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鄂平
化学是医学院校药学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如何使化学的教学改革更加适应药学专业的发展是医学院校化学教师探索的一个工作重点.为提高学生学习效率,优化教学效果,在药学专业无机化学实验教学实践中,根据教学要求和课程特点,从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等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改革探索,并通过三届学员的教学实践取得了可喜的初步成果.
作者:赵燕;杨兴斌;李晓晔;孙晓莉 刊期: 2005年第05期
通过对临床医学专业有关课程考试基本情况调查,结果表明:教师和学生双方对考试内容及方法的意见是比较客观的.考试方法的改革必须根据考试目的、内容、规模、对象以及课程特点等多方面因素,科学选择,灵活运用.
作者:黄焕生;于斌;邱玉刚;于雷;马健平 刊期: 2005年第05期
教学活动不仅是传授知识的过程,而且是科学的、复杂的信息交流过程.教师的专业素质是优化信息交流环境的基础;开展病例讨论,是信息交流的平台;合理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是疏通多向信息交流的渠道;真诚、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是实现师生间双向信息交流的保证.
作者:陶惠然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生物化学是一门重要的基础医学课程,也是一门较难掌握的课程,在生物化学课堂教学中,通过改善授课技巧来活跃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作者:李燕;李建宁;董泉洲 刊期: 2005年第05期
围绕化学实验室安全问题,就如何健全安全管理制度、排查不安全因素、加强安全管理措施等进行了阐述;重点强调人员不安全行为是事故的主要原因,并介绍了化学实验室常见事故的预防和处理措施.
作者:李光文;林友文;罗红斌 刊期: 2005年第05期
医学基础课是培养医生的基石.在目前扩大招生,建立强校,创建重点学科和一流学科的过程中,创建学科的理念事关大局.学科建设是龙头,是强校的重要标志.就创建重点学科的体会与同行进行交流,促进基础医学学科建设的发展.
作者:柏树令;王军 刊期: 2005年第05期
多媒体具有图文声像并茂,形象生动,信息量大等优点,是用于血液内科教学的理想模式.但也要注意科学灵活地运用多媒体,避免滥用.
作者:卢瑞南;李建勇;盛瑞兰 刊期: 2005年第05期
高等医学院校相继开展多媒体教学,取得了良好效果.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正处于普及发展阶段,实际应用中存在着许多认识上的误区和不足,从而影响了多媒体教学优势的发挥,阻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对多媒体在医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多方位的思考,对多媒体教学中一些不足和弊端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
作者:邴鲁军;武玉玲;何秀全;郭雨霁;李少玲;张晓丽 刊期: 2005年第05期
教学档案管理是高校档案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教研室作为基层教学单位其档案则是整个档案工作的基本环节.从教研室教学档案的分类、作用、收集整理和利用方面分析基层的档案管理工作对提高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巫静娴;管小琴;赵涌;王娅兰;亓荣华 刊期: 2005年第05期
以单门课程为基础的PBL教学改革存在着突出问题--以问题还是以知识为中心.结合PBL教学观摩的实际情况,对此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提出单门课程的教学仍应该以知识为中心,并合理地借鉴PBL教学的优点.
作者:于征淼;陈晶 刊期: 2005年第05期
概念是客观事物特有属性的高度概括,正确的概念必须有确定的内涵和外延.在目前使用的人体寄生虫学主要中文版教材中,对一些概念的论述有不同意见,如片利共生(commensalism)、互利共生(mutualism)、体外寄生虫(ectoparasite)、保虫宿主(reservoir host)和转续宿主(paratenic host or transfer host)等,就此进行了讨论.
作者:殷国荣 刊期: 2005年第05期
以培养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为宗旨,针对以器官为中心,以疾病为线索的课程编排特点,因材施教,改变传统的结论式教学方式,开展以问题和典型临床病例为线索的研讨式教学,对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起到较好的效果.
作者:王新红;钱睿哲;殷莲华 刊期: 2005年第05期
微生物实验教学对于培养检验专业高级人才而言至关重要.深化改革微生物实验教学,首先要紧密结合检验专业课程,合理设置实验教学内容.同时也要注重在教学过程中实现互动,并积极开展第二课堂,建立开放型的实验室也是实验教学改革的关键举措.
作者:王淑兰;王娅;陈新珍;王金勇 刊期: 2005年第05期
多媒体教学是对教育、教学改革的一次新挑战.现代教育、教学技术的应用和研究,不单纯是教育、教学技术的引进,而且是教育教学的艺术,可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促进教学改革,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作者:王绍基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现在多数网络课程都是继承传统教学那样分散式教学,不能克服交叉学科关联学习的难题.探讨整合口腔基础和临床多学科网络课程,应用于口腔临床课和临床教学的理论探索和初步体会.
作者:陈金武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组织学与胚胎学是一门医学基础课,属形态学学科.中国医科大学组织胚胎学教研室在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教学管理、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等方面不断更新和完善,创建了以光电镜结合为实验特色的、适应新世纪的组胚教学新模式,组织学与胚胎学课程于2003年获首批国家精品课程.
作者:刘宁宇;石玉秀 刊期: 2005年第05期
高等学校大规模扩招以来,随着招生人数的增加,心理健康问题已成为高等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如何为在校大学生构建一个轻松、健康的学习、生活环境,成为高等院校亟需解决的问题.通过建立健全学生心理健康工作的管理体制和保障机制、构建多维立体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构建学生心理健康援助体系等手段,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更多的适应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作者:都文霞;卢莉;糜静;梁执群;李冰 刊期: 2005年第05期
人体寄生虫学在传统教学过程中存在着学生对理论知识掌握不牢固和实验标本观察达不到教学效果的矛盾,因此,教师应在自己科研的基础上,将新的知识、技术介绍给学生,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以及现代多媒体技术和网络资源进行教学,可以大大地改善教学效果,培养创新性的医学人才.
作者:朱名胜;耿家荣 刊期: 2005年第05期
随着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和普及,利用多媒体教学已成为必然趋势.在这样的背景下,作为高校教师在积极地参与这场教学改革的同时,应及时地重新审视自身的教师角色,以适应多媒体教学的要求.通过对高校基础医学教育中多媒体教学现状的反思,阐述在多媒体教学中的教师角色应该是多元整合的角色.
作者:杨小荣;王瑞;张策 刊期: 2005年第05期
在阐述模式昆虫和线虫对生命科学发展的基础上,大胆提出,从新的视角讲述人体寄生虫的生物学特点理应成为现有人体寄生虫学教学改革的重要部分之一.
作者:徐文岳;夏丽莎;黄复生 刊期: 2005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