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建;洪尚华
目的 探讨急性小肠出血的诊断方法.方法 对34例小肠出血病人分别采用X线钡餐检查,红细胞核素扫描(ECT),选择性肠系膜血管造影(DSA),术中肠镜检查,比较各种诊断方法对判断出血部位的优劣.结果 对出血部位的定位阳性率:ECT为50%;DSA为66.7%;X线钡餐为37.5%.术前不能明确的10例病人,术中肠镜均明确出血部位(100%).结论 ECT和DSA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对术前辅助检查不能明确出血部位的病人,剖腹探查结合术中镜检查是确定出血部位的关键.
作者:陈淳;王景枝 刊期: 2006年第21期
肺炎是小儿的常见病,尤多见于婴幼儿,也是婴儿时期主要的死亡原因.婴幼儿喘憋性肺炎临床表现凶险,呼吸道分泌物多而口服止咳化痰药物难以奏效为其突出特点之一.因此,吸痰成了临床医师缓解患儿痰堵症状的重要手段,但频繁抽吸容易导致呼吸道粘膜损伤,并有引起医源性感染的危险.为寻找更满意的治疗措施,现将我科在采用常规抗感染基础上加用沐舒坦治疗婴幼儿肺炎,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杨红 刊期: 2006年第21期
目的 探讨低分子肝素钙治疗脑梗死的疗效.方法 观察35例急性脑梗死应用低分子肝素钙治疗与35例常规治疗神经功能变化比较.结果 低分子肝素钙对急性脑梗死疗效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未见不良反应.结论 低分子肝素钙减轻急性脑梗死进展程度,有利于加快患者神经功能恢复.
作者:马燕玲;杨向方 刊期: 2006年第21期
危重哮喘是指哮喘患者经吸入糖皮质激素(≤1000μg/d)和应用长效β-受体激动剂或茶碱类药物治疗后,哮喘症状仍持续存在或继续恶化;或哮喘呈暴发性发作,从哮喘发作后短时间内即进入危重状态[1].机构通气是治疗危重哮喘的重要环节,现将我院呼吸内科自2000年1月~2005年5月收治的急危重哮喘患者204例中14例行机械通气治疗的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魏建;洪尚华 刊期: 2006年第21期
目的 了解本地区新生儿黄疸的G6PD缺陷情况.方法 用四氮唑蓝法对612例新生儿黄疸患儿进行G6PD含量测定,其中44例缺乏者作了G6PD基因芯片测定.结果 检出G6PD缺乏(纯、半合子)193例(31.5%),可疑缺乏(中间值)79例(12.9%),G6PD基因缺陷主要为G1388A、G1376T、A95G突变.结论 G6PD缺乏是本地区新生儿黄疸的主要病因,男性婴儿比率高于女性婴儿,基因缺陷的类型与中国人常见的基因缺陷类型相同.
作者:赵应斌;刘纲毅;李丽敏;丁燕玲;黎华莲 刊期: 2006年第21期
咳嗽变异性哮喘(CVA)又称过敏性咳嗽,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支气管哮喘.自1996年~2004年,我们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CVA 46例,并与单纯西药治疗的30例相对比,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荣林;周向阳 刊期: 2006年第21期
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是临床上较常用的酶学检测项目,应用较广泛的是检测血清LDH判断心肌损伤及肝脏损伤情况,检测尿LDH在肾癌辅助检查中应用较多,而尿LDH与其他肾脏疾病也有一定的关系,但研究者较少.我们根据临床需要,针对急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急性间质性肾炎及急性肾盂肾炎等4种常见肾脏疾病和肾移植术后的病人,进行了尿LDH与疾病相关性的实验研究,以探讨尿LDH在上述肾脏疾病诊断与鉴别中的临床意义.
作者:赵景颇;赵艳阳;马红 刊期: 2006年第21期
目的 观察顺尔宁(孟鲁斯特)与普米克(布地奈德)气雾剂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CVA)的疗效,探讨治疗CVA的抗炎药物的选择.方法 将40例CVA患儿,按1∶1比例随机分为顺尔宁组和普米克组各20例.2组均接受基础治疗:口服博利康尼片0.05mg/(kg·次),每8小时1次,每次大量不超过1.25mg.在基础治疗上,顺尔宁组每晚口服顺尔宁片,3~6岁4mg,>6岁5mg;普米克组每晚吸入普米克气雾剂200μg.观察2组咳嗽症状消失的时间.结果 顺尔宁组和普米克组在取得临床缓解所需的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口服顺尔宁与吸入普米克气雾剂,在缓解CVA症状的疗效,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可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抗炎药物.
作者:王来成 刊期: 2006年第21期
目的 探讨食管癌术后心律失常的常见原因及护理对策.方法 分析225例食管癌患者术后进行连续心电监护的观察.结果 35例心律失常发生率为15.5%,其中房颤17例(48.6%),术前心电图异常、年龄、麻醉、手术时间长短及创伤大小,术前低血钾等均是诱发心律失常的原因.结论 术前心电图异常者加强准备及重点心电监护,术中操作轻柔迅速,后强化呼吸道管理,注意维持电解质平衡,用β-受体阻滞剂等可能有效减少心律失常发生.
作者:晁淑玉 刊期: 2006年第21期
目的 了解吲达帕胺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对国内近几年应用吲达帕胺出现的不良反应报道进行整理、归纳和分析.结果 吲达帕胺的不良反应主要有低血钾和过敏反应,同时还要警惕其少见的其它不良反应.结论 临床医师、药师和生产企业均应重视吲达帕胺的不良反应,合理用药,减少和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作者:孙志强;靳胜燕 刊期: 2006年第21期
目的 总结颅脑外伤昏迷病人行高压氧治疗前的临床护理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32例颅脑外伤昏迷病人行高压氧治疗前的时间安排、生命体征监测、饮食护理、基础护理、呼吸道管理、安全措施等方面的护理.结果 提高了高压氧治疗运送途中的安全系数,防止了意外的发生,从而也减少了医疗纠纷的发生.结论 制定严格的护理操作规范,增加护士对病人病情的观察与护理的责任心.
作者:朱桂霞 刊期: 2006年第21期
异位妊娠即孕卵在宫腔以外的任何部位着床、发育,其中绝大多数为输卵管妊娠.异位妊娠是妇产科领域常见的急腹症,也是引起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近年来,各国异位妊娠的发病率均不断增加.国外异位妊娠与正常妊娠之比,由1970年的1∶222上升至1989年的1∶51;国内由1∶167上升至1∶(56~93)[1].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晓群 刊期: 2006年第21期
目的 观察依达拉奉对急性脑卒中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11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58例,对照组52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30mg加生理盐水250ml静脉点滴,每日2次,连续14d.治疗前、治疗后1、3周进行疗效评定.结果 两组间ESS评分比较,治疗后1、3周治疗组与对照组ES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两组间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比较,治疗组与对照组于治疗后1、3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1).结论 依达拉奉是一种安全、有效的神经保护剂,在急性脑卒中的治疗中值得推广.
作者:范俊生;武素军;李艳丽 刊期: 2006年第21期
腰椎间盘突出症可以导致单纯的拇长伸肌、趾长伸肌或胫前肌肌力障碍,致伸拇、伸趾或伸踝肌力减退,但临床因腰椎间盘突出症引起成群肌肉瘫痪致足下垂者较为少见,作者在1998年6月~2005年10月共收治腰椎间盘突出症204例,手术治疗118例,其中足下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6例,占2.9%,经手术治疗后均得到恢复.现报道如下:
作者:郭鹏飞;李成军;王旭 刊期: 2006年第21期
目的 探讨抗精神病药物对肝脏细胞的影响.方法 选择200例服用抗精神病药物患者,定期行超声检查(3~6个月).观察肝脏轮廓形态、内部回声情况、血管清晰度等并分析两者关系.结果 200例精神病患者中血管纹理欠清晰54例,占27.0%,伴有肝脏内部回声改变36例,占18.0%;合并脂肪肝者12例,占6.0%.结论 抗精神病药物对肝脏细胞造成不同程度损伤,时间愈长损伤愈明显,临床用药应慎重.
作者:张金玲 刊期: 2006年第21期
目的 通过对不典型肾癌CT表现的认识,提高其诊断水平.方法 8例不典型肾癌均经CT检查和病理证实.结果 不典型肾癌的CT表现:①肿块呈囊状改变;②肿块向肾盂内生长,酷似肾盂癌;③肿块直径小于3cm,平扫呈圆形略高密度灶;④平扫时,肿块未显示,仅表现为肾下极边缘毛糙;⑤平扫和增强扫描其密度变化较小,表现为不规则片状略低密度灶.结论 CT增强扫描有助于肾脏病变的发现和诊断.
作者:陈永辉;赵建青;刘峰;杨坤;苏瑞芳 刊期: 2006年第21期
我科自1998年以来先后诊治33例烧伤并发湿疹样皮炎,经早期综合治疗,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作者:周庆红;蔡兴东 刊期: 2006年第21期
目的 观察贝飞达治疗婴幼儿肺炎继发性腹泻的疗效.方法 将68例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47例和对照组21例,均采用相同的基础治疗,治疗组予以贝飞达口服;对照组予以胃蛋白酶合剂口服.结果 婴幼儿肺炎228例患儿中发生继发性腹泻68例,发生率为29.8%,其中抗生素相关性腹泻44例,发生率为19.3%,治疗组总有效率89.4%,显效率68.1%,对照组总有效率66.7%,显效率38.1%,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贝飞达治疗婴幼儿肺炎继发性腹泻疗效满意,安全有效.
作者:唐卫华;吴根喜;王凤伟 刊期: 2006年第21期
目的 探讨盐酸氨溴索治疗新生儿吸入性肺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均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盐酸氨溴索静脉滴注.结果 治疗组显效率及总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提示盐酸氨溴索可明显改善新生儿吸入性肺炎症状和体征.观察过程中未发现与盐酸氨溴索相关的药物不良反应.结论 盐酸氨溴索治疗新生儿吸入性肺炎具有显著的疗效和良好的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日东;陈朝霞 刊期: 2006年第21期
输卵管妊娠是常见妇科急腹症之一,占异位妊娠的95%~98%[1],输卵管间质部妊娠仅占输卵管妊娠的2%~4%.输卵管间质部妊娠如果诊断、治疗不及时,则危及患者生命.本文对1998~2005年住院手术并经病理确诊的28例输卵管间质部妊娠进行分析,以提高诊治水平.
作者:刘荣香 刊期: 2006年第2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