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涛;李真;周国茂;吕纯芳;雷顺俊
目的 分析遂宁市船山区病毒性肝炎发病特征,为制定病毒性肝炎预防与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对遂宁市船山区2004~2008年病毒性肝炎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04~2008年遂宁市船山区共报告病毒性肝炎16 891例,总发病率为515.56/10万.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各年间病毒性肝炎发病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X2=113.50,P<0.01).型别以乙型肝炎为主(15 509例),占91.82%;季节以5~8月发病较高,占40.23%(6796/16891);发病年龄小8个月,大85岁,以青壮年(15~39岁)为主(10 180例),占60.27%;职业以农民为主(9 958例),占58.95%;男性发病高于女性,男女比为1.84:1.结论 船山区病毒性肝炎发病率近2年有所下降,但仍处较高水平,应加强预防接种为主导的综合性防治措施.
作者:王婧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盆腔炎性疾病是指女性上生殖道的一组感染性疾病.主要包括子宫内膜炎、输卵管炎、输卵管卵巢脓肿、盆腔腹膜炎.炎症可局限于一个部位,也可同时累及几个部位,以输卵管炎、输卵管卵巢炎常见[1].按其发病过程,临床表现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急性期未彻底治愈则转为慢性盆腔炎,往往久治不愈、反复发作,给患者的工作、生活带来很大影响,甚至引起不孕,对患者心灵带来更大的创伤.
作者:陈爱萍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武汉市农村地区饮用水藻类污染状况.方法 以武汉市郊黄陂、蔡甸两个区的饮用水为样本,鉴定种类,藻类计数和测定微囊藻毒素,并与同期汉江水厂,长江水厂及东湖水水样做对比分析.结果武汉市农村地区饮用水中的藻类分布以绿藻和硅藻为主,蓝藻次之,但有微囊藻、颤藻等可能产毒的种类检出,藻类数量远高于长江水和汉江水,此次调查微囊藻毒素均未超过现有标准规定的1.0μg/L.结论 农村的水质状况较差,应积极开展农村饮用水藻类污染监测.
作者:徐立;曹美龄;刘正丹 刊期: 2009年第04期
为了解南平市公共场所公共用品卫生状况,提高公共场所活动的卫生安全,预防疾病传播,保障人群健康.现将南平市2004-2008年公共场所公共用品卫生监测结果分析如下.
作者:陈萍;郑鹃 刊期: 2009年第04期
近年来,肠杆菌科细菌己成为医院感染的重要病原菌.随着三代头孢类抗生索在临床的广泛使用,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a)的细菌在全球范围内不断增加,己成为院内外感染的重要病原菌.ESBLa主要是由肠杆菌科细菌产生的,尤以肺炎克雷伯氏菌和大肠埃希氏菌为代表[1].ESBLs是质粒介导的一类水解酶,由普通β-内酰胺基因突变而来,能裂解青霉素和三代头孢菌素族抗生素的基本结构β-内酰胺环,从而使其丧失抗菌活性[2].我们对临床标本中分离出272株肠杆菌科细菌的耐药性进行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邓艳;张银旺 刊期: 2009年第04期
放射治疗作为肿瘤治疗的主要手段之一,其临床价值和经济效益已被越来越多的医院重视,各医院相继引进、配置新的放疗设备.与1998年相比,在短短的10年中,湖北省的放疗设备数量增加了50%,而医用直线加速器的数量则为1998年的3.2倍[1],这一增长趋势还在持续.伴随着放疗设备的增长和精确放疗技术的开展,放射治疗的质量控制显得更为重要,是一项需要长期关注的工作.
作者:马新兴;房晓光;范辉堂;杨想军 刊期: 2009年第04期
日本血吸虫病是一种具有地方性和自然疫源性的人畜共患传染病,曾流行于我国长江以南的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云南等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经过50余年的积极防治,我国血吸虫病防治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近几年来,由于受到自然、生物、社会和经济等因素的影响,我国血吸虫病疫情显著回升,越来越多的调查研究表明,洪涝灾害与血吸虫病流行的关系非常密切.现将洪涝灾害对血吸虫病流行的影响综述如下:
作者:涂萍桂 刊期: 2009年第04期
近年来梅毒发病率的上升速度已远远超出了淋病、尖锐湿疣、非淋菌性尿道炎等性传播性疾病,而且妊娠梅毒的患病数及胎传梅毒的发病率也随着梅毒患者总数的增加而不断上升[1].随着梅毒发病人数的增加,梅毒血清学固定或血清学抵抗(sero-fixiation,sero-resistance)发生率也明显上升[2].深圳市南山区2002~2007年梅毒和HIV母婴传播控制项目筛查的孕产妇梅毒患者经治疗后随访的数据表明,妊娠梅毒人群的TRUST血清固定情况达96%以上.
作者:张涛;李真;周国茂;吕纯芳;雷顺俊 刊期: 2009年第04期
在我国,约有1.5亿人口感染了乙肝病毒,慢性乙型肝炎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目前公认抗病毒治疗是慢性乙型肝炎治疗的关键[1].阿德福韦酯和苦参素是近年应用于临床的抗病毒药物,为了探讨阿德福韦酯联合苦参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文章观察了10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近期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陈乔;林明智 刊期: 2009年第04期
随着经济条件的改善,人们的温饱问题己解决,随着社会的进步,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劳动强度和身体活动量大大减少,致使慢性病的发病率与日俱增[1].不论是死亡人数还是社会、家庭、财政等诸多负担,慢性病均数倍于任何其它类别的疾病[3,4].
作者:易国勤 刊期: 2009年第04期
大型活动规模大、时间长、人员比较集中、用餐量大,容易出现食物中毒等突发性卫生事件,这就对食品卫生监督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以下结合近年来多次参与荆州市大型活动食品卫生安全保障的实际,浅谈工作中的措施和体会.
作者:郭兆奇 刊期: 2009年第04期
伤害已经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是各国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1].预防控制伤害是健康安全保障行业重要的研究课题.通过对14953例伤害急诊病例分析,掌握伤害的流行病学特征,以及伤害在各时段的特点,并提出针对伤害的控制对策.
作者:谢俊卿;白祥军;李树生;杨光田;郑智 刊期: 2009年第04期
2009年6月11日世界卫生组织(WHO)宣布将新型甲型H1N1流感的警戒级别提高到6级,即高级别,也就是说WHO正式宣布这种流感进入了大流行阶段(pandemic).
作者:代永安 刊期: 2009年第04期
铅在工业生产中有着广泛用途,但对人体有较强的毒性.铅作业工人在生产环境中长期接触铅烟或铅尘会引起职业性慢性铅中毒,主要作用于人的神经、造血、消化及心血管系统.尿铅含量可直接反映人体接触铅的情况,为做好铅中毒的早期诊断与预防工作,湖北省黄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某企业铅作业工人进行尿铅含量测定,结果如下.
作者:万松泉 刊期: 2009年第04期
自2004年开始,湖北省来凤县法定传染病实现了传染病监测信息网络直报,使传染病报告及时率和准确率得到提高.到2006年12月底,来凤县辖区内8个乡镇卫生院、5个县直医疗单位和2所民营医院全部实现了传染病网络直报,改变了过去几十年一直采用的手工方式报告和电话报告传染病疫情的落后模式.为了解湖北省来凤县传染病的流行规律及变化趋势,也为制定新的预防和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对2007年法定传染病网络直报疫情进行分析.
作者:张雄志;陈治安 刊期: 2009年第04期
吸烟严重危害青少年健康已成全社会的共识,然而,青少年吸烟的现象却并未见减少,且低年龄化趋势.为了解技工学校学生的吸烟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有效预防和控制青少年吸烟提供基线资料,并在此基础上探索行之有效的对青少年吸烟行为干预对策,对孝感市部分技工学校的在校生进行了吸烟情况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张涛;凌励;陈仲明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桂林市伤寒和副伤寒流行特征,为制定有效的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桂林市辖区12县(市区)1991~2005年伤寒和副伤寒疫情报告资料及实验室检测资料,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1991~2005年桂林市辖区12县5城区共报告伤寒和副伤寒病例32.105例,年均发病率为45.53/10万.各县年平均发病率高为69.1/10万,低为7.3/10万,相比有统计学意义(X2=16.482,P<0.01),6~11月份为发病高峰(占全年发病数的67.12%);农民发病居首位,占总发病数的52.58%,学生次之,占总发病数的29.23%;从1999年起,甲型副伤寒杆菌开始超过伤寒菌为优势流行菌株,占90.%以上.15年间共发生暴发疫情78起,水型传播占92.31%.结论 桂林市伤寒和副伤寒发病水平较高,要加强对农村地区和学校井水的监测和消毒,加强传染源的管理和健康宣传教育等措施.
作者:张振开;黄少新;邓玄;赵日秀 刊期: 2009年第04期
2008年12月25日,十堰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接到竹溪县某中学电话报告,该校近几日发现10多名学生出现发热、出疹症状,疑似麻疹,请求指导处理.十堰市和竹溪县两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接报后,迅速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并采样进行检测,较好地控制了该起疫情.
作者:梅玉发;刘经凤;徐世海;沈红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 初步探讨转入抗菌肽基因的泡桐树叶及花粉的毒性与致敏性.方法 采用大灌胃量法进行泡桐树叶的急性经口毒性试验;按照化妆品卫生规范方法进行花粉的皮肤变态反应试验;采用滴鼻和腹腔注射途径给予豚鼠花粉,观察致过敏性哮喘反应.结果转基因泡桐树(树叶)对SPF级Wistar雌性和雄性大鼠急性经口LD50均>10 000 mg/kg·BW;转基因泡桐树(花粉)对普通级白毛豚鼠皮肤变态反应积分为0,致敏率为0%,致敏强度为弱,未见皮肤变态反应;转基因泡桐树花粉对豚鼠未见明显过敏性哮喘反应.结论 转入抗菌肽基因泡桐树叶属实际无毒级,花粉对豚鼠皮肤致敏性与过敏性哮喘反应均为阴性.
作者:樊柏林;杜涛;付少华;田辉;宋毅;王护民;张启嫒;曹克俊 刊期: 2009年第04期
我国农村人口比重大,农村卫生是我国卫生工作的重点.卫生厕所的建设和粪便无害化处理对于疾病预防控制、提高生活质量、发展生态农业和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1].湖北省是我国血吸虫重疫区之一,钉螺是血吸虫毛蚴的特定宿主,上世纪80年代,人们曾经采取消灭钉螺的办法来防止血吸虫病的传播,可是效果不显著.本世纪初国家推行农村厕所改革[2],其目的是使经处理的粪液不含有害寄生虫卵和病原微生物,每年仅在湖北省就投入了上亿元资金,江陵、公安、仙桃3个县市作为湖北省农村厕所改革试点已将三格化粪池厕所建成并投入使用.为了评价三格化粪池减少疾病传播的效果,于2007年对已投入使用的三格化粪池进行了效果监测,结果如下.
作者:龚爱春;王应安 刊期: 2009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