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民;金瑶;李霞;黄芳
目的 分析2017年宜昌市流感疫情中BY流感毒株的HA和NA基因特性,了解其与WHO推荐的系参考株、疫苗株和当地代表株的匹配情况.方法 对流感疫情病例标本中分离得到的7株BY型流感毒株的HA和NA进行扩增和序列测定,通过Mega 5.0软件对测序产物进行分析.结果 7例疫情毒株均为BY系的HA蛋白的3分枝,相互间HA基因的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达98.9%和99.3%;与WHO疫苗株B/PHUKET/3073/2013比较,进化距离接近,没有发现氨基酸序列的丢失与插入,HA基因有2个氨基酸位点发生变化,NA基因有11个氨基酸位点发生变化.结论 引起流感疫情的毒株目前变异不明显,与WHO疫苗株匹配,应加强重点人群的疫苗接种.开展连续流感分子生物学监测,及时分析病毒基因特性,对流感的防控有重要意义.
作者:余枫华;汪艳平;余云芳;王蕾;李清元;吴谨呈;刘建华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了解陕西省人体重点寄生虫病流行现状,为制定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分层整群抽取26个农村调查点和5个城镇调查点,每个调查点调查人数不少于250人.采用SPSS 18.0软件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 共调查21 734人,农村调查点共调查19 900人,城镇共调查1 834人.肠道寄生虫病总感染率为1.11% (241/21 734),其中农村居民感染率1.19% (237/19 900),城镇居民感染率0.22% (4/1 834).共检出4种肠道寄生虫分别为蛔虫(0.99%)、鞭虫(0.02%)、蛲虫(0.09%)和带绦虫(0.01%).城镇农村、不同地区、生态区、年龄、文化程度及职业之间肠道寄生虫病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4.493、145.744、108.537、26.681、18.269、18.552,P均<0.05),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665,P=0.197).结论 陕西省人体重点寄生虫病感染率呈明显下降趋势,感染人群存在明显的年龄、文化程度、职业、地区和生态区差异.降低土源性线虫病的感染率仍是今后寄生虫病防治工作的重点.
作者:曹磊;张义;马琳;王安礼;邓勇;柴自超;陈飒;周体操;王舒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评价在医院平台开展的HIV单阳家庭综合干预的效果.方法 对216户单阳家庭进行干预和抗病毒治疗(ART),分别于干预前和干预后6月、12月、18月和24月进行问卷调查和CD4+T淋巴细胞(简称CD4细胞)计数以及病毒载量测定.结果 采取综合干预措施后,阴性配偶HIV抗体阳转率为0;干预6个月后,单阳家庭配偶双方艾滋病知识的知晓正确率达95%以上,近半年每次使用安全套和近一次使用安全套的比例均明显上升;治疗18个月后CD4细胞计数≥500个/μL的比例为38.07%,较干预前明显上升;干预12月后,HIV病毒抑制率在90.00%以上.结论 发挥干预和治疗的作用,综合干预能有效预防HIV单阳家庭内的性途径传播.
作者:葛利辉;董文逸;陈益芹;谢志满;黄金萍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对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五师双河市四个团场30 ~60岁居民筛查脑卒中高危人群进行干预与评价,为制订脑卒中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方法,对81团和89团两个团场高危人群作为干预组,开展健康教育、个体健康指导和自我管理;对83团和90团两个团场高危人群作为对照组,纳入居民健康档案管理.经干预一年后,对二组人群脑卒中危险因素控制情况分析.结果 干预组193名,男101名(51.53%),女92名(48.47%),年龄(46.92±4.06)岁;对照组178名,男94名(52.81%),女84名(47.19%),年龄(47.28±3.96)岁;按性别、年龄、族别、婚姻、职业、文化和脑卒中危险因素构成比较,两组人群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一年后,两组人群脑卒中危险因素变化均朝着预期的方向发展,除血糖、肥胖、高胆固醇血症、高血压治疗率和糖尿病治疗率与控制率外,干预组脑卒中危险因素控制趋势比对照组更为显著(P<0.05).结论 通过脑卒中高危人群危险因素干预,对消除或减少脑卒中危险因素发生具有现实意义.
作者:周志成;石明才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了解湖北省宜昌市2014-2018年吸毒人群中HIV、梅毒及HCV的感染情况,分析其相关高危行为的变化趋势,为更好地开展干预工作并制定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按照国家艾滋病哨点监测方案,采用统一的调查问卷,收集吸毒人群人口学和行为学等方面资料,并采集血样进行HIV、梅毒和丙肝抗体检测.结果 2014-2018年宜昌市共监测1 499名吸毒者,以40岁左右已婚男性为主,文化程度偏低;HIV、梅毒、HCV阳性率分别为0.27%、1.00%、54.44%,35岁以上高于35岁以下,女性高于男性;注射吸毒者占70.38%,其中曾经与他人共用针具吸毒者占53.93%;近一年内发生商业性行为的占13.74%,其中一直坚持使用安全套的占30.10%,比例均呈上升趋势;至少接受过一项干预服务的有1 243人,干预措施覆盖率82.92%.结论 宜昌市吸毒人群HIV感染率总体处于低流行水平,但共针吸毒、商业性行为比例呈上升趋势,安全套使用率低,干预服务覆盖率未达标,应加大对吸毒人群的健康教育宣传和高危行为干预工作,预防和控制HIV、梅毒、丙肝等疾病的传播.
作者:梁艺;张慧琦;田雨;李芳芳 刊期: 2019年第01期
柑橘、薄荷、蓬子菜等植物中含有丰富的香叶木苷,体外模型、活体动物、人体志愿者证实了香叶木苷的抗肺癌、乳腺癌、黑色素瘤、结肠癌等恶性肿瘤活性,被广泛用于出血性痔疮、改善肿瘤患者术后水肿并发症的治疗.目前,对香叶木苷生物合成途径的认识主要局限于其主通路上,对糖基化、酰基化以及甲基化等相关的基因和酶类研究较少,随着代谢研究的深入,揭示香叶木苷的积累和分布遗传机理,将会为香叶木苷的生产调控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朱春华;周先艳;李进学;杜玉霞;高俊燕;刘洪明;岳建强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分析流行性腮腺炎(流腮)暴发后应急接种的免疫效果以及影响因素,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的方法分别在有应急接种的小学和无应急接种的小学对1~6年级未患流腮的学生进行调查,并检测其血清腮腺炎IgG抗体.结果 在应急接种前两所学校调查学生含腮腺炎成分疫苗免疫接种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4.906,P=0.086).11 ~ 14岁的学生接种率为24.66%.单因素分析显示不同的学校、不同年龄组、不同免疫接种史和是否应急接种是流行性腮腺炎IgG阳性的影响因素,且随着接种剂次的增加,流行性腮腺炎IgG阳性率增高.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11~14岁组学生是流行性腮腺炎IgG阳性率降低的原因,而接种剂次的增加是人群流行性腮腺炎IgG阳性率升高的重要原因.结论 提高含腮腺炎成分疫苗接种率,增加接种剂次,是提高人群腮腺炎抗体水平的有效方法,也是预防流行性腮腺炎疫情暴发的重要举措.
作者:胡傲容;肖静;刘国政;练祖银;聂丹文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官兵在复杂环境下进行高强度的实战化训练,容易产生体力消耗大、应激能力低、容易疲劳等多方面的问题,影响训练效果与作战水平.如何增强官兵在训练作战过程中的机能适应与调节,成为新时期军事防护领域极为关注的重要课题.方法 通过查阅近年来的研究进展,概述了国内外军队或运动界应用的安全有效的机能调节剂.结果 研究表明,大量与体能增强、损伤修复、疲劳延缓、认知记忆增强、运动免疫增强等相关的调节剂得到广泛应用.结论 为进一步研发与制备能综合促进官兵体能、应激、认知和免疫增强的生理机能补充剂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熊珊珊;宋天宇;蒋辉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建立科学、系统、实用的湖北省健康城市建设评估指标体系,为湖北省健康城市建设评估提供依据.方法 应用改良德尔菲法确定湖北省健康城市建设评估指标体系权重.结果 湖北省健康城市建设效果评估体系,包含健康城市建设效果评估体系、建设过程评估体系和建设居民满意度评估体系3个维度.研究2轮咨询的专家积极系数均为100.00%,权威系数平均为0.79,协调系数均值第1轮为0.309,第二轮为0.563.结论 专家咨询结果代表性好、权威程度高、协调性好,应用改良德尔菲法确定的健康城市建设评估指标体系及其权重结果较为理想,可为健康城市建设评估提供参考.
作者:张凯宇;谭晓东;谢玉;李梦盈;董壮壮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了解社区高血压患者自我效能状况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由统一培训过的调查员开展面对面的问卷调查,采用t/F检验、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等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社区高血压患者总体自我效能得分为(44.2±9.2)分;单因素分析显示不同高血压服药史(t=-3.785,P<0.001)、家族史(t=2.080,P=0.038)、服高血压药种类(t=4.147,P=0.016)及不同年龄(t=2.532,P=0.013)患者自我效能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发现年龄(β=0.097,P=0.021)、高血压家族史(β=0.082,P=0.047)及服药史(β=0.147,P=0.001)是影响高血压患者自我效能的因素.结论社区高血压患者自我效能仍需进一步提高,应积极探索提高患者自我效能的因素及途径.
作者:张艳艳;何朝;赵莹颖;胡建功;李征;白如冰;李长青;孙凯歌;孙昕霙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孕及哺乳期摄入n-6/n-3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s)变化对子代脑功能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选用清洁级3~4周龄C57BL/6J雌性小鼠,随机分成5组,每组分别给予n-3 PUFAs缺乏和4种不同含量n-3 PUFAs(n-6/n-3 PUFAs比值分别为15∶1、5∶1、1∶1及1∶5)饲料喂养.小鼠12~14周龄时用常规饲料喂养的雄性小鼠与之合笼交配繁殖,仔鼠断乳后继续行母鼠相同饲料喂养,随访观察至生后7d、21d和12周龄时分批处死后取脑.然后在仔鼠生后21d断乳时,随机挑选7~9只n-3 PUFAs缺乏组的仔鼠用n-6/n-3 PUFAs(5∶1)组饲料喂养,至12周龄;同时随机挑选7~9只n-6/n-3 PUFAs(5∶1)组的仔鼠,改用n-3缺乏组饲料喂养,至12周龄;剩余仔鼠用与母鼠相同的饲料喂养,至12周龄;麻醉牺牲后,取脑置于-80C条件下备用.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测定脑皮质gfap、mbp、nse7和nr2b基因mRNA的表达.结果 在各年龄段小鼠中,饲料中添加n-3 PUFAs使各基因的表达量明显增加;不同比例的n-6/n-3PUFAs对基因表达的影响不同.孕期及哺乳期饲料缺乏n-3 PUFAs,即使断乳后的饲料中添加正常量的n-3 PUFAs,也不能使某些对脑功能起重要作用的基因的表达量升高至正常n-3 PUFAs喂养的小鼠.结果提示,孕期及哺乳期可能需要较高的n-3 PUFAs摄入(可能优的n-6/n-3 PUFAs比例介于1∶5~1∶1之间),才能满足幼年期脑发育之需.结论 孕及哺乳期n-3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s)的适量摄入,有助于维持成年期脑功能相关基因的正常表达.
作者:唐甜甜;董华;樊超男;付慧聪;路媛媛;李苹;齐可民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通过近年来对烟台市农村饮用水卫生监测,分析该地区硝酸盐的健康风险.方法 2014-2017年,对烟台农村地区生活饮用水按照《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常规指标进行检测,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分析地下水化学物质与硝酸盐的关系,运用HHRA模型对地下水硝酸盐通过饮水途径和接触途径造成的人体健康风险进行评估.结果 2014-2017年共检测2 348份水样.硝酸盐与溶解性总固体、总硬度、氯化物均有相关性,上述指标可能同源;各组暴露风险由高到低排序为:未成年人>成年女性>成年男性;未成年人、成年人的危险商数HQ5o、HQ95值均超过1.结论 初步认为烟台农村地区硝酸盐的超标是地质因素与化肥的使用共同造成的;未成年人、成年人群体暴露于硝酸盐的风险均超出限值,其HQ超过1,需引起警惕.
作者:王松松;于桂梅;刘磊;徐建军;李芸;张艺;王玖;阎西革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了解武汉市居民安全与急救健康素养水平及影响因素,为武汉市安全与急救健康教育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于2016年7月在武汉市13个行政区4 165名15~69岁城乡的居民进行问卷调查,用SPSS2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武汉市居民安全与急救素养水平为44.42%,不同城乡、年龄组、文化程度、家庭收入、职业与安全与急救素养水平存在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城市居民素养水平高于农村;年龄组随着年龄的增大,素养水平逐渐降低,文化程度除了小学组没有统计学差异,其余随着文化程度的提高,素养水平逐渐升高;结论 应根据武汉市居民年龄、文化程度、经济收入等特点,高效、有针对性地开展安全与急救健康教育.
作者:钟庆;黄远霞;李毅琳;钟晴;梅欣;李俊林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了解辖区内学龄前儿童贫血、营养不良、肥胖发生情况在各年龄组、不同级别托幼机构的分布状况.方法 基于2017年深圳市宝安区石岩街道托幼机构的儿童卫生保健工作年报表,收集相关数据.组间差异采用x2检验进行分析.结果 3~6岁儿童共12 761人,贫血、营养不良和肥胖发生率分别为4.90%、2.41%和3.08%.3~、4~、5~和6~各年龄组儿童贫血发生率分别为6.80%、5.21%、4.68%和3.47%,营养不良发生率分别为1.90%、1.91%、2.21%和3.81%,肥胖发生率分别为2.40%、2.73%、3.21%和3.88%.各年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市级以上、区级、区级以下托幼机构各组儿童贫血发生率分别为4.46%、5.30%和5.81%,营养不良发生率分别为1.74%、2.62%和4.63%,肥胖发生率分别为2.57%、4.56%和2.01%.各级别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学龄前儿童随着年龄的增长贫血发生率逐渐降低,而营养不良和肥胖发生率逐渐升高.区级以下托幼机构应加强膳食管理、营养方面的健康教育等,进而降低儿童营养不良、贫血的发生.
作者:李美莉;曾紫英;胡前胜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掌握武汉市地铁站台及隧道空气中细颗粒物的质量浓度及其所富集的金属污染物特征,并评价其可能造成的人群健康风险.方法 采用滤膜法采集地铁站台与隧道中PM2.5样品,计算其质量浓度;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检测颗粒物中的金属污染物;用美国环保局(EPA)推荐的健康风险评价模型评估人群健康风险度.结果 地铁隧道和站台PM25平均浓度分别为142.1 μg/m3和114.8μg/m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PM2.5中检出金属污染物有铬(Cr)、钴(Co)、镍(Ni)、砷(As)、镉(Cd),隧道PM25中Cr、Co、Ni、As浓度均高于站台(P<0.05),Cd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地铁站Cr和As的致癌风险在10-6~ 10-4之间,认为该物质存在潜在风险.结论 地铁隧道与站台内PM2.5浓度均高于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地铁站内PM2.5污染较为严重;PM2.5对金属污染物具有较强的富集性;地铁站Cr和As存在潜在风险,应该采取加强对地铁空气质量的监测和加大新风量等措施降低风险.
作者:王怀记;毛翔;石斌;孙芳;刘俊玲;何振宇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旨在通过探讨与哈夫病相关的水产品的生物学特性,发现其分布规律,从而有针对性地在相应水域进行环境流行病学调查,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线索.方法 通过文献回顾,梳理与哈夫病相关的水产品种类、相应的栖息特性、食性、生殖习性及国内外研究进展,明确其分布特征.结果 与哈夫病相关的水产品在我国多是小龙虾,国外报道的有水牛鱼、狗鱼等,这些水产生物的栖息习性相似,喜欢栖息于水草等植物多的淡水水域;食性相似,多为杂食性,摄食类似的浮游植物和动物;生殖习性亦相似,常在水草等植物丰富的浅水区繁殖.结论 哈夫病相关水产品相似的生物学特性提示致病因子存在于外环境中,水产食物可能只是致病因子的载体或媒介.研究者可以在此综述结果的基础上,结合历年病例的分布特点,分析、寻找可能的高危水域,加强水域调查;从高危水域中采集水产样品,进行动物实验,构建模型,从而探索可能的致病机制.
作者:黄诗淳;欧阳英英;李阳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分析江苏省食源性疾病监测体系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与建议,为了更好的发挥食源性疾病监测体系在保障食品安全中的作用.方法 对哨点医院、分子溯源网络实验室、食品安全信息管理的建设和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和总结.结果 目前存在哨点医院医生主动报告意识弱,病例信息报告不及时、不完整;疾控机构和医疗机构的协作机制不完善;信息化标准不统一、重复建设等问题.结论 建议将哨点医院分为主动监测和病例信息报告两类管理,加快基于医院HIS的食源性报告信息标准化,努力提升基层疾控机构的食源性疾病暴发的溯源能力.
作者:周翌婧;周永林;吴高林;甄世祺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了解武汉市食源性疾病流行状况,为预防食源性疾病提供针对性的措施.方法 整理、分析武汉市55家哨点医院2013-2017年报告的食源性疾病监测资料.结果 共报告食源性疾病病例19 438例,男性10 473例,女性8 965例,男女比为1.1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x2=60.90);0~4岁组报告病例数多6 206例(31.93%),且发病率高3.15‰,其次为21 ~25岁组1 930例(9.93%)发病率0.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x2 =5 185.92);人群分布以散居儿童多3 679例(18.93%),其次为托幼儿童2 739例(14.09%);发病呈现夏秋季高峰;可疑进食场所中,家庭占比大3 435例(57.57%),其次为餐饮业1 077例(18.05%);报告的可疑食品中,肉与肉制品多1 194例(19.93%),其次为多种食品820例(13.69%).结论 食用肉及肉制品是武汉市食源性疾病发生的主要原因,应加强夏秋季肉及肉制品的市场监管和消毒宣传,重点增强家庭社区及餐饮业的食源性疾病知识宣教.
作者:王肖;吴晓旻;石梦蝶;孙言凤;伍雅婷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6月龄~3周岁儿童人群接种肠道病毒71型灭活疫苗(Vero细胞)(以下简称EV71疫苗)的安全性.方法 通过主动监测与被动监测相结合的方式,观察受种者EV71疫苗接种后30d内发生的不良事件,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其特征.结果 4 077名儿童受种者,接种7 952剂EV71疫苗,其中第1剂4 077人,第2剂3 875人,共观察到接种后30d内发生的不良事件102例,总体不良事件发生率1.28/100剂,其中第1剂1.55/100剂,第2剂1.01/100剂,剂次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4.555,P=0.033).接种局部可出现红、痛、疹、硬结、肿,发生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全身不良事件以发热、疲倦乏力、食欲下降、上呼吸道感染占优势,全身不良事件较局部发生率为高,不良事件发生与接种时间间隔以24h内(85.53%)多见,所有不良事件以1、2级(92.11%)为主,3级不良事件以发热(83.33%)为主,未发现致残致死或并发症等严重危及受种者身体健康的不良事件,所有不良事件经对症处理后均在7d内痊愈.结论 在6月龄~3周岁儿童中实施EV71灭活疫苗接种具有较好的安全性.
作者:王一军;潘海燕;臧霞;刘东林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与分析抗SmD1抗体表达与狼疮肾炎(Lupus nephritis,LN)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2013年2月到2018年2月在湖北医药学院附属东风医院门诊与住院的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患者60例作为SLE组,LN患者30例作为LN组,无结缔组织病患者32例作为对照组,检测三组血清抗SmD1抗体等抗体表达情况,记录患者的病情状况与随访预后.结果 LN组与SLE组的抗SmD1抗体、抗Sm抗体、抗dsDNA抗体、抗核抗体表达阳性率高于对照组,LN组高于SL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N组、SLE组、对照组的SLEDAI评分分别为13.20±1.28分、8.29±2.47分和2.56±0.58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9.424,P=0.001).LN患者随访6个月期间死亡6例,死亡率为20.00%;直线相关性分析显示随访死亡与SLEDAI评分和抗SmD1抗体、抗Sm抗体表达阳性率都呈现显著正相关性(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SLEDAI评分和抗SmD1抗体、抗Sm抗体表达阳性率都为导致患者预后死亡的主要影响因素(P<0.05).结论 抗SmD1抗体在LN患者中呈现高表达装,在患者的病情判断及随访预后预测都有很好的应用价值,并且与患者预后存在显著相关性.
作者:赵韶静;曾艳;李正东 刊期: 2019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