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高君;郑志想
近年来,艾滋病的流行呈现出发病人数迅速增多、性传播途径急剧上升、由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扩散的趋势.如果没有有效的社会干预,蔓延传播的速度将是灾难性的.因此,在艾滋病防治过程中,如何进一步加大社会干预力度显得尤为重要.
作者:俞志新 刊期: 2007年第05期
作者: 刊期: 2007年第05期
作者: 刊期: 2007年第05期
作者: 刊期: 2007年第05期
卫生部《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管理办法》的颁布实施,标志着对医学检验的科学性、准确性和可比性要求越来越高.1984年2月27日,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在我国统一实行法定计量单位的命令》,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1],这样,以法律的形式把我国的计量单位统一起来,并约束人们按规定要求严格加以采用.为了便于医务人员进行国际单位与习用单位之间的换算,正确理解和使用以法定单位表示的数据,该文将有关国际单位制在检验与临床中的应用作一介绍.
作者:祝卫平;郭虹 刊期: 2007年第05期
为预防控制医院感染发生,提高医疗机构控制医院感染水平,保证医疗安全和医疗质量,受南平市卫生局委托,2006年南平市疾控中心组织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专业人员对辖区内16个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管理情况进行现场调查.其中市级医院4个,县级医院9个,民营医院3个.根据《医院感染管理规范(试行)》自行设计调查表,主要围绕医院感染的组织管理、内窥镜室、口腔科、医疗废物处理等重点环节进行调查,现将调查结果分析如下.
作者:朱红梅;黄家梅;杨铭建;卓鸣莺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住院结核病人死亡原因和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191例结核病住院死亡病历,统计分析死亡原因和有关因素.结果 结核病死亡患者中60岁以上者占58.12%,60岁以下者好发肺外结核.结核病直接死因前五位为呼吸功能不全、心功能不全、肺部感染、肺气肿和咯血,并存病前5位为慢支、肝病、肾功能不全、冠心病、糖尿病和高血压.结论 结核病死亡患者以老年男性为主,结核性脑膜炎、并发消化道出血、合并肝病和糖尿病,应引起结核病防治工作者重视.
作者:杜义祥;曹祥芳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调查武汉市大学生体力活动现状并提出相应的建议.方法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 ,抽取武汉市某综合性大学293名在校男、女学生用国际体力活动量表(IPAQ)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在近一周内,男、女学生从事重度体力活动时间分别为30 min/d和0 min/d,差异有显著性(P<0.01);35%的男学生体力活动活跃程度处于高度活跃,25.2%的女学生处于完全静坐.结论 女学生体力活动明显低于男学生,需要更进一步的探讨影响男、女大学生体力活动的关键因素.
作者:谢朝军;谭晓东;潘敬菊;类成林;杨蕊;王虹;陈亮;陈华 刊期: 2007年第05期
图书管理系统实现了传统的图书馆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建设,主要包括图书信息入库、图书查询、图书借阅、图书续借及归还等相关内容.根据图书管理的流程及用户的需求,设计了如下系统.总体架构是基于B/S结构,采用了动态Web发布技术[1],进行用户与数据库之间的信息交流.系统采用后台为一个MSSQL数据库服务器;客户端为Web浏览器;中间层组件是一个Internet信息发布服务器(ⅡS)[2];Web服务器采用SUN公司开发的JAVA语言,一方面它根据用户的操作以及脚本的定义向数据库服务器发送数据库请求,另一方面接受数据库服务器传达的信息,并转换成标准html格式,发送给客户机.
作者:庞延辉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1031位点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的关系.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检测121例冠心病患者和115例正常人的TNF-α基因型.结果 TNF-α-1031位点基因型TT、TC+CC频率在患者组和对照组分别为66.9%、33.1%和6466.3%、35.7%;等位基因T、C频率在患者组和对照组分别为82.6%、17.4%和80.9%、19.1%.两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比较差异没有显著性(P>0.05).结论 TNF-α-1031位点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之间不存在明显相关性.
作者:孙玉洁;向萍霞;刘胜武 刊期: 2007年第05期
为了解广水市计划免疫目标儿童对结核病的免疫水平,评估计划免疫工作质量,于2006年11月5~11日,对186名8~30月龄儿童进行了一次卡介苗纯蛋白衍生物试验(以下简称BCG-PPD试验).1对象与方法1.1对象全市选定20个被试验单位,在按免疫接种规范要求(出生后24 h内)接种卡介苗的儿童中,随机抽取儿童186名,其中男90名,女96名;年龄8~30月龄,且无BCG-PPD试验禁忌证.
作者:王绍明 刊期: 2007年第05期
铁路职工作为一个特殊职业人群,其身体健康好坏,不仅关系到铁路部门和职工的切身利益,更与铁路运输和旅客生命财产安全密切相关.为有效地保护铁路职工身体健康,对宝鸡地区铁路职工进行了健康体检,分析其所患疾病原因,以寻找有效的防治措施.
作者:杨军刚 刊期: 2007年第05期
食品卫生问题是我国目前所面临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和社会问题.许多城市和农村的食品卫生问题已成为了当地政府和人民群众迫切关心和重点问题,疾控机构在食品卫生工作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疾控机构依照法律法规开展食品卫生工作,是国家有关方针、政策、策略和措施得以在工作中得以贯彻落实的根本保障.近几年来,由于疾病控制和卫生监督两项体制改革,使原来承担重要食品卫生工作的卫生防疫机构一分为二,新组建疾控机构和卫监机构.
作者:徐勇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病毒性肝炎(简称肝炎)是我国重要的传染病之一,可导致严重慢性肝病,并且与肝细胞癌密切相关.肝炎历年在应城市传染病中占有重要地位,该病由多种肝炎病毒引起,其病毒感染和携带状况较为普遍.为了解应城市肝炎病毒感染状况,遂于2006年对该市288名健康人群进行了甲、乙、丙、戊型肝炎病毒感染标志物血清学调查,现报告如下.
作者:田高君;郑志想 刊期: 2007年第05期
卫生监督,是卫生行政执法的专用同义词,主要应用于社会公共卫生管理领域,它是国家管理社会公共卫生事务的重要形式和手段,是公共卫生管理活动中的基本法制制度.在计划经济时期,卫生防疫站对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预防和控制疾病流行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依法治国的要求,使得疾病预防控制和卫生监督体制改革成为必然.襄樊市本次卫生监督体制的改革,不是简单机构名称的改变和人员精简和更迭,而是涉及思想上、观念上、职能上、制度建设上,乃至组织机构和人员结构上的全面改革,是我国公共卫生管理模式的一场深刻的革命.因此,在诸方面要做好新的调整和新的适应,做好大量深入细致的工作,逐步改革原有的不适宜新的要求的传统观念、习惯和方法,为适应这场变革后的工作思考如下.
作者:唐玉洲 刊期: 2007年第05期
基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管理,是整个疾控管理系统中的基础也是卫生事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较强的社会性、实践性和区域性.通过疾控体制和卫生监督体制改革,疾控中心与原来卫生防疫站相比,无论在职能上还是在运行摸式上都有很大变化.特别是随着社会经济的进步,人民群众对预防保健的需求越来越高,党和政府对疾控工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疾控工作的任务也越来越重,疾病谱的变化,新传染病的不断产生,困难也越来越多,在这个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如何加强疾控中心管理显得非常紧迫和突出.
作者:刘东升 刊期: 2007年第05期
《食品卫生法》第四十二条规定:违反本法规定,生产经营禁止生产经营的食品的,责令停止生产经营,立即公告收回已售的食品,并销毁该食品,没收违法所得,并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的,处以一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吊销卫生许可证.该条款明确规定对于禁止生产经营的食品(不合格食品)应实施销毁,但以何种方式销毁,《食品卫生法》及相关的法规并未作出相应的规定和解释.各地或各执法部门对不合格食品实施销毁的方式不尽相同,但多以填埋、焚烧方式为主.
作者:史林谦;向恒阳 刊期: 2007年第05期
随着社会进步和生活方式的改变,糖尿病的发病率也日益上升.世界卫生组织已将糖尿病和肿瘤、心脑血管病列为世界范围的3大难症,严重影响着人们的健康.据世界卫生组织预测,全世界糖尿病患者人数由1997年的1.38亿到2025年将突破3.0亿,我国2004年卫生部《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现状》调查估计现有糖尿病患者达2 000多万,另有近2 000万人空腹血糖受损.由于糖尿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目前一切治疗方法都是对症治疗,还没有根治措施.现有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疗法(口服药物治疗、胰岛素治疗、中药治疗),基础治疗(饮食调养、身心调养、运动疗法)以及其他辅助治疗方法.但是现行的药物治疗方法会对人体产生许多不良反应,很大程度上限制现有糖尿病治疗药物的开发与应用.近年来,许多领域的研究者不断从天然资源或食物中寻找安全有效的具有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活性的功效成分,并且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全文将按化学结构对食物(包括药食两用的食物原料)中主要降血糖活性成分分类进行综述.
作者:张德新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现代医师应更具备完善的知识结构、过硬的能力素质、正确的思想观念、宽厚的理论基础、敏捷的信息捕捉能力、缜密的辨析能力、熟练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独立的思维创新能力,是哲学思辩型的集知识、素质和能力的集合体.在医学院校里同样成绩优秀的医学生,在工作一段时间后就可能出现差异,一个事业蒸蒸日上,一个却是事业难成,造就不同境遇的一个主要因素就是情商.作为医师在建立和谐医疗环境中,情商地位与作用是不言而喻的.
作者:向平 刊期: 2007年第05期
1963年,麻疹疫苗研制成功并广泛使用以来,许多国家有效的控制了麻疹的流行,消灭麻疹的目标被提到议事日程.早提出消灭麻疹的是美国,他们在1978年提出了消灭麻疹的目标[1].随着对麻疹固有流行特征的逐步认识,以及麻疹疫苗使用中一些问题的解决,泛美组织提出了2000年消灭麻疹的计划,并已逐步实现了这一目标.现在,全球正在加快速度消灭麻疹.欧洲卫生组织计划在2007年消灭麻疹,东地中海卫生组织计划在2010年消灭麻疹,西太区卫生组织计划在2012年消灭麻疹.麻疹将是人类第3个通过疫苗消灭的疾病.
作者:潘会明 刊期: 2007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