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西梅;杨伟松;姚鸣放;高蕴雅
教学多媒体具有激发学习兴趣、增大信息容量、突破教学难点、提高教学效率的功效.但是,课件制作、教师的重视程度以及应用环境等方面的问题尚待解决.应积极解决上述问题,以推进教学改革,促进教学现代化.
作者:周方平;王利群;苏健坤 刊期: 2003年第04期
为适应医学现代化发展的需要,成立了分子医学教学实验室,充分实现了资源共享,教学科研工作均取得了一些成绩,为进行实验室改革提供了宝贵经验.
作者:肖颖;马超;阎世坤;曹倩;王琳琳 刊期: 2003年第04期
通过眼科学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教学的体会,说明多媒体的发展对教学实施,促进教学改革,更新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及医学生素质教育具有重要的作用.
作者:彭惠;吴卫东 刊期: 2003年第04期
通过预设写作情景、明确任务,以关键词为基础,以教科书为依托,以必写与选写为教学策略,采取读、说、写相结合的模拟写作方法,有效地开展交互式说、写活动,相互渗透、相互促进来带动英语写作水平的提高.
作者:魏菊红;吴爱慧 刊期: 2003年第04期
为了提高医学研究生临床肿瘤病理学教学质量,建立适合于21世纪高层次医学人才的要求,我们针对临床肿瘤病理学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提出加强学科建设的力度,改革传统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利用多媒体影像技术多视野、全方位的观察,是未来临床肿瘤病理学教改趋势之一.
作者:刁路明;夏东;王敏;唐志佼 刊期: 2003年第04期
学校体育是学校教育中十分重要的一个方面,它不仅与学校的其他课程在很多方面具有一致性,更具有自身的鲜明特性.为学生提供了独有的学习和活动环境,对于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开发和提高,具有其他学科所无法比拟的优势.近年来,教学改革已经渗透到各学科的各环节中,体育课也在探索组织教学的创新.一节体育课,从准备、实施到课后小结等环节都可以体现创新改革.课堂教学是教学的主渠道,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阵地.
作者:刘霞 刊期: 2003年第04期
人体生理学是医学院校护理专业的重要基础课,该学科突出的特点是具有很强的实验性和临床护理应用性,它对构筑学生的理论知识结构体系和培养学生科学素质以及实际应用能力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我国临床护理事业的发展和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客观要求[1,2],传统的只注重护理理论掌握和护理经验的护理人才培养模式已适应不了新世纪对护理人才的要求,培养和造就知识型、能力型、创造型、开拓进取型的高素质的新型护理人才,是一名教育工作者适应时代要求,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历史责任.
作者:朱志茹;隋建峰;黎海蒂 刊期: 2003年第04期
情景教学法通过创设不同的教学情景,将认知与情感、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教与学巧妙地结合起来,注重直观、形象、生动的知识表现和丰富、深刻、具体的实践锻炼,改变了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教育状况.将之应用于眼科护理学的教学中,围绕教学大纲与教学内容创设多媒体情景、实验情景和模拟情景,充分发挥学生情感体验和学习主体作用,提高了专科护理学的教学效果与教学质量.
作者:厉瑛;张静 刊期: 2003年第04期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及医学模式的转变,加强医学护理人员的人文素质教育已日渐被重视,培养既有扎实的、宽厚的医学基础知识,又具备高尚的理想志向、道德情操的医学护理人才.
作者:杨晋田;时坚 刊期: 2003年第04期
自2001年以来,我们采用了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方法应用于外科手术学教学,将文本、图形、图像、动画、声音融为一体,通过声、光效果及互动互换的界面,使学生通过各种感觉获取信息,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提高了学习兴趣及学习效率,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现笔者就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在外科手术学教学中的实践和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李祥;刘润花;范宇涛 刊期: 2003年第04期
医学教育是一个终生连续的过程,可分为三个性质不同又互相连接的教育阶段,即医学院校教育、毕业后教育和继续教育.对这三个阶段教育目标进行了粗浅的探讨,使广大医务工作者认识到各个阶段医学教育的重要性.
作者:郭彦琼;杨和平 刊期: 2003年第04期
为进一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了在组胚理论考试中增加开卷试题的尝试.开卷试题为论述题,重点考察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结果表明,开卷试题不仅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闭卷考试的局限性,使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在考卷中得到较明确的体现;而且也进一步增强了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从而使学生综合素质及创新能力的提高具有更大的原动力;同时也将给教师增加了压力,促进教学过程的全面改革以适应培养创新能力的需要.
作者:张庭深;韩笑宁;于永霞 刊期: 2003年第04期
大学英语听力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听懂英语句子、对话和语篇,达到教学大纲对各级听力的要求.从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有诸多因素影响教学效果,影响学生听解能力的提高.现在我们把问题提出来,希望能与同行们探讨和研究,找出解决的办法,以提高听力教学质量,达到教学大纲提出的要求.
作者:张丽莉 刊期: 2003年第04期
临床诊断病理学在病理学专业人才培养中具有重要地位,就病理学研究生临床病理诊断能力基本训练进行了实践,科研能力的培养和临床病理诊断基本训练并举,有利于新世纪病理学人才基本素质的提高.
作者:赵涌;曹友德 刊期: 2003年第04期
微生物学是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它是一门实验性和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微生物学实验课的教学约占该门课程总学时的40%.因此,实验教学的效果好坏直接影响医学生微生物学的质量.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微生物学实验的形式和内容也必须作相应调整[1~3].我们在指导思想、课时安排、实习指导的修订和实验考核方法等方面,于近8年作了一系列的调整,收到了较好的效果.本文总结如下,并对今后微生物实验改革方向,提出粗浅想法.
作者:邓维秀 刊期: 2003年第04期
实验诊断学是连接基础和临床之间的桥梁学科,其教学法的研究对于提高该学科的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学生问卷调查的分析,提出了提高实验诊断学教学质量的具体对策.
作者:李鹏;李海英;邢杰;魏亚莉 刊期: 2003年第04期
考试成绩在选拔人才中有重要的作用,但如果考试题目不合理,过于简单、呆板,无需分析、综合、归纳及推理,也不能考核出学生的真实水平,会使一些只会死记硬背,分析综合问题能力较差的学生取得较高分数.所以考试制度的改革不是取消考试而是要优化考试内容和形式,使考试分数能准确、全面地反映学生掌握知识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1].为了全面地反映学生的能力,我们不断进行考试形式和内容的改革,在期末医学微生物学理论考试中,分别在不同的班级进行笔试和面试,现将这两种形式的内容及结果进行总结.
作者:苏琦华;訾自强;李晓眠 刊期: 2003年第04期
诊断学是临床各科的基础和入门,是过渡到临床实践的桥梁,因此,诊断学教学是整个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诊断学教学过程中,应以临床实践技能的培养为中心,对学生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进行综合训练.在这个过程中,要始终强调把理论知识和实际应用有机结合起来.教学中我们始终坚持如下几点:
作者:黄卫卫 刊期: 2003年第04期
我校(原山东医科大学)遵照教育部、卫生部基础实验教育的改革精神,于1999年将生理学、药理学、病理生理学、医用心理学四门相关学科的实验室重组合并,建立了机能学实验室.在体制上完成了重大变革的机能学实验室,改变了实验室为单一课程服务,分散管理的模式[1],实现了综合管理,优化投资,资源共享.改革研究的基本措施是:将四门学科的实验有机的融合为一体,终形成一门集系统性、综合性于一身并有明显特色的全新实验教学课程,并编写出版了<医学机能学实验教程>.2001年开始在医学专业七年制、六年制、五年制的学生中全面实施了机能学综合实验.与此同时参与教育部21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医学机能学实验>教学体系改革研究和省科委课题<医学机能学实验课程>改革研究.目前,此项课题正在机能学教学实验室中实施.
作者:徐红岩;曹吉超 刊期: 2003年第04期
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的教学目标是:培养政治思想素质高,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相关自然科学知识、医学基础知识宽厚而扎实,勤于思考,善于学习,勇于创新,各方面能力强,达到硕士水平的临床医师.七年制教学是以培养科研-临床复合型高级医学人才为目标的新型教学模式.
作者:宋静;贾继辉;姜启海;肖颖;曹倩;闫世坤;王琳琳 刊期: 2003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