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克拉霉素三联治疗患儿幽门螺杆菌感染154例疗效观察

李艳丽

关键词:儿童, 幽门螺杆菌感染, 克拉霉素, 三联, 疗效
摘要:目的研究奥美拉唑、克拉霉素、羟氨苄青霉素三联短疗程疗法对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根除率及远期疗效,探讨初治失败后治疗方案的选择.方法经胃镜检查、组织活检等确诊为HP感染的门诊患儿154例,将本组患儿分成2组,克拉霉素组102例,采用奥美拉唑,克拉霉素,羟氨苄青霉素三联1周疗法,灭滴灵组52例,采用奥美拉唑、灭滴灵、羟氨苄青霉素三联2周疗法.疗程结束后,分别于3个月~3年跟踪随访.检测根除率.对其中克拉霉素组96例从根除患儿进行2~3年跟踪随访.对2组未根除(初治失败)者进行复治,灭滴灵组失败的复治方案,克拉霉素三联1周疗法.克拉霉素组失败复治方案:增加克拉霉素剂量和延长奥美拉唑疗程.结果克拉霉素组HP根除率92.2%较灭滴灵组71.1%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克拉霉素组96例HP根除患者3年内随访复发率4.2%,滴灵组15例根除失败患者采用复治方案后,根除率为(86.7%).结论奥美拉唑、克拉霉素、羟氨苄青霉素三联1周疗法是根除儿童HP感染的理想方案,其根除率高,副作用少,耐受性好,疗程短,顺应性好,复发率低.适当增加克拉霉素剂量和延长奥美拉唑疗程的方法可提高HP根除率.
中国实用医刊杂志相关文献
  • 眼挫伤前房出血的综合治疗及护理体会

    挫伤性前房出血在眼外伤中为常见,出血对视力的影响是暂时的,若发现严重的并发症,如继发性青发眼、角膜血染则对视力损害严重.如何对外伤性前房出血进行有效积极的治疗及护理,减少并发症是本病治疗的关键.我院近3年治疗挫伤性前房出血36例,采用综合治疗及护理,取得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俊峰;贾兰梅;张长梅;刘艳 刊期: 2005年第16期

  • 30例胰腺癌的误诊分析

    近年来,胰腺癌的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呈上升趋势,在西方国家,胰腺癌已成为10种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由于胰腺癌起病隐袭,常致误诊.本文对1996年1月~2003年10月就诊我院的30例胰腺癌患者的误诊情况行回顾性分析.

    作者:赵富丽;苏春荣 刊期: 2005年第16期

  • 脊髓型颈椎病前路手术的围手术期护理

    颈椎病是由于颈椎间盘退化而导致上下椎体骨赘增生,压迫神经根、脊髓或影响椎动脉供血所致.临床表现主要为单侧或双侧肢体无力、麻木、手握力差、下肢发紧、脚踩地似踩棉感、胸及腰部有束带感、行走困难、重者四肢瘫痪等.非手术治疗效果较差,严重地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对此,我院自1994年以来开展了脊髓型颈椎病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经围手术期护理,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

    作者:鲁莉;罗广云 刊期: 2005年第16期

  • 慢喉痹的治疗体会

    慢喉痹,相当于西医的慢性咽炎,是以咽喉干痛不适、异物感、堵塞感、紧缩感为主要症状的慢性咽喉病,为喉科常见病和多发病,临床治疗颇为困难,往往是反复发作,经久不愈.西平喉科,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所治疾病,以慢喉痹为主,患者多来自新疆、甘肃、云南、贵州、湖北、安徽、广东等外省市,在全国享有较高的声誉.我院已故喉科名医胡效曾氏(1902~1982),毕生研究本病,集60余年心血,对本病取得了成功的治疗经验.根据本人的学习体会和20余年的临床观察,试将本病的治疗体会浅述于后.

    作者:杨国安;徐增坤;石姗妮 刊期: 2005年第16期

  • 麻醉与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综合征

    经尿道电汽化前列腺切除术(TUVP)是近年来开展的微创手术,由于其具有创伤小、对病人生理干扰轻、术后恢复快等特点,所以是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病人的首选治疗方式.

    作者:景卫山;凤旭东 刊期: 2005年第16期

  • 89例窒息新生儿心肌酶谱的变化分析

    窒息是新生儿常见的症状,可引起肾脏、中枢神经、心血管、胃肠道等多脏器功能损害,其中以心脏受累较常见,为了对窒息儿心肌损害作出诊断,我们对119例新生儿作了血清谷草转氨酶(AST)、乳酸脱氢酶(LDH)、肌酸磷酸激酶(CK)、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CK-MB)测定,并作心电图检查,现报告如下.

    作者:周翠萍 刊期: 2005年第16期

  • 咳嗽变异性哮喘50例误诊分析

    咳嗽变异性哮喘是非典型哮喘的一种临床类型,临床上较多见;但由于多种原因;往往被误诊,本文就我院呼吸科门诊50例患者临床误诊情况分析如下:

    作者:张艳莉 刊期: 2005年第16期

  • 立体定向穿刺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

    我院从2000年2月~2004年12月对62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采用根据CT靶点坐标定位、立体定向穿刺抽吸后注入尿激酶的治疗方法,报告如下:

    作者:付卯宏;曹新生;赵书生 刊期: 2005年第16期

  • 灯盏花素治疗急性脑梗死50例临床报告

    笔者于2004年2月~2004年10月应用灯盏花素治疗急性脑梗死50例,取得了较满意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艳;于芝 刊期: 2005年第16期

  • 老年高血压病人的健康教育

    老年高血压是一种慢性身心性疾病,可以引起严重的心、脑、肾等并发症,严重威胁老年人的健康.为改善老年人的生命质量、提高生活质量、实现健康老龄化的目标,要加强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健康教育.

    作者:闫晓霞 刊期: 2005年第16期

  • 复发性脑出血32例临床分析

    复发性脑出血(RICH)临床上并不少见,现将本院1995年3月~2004年7月收治的经脑CT证实的32例RICH患者进行分析,重点探讨其病因及预后.

    作者:亢勤 刊期: 2005年第16期

  • 73例肝外伤的诊治体会

    肝外伤在各种腹部损伤中约占15%左右,我院近12年来共收治肝外伤病人73例,回顾分析诊治过程.现报告如下:

    作者:潘福斌;周安堂 刊期: 2005年第16期

  • 低血钾性周期性麻痹20例诊治分析

    笔者将2002年元月~2004年12月临床诊治的20例低血钾周期性麻痹患者,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杨会平;张国政 刊期: 2005年第16期

  • 克拉霉素三联治疗患儿幽门螺杆菌感染154例疗效观察

    目的研究奥美拉唑、克拉霉素、羟氨苄青霉素三联短疗程疗法对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根除率及远期疗效,探讨初治失败后治疗方案的选择.方法经胃镜检查、组织活检等确诊为HP感染的门诊患儿154例,将本组患儿分成2组,克拉霉素组102例,采用奥美拉唑,克拉霉素,羟氨苄青霉素三联1周疗法,灭滴灵组52例,采用奥美拉唑、灭滴灵、羟氨苄青霉素三联2周疗法.疗程结束后,分别于3个月~3年跟踪随访.检测根除率.对其中克拉霉素组96例从根除患儿进行2~3年跟踪随访.对2组未根除(初治失败)者进行复治,灭滴灵组失败的复治方案,克拉霉素三联1周疗法.克拉霉素组失败复治方案:增加克拉霉素剂量和延长奥美拉唑疗程.结果克拉霉素组HP根除率92.2%较灭滴灵组71.1%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克拉霉素组96例HP根除患者3年内随访复发率4.2%,滴灵组15例根除失败患者采用复治方案后,根除率为(86.7%).结论奥美拉唑、克拉霉素、羟氨苄青霉素三联1周疗法是根除儿童HP感染的理想方案,其根除率高,副作用少,耐受性好,疗程短,顺应性好,复发率低.适当增加克拉霉素剂量和延长奥美拉唑疗程的方法可提高HP根除率.

    作者:李艳丽 刊期: 2005年第16期

  • 联用奥曲肽和奥美拉唑治疗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临床疗效

    目的对比观察联用奥曲肽和奥美拉唑与常规方法治疗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8例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9例.治疗组在常规止血、补充血容量治疗基础上加用奥曲肽和奥美拉唑治疗,对照组则给予常规止血治疗,补充血容量.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止血成功率分别为89.65%和51.72%(P<0.05),两组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联用奥曲肽和奥美拉唑是治疗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更为有效的方法.

    作者:董荣显 刊期: 2005年第16期

  • 激光治疗中心性浆液性视网膜脉络膜病变41例临床观察

    中心性浆液性视网膜脉络膜病变(csc)简称中浆,是病因不清、以后极部视网膜感觉神经层和视网膜色素上皮层浆液性脱离为特征的疾病,通常累及黄斑部.激光治疗是目前唯一有效的方法.本文总结了我科1995年~2003年12月治疗的csc41例,现将治疗情况报告如下:

    作者:张明红 刊期: 2005年第16期

  • 62例严重开放性手外伤的早期治疗体会

    开放性手外伤早期治疗的恰当与否,直接影响着伤手日后的功能状态.1999年8月~2004年11月收治的62例严重开放性手外伤,经早期处理,96%患者一期愈合.

    作者:杨世民;赵海波;李素琴 刊期: 2005年第16期

  • 路先通治疗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脑梗死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和生命的常见病之一,其发病率在逐年增加.自2004年以来,我们采用路先通治疗脑梗死40例,并运用复方丹参注射液作对比研究,疗效肯定,现报告如下.

    作者:袁瑞亭 刊期: 2005年第16期

  • 病毒性脑炎患儿血象变化及临床意义

    病毒性脑炎是小儿常见病和多发病,由病毒侵犯脑实质及脑膜而引起,它严重地威胁着小儿的生命和健康.目前普遍认为一般病毒感染时血象中白血球正常或降低,本文通过检测66例病脑患儿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及心肌酶,观察急性期与恢复期变化,探讨病毒性脑炎患儿血象及心肌酶改变,指导临床早期诊断,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薛东生 刊期: 2005年第16期

  • 肠内营养支持在胃排空延迟症病人治疗中的作用

    胃排空延迟症的主要特征是胃动力紊乱,常见于腹部手术以后,尤以胃部手术及上腹部腹膜后肿瘤切除术后多见.既往在治疗上采用禁食、胃肠减压及静脉营养支持,但长时间的肠外营养支持可加重胃排空障碍,高热量的肠外营养支持可抑制胃内固体食物的排空延迟[1].为避免静脉营养支持的缺点,自1998年5月至2004年5月,作者对19例胃排空延迟症病人施行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就其对机体蛋白质代谢进行治疗前后的对比,旨在了解胃排空延迟症病人肠内营养支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作者:凌尊让;霍平均;宋院彬 刊期: 2005年第16期

中国实用医刊杂志

中国实用医刊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