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良;万俊峰;宋秀萍;田亚珍;梁长流;刘奇泉;丁振涛;杜杰
目的 了解国产儿出生缺陷的流行状况,为制定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流行病学回顾性调查研究方法,收集鄂州市2008-2013年2家出生缺陷监测医院资料,进行统计学描述及相关分析.结果 2008-2013年共监测围产儿35 987例,其中出生缺陷儿350例,发生率为97.26/万,出生缺陷发生率总体呈下降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出生缺陷发生率前5种疾病排序依次为:多并指(趾)、总唇裂、先天性心脏病、神经管发育畸形及外耳道畸形.出生缺陷发生率乡村(105.65/万)高于城镇(84.55/万),男性(106.56/万)高于女性(84.47/万),孕母年龄<20岁和≥35岁组明显高于其它年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鄂州市出生缺陷发生率因城乡、性别、孕母年龄不同而有差异,总体呈下降趋势,因地制宜地开展出生缺陷干预,防止和控制出生缺陷人口的出生.
作者:李桂银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 分析湖北谷城县2009-2013年居民死亡率、死亡趋势、死因谱,掌握主要危害居民健康的主要疾病谱和变化趋势,为全县卫生政策制定和资源配置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谷城县2009-2013年死因监测资料,按ICD-10国际疾病分类对死因进行分类及编码,对死因进行统计分析,计算人群粗死亡率、死因构成、死因顺位等指标.结果 谷城县2009-2013年居民年平均粗死亡率为683.77/10万,其中男性为850.32/10万,女性为512.23/10万,男:女为1.71∶1;全人群前5位死因依次为循环系统疾病、肿瘤、呼吸系统疾病、损伤与中毒、消化系统疾病,占全死因95.75%;0~ 14岁组、15~39岁组主要死因均为损伤与中毒分别占35.59%,58.53%;40~ 64岁组、65岁以上组主要死因均为循环系统疾病分别占38.36%,42.87%;死因顺位第一循环系统疾病中,以脑血管疾病为主,死亡率196.92/10万;其次为心血管疾病死亡率118.78/10万.肿瘤死亡主要肺癌死亡率42.69/10万,占26.37%;其次肝癌死亡率29.78/10万,占18.40%.呼吸系统疾病主要死因为慢性下呼吸道疾病,死亡率52.21/10万,占全死因的7.63%;损伤与中毒死亡中机动车辆交通事故占29.33%,自杀占18.77%,淹死占9.92%.结论 循环系统疾病、肿瘤、呼吸系统疾病等一些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意外和中毒是谷城县的主要死亡原因.
作者:刘戎;张丽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 调查一例小脑共济失调病例,分析疫苗接种与发病的相关性.方法 现场调查病例、接种单位和疫苗公司,收集病例发病治疗情况、接种单位接种情况及疫苗运转过程等信息资料.结果 该病例小脑共济失调诊断无异,接种史记录清楚,与发病有时间上的关联性,且患儿发病前无任何感染史,排除病毒感染病因.接种单位和接种人员有接种资质,操作无误.疫苗有合格证书,运转正常.结论 经专家组调查诊断,该病例所患疾病不能排除预防接种因素,属预防接种异常反应.
作者:周方;俞华;赵德峰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遵义市暗娼人群艾滋病性病防治知识及行为学特征,为分析艾滋病流行趋势及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2010-2013年遵义市暗娼人群艾滋病哨点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4年共监测暗娼1 445人,其中低档场所16.20%、中档场所45.95%、高档场所37.85%;小年龄15岁,大年龄46岁,平均年龄25.0±5.64岁;未婚45.50%、在婚37.19%、同居12.53%、离异或丧偶4.78%;初中及以下文化者、85.41%;艾滋病防治知识总体知晓率为91.14%;近1次与客人发生性行为时使用安全套比例为77.46%,近1个月与客人发生性行为时每次都使用安全套的比例为53.99%,近1年患过性病的比例2.29%;近1年接受过安全套宣传、发放及艾滋病咨询检测的比例为80.15%;2010-2013年共检测1445人,其中HIV抗体阳性率0.07%,梅毒抗体阳性率2.02%,HCV抗体阳性率2.01%.结论 遵义市暗娼人群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高,安全套使用率低,梅毒、丙肝阳性率高,需加大综合干预力度,提高安全套使用比例,控制艾滋病经性途径传播,减少艾滋病性病感染比例.
作者:周彩霞;韦忠喜;潘志平;陈正义;曹家艳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 分析湖北省南漳县2004-2013年发生艾滋病职业暴露情况.探讨预防职业暴露应急预案的有效性,为提供全方位职业防护服务.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南漳2004-2013年发生和报告的艾滋病职业暴露案件进行分析.结果 10年间共发生HIV职业暴露46人次,其中医务人员23人次,占50.00%;公安、司法干警8人次,占17.39%;党政干部9人次占19.57%;患者家属与民众6人次占13.04%.暴露方式以刺/割伤、抓/咬伤为主.经应急处理和预防服药处置,无一例感染HIV.结论 及时正确应急处理和预防服药可有效保护艾滋病防治工作人员的健康安全.依法打击艾滋病患者犯罪可减少恶意抓咬伤人事件的发生.
作者:韩建华;刘德清;赵丹;刘晓菲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不同活动场所男男性行为人群(MSM)特征及与圈内同伴交往状况.方法 以MSM交友场所(同性恋酒吧、浴室和互联网)为依托招募MSM并采用面对面匿名问卷调查方式收集信息.结果 共调查266名MSM,酒吧、浴室、网络型MSM各占41.73%、17.29%和40.98%,不同场所MSM年龄、文化程度、职业、婚姻状况、异性性行为发生比例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66名MSM共提名461位同伴.不同场所MSM在同伴年龄、安全套使用态度上有差异,酒吧型MSM与同伴存在性关系的比例显著小于浴室、网络型MSM,三者在与同伴性行为安全套使用坚持性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不同场所MSM在人口、行为特征及与圈内同伴交往状况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影响HIV在该人群中的传播,应重视从社会层面开展有针对性的艾滋病干预.
作者:曹越;肖琛嫦;李晶晶;李十月;燕虹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仙桃市吸毒人群中HIV、梅毒及丙肝感染情况,及时总结全市艾滋病哨点监测工作经验及监测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更好地开展艾滋病宣传教育及防治工作.方法 按照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艾中心艾滋病哨点/丙肝哨点监测实施方案要求进行监测.结果 2010-2013年共监测1 235名吸毒者,吸毒者中以青壮年,已婚男士居多.多数吸毒者为高中以下文化,使用毒品类型主要是海洛因,麻古以及摇头丸.1 235例吸毒人员中艾滋病知晓者占84.58%,有商业性行为者占8.58%,静脉注射吸毒者占25.75%,未发现共用针具者.未检出HIV抗体阳性者;梅毒抗体检测阳性27例检出率为2.19%;丙肝阳性281例检出率为22.75%.结论 仙桃市被调查的吸毒人群中未检出艾滋病感染者,梅毒感染率较低,丙肝感染率相对较高.该市在吸毒人群当中预防艾滋病行为效果初步显现,应继续加强吸毒人员艾滋病防治知识健康教育,加大推广安全套使用和美沙酮维持治疗等干预力度,降低该人群感染梅毒和丙肝的危险性.
作者:李云;陈静;张雄鹰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 分析2013年成都市居民死亡地点,为制定防控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2013年成都市居民死亡病例死亡地点进行分析.结果 成都市居民2013年家中死亡占59.46%,医院病房死亡占34.43%,急诊死亡占1.29%,赴医院途中死亡占1.08%,其他地点死亡占3.73%.不同性别、不同地区、不同年龄、不同疾病死亡地点分布构成有显著差异.结论 需要关注女性居民、郊县居民、30岁以上居民、慢性病患者的医疗救治.
作者:廖江;冯曦兮;何燕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 查清远安县农村饮水碘、砷、氟的状况,为防治碘缺乏病和控制砷、氟中毒的危害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水碘用砷铈催化法、水砷用快速检测试剂盒、水氟按照GB5750.5-2006氟离子选择电极法进行检测.结果 碘含量在0~59.05 μg/L之间,平均值为4.23 μg/L,氟含量在0.08~ 1.60 mg/L之间,平均值为0.23 mg/L,砷含量只有4份为0.004 mg/L,其余均>0.004 mg/L.按供水类型看:集中式供水平均碘和氟含量均低于分散式供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散式供水中压把井水平均碘含量高,江河水低;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分散式供水中压把井水平均氟含量高,敞口井水低,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按乡镇来看:平均碘和氟含量均是茅坪场镇高,河口乡低,两者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根据GB 16005-2009《碘缺乏病病区划分》规定该县属缺碘地区,因此长期食用加碘盐是我县补充碘摄入、防治碘缺乏病的好方法;集中式供水碘和氟含量均低于分散式供水,因此要进一步加强该县农村饮用水工程项目建设,确保该县改水降氟工作顺利实施.
作者:刘泽春;刘世明;李培军;余安胜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 分析当阳市艾滋病病毒感染者(HIV)/艾滋病病人(AIDS)的流行特征和变化趋势.方法 对当阳市1995-2012年上报的HIV/AIDS的流行病学调查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该市累计报告HIV/MDS 67例,其中既往有偿供血人员11例,性接触感染51例,母婴传播2例,静脉吸毒传播3例,死亡16例.结论 当阳市近几年经性传播比例逐年上升,已成为主要传播途径,存在HIV向一般人群蔓延的危险.
作者:任群慧;陈发春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 分析秦巴山区蜂蜇伤中毒的流行病学资料,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407例蜂蜇伤中毒患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患者年龄分布在2~ 86岁,呈现两个发病高峰,第1个为10~ 19岁,占17.20%,第2个为50~ 59岁,占21.87%;1997-2013年发病呈逐年上升趋势,其中2007-2013年,占89.93%;发病月份在每年的6~11月,其中9~11月发病占75.43%;农村居民376例,占92.38%;胡蜂蛰伤354例,占86.98%.结论 秦巴山区蜂蜇伤中毒1997-2013年发病呈逐年上升趋势,2007年以后明显增多;有明显季节性,主要集中在9~11月,年龄分布存在10~19岁和50~59岁两个高峰,职业以农民为主;毒蜂种类以胡蜂为主.
作者:王兴华;徐慧琳;张玉强;杨昌桥;王斌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 对比不同比例毛蚴人工感染湖北钉螺的结果,探索实验室毛蚴感染钉螺的佳比例.方法 按钉螺与毛蚴数量比为1∶5、1∶10和1∶20三个不同比例,进行毛蚴感染钉螺试验,经一段时间饲养后,用试管逸蚴法分离感染性钉螺,统计不同比例毛蚴感染后钉螺的累计感染率、累计死亡率和尾蚴得量,确定佳感染比例.结果 毛蚴感染钉螺比例为1∶5、1∶10和1∶20时,110 d后钉螺累计死亡率分别为39.80%、43.80%和49.30%,钉螺累计感染率分别为20.10%、37.40%和38.30%,平均逸蚴量分别为911条/只、1 887条/只和1 972条/只.结论 毛蚴感染比例为1∶10可作为实验室感染钉螺的佳比例.
作者:张聪;万伦;李博;周晓蓉;朱红;蔡顺祥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枣阳市疟疾流行特征及蚊媒密度,评价防治效果,为制定消除疟疾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规范治疗现症病人和疟史病人,开展疫点处理、重点人群预防服药、发热病人血检监测和流行季节媒介按蚊密度监测.结果 监测点总人口70 187人,2005-2012年,共报告本地疟疾病例319例,发病率从2005年16.81/万降至2012年0.69/万,下降率95.89%,疟疾发病农民占76.80%、男性占56.11%、30岁以上人群占68.97%、初中以下文化占90.91%,流行季节发病占91.91%,休止期发病占8.09%;现症病人正规治疗313例(99.05%),疟史休治1 221例(90.44%),疫点处置319个(100.00%).监测区发热病人血检疟原虫阳性率从0.88%降至0.34%,小学生IFA检测阳性率从2.81%降至0.33%.血检确诊病例占疫情报告比例从26.27%上升至100%;传疟媒介中华按蚊平均盯人率6.33只/人.结论 疟疾监测区通过传染源管理和媒介控制疟疾发病、血检阳性率和IFA检测阳性率均显示逐年下降低态势,今后应继续加大血检监测力度,及时发现和根治传染源,确保消除疟疾目标的如期实现.
作者:程开军;赵俊芳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 对湖北省五峰县2008-2013年居民的意外伤害死因报告资料进行描述和分析,为预防和控制意外伤害死亡的发生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死因登记报告信息系统五峰县2008-2013年死亡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五峰县2008-2013年共报告意外伤害死亡1 468人,6年年均粗死亡率118.3/10万,标化死亡率148.4/10万,各种意外伤害死亡类型中,前3位分别是自杀、意外跌落、机动车辆交通事故,男性意外伤害死亡率为151/10万,女性意外伤害死亡率为82/10万.结论 意外伤害近年来成为五峰县威胁居民生命安全的主要危险因素,必须采取多方面的干预措施加以控制和预防.
作者:陈义峰;熊斌;江敏;陈颖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禽流感(Avian Influence,AI)是禽流行性感冒的简称,是由正粘病毒科、流感病毒属A型流感病毒引起的禽类(家禽或野禽,亦有部分哺乳动物)的一种传染病[1].禽流感病毒可以感染人类,通常病情轻微[2].根据禽流感致病力的不同可分为非致病性禽流感(NPAI)、低致病性禽流感(LPAI)和高致病性禽流感(HPAI)3种.在我国,高致病性禽流感以H5N1亚型为代表,低致病性禽流感以H9N2亚型为主型[1].就人感染H5N1禽流感的流行史、病原学、临床特征及诊治以及疫情防控等方面做一介绍.
作者:刘延;霍细香;刘琳琳;陈丹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内江市推行PITC(Provider-initinated HIV testing and counseling)后艾滋病防治措施的落实,评价防治效果.方法 采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制定的《全国艾滋病防治主要措施落实质量考评方案》,对内江市在PITC工作推行前后的2010-2012年艾滋病防治主要措施落实质量进行了评价.结果 PITC推行后,2011-2012年内江市艾滋病防治主要措施落实质量考评各项指标较2010年逐年提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内江市PITC推行后艾滋病防治各项措施得到有效落实,防治工作质量提高.但需进一步加强医疗机构检测能力建设和高危人群干预工作.
作者:王婉薇;王美凤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筛查不仅在临床医学及公共卫生领域的科学研究中十分重要,同时也是主要的疾病防控的有效工具之一.通过查找国内外相关文献,总结性的描述了筛查的历史背景及变革、筛查的流程、实施原则及类型,概括了目前常见的筛查模型,并将筛查效果的评估方法分类总结.多数筛查效果评估是围绕筛查方法的灵敏度和特异度进行,故在分析评价指标的应用情况中着重描述筛查效果的卫生经济学评估方法;目前的疾病筛查多数用于单疾病的筛查,故提出建立多疾病筛查模式的建议.
作者:马瑜;嵇承栋;赵静;许畅;于德华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 通过调查分析为社区高血压病防控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统一制定的社区居民健康档案,通过入户调查、社区义诊、门诊接诊等形式对长虹社区居民进行健康基线和主要健康问题现状调查,并建立健康档案,绘制出该社区居民的常见疾病谱.调查数据使用SPSS 13.0软件包进行分析,采用x2检验,M-H分层分析方法,P<0.05被认为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①居民慢性病疾病别患病率及其构成前十五位中,高血压病位居首位,患病率和构成比分别为11.86%、46.33%,远高于其他慢性病.②从不同性别高血压病患病率来看,所有年龄组段男女之间高血压患病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x2为0.007 ~1.327,P>0.05),M-H法检验,也说明男女之间高血压病患病率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x2=0.014,P=0.906).③从年龄分布而言,高血压患者主要集中在40岁及以上年龄段.40岁以下高血压病患病率较低.40岁以后发病率快速增高.60岁以后患病率高.高血压患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总体呈明显上升趋势,不同年龄组社区居民高血压患病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414.591,P<0.01).结论 高血压病已经成为影响该社区居民健康的主要疾病,提示对该社区高血压病的防控应成为慢病防控的重点.
作者:曲海燕;刘杰;晏苏征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 通过分析某地区儿童血液中钙(Ca)、镁(Mg)、铜(Cu)、铁(Fe)、锌(Zn)5种微量元素水平,为预防儿童微量元素缺乏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在湖南省株洲市妇幼保健院健康体检的儿童3 456例,依据年龄不同分为4组,分别为0~1岁912例为婴儿组、1~3岁852例为幼儿组、3~7岁887例为学龄前组及7~ 12岁805例为学龄组,其中农村儿童1 568例,城市儿童1 888例,分别检测各组血液中Ca、Mg、Cu、Fe和Zn浓度,比较不同年龄阶段和不同地方儿童血液微量元素水平差异性.结果 钙、锌、铁在各年龄阶段血液浓度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镁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铜元素的婴儿期和幼儿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年龄段以锌、铁、钙缺乏为主,总缺乏率分别为18.43%、16.03%和9.52%,铜缺乏率较低,为0.87%,未发现镁缺乏的情况;农村和城镇儿童微量元素缺乏情况比较,钙和铜在农村和城镇儿童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锌和铁缺乏率农村儿童明显高于城镇儿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微量元素缺乏在本地区儿童中普遍存在,以锌、铁和钙元素为主,同时农村儿童微量元素的缺乏率较城镇明显,合理的喂养和及时补充是预防微量元素缺乏的有效途径,严重者可辅以药物治疗.
作者:陈兰刚;邓耀明;刘青青;李阳平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随州市空巢老人健康知识知晓情况以及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多阶段整群抽样的方法,对随州市五个乡镇1 049名空巢老人进行调查.结果1 049名空巢老人健康知识知晓率仅为14.97%,健康生活方式、慢性病、伤害与急救知识的知晓率分别为48.52%、55.58%和63.69%.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文化程度较高(OR=2.602,95%CI:1.990~ 3.403),、患有慢性病(OR=2.170,95% CI:1.254 ~ 3.754)、城市居民(OR=1.559,95%CI:1.086~2.237)、女性(OR=1.985,95%CI:1.326~2.972)等因素对空巢老人的健康知识知晓率有积极影响,而独自居住的(OR=0.467,95%CI:0.302~0.722)、退休前从事脑力劳动的(OR=0.604,95%CI:0.386~0.946)空巢老人健康知识知晓率相对较差.结论 随州市空巢老人健康知识知晓率较低,受多种因素影响,应开展不同类型的健康教育,提高他们的健康知识水平从而达到佳的健康状态.
作者:胡傲容;肖静;黄建勋;耿东亮;殷华超;舒传波 刊期: 2014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