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老河口市医疗机构消毒质量监测结果分析

杜冰;郭锡权;张克强

关键词:老河口市, 医疗机构, 构消毒质量, 消毒灭菌质量, 消毒管理办法, 灭菌质量管理, 对象与方法, 质量状况, 医疗器械, 现场监测, 监测对象, 村卫生室, 带菌者, 病原体, 预防, 乡镇, 染发, 控制, 环节, 病人
摘要:消毒灭菌工作是预防病原体从病人或带菌者或医疗器械等传染给他人的重要措施.加强消毒灭菌质量管理是控制医疗机构感染发生的重要环节[3].为了解老河口市医疗机构消毒灭菌质量,更好地贯彻执行《消毒管理办法》,于2010年4月对115家医疗机构消毒质量状况进行了现场监测.1 对象与方法1.1 监测对象 市医疗机构4家,乡镇医疗机构8家,村卫生室103家,共115家.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湖北省2004-2010年病毒性肝炎报告发病分析

    目的 分析湖北省病毒性肝炎的发病现状,为制定肝炎防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从中国疾病报告管理信息系统中搜集湖北省2004-2010年病毒性肝炎病例,结合同期人口学资料,采用spss统计分析软件进行流行病学统计分析.结果 湖北省病毒性肝炎的发病率从2004年的118.00/10万到2010年增加到145.71/10万,其中超过85%的肝炎病例是乙型肝炎;乙肝患者的男女比例达到1.70,远远高于全人群的男女比例;在研究期间,乙肝年平均发病率变化百分比为4.23%,同期的同一指标丙肝为28.78%;15岁以下乙肝发病的比例在2004-2010年间显著降低;人群中受到病毒性肝炎危害人数多的是农民、学生和工人;疫苗在病毒性肝炎的防制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结论 持续观察发病率的变化,深入研究和分析变化的原因,针对不同人群的危险因素确定病毒性肝炎进一步的防制措施.

    作者:王雷;胡樱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广水市疾控中心岗位绩效考核初探

    2008年12月卫生部印发了《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基本职责》[1]和《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绩效评估标准》[2].广水市疾控中心作为湖北省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规范化建设试点,先后于2008年和2009年上半年组织了两次自评.广水市疾控中心于2010年6月,建立了以岗位绩效考核为核心的机构、科室、岗位三位一体的绩效考核模式,效果明显.本文通过对广水市疾控中心一年来岗位绩效考核实践的介绍、总结与分析,为探讨疾控机构实现绩效管理的途径和方法提供参考.

    作者:明承涛;杜汉华;徐桂萍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武汉地区长江水检出O1群霍乱弧菌的报告

    霍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甲类传染病之一.该病为急性烈性肠道传染病,发病急,传染性强.历史上曾多次发生世界性霍乱大流行,主要由O1群和O139群霍乱弧菌引起.武汉市青山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于2010年5月31日从长江水中分离出O1群小川型霍乱弧菌,现报道如下.1 标本和方法1.1 标本来源 2010年5~10月采集长江水及医院污水池塘水240份.

    作者:祁莉;杨忠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肺炎克雷伯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肺炎克雷伯菌是临床常见的病原菌,全国细菌耐药监测网和全国医院感染监控网报道其临床分离率居第2或第3位[1].随着抗菌药物的广泛使用,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性问题也日趋严重.为了解肺炎克雷伯菌感染及耐药现状,给临床用药提供参考依据,现对荆门市第二人民医院临床标本中分离的360株肺炎克雷伯菌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蔡萼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十堰市中小学校学生视力状况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

    十堰市近年中考、高考体检显示学生近视率逐年提高,为了了解十堰市中小学校学生视力状况,分析影响视力的主要因素,更好地指导学校开展防治工作,2010年在十堰市部分中小学校进行了抽样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 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随机抽取十堰市张湾区、茅箭区、市直小学各1所,初中各1所;抽取市重点高中3所,进行问卷调查和视力检查.

    作者:喻成华;袁方玉;李郁;陈清荣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低剂量PCB77急性暴露对氧化还原稳态的可能影响

    目的 研究低剂量PCB77急性暴露对小鼠氧化还原状态的影响,从中获取后续研究的经验性指标.方法 60只雄性昆明小鼠随机分为5组,对照组(C)、0.036 mg/kg bw剂量组(Ⅰ)、0.18 mg/kg BW剂量组(Ⅱ)、0.9 mg/kg BW剂量组(Ⅲ)和4.5 mg/kg bw剂量组(Ⅳ),观察PCB77不同剂量和染毒1、3、7d后对小鼠肝、脾组织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力、超氧化物岐化酶(SOD)活力和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结果 ①与对照组相比,不同染毒时间各浓度组小鼠肝、脾组织GSH-Px、SOD的相对活性都低,除Ⅰ浓度组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且各浓度组不同时间肝、脾组织GSH-PX、SOD活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②与对照组比较,PCB77 Ⅰ-Ⅳ处理组小鼠肝脏组织中MDA含量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各浓度组MDA含量随时间的增加而下降.结论 低剂量的PCB77短期暴露可引起小鼠肝脏中GSH-PX及SOD活性、MDA含量的明显改变,且存在时间和剂量的依赖性.调节这些在氧化-抗氧化防御系统平衡中起重要作用指标的相关分子或通路或许是进一步研究这类物质毒性的重要目标.

    作者:张慧颖;祝雯雯;袁占鹏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微波加热法制备羧甲基壳聚糖-CdTe量子点及其在细胞标记中的应用

    目的 快速制备壳聚糖-量子点荧光探针并将其用于细胞标记.方法 优化前驱体溶液中的CdCl2、巯基乙酸、KHTe的比例,改变前驱体溶液的pH值和微波加热温度及时间,采用微波加热的方式在水溶液中快速合成CdTe量子点;为提高该CdTe量子点的生物相容性将其与羧甲基壳聚糖通过自组装,制备了壳聚糖-量子点荧光探针,用于狗肾细胞的标记.结果 合成的壳聚糖-量子点荧光探针稳定时间超过10个月以上,荧光强度高,量子产率达到75%,半峰宽为42nm,平均粒径约为3.5nm,成功地用于了狗肾细胞标记.结论 该荧光探针制备简便,荧光性质优异,具有较好的细胞相容性,在生物标记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作者:何振宇;朱洪浩;周培疆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襄阳市中小学校生活饮用水水质监测结果分析

    为了解和掌握襄阳市中小学校生活饮用水特别是自备水源水质卫生安全状况,加强中小学校生活饮用水卫生安全监督管理工作,有效控制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确保广大师生饮水安全,襄阳市卫生监督局于2011年第一季度对全市中小学校生活饮用水水质卫生状况进行了调查和监测,现将调查和监测结果报告如下.1 对象与方法1.1 监测对象 襄阳市共有231所中小学校.按整群抽样的方法,从襄城区、樊城区、高新技术开发区、渔梁洲开发区4个行政区内抽查使用集中式供水、二次供水、饮用白开水的中小学校共68所.从太平镇、牛首镇、欧庙镇、竹条镇、卧龙镇5个乡镇中抽查使用自备井水、饮用白开水的中小学校共64所.对有两项以上饮用水类型的学校,只检测其中一项.

    作者:邵小军;雷明生;徐飞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湖北省城市2010年麻疹疫苗强化免疫结果分析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传染性极强的疾病,严重危害儿童健康,其死亡率较高[1].我国麻疹疫情近年来有抬头的趋势,2008年和2009年,我国报告麻疹死亡人数分别为102例和39例,2010年仅上半年就报告了25例[2].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是短期内迅速提高人群免疫力、阻断麻疹病毒传播的有效手段,也是消除麻疹的重要措施之一[3].为进一步落实全国2006-2012年消除麻疹行动计划,实现湖北省到2012年,全省麻疹发病率控制在1/100万,无本地麻疹病毒传播的目标[4],2010年9~10月期间,根据卫生部的统一安排,湖北省开展了全省范围内的8月龄~4岁儿童麻疹疫苗后续强化免疫工作[5].现对此次强化免疫活动在城市地区的实施情况进行评估.

    作者:吴松杰;许智;谭晓东;叶建君;张迟;赵明江;占发先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肇庆市2008-2010年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目的 了解肇庆市手足口病发病特征,探讨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对监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8年5月2日至2010年12月31日,全市累计报告手足口病13946例,年发病率分别为43.82/10万(1639例)、58.08/10万(2204例)、262.66/10万(10103例).4~10月份为发病高峰,占总病例数的89.31%.发病以5岁及以下儿童为主占91.35%.散居儿童发病多,占75.07%.病原学监测示EV71病毒占44.53%.2010年报告重症病例76例,死亡8例.结论 肇庆市手足口病发病率较高,应加强病例监测报告工作,加强重点人群的防控力度,加强重症病例的甄别能力,提高重症救治水平.

    作者:黄国华;麦炜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煤工尘肺CT影像特征与诊断价值

    目的 通过研究煤工尘肺CT影像特征,探讨运用CT辅助诊断煤工尘肺可行性.方法 对随机选择的113例煤工拍摄高仟伏胸片和进行胸部CT扫描.胸片诊断依据GBZ70-2009《尘肺病诊断标准片》和GBZ70-2009《尘肺病诊断标准》,CT片读片在确定信息区后,按前后、左右分别进行尘肺小阴影计数.结果 比较胸片与CT的小阴影形态,P=0.648,比较胸片与CT的小阴影聚集和大阴影,P=0.52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当CT中信息区一侧肺内尘肺小阴影前后计数< 14、左右计数<9时,建议诊断为无尘肺(观察对象),前后≥14、左右计数≥9时,建议作为诊断壹期尘肺的参考依据.结论 CT可作为诊断参考依据以帮助提高尘肺诊断正确性.

    作者:蔡秋帆;徐勇;万年红;裴松;明小燕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随州市2010年手足口病流行病学与病原学特征研究

    目的 了解随州市2010年手足口病流行病学和病原学特征,为手足口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统计分析随州市2010年的手足口病例发病报告数据,对所有重症病例、所辖县市每月随机抽取的5例轻症病例采样进行病原学检测分析.结果 2010年随州市共报5 284例手足病病例,全年均有发病,3~5月发病较多,主要为4岁以下儿童,5~7月报告11例重症病例;125例病例病原学检测,EV 71阳性19例,阳性率为15.2%;Cox A 16阳性25例,阳性率为20.0%,PE阳性15例,阳性率为12%,1~4月检出的手足口病原体为Cox A 16,8~12月检出的病原体为EV 71,5~7月Cox A 16和EV 71均有检出.结论 随州市2010年手足口病发病主要在春夏季,4岁以下儿童,病原体上半年以Cox A 16为主,下半年以EV 71为主,引起死亡和重症的病原体为EV 71,提示重点人群是4岁以下EV 71感染病例.

    作者:郭芳;刘晓辉;王永光;李月;聂丹文;杨威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血清乙肝病毒PreS1、PreS2抗原检测在乙肝诊断中的价值

    乙型肝炎是一种对人类健康具有严重危害的传染病,可导致肝硬化甚至肝癌.研究表明[1],我国乙型肝炎病毒(HBV)平均感染率已超过10%.临床上乙肝常用的诊断指标为HBV免疫学标志物(HBV M)和HBV-DNA.近年来,人们逐渐将注意力转移到具有较强抗原性的HBV PreS1、PreS2抗原检测上.为探讨血清PreS1、PreS2抗原在乙型肝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该研究对200例乙肝患者和120例体检健康者血清PreS1、PreS2抗原进行检测,并与乙肝血清HBV M结果比较,报道如下.

    作者:叶芳丽;张平安;魏新素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全谷物食物与慢性病防控

    随着人们对健康要求的提高,也随着慢性病的高发生率,人们寻求能防控慢性病的途径和视野越来越宽.全谷物食品有利于防控慢性病的报道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已有科学研究证实,摄食全谷物食品确有一定的健康益处[1].1 全谷物食物(品)的基本组成和定义所有的谷类食物中:小麦、燕麦、黑麦、大麦等都是以谷粒形式存在的.谷粒的结构包括3层,外面是麸皮,中央是胚,两者之间是胚乳.胚乳主要含淀粉、蛋白质,胚(芽)主要含维生素、矿物质和油脂,而麸皮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2].当一种全谷物食品包含的胚乳、胚(芽)和麸皮的相对重量比例与天然植物完整的种子相同.即当这三种成分的相对比例与天然颖果相似时,即为全谷物食品[2].如糙米,燕麦,全麦面包,完整颗粒的玉米(玉米原粒压制的玉米片)等[2]均认为是全谷物食品.美国全谷物委员会认为:全谷物应含有谷物种子中具有的全部组分与天然营养成分,包括大麦、荞麦、小麦、玉米(爆米花)、粟米等.

    作者:易国勤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经济与行政手段对医务人员吸烟行为干预效果分析

    烟草依赖是一种慢性成瘾性疾病.1964年,美国政府发表有关烟草危害的卫生总监报告,这是第一次以政府的名义确认烟草的危害.从1970年开始,世界卫生大会就其烟草控制作过多次决议.无可争辩的科学证据表明吸烟是慢支炎、肺气肿和肺癌的主要原因;是造成心肌梗死、某些妊娠期和新生儿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对被动吸烟者产生有害影响.关注强势的烟草广告对青少年吸烟的影响,以及青少年和妇女中吸烟人数的增加.意识到解决这一问题需要教育、限制和立法的措施,并辅以税收和物价政策.同时需要科学研究的支持[1].第一部国际公共卫生公约《烟草控制框架公约》(即FCTC)于2005年2月27日发布[2].2005年10月12日,中国政府举行了履行《烟草控制框架公约》启动仪式,表明了积极推进控烟工作,自觉履行该公约的决心,并与2006年1月9日正式生效[3].但是,控烟工作自开展以来,收效甚微.

    作者:阮细河;仰萍;高翔;林双福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荆州市2001-2010年法定报告传染病流行趋势分析

    为了解荆州市2001-2010年传染病流行规律和变化趋势,掌握防控形势,为制定防治策略提供依据,现对荆州市2001-2010年传染病报告发病情况进行分析.1 资料与方法1.1 资料来源 传染病报告发病资料和人口资料均来源于荆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疫情资料汇编.1.2 报告病种及分类 此次统计分析的病种范围为2004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规定的甲乙类传染病病种,2001-2002年统计分析的病种为24种甲乙类传染病和丙类传染病中的肺结核、新生儿破伤风,2003年增加了乙类传染病中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2005年起增加了乙类传染病中的血吸虫病和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2008年增加了丙类传染病中的手足口病,2009年增加了乙类传染病中的甲型H1N1流感.

    作者:李俊;肖林;姚梦雷;黄继贵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自回归移动平均模型在宝鸡市细菌性痢疾月发病率预测中的应用

    目的 应用自回归移动平均(autoregressive integrated moving average,ARIMA)模型建立宝鸡市细菌性痢疾月发病率预测模型,尝试定量反映宝鸡市辖区内细菌性痢疾流行特征.方法 利用2004年1月至2010年12月宝鸡市细菌性痢疾月发病率进行时间序列分析,构建宝鸡市细菌性痢疾月发病率ARIMA模型;利用2004年1月至2010年6月宝鸡市细菌性痢疾月发病率预测2010年7月至2010年12月细菌性痢疾月发病率,并评估预测效果.结果 宝鸡市细菌性痢疾月发病率模型为ARIMA(1,0,0)(0,1,1)12,模型自回归参数AR1 =0.605(t =6.030,P<0.001),季节移动平均参数SMA1 =0.779(t =3.471,P<0.001);残差分析Ljung-Box Q统计量经检验无统计学意义(Ljung-BoxQ=8.503,P=0.932)),提示残差为白噪声.建立模型lnYt =0.605lnYt-1 +0.799lnYt-12 -0.12.2010年7月~12月细菌性痢疾实际月发病率与预测值变动趋势一致,实际值与预测值的绝对误差的绝对值大为1.896,小为0.039,相对误差率为6.78%,模型预测效果良好.结论 ARIMA模型可较好地反映宝鸡市细菌性痢疾月发病趋势,可用该模型预测辖区细菌性痢疾发病趋势.

    作者:杨培荣;田辉;严钏元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安康市2009-2010年手足口病流行病学分析

    目的 了解安康市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为进一步预防和控制手足口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安康市2009-2010年手足口病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09 -2010年累计报告手足口病3 816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69.70/10万.2009年与2010年报告发病率分别为45.41/10万和93.98/10万,2010年手足口病年报告发病率高于2009年(x2=17.27,P=0.00).病例年龄的中位数为2.56岁,主要集中在5岁以下儿童,占发病总数的85.56%;以散居儿童和托幼儿童为主,占报告发病总数的87.65%;男性年均发病率为114.19/10万,女性年均发病率为53.52/10万,男性发病高于女性(x2=21.43,P=0.000).结论 安康市手足口病发病以幼儿为主,高发季节主要在3~7月份,重点人群为散居儿童和托幼儿童.

    作者:原凌云;闫小兰;周玲;周以军;刘斌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晚期血吸虫病并发上消化道出血75例临床观察

    晚期血吸虫病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是临床上常见的急症之一,它是由晚期血吸虫病(简称晚血,下同)形成肝纤维化门静脉高压后的严重并发症[1].由于短时间大量的失血而引起急性周围循环衰竭等一系列改变,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2].开展及时的抢救处理,对控制病变的发展,从而抢救患者的生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贯彻落实《全国预防控制血吸虫病中长期规划纲要(2004-2015)》,湖北省自2004年加大了对晚血防治工作力度,实施对全省在册晚血患者免费救治.为了提高晚血抢救成功率,潜江市血吸虫病医院于2008-2011年,对75例晚血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进行精心抢救治疗,取得一定的临床疗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余春芳;李祚文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1%盐酸布替萘芬乳膏治疗浅部真菌病127例临床疗效观察

    2010年3-11月应用1%盐酸布替萘芬乳膏外用治疗浅部真菌病127例,现将观察结果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病例选择 入选标准:临床及真菌镜检确诊的手足癣和体股癣患者共127例,其中男76例,女51例,年龄(35.2±14.6)岁,病期(28.4±39.5)个月(7d-18年).病种包括体癣21例,股癣39例,手癣10例,足癣57例.年龄18 ~65岁,征得患者书面知情同意可纳人本研究.排除标准:对严重角化过度型手足癣患者;皮损广泛且有严重系统性疾病者;局部合并严重细菌感染者;对丙烯胺类、咪唑类化合物或软膏基质过敏者;口服皮质类固醇和免疫抑制剂者;近1个月内口服过抗真菌药和近1周内局部外用过抗真菌药物者;妊娠和哺乳期妇女不进入本研究.对不按时复诊或失访者;对所使用的药品过敏者;因疗效不佳中断治疗者;治疗期间合并口服或外用其它抗真菌药物者;对治疗期间由于不良反应终止治疗者(该病例不计算有效率,但计入不良反应发生率);未按治疗方案完成全程治疗者属剔除病例.

    作者:赵敏;郭春江;王志彬;张建霞;刘芳;成凌;欧彩兰 刊期: 2012年第01期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杂志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杂志

主管:湖北省卫生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湖北省预防医学会;中华预防医学会;湖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