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丽
目的 观察痰热清注射液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 75例患者给予抗生素、止咳化痰以及病毒唑等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痰热清静滴.结果 75例中治愈61例,显效8例,好转4例,无效2例.结论 痰热清注射液治疗小儿急性呼吸道感染疗效满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申孟平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大面积烧伤伴多脏器损伤的急救处理和诊治方法.方法 ①积极抗休克对症处理,开放呼吸道,行低流量持续吸氧,密切监测生命体征.②立即开放深静脉,根据中心静脉压(CVP)、平均动脉压(MAP),及时应用相关的治疗药物.③留置导尿管,根据尿量进行指导补液.④应用镇痛泵持续静脉镇痛.结果 经及时的诊断、抢救、治疗,病人病情目前稳定,氧饱和度(SpO2)>95%,CVP(6.8±1.9) cm H2O,心率(HR)(84±12) 次/min,MAP(80±9.6) mm Hg,白蛋白(26.8±9.4)g/L,血红蛋白(Hb)(116±22)g/L,血细胞比容(Hct)47.6%±3.9%;肾脏恢复泌尿功能,尿量逐步增加,尿色清亮,尿量在(86±20)ml/h,目前在烧伤监护病房应用红外线烧伤治疗仪,上翻身床继续治疗.结论 我们所采取的一系列急病救治处理、措施和诊治方法是挽救严重、大面积烧伤伴多脏器损伤患者切实可行的治疗手段.
作者:刘青;夏萍;秦凤婷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我院重症监护室(ICU)医院感染的发生率.方法 对我院2003年12月至2004年12月入住ICU患者所发生的医院感染进行前瞻性监测.结果 ICU医院感染发生率为7.15%,多见于呼吸道、泌尿系统感染和血管内导管相关感染.结论 积极采取有效的综合防范措施,是降低ICU医院感染发生率的关键.
作者:赵霞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 对胺碘酮治疗小儿频发早搏进行临床观察.方法 对40例各类频发早搏患儿应用胺碘酮治疗3个月,并进行了0.5~14 年(平均2~3 年)的长程观察.结果 用药期具有显著的疗效,停药5周内多数均能保持疗效,停药8周后部分病例早搏复发,但次数有减少,2年以后大部分病例早搏消失.副作用以消化道反应、甲状腺增大和Q-T间期延长为主,大都随停药后逐渐消失.结论 口服胺碘酮治疗小儿频发早搏疗效确切,虽副作用较轻,但仍需控制适当剂量.
作者:王景全;陶家平;刘国俊 刊期: 2007年第12期
小脑大面积梗死常压迫第四脑室及脑干引起急性脑积水;由于颅内压急骤升高,可形成枕骨大孔疝,预后极差[1].2004年至2006年,我们收治大面积小脑梗死患者17例,对其中16例采用锥颅侧脑室体外引流治疗(另1例由于高龄,昏迷时间长,家属拒绝手术),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润生;高文俊;庞艳丽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糖尿病病人感染相关因素及其预防和防治.方法 回顾性分析117例因感染性疾病住院糖尿病病人的易感因素、感染部位、细菌学及抗生素应用、死亡危险因素.结果 117例感染病人中年龄>70岁的45例(38.5%)、病程>10年的53例(45.3%)、合并糖尿病肾病的39例(33.3%)、应用口服降糖药治疗的74例(63.2%)、血糖控制不佳的72例(61.5%);肺及呼吸道感染37例(31.6%)、足感染33例(28.2%)、泌尿系感染13例(11.1%);金黄色葡萄球菌(36%)、埃希氏大肠杆菌(15%)、霉菌(15%);头饱霉素应用80例(68%)、左氧氟沙星应用57例(47%);117例病人中因感染死亡9例,占所有病人的7.7%,其中肺部感染4例、足部感染4例、胆系感染1例.结论 高龄、病程长、合并糖尿病肾病、血糖控制不佳可能是感染的易患因素;肺及呼吸道、足是易感染部位,而且可能是导致死亡的原因.
作者:崔国敏;刘国勤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骨折后病人血清酶的变化情况.方法 采集骨折后即入住我院的病人血清标本,进行碱性磷酸酶(ALP)、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四种酶学的检测.结果 745例骨折患者中血清酶阳性率CK-MB>CK>ALP>LDH.结论 血清酶的检测对骨折后体内情况的判断及预后的观察有重要的辅助价值.
作者:罗晓璐;卢惠新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 观察痰热清注射液治疗中老年慢性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48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均予左氧氟沙星静滴,治疗组加用痰热清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咳嗽及痰量的改善情况.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83%,对照组为79.1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痰热清注射液治疗中老年慢性支气管炎疗效好.
作者:李广明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 观察痰热清注射液治疗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外感热病15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90例、达菲组30例及病毒唑组30例,治疗组给予痰热清注射液20 ml静滴,每日1次;达菲组口服达菲片75 mg,每日2次;病毒唑组予病毒唑注谢液100~500 mg静滴,每日1次.合并有细菌感染者给予相应的抗生素治疗.结果 治疗组、达菲组及病毒唑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8.89%、83.33%及53.33%.治疗组与达菲组临床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病毒唑组.结论 痰热清注射液治疗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发热具有退热快、疗效好、价格低廉的特点,值得临床使用.
作者:李宏云 刊期: 2007年第12期
近年来,早产儿的体位变化对心肺功能的影响一直受到临床重视,国内有报道,早产儿取俯卧位为适宜体位.为进一步探讨早产儿仰俯卧位对心肺功能的影响,本文对40例健康早产儿仰俯卧位时心率、呼吸、血氧饱和度进行监测.现将报告如下.
作者:薛文琳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 总结应用口外前方牵引环托式矫治器矫治替牙期骨性前牙反(牙合)的效果.方法 选择7~13 岁安氏Ⅲ类替牙期骨性反(牙合)18例.应用口外前方牵引环托式矫治器治疗并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患者反(牙合)解除,凹面型改善,上下颌骨关系渐趋向正常.结论 应用口外前方牵引环托式矫治器矫治替牙期骨性反(牙合)有效.
作者:王德飞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糖尿病患者的血液流变学、血小板聚集功能(PAG)、纤维蛋白原(FIB)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 用全自动锥板式血流变仪、血小板凝聚仪和全自动血凝仪对46例糖尿病患者和40例健康体检者进行血流变学、血小板聚集功能和纤维蛋白原检测.结果 糖尿病患者组的全血高切、低切粘度、血小板聚集功能及纤维蛋白原较正常对照组均明显升高,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糖尿病患者的血流变学、血小板聚集功能、纤维蛋白原升高,其血液处于高粘、高凝状态,是其发生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对患者进行以上项目检测,有利于早期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詹前美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时机、手术方法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 对182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手术恢复良好生活能够自理86例,遗留一定神经功能障碍生活需要照顾62例,植物生存5例,死亡29例,手术死亡率为15.9%.结论 早期及时手术,根据不同的出血部位选择合适的手术方法可以提高手术治愈率,降低病死率.
作者:孙二平;刘红章;周伟;田艳龙 刊期: 2007年第12期
颈椎病是因颈椎间盘退变本身及其继发性改变刺激或压迫邻近组织并引起各种症状和体征的一组疾病,其中以压迫或刺激脊髓而出现脊髓神经感觉、运动、反射与排便功能障碍为主者,称为脊髓型脊椎病,也是严重的一种颈椎病,多需手术解除压迫,恢复脊髓功能[1].
作者:赵辉;张敏 刊期: 2007年第12期
我院2000年1月至2005年1月共施行30例唇裂、腭裂修复术,现将麻醉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吴聚交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胃镜、肠镜活检的病理组织学检查在诊断嗜酸细胞性胃肠炎中的作用.方法 对有临床症状需要做胃镜或肠镜检查的病人采用常规病理组织学活检,进行组织学诊断和分类.结果 本组病例病理组织学检查示胃、肠壁结构存在,黏膜层、肌层、浆膜层均见大量散在或成团嗜酸性粒细胞浸润;有腹水者细胞学检查见大量嗜酸性粒细胞,未见其他明显异型细胞.结论 对临床难以解释的胃肠道症状、腹水内大量嗜酸性粒细胞、周围血中嗜酸性粒细胞明显增高者,均需做胃镜或肠镜检查,并取组织做常规病理组织学检查,这样可大大降低对嗜酸细胞性胃肠炎的漏诊或误诊,提高早期诊断率.
作者:陈丽 刊期: 2007年第12期
残髓炎是牙髓经过治疗后残余的牙髓发生炎症.多见于干髓治疗术后并发症.作者从1996年以来治疗86例残髓炎患牙92颗,现总结分析如下:
作者:胡虹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辛伐他汀加阿司匹林预防脑梗死复发的疗效.方法 选择2003年1月至2005年1月我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172例,观察组82例,应用辛伐他汀20 mg,每晚1次口服;肠溶阿司匹林100 mg/d,顿服.对照组90例,应用肠溶阿司匹林100 mg/d,顿服.观察两组治疗1年内缺血性卒中的发生率,并于治疗前和治疗后分别检测两组血清C-反应蛋白(CRP)、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变化.结果 观察组1年内脑梗死再发率(6.1%)与对照组(25.6%)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清CRP、TC、TG和LDL-C水平治疗后均下降,HDL-C水平升高,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辛伐他汀与阿司匹林联用,对预防缺血性卒中复发效果优于单用阿司匹林.
作者:朱宝霞;王维民 刊期: 2007年第12期
慢性脑供血不足(CCCI)是一种常见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指的是大脑整体水平的血液供应减少的一类疾病.中老年脑供血不足常见的原因有椎基底动脉、头颅内主要动脉的狭窄及血管痉挛、血压改变致血流动力学异常和血液流变学异常致微循环血液淤滞等因素引起[1].
作者:兰丙欣;王越圣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 探索依那普利与美托洛尔联合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的疗效、安全性及目标剂量.方法 常规利尿剂,必要时应用地高辛.在此基础上,应用依那普利及美托洛尔治疗CHF.依那普利起始剂量2.5 mg,1 次/d,一般每3~7 d剂量加倍,直至目标剂量(10 mg,2 次/d)或大耐受量(2.5 mg~10 mg,2 次/d),平均每天13.58±5.9 mg.美托洛尔起始剂量6.25 mg,2 次/d,每2~3天增加3.125~6.25 mg,2 次/d,直至大耐受量(12.5~87.5 mg,2 次/d),平均每天61.33±10.47 mg.两药均达大耐受量,治疗3个月后观察疗效.治疗前后监测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Ds)并观察患者临床症状、心率、心功能改善情况.结果 53例CHF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0.6%,显效率32.1%;治疗后左室射血分数、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收缩末期内径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无一例急性心脏事件发生.结论 依那普利及美托洛尔联合治疗CHF安全、有效,其目标剂量尚有待进一步临床观察.
作者:张纪梅 刊期: 2007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