%);117例病人中因感染死亡9例,占所有病人的7.7%,其中肺部感染4例、足部感染4例、胆系感染1例.结论 高龄、病程长、合并糖尿病肾病、血糖控制不佳可能是感染的易患因素;肺及呼吸道、足是易感染部位,而且可能是导致死亡的原因.

    作者:崔国敏;刘国勤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重症监护患者医院感染调查分析

    目的 探讨我院重症监护室(ICU)医院感染的发生率.方法 对我院2003年12月至2004年12月入住ICU患者所发生的医院感染进行前瞻性监测.结果 ICU医院感染发生率为7.15%,多见于呼吸道、泌尿系统感染和血管内导管相关感染.结论 积极采取有效的综合防范措施,是降低ICU医院感染发生率的关键.

    作者:赵霞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宫腔异物钳在困难取器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 研究在B超监测下宫腔异物钳在困难取器术中的应用.方法 本组86例均为经常规方法取器失败者,然后在B超监测下用宫腔异物钳行取器术.结果 86例患者均顺利取出IUD,包括断裂、部分残留的IUD 25例,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在B超监测下使用宫腔异物钳取IUD具有经济、简单、安全和实用的特点.

    作者:孟静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侧脑室引流治疗大面积小脑梗死17例

    小脑大面积梗死常压迫第四脑室及脑干引起急性脑积水;由于颅内压急骤升高,可形成枕骨大孔疝,预后极差[1].2004年至2006年,我们收治大面积小脑梗死患者17例,对其中16例采用锥颅侧脑室体外引流治疗(另1例由于高龄,昏迷时间长,家属拒绝手术),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润生;高文俊;庞艳丽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钻孔并注入尿激酶引流治疗外伤性硬膜外血肿32例

    目的 分析钻孔并注入尿激酶引流治疗外伤性硬膜外血肿(TEDH)的临床效果,探讨其手术适应证及手术时机.方法 回顾性分析32例钻孔并注入尿激酶引流治疗外伤性硬膜外血肿的临床资料.结果 术后临床症完全消失28例(87.5%);好转4例(12.5%),其中术后一侧肢体轻度瘫痪(肌力约3~4级)2例,癫痫1例,头痛、头晕1例.4例好转患者术前均合并不同程度的脑挫裂伤.结论 钻孔并注入尿激酶引流治疗外伤性硬膜外血肿操作简单、创伤小、安全有效、费用低,虽不能完全代替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但实为治疗部分外伤性硬膜外血肿的首选方法.

    作者:郑医;关凯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86例残髓炎临床分析

    残髓炎是牙髓经过治疗后残余的牙髓发生炎症.多见于干髓治疗术后并发症.作者从1996年以来治疗86例残髓炎患牙92颗,现总结分析如下:

    作者:胡虹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蛛网膜下腔置管脑脊液外引流治疗蛛网膜下隙出血

    我院于2002年10月至2006年8月,采用蛛网膜下腔置管脑脊液外引流治疗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焦玉卿;李天杰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脑血管病偏瘫社区康复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社区康复训练对脑梗死患者偏瘫肢体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对60例病程在15~40 d,首次在社区接受脑梗死偏瘫治疗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均接受脑血管病常规药物治疗,对康复组同时进行康复训练,时间为6个月,每日1次,由家属帮助训练.并进行治疗前后的功能评定.结果 无论康复组还是对照组,治疗前与治疗后相比,肢体瘫痪均有恢复,说明在6个月内基础治疗都有一定帮助.但两组相比对照组疗效不如康复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社区康复对防止脑血管病的继发性障碍、促进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及提高生活能力是极为重要的.

    作者:王黎明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128例妇科腹腔内出血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妇科腹腔内出血是常见的急腹症之一,常见的病因有异位妊娠、卵巢黄体破裂所致内出血,具有起病急、病情重的特点,一旦贻误诊治,后果严重,甚至危及生命.回顾我院近期收治的128例腹腔内出血病例,并探讨其发病因素,以提高诊断水平.

    作者:王玉萍;任太芳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1例严重大面积烧伤伴多脏器损伤的救治

    目的 探讨大面积烧伤伴多脏器损伤的急救处理和诊治方法.方法 ①积极抗休克对症处理,开放呼吸道,行低流量持续吸氧,密切监测生命体征.②立即开放深静脉,根据中心静脉压(CVP)、平均动脉压(MAP),及时应用相关的治疗药物.③留置导尿管,根据尿量进行指导补液.④应用镇痛泵持续静脉镇痛.结果 经及时的诊断、抢救、治疗,病人病情目前稳定,氧饱和度(SpO2)>95%,CVP(6.8±1.9) cm H2O,心率(HR)(84±12) 次/min,MAP(80±9.6) mm Hg,白蛋白(26.8±9.4)g/L,血红蛋白(Hb)(116±22)g/L,血细胞比容(Hct)47.6%±3.9%;肾脏恢复泌尿功能,尿量逐步增加,尿色清亮,尿量在(86±20)ml/h,目前在烧伤监护病房应用红外线烧伤治疗仪,上翻身床继续治疗.结论 我们所采取的一系列急病救治处理、措施和诊治方法是挽救严重、大面积烧伤伴多脏器损伤患者切实可行的治疗手段.

    作者:刘青;夏萍;秦凤婷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阴囊根部隐切口术在小儿外科的应用

    目的 解决小儿腹股沟斜疝,鞘膜积液术中寻找疝囊、鞘膜囊困难,减少医源性损伤,并满足切口美容的要求.方法 对182例小儿完全性腹股沟斜疝及46例鞘膜积液取阴囊根部隐切口手术.结果 全部病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恢复良好.结论 提示隐切口手术简单、易行、美观,值得推广.

    作者:谷松昌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经鼻内进路鼻前庭囊肿切除术

    目的 探讨鼻内镜下经鼻内进路鼻前庭囊肿切除术的诊疗方法.方法 对68例鼻前庭囊肿患者,在鼻内镜下经鼻前庭囊肿切除,切缘微波凝固治疗,术后用涂有红霉素眼膏的明胶海绵压迫治疗.结果 全部病人随访6个月~3年,未见复发,无并发症.结论 鼻内镜下经鼻内进路鼻前庭囊肿切除术,具有损伤小、术后恢复快、病人痛苦小等优点.

    作者:曹银生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慢性肥厚性鼻炎四种术式对鼻黏膜功能的影响

    目的 探讨治疗慢性肥厚性鼻炎四种不同术式对鼻黏膜传输功能的影响.方法 74例行鼻内窥镜下鼻甲黏膜下成形术(A组),35例行下鼻甲部分切除术(B组),41例行下鼻甲微波治疗(C组),65例行下鼻甲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D组),应用糖精试验法分别测定患者术前、术后的糖精清除时间(SCT),并进行比较.结果 术后随访6个月,A、B、C、D四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D两组SCT术前、术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C两组术后SCT明显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鼻内窥镜下鼻甲黏膜下成形术和下鼻甲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是治疗慢性肥厚性鼻炎较好的手术方法.

    作者:黄毅平;李卫东;张均超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应用负压吸引器治疗急性有机磷中毒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应用负压吸引器持续胃肠减压引流对以消化道吸收为中毒途径的急性有机磷中毒治疗价值及护理.方法 洗胃后留置胃管,连接负压吸引器反复小剂量注入生理盐水,利用负压和虹吸原理将洗胃后胃内残留毒物及时引流出体外.结果 通过细心观察及护理,洗胃后加用负压吸引器持续胃肠减压引流,同时配合应用解毒药物治疗,明显缩短了病程,提高了治愈率.结论 洗胃后进行持续胃肠负压吸引辅助治疗急性有机磷中毒是有效的和必要的.

    作者:徐月莲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胺碘酮治疗小儿频发早搏40例

    目的 对胺碘酮治疗小儿频发早搏进行临床观察.方法 对40例各类频发早搏患儿应用胺碘酮治疗3个月,并进行了0.5~14 年(平均2~3 年)的长程观察.结果 用药期具有显著的疗效,停药5周内多数均能保持疗效,停药8周后部分病例早搏复发,但次数有减少,2年以后大部分病例早搏消失.副作用以消化道反应、甲状腺增大和Q-T间期延长为主,大都随停药后逐渐消失.结论 口服胺碘酮治疗小儿频发早搏疗效确切,虽副作用较轻,但仍需控制适当剂量.

    作者:王景全;陶家平;刘国俊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美托洛尔与依那普利联合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

    目的 探索依那普利与美托洛尔联合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的疗效、安全性及目标剂量.方法 常规利尿剂,必要时应用地高辛.在此基础上,应用依那普利及美托洛尔治疗CHF.依那普利起始剂量2.5 mg,1 次/d,一般每3~7 d剂量加倍,直至目标剂量(10 mg,2 次/d)或大耐受量(2.5 mg~10 mg,2 次/d),平均每天13.58±5.9 mg.美托洛尔起始剂量6.25 mg,2 次/d,每2~3天增加3.125~6.25 mg,2 次/d,直至大耐受量(12.5~87.5 mg,2 次/d),平均每天61.33±10.47 mg.两药均达大耐受量,治疗3个月后观察疗效.治疗前后监测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Ds)并观察患者临床症状、心率、心功能改善情况.结果 53例CHF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0.6%,显效率32.1%;治疗后左室射血分数、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收缩末期内径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无一例急性心脏事件发生.结论 依那普利及美托洛尔联合治疗CHF安全、有效,其目标剂量尚有待进一步临床观察.

    作者:张纪梅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丹红注射液对老年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脑血流动力学和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慢性脑供血不足(CCCI)是一种常见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指的是大脑整体水平的血液供应减少的一类疾病.中老年脑供血不足常见的原因有椎基底动脉、头颅内主要动脉的狭窄及血管痉挛、血压改变致血流动力学异常和血液流变学异常致微循环血液淤滞等因素引起[1].

    作者:兰丙欣;王越圣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痰热清注射液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痰热清注射液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 75例患者给予抗生素、止咳化痰以及病毒唑等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痰热清静滴.结果 75例中治愈61例,显效8例,好转4例,无效2例.结论 痰热清注射液治疗小儿急性呼吸道感染疗效满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申孟平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晴尔治疗进展型脑梗死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晴尔注射液治疗进展型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进展型脑梗死患者共72例,随机抽样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应用晴尔注射液,对照组应用复方丹参注射液,其余治疗两组相同,疗程14 d.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91.67%,对照组有效率66.67%,经统计学处理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晴尔注射液治疗进展型脑梗死安全有效.

    作者:朱涛;陆相萍;张永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小剂量粒细胞刺激因子治疗化疗后白细胞下降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NVB联合DDP化疗3周期白细胞下降规律,粒细胞刺激因子(G-CSF)治疗及小刺量G-CSF进行干预后情况.方法 第1周期第1、8天使用NVB 25 mg/m2,第2~4 天用DDP 30 mg/m2,粒细胞减少后予G-CSF150μg治疗,第2、3周期第1~5 天用NVB,第2周期粒细胞减少后予G-CSF150 μg治疗,粒细胞缺乏、粒细胞减少者第3周期化疗结束后48 h即予G-CSF 75μg干预.结果 NVB、DDP化疗后骨髓抑制期长,强度高,常需延期化疗,5天给药法配合小剂量G-CSF干预能综合粒细胞缺乏时间,降低相关发热以及减少抗生素使用量.结论 NVB第1、5天给药+小剂量G-CSF干预对粒细胞缺乏更为有利,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陈卓明;苏贞栋;杨谨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痰热清注射液治疗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痰热清注射液治疗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外感热病15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90例、达菲组30例及病毒唑组30例,治疗组给予痰热清注射液20 ml静滴,每日1次;达菲组口服达菲片75 mg,每日2次;病毒唑组予病毒唑注谢液100~500 mg静滴,每日1次.合并有细菌感染者给予相应的抗生素治疗.结果 治疗组、达菲组及病毒唑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8.89%、83.33%及53.33%.治疗组与达菲组临床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病毒唑组.结论 痰热清注射液治疗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发热具有退热快、疗效好、价格低廉的特点,值得临床使用.

    作者:李宏云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痰热清注射液治疗中老年慢性支气管炎48例

    目的 观察痰热清注射液治疗中老年慢性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48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均予左氧氟沙星静滴,治疗组加用痰热清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咳嗽及痰量的改善情况.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83%,对照组为79.1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痰热清注射液治疗中老年慢性支气管炎疗效好.

    作者:李广明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辛伐他汀加阿司匹林预防脑梗死复发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辛伐他汀加阿司匹林预防脑梗死复发的疗效.方法 选择2003年1月至2005年1月我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172例,观察组82例,应用辛伐他汀20 mg,每晚1次口服;肠溶阿司匹林100 mg/d,顿服.对照组90例,应用肠溶阿司匹林100 mg/d,顿服.观察两组治疗1年内缺血性卒中的发生率,并于治疗前和治疗后分别检测两组血清C-反应蛋白(CRP)、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变化.结果 观察组1年内脑梗死再发率(6.1%)与对照组(25.6%)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清CRP、TC、TG和LDL-C水平治疗后均下降,HDL-C水平升高,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辛伐他汀与阿司匹林联用,对预防缺血性卒中复发效果优于单用阿司匹林.

    作者:朱宝霞;王维民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非创伤性诊断指标对肝脏纤维化的预测价值研究

    肝脏纤维化是慢性病毒性肝炎的重要诊断参数,肝活检是评价肝纤维化进展程度的金标准,但肝活检属于损伤性检查,并不适合所有病人.我们观察了肝纤维化和早期肝硬化发生过程中生化指标的变化,期望找到评价肝脏纤维化的方便、实用、价廉无创伤性指标.

    作者:孙玉红;和殿峰;冯红玉;郭云霞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糖尿病患者的血液流变学、血小板聚集功能和FIB检测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糖尿病患者的血液流变学、血小板聚集功能(PAG)、纤维蛋白原(FIB)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 用全自动锥板式血流变仪、血小板凝聚仪和全自动血凝仪对46例糖尿病患者和40例健康体检者进行血流变学、血小板聚集功能和纤维蛋白原检测.结果 糖尿病患者组的全血高切、低切粘度、血小板聚集功能及纤维蛋白原较正常对照组均明显升高,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糖尿病患者的血流变学、血小板聚集功能、纤维蛋白原升高,其血液处于高粘、高凝状态,是其发生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对患者进行以上项目检测,有利于早期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詹前美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嗜酸细胞性胃肠炎临床和病理分析

    目的 探讨胃镜、肠镜活检的病理组织学检查在诊断嗜酸细胞性胃肠炎中的作用.方法 对有临床症状需要做胃镜或肠镜检查的病人采用常规病理组织学活检,进行组织学诊断和分类.结果 本组病例病理组织学检查示胃、肠壁结构存在,黏膜层、肌层、浆膜层均见大量散在或成团嗜酸性粒细胞浸润;有腹水者细胞学检查见大量嗜酸性粒细胞,未见其他明显异型细胞.结论 对临床难以解释的胃肠道症状、腹水内大量嗜酸性粒细胞、周围血中嗜酸性粒细胞明显增高者,均需做胃镜或肠镜检查,并取组织做常规病理组织学检查,这样可大大降低对嗜酸细胞性胃肠炎的漏诊或误诊,提高早期诊断率.

    作者:陈丽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745例骨折病人血清酶变化分析

    目的 探讨骨折后病人血清酶的变化情况.方法 采集骨折后即入住我院的病人血清标本,进行碱性磷酸酶(ALP)、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四种酶学的检测.结果 745例骨折患者中血清酶阳性率CK-MB>CK>ALP>LDH.结论 血清酶的检测对骨折后体内情况的判断及预后的观察有重要的辅助价值.

    作者:罗晓璐;卢惠新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抗-HIV、抗-TP、抗-HCV合并感染1例

    艾滋病、梅毒、乙型肝炎、丙型肝炎等多种传染性疾病,均可经性传播、血液传播和母婴垂直传播.笔者于2006年11月5日晚对1例急性阑尾炎患者,行急诊手术前四项常规快速检测中检出抗-HIV、抗-HCV、抗-TP同时阳性,报告如下.

    作者:张晓飞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无症状与有症状胃癌的胃镜及临床分析

    目的 分析和比较无症状与有症状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探讨利用胃镜检查在发现胃癌早期中的作用.方法 将612例胃癌患者分为无症状组和有症状组,对两组病人的年龄、性别,胃癌组织的大小、部位以及病理分型分别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 83.4%的有症状患者以上腹痛或上腹不适为主要症状;88.2%的胃癌患者年龄在40岁以上;无症状组癌组织小于有症状组[(3.1±2.1) cm vs(5.5±3.3) cm];无症状组低分化腺癌的比例明显低于有症状组,高分化腺癌的比例明显高于有症状组.结论 无症状胃癌多为早期胃癌,有更多治疗机会;40岁以上无症状人群定期进行胃镜检查有助于胃癌的早期发现.

    作者:董彩红;张广平;李敏;段明坤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腺苷脱氨酶检测对结核性、恶性胸腔积液的临床价值

    胸腔积液临床较为常见,以结核性及癌性胸水为常见,随着肿瘤发病率的提高,鉴别胸腔积液的性质更为重要,而临床上病理资料往往难以获得,根据症状又很难鉴别.我们对收治的116例胸腔积液患者的腺苷脱氨酶(adenosine deaminase,ADA)值进行分析,以探讨ADA在诊断和鉴别结核性及癌性胸水中的临床价值.

    作者:付少兵;孙可勋;李守银;雷霆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急性有机磷中毒中间综合征的早期观察及护理

    目的 探讨急性有机磷中毒中间综合征的早期临床表现及护理观察要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15例中间综合征患者的早期临床表现及护理资料.结果 中间综合征发生于急性有机磷中毒后12~102 h,发生率为4.81%,其特点是屈颈肌、肢体近端肌、部分颅脑神经支配肌和呼吸肌无力以至麻痹.发生呼吸肌麻痹时需立即机械通气.结论 中间综合征应重点观察肌力的改变,及时建立人工气道,机械通气是抢救成功的关键,综合治疗和护理是抢救成功的基础.

    作者:赵玉真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人文关怀在护理管理中的体现

    护士作为从事人类健康服务的群体,要承受来自各方面的压力,作者对护理工作中常见的压力源进行分析,找出原因,采取相对应的管理对策,使护士体现多元化的服务质量和价值.作为护理管理者,建议管理层换位思考,对护理人员实行人文关怀,提供人性化管理,从而达到调动护士积极性、提高护理质量、提升护理管理水平的目的.

    作者:刘继萍;胡云霞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前路手术围术期整体护理

    颈椎病是因颈椎间盘退变本身及其继发性改变刺激或压迫邻近组织并引起各种症状和体征的一组疾病,其中以压迫或刺激脊髓而出现脊髓神经感觉、运动、反射与排便功能障碍为主者,称为脊髓型脊椎病,也是严重的一种颈椎病,多需手术解除压迫,恢复脊髓功能[1].

    作者:赵辉;张敏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严重颅脑外伤手术后气管切开病人的护理

    目的 探讨颅脑外伤手术后气管切开的护理方法及并发症的预防.方法 回顾分析30例严重颅脑外伤术后气管切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治愈26例,植物人1例,死亡3例.结论 护理人员感染意识的培养和提高,认真、科学、严谨的护理措施,是防止气管切开术后发生感染等并发症的保障.

    作者:冯香珍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钛合金空心钉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围术期护理

    股骨颈骨折是老年患者常见损伤,临床特点为伴随疾病多见、复杂,常合并有心、肺、脑等重要器官器质性病变[1].非手术治疗因需要长期卧床,易导致坠积性肺炎、泌尿系感染、褥疮等并发症.2001年10月至2006年12月,我科应用钛合金空心加压螺钉治疗股骨颈骨折84例,护理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凌云;余莉;严晓慧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透析室新进护理人员阶段性培训的探讨

    目的 通过有计划、有目标、有针对性地对透析室历年新进护理人员的阶段性培训,使他们尽快熟悉环境,熟练掌握透析室的各项操作技术和专业护理,为病人服务.方法 对护理部调配到透析室的18名新进护理人员进行为期3个月(每周5次,每次2小时)的分阶段、有计划、系统的理论学习和技能培训,培训结束时进行理论和技能操作考核.结果 18名新进护士中,在3个月后的理论与操作考核中,成绩优秀的有14名,2名良好,均能在透析室独立上岗,其余2名不合格.结论 对透析室新进护士进行护理操作与技能阶段性培训,能使其迅速掌握设备的操作技能和病人的治疗护理,综合技能大大提高.尤其有临床工作经验的护理人员比新毕业的护校学生更容易掌握透析室的护理操作.

    作者:程巧玲;常淑莹;常雯雯 刊期: 2007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