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聪;周海涛;季锦飞;周江;李建
临床试验报告规范(good publication practice , ;GPP)指按照随机对照试验报告的统一规范(CON‐SORT 声明)系列为代表或其他临床试验论文写作和发表规范或指南,写作和发表临床试验报告,其实质就是要求报告者将研究设计、试验实施过程和结果测量标准、方法及过程按规范要求和质量标准完整、清楚地描述出来。如果不准确或有选择地报告有利于药物或器材研发者或生产者等试验支持者的结果而隐瞒不利结果,甚至编造虚假结果,可能误导包括临床医师、患者和卫生政策决策者在内的读者对临床试验结果的分析解释、应用方法和范围的判断,造成损害人民健康和浪费卫生资源的潜在风险[1]。
作者:臧长海;李茁立 刊期: 2015年第02期
卵巢交界性浆液性囊腺瘤为低度恶性肿瘤,界于良、恶性之间,主要通过在盆腔、腹膜内种植进行扩散。其术前诊断的准确性不高,只能依据术中冰冻及术后常规病理石蜡切片做出明确诊断。作为基层医院的病理医师,如果不能准确掌握本病的诊断标准,容易发生漏诊或误诊。因此,现将我院收治的经病理诊断为卵巢交界性浆液性囊腺瘤的临床病理学特点报告如下。
作者:岳彩霞;杜慧;张凤仙;王年丑 刊期: 2015年第02期
腹股沟疝即发生于腹股沟区的疝,分为斜疝与直疝2种,人群发病率约0.036%[1],其中斜疝占腹股沟疝的85%~95%[2]。疝囊壁通过腹股沟管并可进入阴囊称为腹股沟斜疝,疝囊经过直疝三角区向前突出称为腹股沟直疝。临床上单凭体格检查对腹股沟疝的诊断和类型的鉴别效果不佳。影像学检查因能显示腹股沟疝及其周边结构,判断腹股沟疝的类型,对腹腔镜手术准确寻找疝口有很大的帮助,而超声检查以其低廉的价格,方便快捷的检查方式,实时性显示的优点,对腹股沟疝的诊断与鉴别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作者:张方正 刊期: 2015年第02期
心肌梗死是冠状动脉供血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地缺血导致心肌坏死。心肌梗死是冠心病的主要临床类型,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发生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在临床上常有持久的胸骨后剧烈疼痛、发热、白细胞计数增高、血清心肌酶升高以及心电图反映心肌急性损伤、缺血和坏死的一系列特征性演变,并可出现心律失常、休克或心力衰竭,属冠心病的严重类型。心肌梗死的原因,多数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或在此基础上血栓形成,造成血管管腔堵塞所致。近年来国内外开展的康复医疗对心肌梗死的远期预后效果显著而健康教育作为康复医疗的重要环节却常常被忽视[1]。为证实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对2014年1月至7月在我科住院的52例心肌梗死患者进行分组观察。
作者:张秀丽;贾艳娟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无肝素血液透析发生凝血的原因和护理对策。方法用0.9%氯化钠注射液预冲透析器和血路管,并在透析时定时用0.9%氯化钠注射液冲洗管路和透析器,血流量250~300 mL /min 。结果35例患者共透析175次,有3次患者发生Ⅲ级凝血提前结束透析,2次发生Ⅲ级凝血更换透析器。结论医护人员有高度的责任心,保证有效的血流量,控制超滤量,定时0.9%氯化钠注射液冲洗透析器及管路,避免空气进入循环管路,避免在透析装置系统输注血制品等护理措施是无肝素透析顺利进行的保障。
作者:徐美 刊期: 2015年第02期
肝硬化是一种由不同原因引起的慢性、进行性、弥漫性肝病。病理表现为肝细胞弥漫变性坏死、再生,结缔组织增生,肝小叶结构破坏及假小叶形成,导致肝脏变形、变硬。属中医“积聚、鼓胀”范畴,代偿期属“积聚”,失代偿期属“鼓胀”,为临床疑难病。沈舒文教授对肝硬化的治疗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笔者有幸师从沈教授,受益匪浅,现将沈舒文教授治疗肝硬化经验介绍如下。
作者:胡海军;马英歌 刊期: 2015年第02期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 ,DVT )是临床中较常见的血管疾病,是指血液在深静脉内不正常地凝结阻塞而引起的肢体静脉高压综合征,属于静脉回流障碍性疾病,好发于下肢,多见于骨科大手术(包括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人工膝关节置换术、髋部周围骨折手术等)[1]。国内吕厚山和徐斌[2]首次报道我国人工关节置换术后DVT 的总发生率为47.1%,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为40%。邱贵兴等[3]报道,关节置换术后 DVT 的发生率在未预防组为30.8%(16/52)、预防组为11.8%(8/68),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其中22%~29%的 DVT 患者可能并发致命性肺栓塞,50%以上患者可导致长期遗留的下肢深静脉功能不全。 Colwell 报道骨科手术后在没任何预防措施的情况下 DVT 的发生率为40%~60%[4]。2003年7月,在英国伯明翰举行的国际血栓与止血学会(IST H )第21次会议上公布的 AIDA 研究初步结果显示,亚洲包括中国骨科大手术患者的 DVT 发生率与西方国家接近。下肢深静脉血栓(DVT )是 TKA /T HA 术后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因其能继发危及生命的肺栓塞(PE),在临床上被称之为“无声的杀手”,成为TKA /T HA 术后主要的致死原因,TKA /T HA 术后的死亡有68%归因于 PE 。90%的肺栓塞栓子来源于 DVT 。 DVT 预后较差,2年病死率20%,8年病死率则高达31%,10%的院内非预期死亡是由PE 导致[7]。而且临床上80% PE 患者起病时无任何临床症状,骨科医生都应该重视 DVT 的预防。
作者:丁聪;周海涛;季锦飞;周江;李建 刊期: 2015年第02期
肝脓肿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疾病,近年来随着大量抗生素的应用,肝脓肿的临床和影像学表现也日趋多样化,而关于肝脏异常灌注在肝脓肿的增强动脉早期的影像学表现逐渐引起大家的注意,螺旋CT 增强扫描关于肝脓肿的动脉早期的肝脏异常灌注的相关报道较多,而关于肝脏异常灌注(tran‐sient hepatic attenuation differences , T HAD )在肝脓肿的磁共振成像(MRI)诊断价值的相关研究较少。本文回顾性分析了17例经手术穿刺或临床随访证实的肝脓肿的平扫和动态增强 MRI 表现,其中发生肝异常灌注11例,分析其在 MRI 检查中影像特点和发生机制,以其提高肝脓肿在 MRI 检查诊断中的准确性。
作者:袁雁雯;祁永爱 刊期: 2015年第02期
压疮是截瘫患者临床常见并发症之一,文献[1]报道:一般医院压疮发生率2.5%~8.8%,高11.6%,脊髓损伤患者发生率高达25%~85%,且8%与死亡有关。主要是由于身体某部位失去神经支配及局部组织长时间受压、血压液循环障碍,局部持续缺血、缺氧、营养不良而致的软组织溃烂和坏死。患者住院时间长、费用高、身心痛苦,严重时可危及生命。
作者:马琴;盛静;刘平 刊期: 2015年第02期
放射治疗是恶性肿瘤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与手术、化疗共同组成了恶性肿瘤的系统治疗。它不但可以实施根治性放射治疗,即在足够放射治疗剂量后肿瘤可治愈,亦可进行姑息治疗,目的是在缓解症状的基础上延长寿命,控制肿瘤,改善肿瘤患者的生活质量。据不完全统计,45%的肿瘤患者经综合治疗可获得治愈,其中放射治疗的贡献率为18%,约65%~75%的恶性肿瘤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采用放射治疗。放射治疗除治疗恶性肿瘤外,也用于治疗一些良性病变。临床上若取得佳的治疗效果,每次治疗时摆位的重复性则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对肺癌呼吸门控体模照射技术、直肠癌体模照射技术摆位重复性的误差进行分析,探讨细节在摆位重复性的影响。
作者:崔晨;王梅;赵宏伟 刊期: 2015年第02期
《山西医药杂志》入选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评选的“2014年版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作者:本刊编辑部 刊期: 2015年第02期
作者:本刊编辑部 刊期: 2015年第02期
所谓亲情优质护理服务,即是在提供临床护理服务活动中,增加精神的、文化的、情感的服务。结核性脑膜炎是结核病中为严重的一种。目前,结核性脑膜炎的发病率有增加的趋势,病死率及致残率较高。全身应用抗结核药物是治疗结核性脑膜炎的重要措施,但是由于抗结核药物不易透过血/脑屏障,全身给药有时很难取得良好效果[1],因而脑脊液置换联合鞘内注药成为临床上常用而行之有效的治疗手段。此技术的成功除需要较高的穿刺技术及正确判断外,患者的配合与护士的亲情护理也至关重要,现将亲情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郝建玲 刊期: 2015年第02期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由于高龄、营养不良、机械通气、广谱抗生素和激素的应用以及肺功能损害的逐年加重,导致临床治疗效果渐差,而其中部分患者的病情加重与继发真菌感染有关。现对我院2013年6月至2014年2月期间收治的28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继发肺部白色念珠菌感染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作者:乐兆喜 刊期: 2015年第02期
近年来,由于各种竞争压力的不断增加,抗精神失常药(包括抗精神病药、抗躁狂抑郁症药、抗焦虑药)的应用明显增多,口服各种抗精神失常药致中毒昏迷的患者也呈上升趋势,该类患者药物中毒大多是病后精神状态异常的情况下吞服大剂量药物所致,中毒症状重,我科近年来对部分患者采用血液灌流治疗,现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牛东升;李驹波;贾雨叶;刘蕊芝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分析急性脑梗死患者卒中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108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脑梗死急性期卒中相关性肺炎(ASP)的风险。结果在1084例患者中并发肺炎270例(24.9%),经过单因素分析,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纳入多变量 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70岁、慢性支气管炎、低白蛋白血症、大面积脑梗死、鼻饲、意识障碍、呛咳、空腹高血糖、应激性溃疡、出血转化等是脑梗死患者急性期 SAP 危险因素。结论年龄≥70岁、慢性支气管炎、低白蛋白血症、大面积脑梗死、鼻饲、意识障碍、呛咳、空腹高血糖、应激性溃疡、出血转化是脑梗死后 SAP 发生的重要预测因素。因此通过临床指标的观测,及早识别及针对性地采取预防措施,可以降低 SAP 的发生率、减少住院时间、降低病死率、改善卒中预后。
作者:张幼林;曾一君;郑华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甘草为豆科植物甘草、胀果甘草或光果甘草的干燥根及根茎。味甘,性平。归心、肺、脾、胃经。其具有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的功效,用于脾胃虚弱、食少便溏、劳倦发热、肺痿咳嗽心悸、咽喉肿痛、痈疽疮疡等。甘草的的化学成分主要是是三萜皂苷类和黄酮类。其三萜皂苷类主要为甘草甜素和甘草次酸;其黄酮类主要包括甘草素、甘草苷、异甘草苷、新甘草苷、异甘草素等[1]。
作者:苗春平;刘茵;惠金玲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分析结直肠腺癌、黏液腺癌管壁和管腔多层螺旋 CT 表现的相关性。方法收集术后有病理资料的120例结直肠腺癌和黏液腺癌病例。采用 GE Discovery CT 750HD 扫描仪行平扫、动脉期、门静脉期和延时期扫描。观察平扫及增强后病变肠壁、管腔及近端正常管腔的表现,并进行必要的数值测量。结果病变肠壁呈环形不均匀增厚,半球形增厚。平扫腺癌病变肠壁均匀或不均匀,黏液腺癌均不均匀。增强后腺癌呈均匀和不均匀强化,黏液腺癌呈3层结构或2层结构的分层征及类囊肿征。管腔狭窄根据形态分为自然流线型狭窄、不规则固定型狭窄、不规则缩窄型狭窄。病变近端正常管腔表现为闭合、轻度扩张或重度扩张。结论病变肠壁内纤维成分与低密度坏死、“黏液层”“黏液湖”的比例,决定病变肠壁柔软和僵硬程度;病变管壁柔软和僵硬程度,决定病变管腔的形态;病变管腔形态决定肠梗阻程度。因此,依靠这些特征,CT 检查就可以做出结直肠腺癌和黏液腺癌的诊断。
作者:杨继虎;杨晓棠;侯丽娜;杜笑淞;张建新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药物流产患者流产效果的影响。方法将360例自愿选择药物流产终止妊娠的早孕50 d 以内的妇女,随机分为心理干预组和未干预组各180例,未干预组给予常规的服药指导与基本临床观察,而心理干预组在上述措施的基础上,针对不同的药物流产患者采取相对应的心理干预措施及健康指导。观察2组患者的流产效果。结果2组药物流产患者服药后不良反应和流产效果比较,心理干预组的服药后不良反应和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未干预组,流产失败率明显低于未干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对药物流产患者采取精心的心理干预措施及系统的观察,可以降低不完全流产率和服药后不良反应及并发症,提高药物流产终止早孕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
作者:沈燕芬;石玉鲜;陈继明;高红艳;李沁;王清 刊期: 2015年第02期
氧化苦参碱(oxymatrine ,OM T ,化学结构式见图1)又名苦参素,属于喹诺里西啶类生物碱(lasu‐bine)下属七大类中的苦参碱类生物碱,该类生物碱的分子骨架是由两个喹诺里西丁环稠合而成,主要是从中药苦参、山豆根、苦豆子等豆科植物中提取的活性单体化合物。《本草纲目》中记载:苦参,苦,寒,无毒,具有清热解毒、祛风燥湿、补中明目、养肝胆气等功效。国外对苦参的化学成分研究始于20世纪30年代的前苏联,国内则始于1972年,国内外对苦参的研究重点均放在生物碱上,自1958年首次分离和鉴定出苦参碱,至2003年已从苦参中分离出27种生物碱[1]。1998年,OM T 被国家药监局批准作为五类新药用于辅助治疗慢性乙型肝炎。
作者:石磊;史丽娟 刊期: 2015年第02期